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步测试(A)(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布纹球(图1)和王莲(图2)的两种植物图。布纹球原产南非开普干旱地区。属于多浆植物,植株小球形,直径8-12厘米,棱缘上有褐色小钝齿。王莲,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发育。拥有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浮于水面,可承重六七十公斤而不下沉,十分壮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形态特征推测,布纹球比王莲( )
A.叶片更肥厚,有蜡质 B.叶片面积大,多肉质
C.根系不发达,可移动 D.根系多孔隙,可呼吸
2.王莲原产区的植被特征是( )
A.单一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简单 B.植被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C.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D.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
【答案】1.A 2.C
【解析】1.材料中指出布纹球原产自南非开普干旱地区,是耐旱植物,为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其叶片通常具有面积小、多肉质且具有蜡质,从而提高体内含水量且减少体内水分蒸腾,A对,B错。为获取更多的水分,其根系通常发达,但孔隙少,减少体内水分损失。C、D错。故选A。
2.王莲原产地势南美高温高湿环境,即热带雨林气候区,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A错,C对。全年高温多雨,植被年变化小,B错。革质叶片表面光滑,角质层较厚,在高温期能反射太阳光,避免灼伤,在低温期又能保护细胞免受低温损伤,是亚热带的植物叶片特征,而王莲原产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错。故选C。
【点睛】植被的群落特征、植物的叶片、根茎形态反映了其生存环境。干旱地区的植物具有耐旱性,表现在其植株矮小,叶片形态面积小、多肉、表层有蜡质,根系发达。水热条件优越的热带雨林环境下的植被群落复杂、种类丰富,因为光照条件而垂直分层明细,乔木高大,板状根茎,多藤本和附生植物。亚热带的乔木叶子具有革质,革质叶片表面光滑,角质层较厚,在高温期能反射太阳光,避免灼伤,在低温期又能保护细胞免受低温损伤。温带地区的植物叶子面积大,春夏绿,秋冬季节变黄或红,并掉落。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江苏南京的银杏谷,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下图为银杏谷和银杏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银杏林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树叶缩小为针状 ②叶片宽阔 ③藤本、附生植物丰富 ④春季发叶 ⑤多革质叶片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⑤ D.②④⑤
4.从北京到江苏到云南,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热量
【答案】3.B 4.D
【分析】3.根据材料“每当秋风吹起,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叶片颜色变化明显,说明银杏树属于典型落叶阔叶林植被。树叶缩小为针状为荒漠植被特点,①错;叶片宽阔,为落叶阔叶林植被特点,②对;藤本、附生植物丰富,为热带雨林植被特点,③错;春季发叶,为落叶阔叶林植被特点,④对;多革质叶片,为常绿阔叶林植被特点,⑤错。②④对,故选B。
4.从材料可知,北京、江苏、云南纬度依次变低,纬度越低,热量越充足,气温越高,银杏叶变黄的时间越晩,故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D对。影响银杏树叶变黄主要是温度因素,和地形、降水和光照没有必然关系,A、B和C错。故选D。
【点睛】落叶阔叶林: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齐齐哈尔市冬季局部景观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齐齐哈尔市的植被类型为( )
A.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
6.下列符合齐齐哈尔市植被特征的是( )
①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状根②具有肉质的叶或茎
③夏季盛叶,冬季落叶④叶面积较小,呈针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5.C 6.C
【分析】5.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是温带季风气候,自然植被不可能有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A、B、D错;齐齐哈尔市的自然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C对。故选C。
6.由上题分析可知,齐齐哈尔市的自然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状根是热带植被特征,①错;具有肉质的叶或茎的是荒漠植被特征,②错;夏季盛叶,冬季落叶是落叶阔叶林植被特征,③对;叶面积较小,呈针状,是针叶林植被特征,④对。故选C。
【点睛】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其特点: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能反映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 )
A.成土母质、气候、生物 B.时间、人类活动、气候
C.地形、人类活动、气候 D.太阳辐射、成土母质、生物
8.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地形 C.气候 D.生物
9.如果图中该地植被为春夏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则图示地区可能为( )
A.热带干旱区 B.亚热带湿润区
C.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D.寒带湿润区
【答案】7.A 8.D 9.C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土壤的形成,通过图示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影响土壤的因素,春夏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7.结合图示可知,图中能够反映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成土母质、光照和降水等气候条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物循环,A正确;图示中对人类活动没有提及,B错误;图示中对地形也没有提及,C错误;图示中太阳辐射只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的条件,光照也是气候因子中的一部分,D错误。故选A。
8.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是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养分元素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搬运和搅动等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和改变土壤结构;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如果图中该地植被为春夏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这说明其实落叶阔叶林,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C正确;热带干旱地区因为热带荒漠,A错误;亚热带湿润区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误;寒带湿润区应为苔原,D错误。故选C。
【点睛】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于土壤母质而形成的。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其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六种:
1、母质因素: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它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
