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C)(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C)(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7 23:24: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旱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
A.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D.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2.判断“巧克力山”转为绿色的时间是( )
A.12月至次年2月 B.3至5月 C.6至8月 D.9至11月
【答案】1.D 2.C
【解析】1.此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总体水分并不缺,且这些小山海拔低,坡度较小,A错误;高度在40-120米,小山海拔低,此区域纬度低,热量条件并不差,B错误;该岛屿是热带季风气候,岛上其他地方森林茂密,只在小山上不长树,应该不是森林破坏,C错误;菲律宾中部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该地岩层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易形成喀斯特地貌,由于石灰岩中含有的粘土和砂粒成分较少,遭受风化后产生的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薄且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强降水条件下易遭到强烈侵蚀出现水土流失,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较少,故当地因土层薄,难以生长树木,只能长草,D正确。故选D。
2.读材料可知,每年旱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10-次年5月是旱季,“巧克力山”转为绿色的时间是进入到雨季的时间,C正确;12月至次年2月、3至5月是旱季,“巧克力山”应为褐色,AB错误;9至11月为雨季向旱季的过渡时期,“巧克力山”转为褐色,D错误。故选C。
【点睛】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其成因是旱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的东北季风影响,雨季受气压带风带移动下的西南季风影响。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绿色垫状植物(下图)。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的作用是( )
A.保持植物温度 B.增强抗风能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弱光合作用
4.根据该植物的生长特征推测当地( )
①多大风②气温低③湿度大④光照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3.C 4.A
【解析】3.由所学知识可知,植物表面覆盖蜡质层主要是为了增加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减弱植物叶片的温度,减少水分蒸发,A错误,C正确。与抗风能力、光合作用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
4.由材料信息“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绿色垫状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海拔高,气温低,生长缓慢,②正确;由“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可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是因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光照强,减少水分蒸发,③④错误。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是为了适应高山地区多大风的条件,增强抗风能力,①正确;所以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植物特征需要就气候、温度、海陆位置、降水、光照角度进行分析。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洛阳某中学同学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于2021年12月6日进行了校园绿化树种调查。下图中的三张图片,是同学们拍到的校园内的主要绿化树种,同学们把他们现察到的三种树种的特征记录如下:a:桂花树—绿色叶片,叶面光滑,革质,长椭圆形;b:梧桐—树干高大,叶片淡黄,呈三角置状,叶片宽阔,有大量落叶c:松树—深绿色树叶,叶片细长,呈针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校园的树种对应正确的是( )
A.a—热带雨林 B.b—常绿阔叶林
C.c—常绿阔叶林 D.c—针叶林
6.其特征不能反映洛阳气候的树种是( )
A.a、b B.a、c C.b、c D.a、b、c
【答案】5.D 6.B
【解析】5.a:桂花树—绿色叶片,叶面光滑,革质,长椭圆形,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被,A选项错误。b:梧桐—树干高大,叶片淡黄,呈三角置状,叶片宽阔,有大量落叶,是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植被,B选项错误。c:松树—深绿色树叶,叶片细长,呈针状,是亚寒带针叶林的植被,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6.洛阳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相应的植被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能反映洛阳气候的是b树种(梧桐),因此不能反映洛阳气候的是a、c树种,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植被带是指地球表面呈大幅度带状分布的植被。由地球表面水热状况差异而形成,以典型的地带性植被为优势组成。在地理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三维空间规律性,称为植被三向地带性:①纬向植被带。沿纬线南北向作规律更替。②经向植被带。沿经线或与经向海岸线平行的方向延伸,作东西向规律更替。③垂直植被带。沿山地等高线分布,植被从山麓到山顶,依海拔的升高所引起的水热因素变化,作规律的排列和更迭。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8.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答案】7.A 8.B
【解析】7.读图分析可知,湖州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正确。在我国,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主要出现在北方地区,BCD错误。故选A。
8.根据所学知识,浙江湖州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辽宁丹东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根据材料,银杏观赏最佳时间应为叶片变黄到叶片脱落的时间,受叶片变黄的时间影响不大,A错误;由于丹东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快,银杏叶掉落快,观赏期较短,B正确;湖州与丹东距海远近相当,且影响中国东部地区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与距海远近关系不大,C错误;湖州银杏叶掉落与降雨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气候决定自然带,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我国东北地区距离冬季风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更大,所以秋季时间较短,导致秋季景观出现的时间较短。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生物量指单位面积内生物体的总质量(干重)。下图为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甲、乙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C.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 D.热带草原落叶阔叶林
10.导致甲、乙森林植被类型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太阳辐射 C.海陆位置 D.洋流性质
11.与乙森林植被相比,甲森林植被( )
A.植物种类简单 B.垂直分层复杂 C.叶面质硬窄小 D.藤本植物少见
【答案】9.A 10.B 11.B
【解析】9.读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分布图,根据图示自然带的分布可以判断,甲类植被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乙类植被主要分布于于俄罗斯、加拿大等高纬度地区,地处亚寒带,故甲、乙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读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分布图,根据图示自然带的分布可以判断,甲为热带雨林带,乙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导致甲、乙森林植被类型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素纬度高低导致的热量差异,即受太阳辐射影响,B正确,两种自然带分布与地形起伏、海陆位置和洋流性质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1.与纬度较高的亚寒带针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由于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植物种类更复杂,垂直分层也更为复杂,叶面宽大柔软,藤本植物多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热带雨林自然带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亚寒带针叶林自然带分布于北纬50-70°的大陆内部,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和赤道附近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两图所示的自然带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 )
