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5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世界著名海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该海域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该海域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显著 B.气温高,降水多,水循环极其活跃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 D.地处内陆,与外部海水没有交换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①②③分别表示( )
A.密度、温度、盐度 B.盐度、温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盐度、密度、温度
3.③曲线在赤道附近出现一个低值区、其主要原因是( )
A.水温高 B.密度低
C.降水多 D.蒸发强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月万泉河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万泉河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地转偏向力 C.入海径流 D.盛行风
5.一艘货轮从甲到乙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逐渐( )
A.先变大再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再变大 D.变小
6.若此时是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最近的时间,此时是该年的(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0年4月22日,初次出征南极的“雪龙2”号驶入中国极地考察基地码头。经历五个多月的风雪交加与斩浪破冰,我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预定任务,顺利返航。下图为“雪龙2”号去程路线图(深圳一中山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 C.霍巴特港沿海 D.中山站沿海
8.从深圳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雪龙2”号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温跃层是海洋上层薄暖水层与下层厚冷水层间出现的水温急剧下降的层,分为永久性温跃层和季节性温跃层(随季节变化的温跃层)。该层是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界面,在潜艇隐蔽作战中具有重要影响,下图是“菜海域水久性温跃层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永久性温跃层的深度范围大致是( )
A.0~-10m B.-100~-1000m C.-1000~-1500m D.-1500~-2000m
10.推断季节性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温跃层在潜艇隐蔽作战中的主要影响是( )
A.水温急剧下降,水体剧烈运动干扰视线
B.周围海水压力突降,下潜速度剧烈变化
C.密度变化明显,影响声呐监测下层潜艇
D.周围环境一片漆黑,利于潜艇隐藏躲避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阿拉伯海大致位于图中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阿拉伯海及其周边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阿拉伯海得到的淡水主要来自( )
①断面甲以南海区的海洋淡水输入 ②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
③断面乙西北部海区的海洋淡水输入 ④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阿拉伯海与近海面大气之间全年水热交换的总体特征为( )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水的盐度是指10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图6下图示意2020年12月西北太平洋部分边缘海域海水盐度分布规律,该月一般轮船满载货物从上海出发,沿图中虚线所示航线前往天津,用时3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12月份,黄海海区海水盐度整体由南向北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川径流 B.降水强度
C.海水温度 D.海区封闭
15.吃水深度是指船角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最深长度,在图示整个航程中,该轮船吃水深度变化规律是( )
A.浅一深一较深 B.浅一较深一深
C.深一较深一浅 D.深一浅一较深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盐场分布图。
(1)试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海水为咸水的原因。
(2)指出图中B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3)A盐场为我国著名盐场,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要求。
(1)在我国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是____,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
(2)2月黄海的等温线有何特征?
(3)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原因可能是____。
(4)2月较8月,我国沿海海域南北方向水温梯度较大的是____。
18.(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下图示意红海及周边地区。
(1)描述红海海水盐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南部海域盐度偏低的原因。
(2)分析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海域的原因。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的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渤海海冰厚度可达10~40cm。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水盐度为28%~31%。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据估算,在气温℃条件下,渤海每天可生成1.86厘米厚的海冰。渤海海冰多生成于岸边,离岸10千米范围内生成量最大。巨量海冰在海流和潮汐作用下,对海域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形成灾害。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极为短缺,为了增加水资源的供应,人们正在探索一种新途径——海冰淡化。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内日平均气温℃日数分布。
