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B)(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B)(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7 23:23: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步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所示板状根现象常见的植被分布区,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板状根现象常出现在( )
A.常绿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季)雨林
2.图示板状根现象常出现的植被分布区( )
A.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B.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C.夏季短促,冬季漫长 D.终年温和,气候湿润
【答案】1.D 2.B
【分析】1.该区域板状根现象多,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区,D正确。板状根现象不是常绿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以及落叶阔叶林分布区常见的现象。故选D。
2.结合上题分析,图示板状根现象常出现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区,气候类型多为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全年皆夏,降水丰沛,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枯叶、枯枝、果实),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两种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甲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下列地区中的( )
A.东南丘陵——降水相对较少,气温回升,蒸腾作用增强
B.东北大兴安岭北部——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C.藏北高原——阴雨天多,风力较大
D.华北平原——春季寒潮多发,低温影响明显
【答案】A
【详解】由图可知,甲树种凋落物一年四季均有,且凋落量在春季最大,可推知甲树种为常绿林,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BCD错误;春季,东南丘陵雨季未来临,降水较少,气温回升,蒸腾作用增强,为减少水分的消耗,树木凋落量大,A正确。故选A。
【点睛】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榕城”,榕树在福州种植普遍,然而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榕树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5.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 )
A.树冠扁窄、树根浅 B.树冠扁窄、树根深
C.树冠广展、树根深 D.树冠广展、树根浅
6.下列月份中,榕树被吹倒的月份最可能为(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答案】4.B 5.D 6.C
【分析】4.福建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题中提到榕树广泛种植,因此榕树应属于常绿阔叶林,B正确。落叶阔叶林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典型树种,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典型树种,针叶林为亚寒带气候典型树种。故选B。
5.榕树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冠较大;材料中提到,每年有很多榕树被大风吹倒,说明榕树根系浅。故选D。
6.榕树被吹倒的月份应是风力较大的季节,结合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东南沿海台风频发的日期,可知8月份福州受台风影响频繁且风力较大,此时榕树最容易被吹倒。故选C。
【点睛】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多台风,且在夏季降雨量大,风力较大,容易对建筑物和植被造成破坏。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7.如图所示,由南到北,从背心—短袖—衬衣—西服—大衣—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 )
A.纬度地带性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地方性
8.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答案】7.A 8.C
【分析】7.如图所示,由南到北,从背心—短袖—衬衣—西服—大衣—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反映了随着纬度升高,气温不断降低,热量不断减少,体现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A项正确;陆地干湿度地带性是自然带大致沿东西方向更替的现象,B项错误;垂直地带性是随着海拔变化,自然带发生更替,C项错误。地方性是由局地差异引起的小尺度的分异规律,D项错误。故选A。
8.新疆和海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所以“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项正确;整体性体现在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A、B项错误;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与开放性无关,D项错误。故选C。
【点睛】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一般来说,温度较低、风速较大,则穿衣指数级别较高。穿衣气象指数共分8级,指数越小,穿衣的厚度越薄。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岛自然带分布范围图,图中a为两种自然带的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岛Ⅰ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
A.落叶阔叶林 B.针叶林 C.苔藓和地衣 D.草原
10.该岛上Ⅰ、Ⅱ自然带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海陆位置
【答案】9.C 10.B
【分析】9.根据图中经纬度和轮廓可知,该岛为格陵兰岛。格陵兰岛纬度高,寒带气候为主,南部沿海为苔原气候,典型植被为苔藓和地衣,C选项正确。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是温带气候典型植被,草原分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都分布于纬度较低处,所以排除A、B、D选项。故选C。
10.据上题可知,该岛Ⅰ为苔原带,Ⅱ自然带的纬度更高,温度更低,为冰原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的南北差异,B选项正确。该岛纬度高,温度低,地形、降水、海陆位置对其影响不大,排除A、C、D选项。故选B。
【点睛】影响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著名树木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12.从丙到丁到乙树木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
A.非地带变化性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由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答案】11.A 12.B
【分析】11.读图分析,甲为大漠胡杨,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A正确;B为兴安林海,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B错误;丙为海南椰树,分布在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C错误;丁为黄山迎客松,分布在黄山,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D错误。故选A。
12.结合上题分析,从丙到丁到乙,随纬度升高,热量减少,植被从热带季雨林过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寒温带针叶林,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故选B。
【点睛】陆地植被水平地域分异与纬度、湿度的关系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左图)及丹东某银杏大道景观(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丹东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4.与湖州相比,丹东的银杏
A.生长缓慢 B.枝叶繁茂 C.冬季落叶 D.树干高大
15.秋冬季节往往将银杏树树干涂白,树木涂白后可以
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 B.增强太阳辐射,提高树干的温度
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防止树皮开裂 D.增强大气逆辐射,减缓夜间冻害
【答案】13.C 14.A 15.C
【解析】13.从图中可以看到,丹东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故选C。
14.从图中可以看到丹东的纬度更高,气温较低,银杏的生长速度较慢,A正确。两地都是银杏树,因此枝繁叶茂,冬季落叶和树干高大,都是相似的,BCD错误。故选A。