A.①、丙 B.②、丁 C.③、甲 D.④、乙
13.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向南北延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14.右图中沿①→②→③→④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2.B 13.B 14.A
【分析】12.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从丁到甲依次是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寒草甸;非洲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据此相似的是②、丁,B正确,ACD错。故选B。
13.③为热带荒漠带,③所处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这是因为沿岸受到从南向北的本格拉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B正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太阳辐射都是影响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寒流影响,ACD错误。故选B。
14.图中非洲从①一②一③一④的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该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为纬度地带性,其基础因素是热量,在非洲 大陆体现明显;自然带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为经度地带性,其基础因素是水分,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及苔原带,这是非地带性的表现。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干旱 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干旱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寒冷 D.丁地银杏落叶——常年寒冷
16.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其变化正确的是( )
A.藤本、附生植物越来越多 B.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C.垂直结构越来越简单 D.生长季节越来越长
【答案】15.A 16.C
【分析】15.胡杨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全年降水少。植被根系发达,是由于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植被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A对;乙地景观属于针叶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B错;丙地景观属于热带季雨林,植被四季常青,是因为纬度低,全年气温高,C错;丁地景观,冬季温和气温较低,D错。故选A。
16.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到亚寒带针叶林,垂直结构越来越简单,C对;物种越来越少,B错;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越来越少,A错;生长季节越来越短,D错。故选C。
【点睛】植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数量。
二、综合题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万物土中生,土壤是农业之基,是人类及动植物生存、繁衍生息的依靠。随着人口迅速膨胀,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对生存空间的需要大大增加,土壤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图1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图2是不同气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
(1)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______。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图2中甲乙丙降水量的大小关系______。
(2)判断图1中Ⅰ、Ⅱ分别表示的植被类型:Ⅰ______Ⅱ______
(3)面对土壤危机,请提出合理的土壤养护措施。
【答案】(1) 生物 甲>丙>乙
(2) 草原 森林
(3)改良改造劣质土壤,优良土壤注重种养结合。
【分析】本大题以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和不同气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因素、土壤剖面特点、土壤养护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是动物以及植物等生物因素。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降水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原地区的有机质含量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降低的,且草原地区有机质含量较高,由以上分析可知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是I,Ⅱ是森林。
(3)
随着人口迅速膨胀,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对生存空间的需要大大增加,土壤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因此,在土壤的养护中要改造劣质土壤, 对优良土壤注重种养结合。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有些板根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如图)。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遍布,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1)指出游记中所描述的森林类型,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2)从板状根植物根系发育的角度,推测该地的降水特点。
【答案】(1)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板根、滴水叶尖现象;层次多,垂直结构复杂。
(2)板状根在地面发育,反映出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多,透气性差,说明当地降水丰沛,气候湿润。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板根为材料,涉及热带雨林的特征及环境特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根据材料中的板根、茎花、巨叶植物可判断出森林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
从图中看,板状根体积庞大,大部分裸露于地面,说明土壤中水分较多,透气性差,可推测出当地降水丰富。
【点睛】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①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指出②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3)指出③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4)图示大陆中,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答案】(1)①是欧亚大陆。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河平原,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中国西北地区、蒙古国等地。
(2)②是非洲大陆。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
(3)③是澳大利亚大陆。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
(4) 非洲大陆(②) 欧亚大陆(①)
【分析】本题以“世界各大陆荒漠面积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世界各大陆荒漠的分布,侧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1)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大陆温带荒漠面积最大,亚热带和热带荒漠面积也较大,说明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亚欧大陆。亚欧大陆的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河平原,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中国西北地区、蒙古国等地。
(2)
②大陆热带荒漠面积最大,说明纬度低,热带荒漠气候面积最广,为非洲大陆。非洲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
(3)
③大陆热带荒漠面积较大,没有温带荒漠,说明纬度低,为澳大利亚大陆。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