(1)试说出渤海海冰厚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海冰对渤海空间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
(3)渤海海冰资源丰富,淡化海冰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淡化海冰也需要考虑其他问题。试对“开发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两侧海岸带地势陡峻。红海是世齐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与相邻的印度洋之间有较大的盐度差异,对沟通两水域的海峡表层海水流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但在红海周边地区利用海水制盐的盐场却并不多见。下列两幅图分别为红海周边示意图及某盐场景观图。
(1)简述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2)指出轮船从红海进入印度洋吃水深度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从地形角度,说明红海周围盐场并不多见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5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世界著名海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该海域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该海域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显著 B.气温高,降水多,水循环极其活跃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 D.地处内陆,与外部海水没有交换
【答案】C
【详解】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为红海,根据图文信息可推测该海域可能为红海,受寒流影响,海域盐度应偏低,且红海不受寒流影响,A错误;红海地处副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红海位于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海域较封闭,仅通过曼德海峡与阿拉伯海相连,与外大洋海水交换周期长,沿岸缺少淡水河的汇入。综上所述,红海成为世界盐度高最高的海域。C正确,BD错误,故选C。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①②③分别表示( )
A.密度、温度、盐度 B.盐度、温度、密度
C.温度、密度、盐度 D.盐度、密度、温度
3.③曲线在赤道附近出现一个低值区、其主要原因是( )
A.水温高 B.密度低
C.降水多 D.蒸发强
【答案】2.A 3.C
【解析】2.①大致由赤道地区向两极增加,应表示海水表层密度。②大致由赤道地区向两级地区递减,受纬度因素影响,应表示海水表层温度。世界海洋表层盐度大至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副热带的海区海水盐度最高,符合③曲线特点,③应表示世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故选A。
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③曲线表示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纬度分布,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影响,降水多,雨水的稀释作用强,盐度出现低值区,C正确。赤道地区水温高,但如果考虑水温,水温高则蒸发强,不会导致盐度变低,AD错。密度低是盐度低的结果,而不是原因,B错。故选C。
【点睛】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月万泉河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万泉河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地转偏向力 C.入海径流 D.盛行风
5.一艘货轮从甲到乙航行,货轮的吃水深度逐渐( )
A.先变大再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再变大 D.变小
6.若此时是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最近的时间,此时是该年的(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4.C 5.B 6.A
【解析】4.万泉河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越向东,盐度越高,等盐度线向高值凸出,说明万泉河入海口附近盐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入海径流影响,万泉河入海口淡水汇入,稀释海水盐度,导致盐度降低,等盐度线向东凸出,C正确;沿岸洋流的流向并不是东西流向,A错误;地转偏向力及盛行风对海水盐度几乎无影响,BD错误。故选C。
5.吃水深度即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海水盐度越高浮力越大,那么吃水深度与海水的盐度成负相关,从甲到乙海水盐度递增,吃水深度逐渐变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甲距离大陆最近,说明万泉河入海口海区盐度一年中大,说明此时万泉河注入海洋的水量小,应为万泉河的枯水期。万泉河流域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为河流枯水期,因此1月符合题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入海径流、海域封闭程度、温度、洋流、海冰冻融。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2020年4月22日,初次出征南极的“雪龙2”号驶入中国极地考察基地码头。经历五个多月的风雪交加与斩浪破冰,我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各项预定任务,顺利返航。下图为“雪龙2”号去程路线图(深圳一中山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A.深圳沿海 B.赤道海域 C.霍巴特港沿海 D.中山站沿海
8.从深圳至中山站航线所经历的海域,“雪龙2”号吃水深度的变化大致是( )
A.变深 B.变浅 C.先变深后变浅 D.先变浅后变深
【答案】7.B 8.C