15.树干涂白后,会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发射率,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少,地面热量少,AB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白天气温降低,但是不会对大气逆辐射产生影响,晚上气温不变,所以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防止树皮开裂,C正确,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16.(2021·重庆市青木关中学校高二期中)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指出规划中的铁路,在乙、丙、丁三地布局的不合理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3)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该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发现①地的植被比②地的要茂密高大,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流。从等高线分布来看,该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2)铁路在甲处布局合理,在乙、丙、丁处布局不合理。乙处地势较平坦,铁路线应走直线;丙处铁路线经过聚落中心,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丁处铁路线与多条等高线相交,坡度较大。
(3)①地位于阳坡,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①地地势较为平坦,土壤相对肥沃。
【分析】本题以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交通线路布局、影响植被的因素等地理知识,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
读图可知,在图中西北侧河流与200米等高线交汇处的等高线向北凸出,由于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所以可以确定该段的河流自北向南流,结合等高线分布,从总体来看,该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以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2)
在地势平坦的地区铁路要尽量走直线,山区的铁路线应尽量与等高线平行,以减小坡度;为减少铁路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铁路要尽量不穿过聚落中心。本题图中甲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出现弯曲是为了方便附近聚落出行,甲处合理。乙处等高线稀疏,地势较平坦,铁路线应走直线,乙不合理;丙处铁路线经过聚落中心,虽然有利于人员的出行,但噪声污染重,应该从聚落外围经过,所以丙不合理;丁处铁路线与多条等高线相交,坡度较大,应沿等高线布局线路,所以丁不合理。因此甲处合理,乙、丙、丁三处不合理。
(3)
植被茂密高大的原因应从光照、水分、地势、土壤等方面分析。我国华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①地和②地位于河谷两侧。结合指向标可判定①地位于山脊南方,属阳坡和迎风坡,②地位于山地西北,属阴坡和背风坡,①地水热条件比②地好,①地更利于植物生长;①地等高线比②地稀疏,说明①地地势较为平坦,因此土壤相对肥沃,土层更深厚,利于植物生长,其植被比②地茂密高大。
17.(2021·河北·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二期中)读图回答问题。
地区 a b c
面积(%) 30 45 25
人口(%) 4 95 1
(1)图中A、B、C三地分别与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填字母)
(2)图中A、B、C三地区相比,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A、B两地区相比,降水量较少的是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
(3)B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a c C 地势最高 B 深居内陆,且四周多山,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草原 荒漠
【分析】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中国区域差异,如地形、气候、植被等差异,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详解】(1)ABC分别代表我国三大自然区,A为东部季风区,B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D为青藏高寒区,其中东部季风区,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分布最多,A代表b;青藏高寒区由于环境恶劣,人口数量最少,C代表c;B代表a。
(2)夏季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B区域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四周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A处于我国东部地区,距海洋近,受夏季风影响强,降水多。
(3)B地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自东向西水汽逐渐减少,植被依次为:草原、荒漠。
【点睛】
18.(2022·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高一期末)读植被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属于天然植被的是____,属于人工植被的是____。(填“甲”“乙”“丙”或“丁”)
(2)与图中其他植被相比,乙图植被的突出特征有____、____等。
(3)指出丙图植被的突出特征是____,成因是____。
(4)指出甲、丁两图植被的显著区别:甲图植被____,丁图植被____。
(5)同学们结合日常观察,判断柳树和杨树属于( )的树种。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1) 乙丙 甲丁
(2) 植被种类丰富,垂直结构显著;四季开花、四季结果 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有茎花和板根现象
(3) 叶子缩小为针状 适应干旱寒冷的气候
(4) 秋冬季落叶 四季常绿
(5)B
【分析】本大题以“植被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植被类型和特征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乙图中植被为热带雨林,丙图中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均属于天然植被;甲图中植被为苹果树,丁图中植被为柑橘树,均属于人工植被。
(2)
乙图中植被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使得植物全年都可以旺盛生长,可四季开花;植物的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常见茎花和板状根等现象。
(3)
丙图中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呈针状,可以抗寒抗旱。
(4)
甲图中植被为苹果树,属于落叶阔叶林;丁图中植被为柑橘树,属于常绿阔叶林。显著区别是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节落叶,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
(5)
通过日常观察发现,柳树和杨树的叶片宽阔且薄,C、D错误;柳树和杨树在秋冬季节时叶子脱离枝干,春季发芽,夏季茂盛,所以柳树和杨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A错误。故选B。
19.(2022·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高一期末)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圈、____圈、____圈及水圈四个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分别是:①____、②____、③____、⑦____。
(3)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图中甲处(由①→⑦→⑥→③→①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循环;参与水量最小的水循环是____。
(4)根据植被,判断图示地区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
A.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C.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适宜 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答案】(1) 岩石 大气 生物
(2) 蒸发 降水 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
(3)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4)B
【分析】本题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设置4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水循环的环节与类型,植被的分布特征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水循环紧密的联系地球的圈层结构,水分在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之间相互转化,做着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
(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⑦为水汽输送。
(3)
根据水循环发生位置的不同,水循环可以划分为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甲处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参与水量最小的水循环是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上内循环。
(4)
当地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B正确;终年高温,降水丰沛,为热带雨林气候,A错误;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适宜,为温带季风气候,C错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D错误,所以选择B。