(4)
根据所学知识,全球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大陆是非洲大陆,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亚欧大陆。
【点睛】
20.(2022·甘肃·白银市第十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泰加林(寒温带针叶林)横贯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等高纬度地区,是地球上分布面积最辽阔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我国境内,泰加林仅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是我国泰加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流经该地的激流河河谷宽阔,河道弯曲,左图示意根河市位置,右图为根河市全年气候图。
(1)根据泰加林在世界及我国的分布位置,推测泰加林的性长习性。
(2)根河市河流两岸树木侧根发达,树形是倒伏状,试分析原因。
(3)说明激流河根河段的水文特征。
【答案】(1)泰加林分布在高纬地区,故耐寒;分布区年降水量充足,故喜湿。
(2)河流两岸地下水位高,有永久性冻土层,主根难以穿越冻土,侧根水平生长较发达;雨水及河水浸泡,及较强的冬季风,使树木呈倒伏状。
(3)支流众多,流量丰富;流经区域植被丰富,含沙量小;有结冰期;落差小,流速慢。
【分析】本题以泰加林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植被习性、气候类型分布、河流水文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1)
由材料可知,泰加林(寒温带针叶林)横贯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等高纬度地区,在我国境内,泰加林仅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泰加林分布在高纬地区,故耐寒;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气候湿润,故喜湿。
(2)
植被生长形态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主要受土壤、气候(气温、降水、风等)等因素影响。根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北段西坡,纬度高且海拔高,气温低,河流两岸地下水位高,有永久性冻土层,主根难以穿越冻土,所以侧根水平生长较发达;大兴安岭北段西坡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强劲加之雨水及河水浸泡,使树木呈倒伏状。
(3)
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速、水能、水位。由材料可知激流河河谷宽阔,河道弯曲,落差小,流速慢;位于我国内蒙古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有结冰期;流经区域泰加林广布,植被丰富,含沙量小;由图可知该河支流众多,流量丰富。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含沙量(大小)、汛期(长短、季节)、结冰期(有无)、流速(快慢、季节变化)、水能(大小)、水位(高低、季节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旱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
A.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D.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2.判断“巧克力山”转为绿色的时间是( )
A.12月至次年2月 B.3至5月 C.6至8月 D.9至11月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绿色垫状植物(下图)。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的作用是( )
A.保持植物温度 B.增强抗风能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减弱光合作用
4.根据该植物的生长特征推测当地( )
①多大风②气温低③湿度大④光照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洛阳某中学同学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于2021年12月6日进行了校园绿化树种调查。下图中的三张图片,是同学们拍到的校园内的主要绿化树种,同学们把他们现察到的三种树种的特征记录如下:a:桂花树—绿色叶片,叶面光滑,革质,长椭圆形;b:梧桐—树干高大,叶片淡黄,呈三角置状,叶片宽阔,有大量落叶c:松树—深绿色树叶,叶片细长,呈针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校园的树种对应正确的是( )
A.a—热带雨林 B.b—常绿阔叶林
C.c—常绿阔叶林 D.c—针叶林
6.其特征不能反映洛阳气候的树种是( )
A.a、b B.a、c C.b、c D.a、b、c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8.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生物量指单位面积内生物体的总质量(干重)。下图为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甲、乙两种森林植被类型分别是( )
A.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C.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 D.热带草原落叶阔叶林
10.导致甲、乙森林植被类型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太阳辐射 C.海陆位置 D.洋流性质
11.与乙森林植被相比,甲森林植被( )
A.植物种类简单 B.垂直分层复杂 C.叶面质硬窄小 D.藤本植物少见
(2021·全国·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和赤道附近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两图所示的自然带中,自然景观相似的一组是( )
A.①、丙 B.②、丁 C.③、甲 D.④、乙
13.非洲南部,与③相同的自然带向南北延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14.右图中沿①→②→③→④方向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干旱 B.乙地叶呈针状——常年干旱
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寒冷 D.丁地银杏落叶——常年寒冷
16.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其变化正确的是( )
A.藤本、附生植物越来越多 B.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C.垂直结构越来越简单 D.生长季节越来越长
二、综合题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万物土中生,土壤是农业之基,是人类及动植物生存、繁衍生息的依靠。随着人口迅速膨胀,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对生存空间的需要大大增加,土壤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图1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图2是不同气候下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
(1)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______。根据图文信息推测图2中甲乙丙降水量的大小关系______。
(2)判断图1中Ⅰ、Ⅱ分别表示的植被类型:Ⅰ______Ⅱ______
(3)面对土壤危机,请提出合理的土壤养护措施。
18.(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有些板根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如图)。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遍布,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
(1)指出游记中所描述的森林类型,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2)从板状根植物根系发育的角度,推测该地的降水特点。
19.(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①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指出②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3)指出③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4)图示大陆中,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20.(2022·甘肃·白银市第十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泰加林(寒温带针叶林)横贯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等高纬度地区,是地球上分布面积最辽阔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我国境内,泰加林仅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山。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是我国泰加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流经该地的激流河河谷宽阔,河道弯曲,左图示意根河市位置,右图为根河市全年气候图。
(1)根据泰加林在世界及我国的分布位置,推测泰加林的性长习性。
(2)根河市河流两岸树木侧根发达,树形是倒伏状,试分析原因。
(3)说明激流河根河段的水文特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