【分析】7.根据所学知识,,水平方向上,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赤道纬度最低,深圳、霍巴特港和中山站纬度越来越高,故赤道海域水温最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科考船的吃水深度受海水密度的影响,海水密度越大,吃水越浅。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从深圳至中山站航行过程中,纬度先降低后增加,海水密度先降低后增加,考察船吃水深度先变深后变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吃水深度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最深长度,不同船舶有不同的吃水深度。而同一船舶亦根据不同的载重量及所处水域的盐度,而吃水深度有所不同。吃水深度跟密度有关。盐度越高,密度越大;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浮力越大,吃水越浅。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温跃层是海洋上层薄暖水层与下层厚冷水层间出现的水温急剧下降的层,分为永久性温跃层和季节性温跃层(随季节变化的温跃层)。该层是海水环流的一个重要界面,在潜艇隐蔽作战中具有重要影响,下图是“菜海域水久性温跃层示意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永久性温跃层的深度范围大致是( )
A.0~-10m B.-100~-1000m C.-1000~-1500m D.-1500~-2000m
10.推断季节性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温跃层在潜艇隐蔽作战中的主要影响是( )
A.水温急剧下降,水体剧烈运动干扰视线
B.周围海水压力突降,下潜速度剧烈变化
C.密度变化明显,影响声呐监测下层潜艇
D.周围环境一片漆黑,利于潜艇隐藏躲避
【答案】9.B 10.B 11.C
【解析】9.根据材料“温跃层是海洋上层薄暖水层与下层厚冷水层间出现的水温急剧下降的层”,由图可知,太阳光照的热量绝大部分被表层海水吸收,表层海水温度随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因此0~-10m范围内的水温变化不大,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不存在温跃层;A错误;-10m~-100m范围内受深度、季节、纬度变化影响很大,冬季表层温度低,与底层的温度差异小,夏季表层温度高,与底层的温度差异大,为季节性温跃层。而在-100~-1000m,水温受表层太阳辐射影响急剧减小,出现温度随水深增加而急剧减小,且常年存在,为永久性温跃层,B正确;水深-1000以下为深水区,水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变化缓慢,温度偏低,不是温跃层,CD错误。故选B。
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夏季高,因此季节性温跃层夏季表现最明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跃层上层水温高,下层水温低,水体对流运动较弱,A错误;随着深度增加,周围海水压力大,海水压力如果突然增大,会使下潜速度加快,可能直接把潜艇压到海底,超过最大潜深就船毁人亡了,B错误;温跃层密度变化明显,声波经过温跃层时会发生强烈折射,同时损失大量能量,声呐的探测距离显著减小,无法发现温跃层另一侧的敌方潜艇,C正确;影响声呐监测下层潜艇(不是因为周围环境一片漆黑),同时也有利于潜艇隐藏躲避,D错误。故选C。
【点睛】潜艇就是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间的折射、反射现象,躲避敌方声呐搜索的。同时,这种现象也能形成水声通道和声音汇聚区,合理利用可以侦听到几十海里甚至上百海里外的敌人声音,是潜艇侦察和通讯的重要方式。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阿拉伯海大致位于图中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阿拉伯海及其周边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阿拉伯海得到的淡水主要来自( )
①断面甲以南海区的海洋淡水输入 ②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
③断面乙西北部海区的海洋淡水输入 ④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阿拉伯海与近海面大气之间全年水热交换的总体特征为( )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
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
【答案】12.B 13.B
【分析】12.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断面乙西北部是盐度更高的波斯湾,不会给阿拉伯海输入淡水,③错误。断面甲以南的印度洋海域降水多,盐度低于阿拉伯海,所以断面甲以南的海区能为阿拉伯海输入海洋淡水;印度半岛西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可以通过地表径流为阿拉伯海提供淡水;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也能为其提供淡水,故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
1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阿拉伯海淡水收入有断面甲以南海区的海洋淡水净输入、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汇入、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阿拉伯海的淡水支出主要有向红海和波斯湾的淡水输出及蒸发。断面甲远大于断面乙和曼德海峡,加上受季风影响,阿拉伯海流入波斯湾和红海的淡水量小于从断面甲流入阿拉伯海的淡水量。由材料可知,阿拉伯海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因此判断阿拉伯海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蒸发过程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海洋是大气热量的主要供给者。B项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密度流产生的流向是表层由盐度低的海区流向盐度高的海区,底层则相反。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海水的盐度是指10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图6下图示意2020年12月西北太平洋部分边缘海域海水盐度分布规律,该月一般轮船满载货物从上海出发,沿图中虚线所示航线前往天津,用时3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12月份,黄海海区海水盐度整体由南向北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川径流 B.降水强度
C.海水温度 D.海区封闭
15.吃水深度是指船角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最深长度,在图示整个航程中,该轮船吃水深度变化规律是( )
A.浅一深一较深 B.浅一较深一深
C.深一较深一浅 D.深一浅一较深
【答案】14.C 15.D