20.(2021·安徽·六安一中高一期末)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A-F-B线依次出现的植被类型是:A森林、F____、B荒漠;该变化主要原因是由沿海向内陆____(条件)的变化导致的。
(2)由D至C植被类型变化依次是:D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A____→C亚寒带针叶林。沿DC线植被类型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条件)的变化,
(3)B处荒漠植被主要有哪些特征 ____
【答案】 草原 水分(降水) (温带)落叶阔叶林 热量(温度、纬度) 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植被的水平变化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植被分布的分异规律及原因,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沿A-F-B线自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则依次出现的植被类型是:A森林、F草原、B荒漠;该变化主要原因是由沿海向内陆水分(降水)的变化导致的。
(2)由D至C纬度越来越高,热量越来越低,植被类型变化依次是:D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A(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沿DC线植被类型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温度、纬度)的变化。
(3)B处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降水稀少,当地荒漠植被植被特点:以旱生的灌木为主,根系发达,叶片小等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有些非旱生的植物只会在水分条件较好的短时间内出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步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所示板状根现象常见的植被分布区,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板状根现象常出现在( )
A.常绿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热带(季)雨林
2.图示板状根现象常出现的植被分布区( )
A.夏季炎热,冬季温和 B.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C.夏季短促,冬季漫长 D.终年温和,气候湿润
3.(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枯叶、枯枝、果实),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两种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甲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下列地区中的( )
A.东南丘陵——降水相对较少,气温回升,蒸腾作用增强
B.东北大兴安岭北部——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C.藏北高原——阴雨天多,风力较大
D.华北平原——春季寒潮多发,低温影响明显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榕城”,榕树在福州种植普遍,然而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榕树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5.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 )
A.树冠扁窄、树根浅 B.树冠扁窄、树根深
C.树冠广展、树根深 D.树冠广展、树根浅
6.下列月份中,榕树被吹倒的月份最可能为(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2021·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7.如图所示,由南到北,从背心—短袖—衬衣—西服—大衣—厚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 )
A.纬度地带性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地方性
8.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差异性 D.开放性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岛自然带分布范围图,图中a为两种自然带的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岛Ⅰ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
A.落叶阔叶林 B.针叶林 C.苔藓和地衣 D.草原
10.该岛上Ⅰ、Ⅱ自然带类型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海陆位置
(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我国著名树木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12.从丙到丁到乙树木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
A.非地带变化性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由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左图)及丹东某银杏大道景观(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丹东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4.与湖州相比,丹东的银杏
A.生长缓慢 B.枝叶繁茂 C.冬季落叶 D.树干高大
15.秋冬季节往往将银杏树树干涂白,树木涂白后可以
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 B.增强太阳辐射,提高树干的温度
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防止树皮开裂 D.增强大气逆辐射,减缓夜间冻害
二、综合题
16.(2021·重庆市青木关中学校高二期中)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指出规划中的铁路,在乙、丙、丁三地布局的不合理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
(3)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该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发现①地的植被比②地的要茂密高大,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17.(2021·河北·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二期中)读图回答问题。
地区 a b c
面积(%) 30 45 25
人口(%) 4 95 1
(1)图中A、B、C三地分别与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填字母)
(2)图中A、B、C三地区相比,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A、B两地区相比,降水量较少的是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
(3)B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18.(2022·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高一期末)读植被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属于天然植被的是____,属于人工植被的是____。(填“甲”“乙”“丙”或“丁”)
(2)与图中其他植被相比,乙图植被的突出特征有____、____等。
(3)指出丙图植被的突出特征是____,成因是____。
(4)指出甲、丁两图植被的显著区别:甲图植被____,丁图植被____。
(5)同学们结合日常观察,判断柳树和杨树属于( )的树种。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9.(2022·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高一期末)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圈、____圈、____圈及水圈四个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分别是:①____、②____、③____、⑦____。
(3)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图中甲处(由①→⑦→⑥→③→①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
循环;参与水量最小的水循环是____。
(4)根据植被,判断图示地区的气候特征最可能是( )。
A.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B.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C.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适宜 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0.(2021·安徽·六安一中高一期末)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A-F-B线依次出现的植被类型是:A森林、F____、B荒漠;该变化主要原因是由沿海向内陆____(条件)的变化导致的。
(2)由D至C植被类型变化依次是:D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A____→C亚寒带针叶林。沿DC线植被类型变化的主导因素是____(条件)的变化,
(3)B处荒漠植被主要有哪些特征 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