【分析】14.12月份,黄海海区海水盐度整体由南向北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温度,C正确。河川径流对黄海影响不大,12月份降水少、海区没有封闭,ABD错误,故选C。
15.吃水深度跟密度有关,盐度越高,密度越大;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浮力越大,吃水越浅,在图示整个航程中,在上海附近盐度受长江水稀释是最低的,读图可知,图示整个航程中盐度变化规律是很低--高---低,所以该轮船吃水深度变化规律是:深一浅一较深,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海水的性质有关知识。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盐场分布图。
(1)试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海水为咸水的原因。
(2)指出图中B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3)A盐场为我国著名盐场,试分析其形成条件。
【答案】(1)陆地径流携带盐类物质,注入海洋;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盐类滞留海洋,盐度上升;海陆间循环使盐类物质不断在海洋聚集,海水变咸。
(2)夏季盐度较低,冬季盐度较高;夏季,降水量多,河流径流量大,注入海洋稀释海水,盐度较低;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小,盐度较高。
(3)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蒸发量大;淤泥质海滩面积广,利于晒盐;临海,盐类物质多,原料丰富。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海水是咸水的原因、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和盐场的形成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
(1)根据水循环原理可知,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运动,陆地河流携带盐分通过径流输送注入海洋;海水蒸发, 入海的盐类几乎不会蒸发,滞留在海洋中,导致海水盐度上升;水循环中类型中的海陆间循环不断地使盐类物质不断向海洋聚集,越来越多的盐分导致海水变咸。
(2)根据图中可知,B海域位于长江入海口,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河水注入海洋稀释海水,导致该区域海水盐度降低;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枯水期,径流量小,流入海洋的河流水减少,该区域盐度较高。
(3)根据图中A盐场的位置可知,该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其形成的条件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长芦盐场位于我国渤海湾地区,降水少,晴天时间多,光照强,蒸发量大;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有利于引海水开辟盐场;长芦盐场临近海洋,有丰富的盐类物质,为盐场提供原料。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变化的因素主要与海水的蒸发、降雨、海流和海水混合这4个方面有关。
17.(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中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单位:℃),完成下列要求。
(1)在我国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是____,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____。
(2)2月黄海的等温线有何特征?
(3)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原因可能是____。
(4)2月较8月,我国沿海海域南北方向水温梯度较大的是____。
【答案】(1) 渤海 南海
(2)等温线向北凸出
(3)陆地径流流入,带来陆地较高温度的径流
(4)2月
【分析】本题以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
(1)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大海域中,渤海是内海,被陆地包围,只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冬夏水温差别最大,因此渤海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由图可知,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南海,2月时水温在24℃以上,8月时水温在28℃以上。海域水温年较差由南向北递增。
(2)
读2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可知,黄海处等温线弯向高纬(低值区域),向北凸出。
(3)
由所学知识可知,8月份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河流的水温受两岸陆地影响,水温也较海洋水温高;8月份长江由于前期雨季积累,蓄积的江河水量大,大量陆地径流汇入,使江水汇流入海洋表层的水温高于其他海域,形成一高温水舌。在沿岸偏南风的影响下,伸向东北。
(4)
读图可知,2月表层水温等温线分布密集,南北方向水温梯度较大;8月表层海水等温线稀疏,南北方水温梯度较小。因此我国沿海海域南北方向水温梯度较大的是2月。
18.(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下图示意红海及周边地区。
(1)描述红海海水盐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南部海域盐度偏低的原因。
(2)分析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海域的原因。
【答案】(1)从东南向西北递增。南部海域与外海相通,利于与盐度低的海水交换。
(2)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周围河流少,几乎无淡水汇入,稀释作用弱;海域相对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分析】本题以红海等盐度线及周边区域图为材料,涉及等值线判读及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1)
读图可知,东南部等盐度线数值为4.0%,往西北逐递增到4.4%,所以红海盐度的分布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增。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包括降水量、蒸发量、陆地径流汇入、海区的封闭性、结冰、融冰、洋流等。读图可知红海南部海域盐度偏低的原因应与南北部海区的封闭性有关。红海南部海域与外海相通,盐度高的海水与外海盐度低的海水交换,而西北部只有获窄的苏伊土运河与地中海连通,不利于盐度高的海水与外海盐度低的海水交换,故红海盐度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包括降水量、蒸发量、陆地径流汇入、海区的封闭性、结冰、融冰、洋流等。红海盐度最高的原因可以从蒸发、降水、径流和海区封闭性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红海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副热带海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烈;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红海周边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几乎无淡水汇入,稀释作用弱;红海海域狭长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综上所述,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海域。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的结冰状况与温度、盐度和水深等因素有关。渤海海冰厚度可达10~40cm。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水盐度为28%~31%。海水在结冰过程中会析出盐分。据估算,在气温℃条件下,渤海每天可生成1.86厘米厚的海冰。渤海海冰多生成于岸边,离岸10千米范围内生成量最大。巨量海冰在海流和潮汐作用下,对海域人类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形成灾害。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极为短缺,为了增加水资源的供应,人们正在探索一种新途径——海冰淡化。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内日平均气温℃日数分布。
(1)试说出渤海海冰厚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海冰对渤海空间利用产生的不利影响。
(3)渤海海冰资源丰富,淡化海冰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是,淡化海冰也需要考虑其他问题。试对“开发海冰解决环渤海地区淡水短缺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答案】(1)特点:海冰厚度从沿岸浅海区向深海方向变薄;北部海域海冰厚度大。原因:从沿岸浅海到深海,海水深度越来越大,盐度越来越大,冬季表层海水温度越来越高;北部海域纬度高,温度低,且持续时间长。
(2)封锁港口和航道,阻断海上运输;破坏海洋工程设施和船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被冰推倒;海洋养殖、渔业打捞受阻。
(3)赞同:环渤海淡水资源缺乏,市场需求量大,海冰为环渤海地区提供淡水资源;渤海海冰资源量大,可再生;分布靠近海岸,易开采。反对:海冰资源的季节性很强,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大量开采海冰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影响海城生态环境;海水淡化产生大量高浓度盐水,如处理不当,会对沿海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背景,考查海冰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成因、问题、影响等问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的变化,可判断海冰厚度从沿岸浅海区向深海方向变薄,北部海域海冰厚度大;主要原因是从沿岸浅海到深海,海水深度越来越大,盐度越来越大,表层海水温度越来越高,使海冰变薄,还有北部海域纬度较高,太阳辐射比南部少,海水温度低,且持续时间长,所以北部海域海冰厚度大。
(2)渤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海区封闭,空间有限,海冰会封锁港口和航道,对海上运输不利;较厚的海冰会破坏海洋工程设施和船只,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会受到海冰的威胁,甚至被冰推倒;海洋养殖、海洋渔业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3)从赞同的角度来分析: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淡水需求量大,海冰为环渤海地区提供淡水资源;海冰资源量大,并且每年冬季都可再生;分布靠近海岸,便于开采利用。从不赞同的角度来分析:海冰资源产生于冬季,季节性很强,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过量开采海冰,海水淡化产生大量高浓度盐水,处理不当,都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点睛】
20.(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海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两侧海岸带地势陡峻。红海是世齐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与相邻的印度洋之间有较大的盐度差异,对沟通两水域的海峡表层海水流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但在红海周边地区利用海水制盐的盐场却并不多见。下列两幅图分别为红海周边示意图及某盐场景观图。
(1)简述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2)指出轮船从红海进入印度洋吃水深度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从地形角度,说明红海周围盐场并不多见的原因。
【答案】(1)地处副热带海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周边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海域较封闭,与印度洋海水交换少。
(2)变深。原因∶红海盐度高,密度大,海水浮力大,轮船吃水较浅;印度洋盐度比红海低、密度更小,海水浮力更小,轮船吃水较深。
(3)盐场要求平坦且开阔的地形;红海(地处板块张裂地带)海岸带地势陡峻,不利于开发盐田晒盐。
【分析】本题以红海周边地区为背景,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盐场的形成及盐度高低对航海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影响盐度的因素包括降水与蒸发之间的关系、有无河流淡水的注入、海域的封闭程度、洋流等。红海地处副热带海域,副高控制降水稀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周边是热带沙漠广布,缺少大河注入;红海海域较封闭,与外海水体交换少。
(2)盐度越高,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轮船吃水也越浅。红海盐度大于印度洋,轮船在红海吃水要浅,进入印度洋吃水要更深。
(3)从地形的角度来看,盐场需要平坦开阔的地形以便于晒盐,红海位于板块张裂地区,两岸地势陡峻,不利于盐场的建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