2、气候因素:直接影响是对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造成影响,如温度每增加10℃,土壤中的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间接影响是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因素: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中植物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养分元素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通过啃食、搬运和搅动等促进有机残体的转化和改变土壤结构;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和腐殖质的合成。
4、地形因素:主要是通过引起物质、能量的再分配而间接地影响土壤形成。如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
5、时间因素:母质、地形、气候和生物等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都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如在极端环境中,岩石的风化物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土壤发生层,而典型灰壤的发育需要1000~1500年。
6、人类活动因素:主要影响是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在农业生产活动,通过耕耘最终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
1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从世界植被分布图上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都是热带雨林 B.北回归线经过地区都是荒漠
C.地中海周围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澳大利亚有大面积森林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东非高原虽处赤道地区,但由于其地势高,该区多为热带草原,A错;
亚洲大陆东岸虽有回归线穿过,但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该区多为森林,B错;
地中海周围由于夏季炎热干燥,多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对;
澳大利亚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影响,有大面积的荒漠,D错。
故正确答案为C。
【点睛】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小明在我国某城市旅游中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小明旅游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小明旅游的省最可能是( )
A.黑龙江 B.湖北 C.海南 D.内蒙古
【答案】11.D 12.B
【分析】11.图中间为落叶乔木,由于落叶机制可有效减少蒸腾,有利植被度过干旱少雨的冬季,图中树木出现落叶现象,应为冬季,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2.图中有较多的常绿乔木,可推测本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黑龙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A错误;海南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C错误;内蒙古植被主要为草原,D错误。而湖北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所以选B。
【点睛】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最常见的森林类型。因其冬季落叶、夏季葱绿,又称夏绿林。我国的落叶阔叶林类型很多,根据优势种的生活习性和所要求的生境条件的特点,可分成三大类型:典型落叶阔叶林、山地杨桦林和河岸落叶阔叶林。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骆驼刺对抑制草场退化、减轻土地沙化、保护及扩大绿洲等起着重要作用。下图示意骆驼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骆驼刺被作为防风固沙的物种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骆驼刺( )
A.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 B.茎叶细小,防风能力强
C.茎叶粗大,防风能力强 D.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14.骆驼刺主要指示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水源丰富 B.气候干旱 C.光照强 D.生物物种丰富
【答案】13.A 14.B
【解析】13.由骆驼刺景观可知,骆驼刺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茎叶细小,防风能力弱,但是风力对植被的破坏作用小,故骆驼刺被作为防风固沙的物种之一,A项正确,B、C项错误。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有利于其存活生长,但是这不是其作为防风固沙物种选择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故选A。
14.由骆驼刺景观可知,骆驼刺茎叶细小,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根系发达,防风能力强,同时也可以从更广泛的范围吸收水分,故骆驼刺主要指示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气候干旱,多大风,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由于植物生长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此它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比如,碱蓬的生长反映了盐碱性的土壤环境;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干旱环境,芦苇的生长则反映了水湿环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15.(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为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下图示意湖南崀山丹霞地貌植被分布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图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低 C.地形封闭 D.陡崖反射阳光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图中沟谷雨林区位于崖底,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沟谷被山块包围,地形封闭,沟谷内温度较高,水分充足,形成湿热的小环境,C正确。与纬度低、 海拔低、陡崖反射阳光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图示为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喀什)地区的自然带为____。
(2)马可·波罗沿A→B→C线路东行,依次所看到的自然景观反映了地理环境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地球的____纬度地区最明显。
(3)简述马可·波罗从C→E→D沿途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1)温带荒漠带
(2)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中
(3)从C→E→D沿途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喀什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
(2)
读图可知,沿A→B→C线路向东是由内陆向东部沿海,随着水分条件的变化,自然景观呈现出由荒漠向草原向森林的变化,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3)
从C→E→D,纬度逐渐变低,热量条件逐渐改善,自然景观从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睛】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植被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植被叶片退化为____,是为了适应____环境。
(2)②植被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
(3)③、④两类植被叶片的显著区别是
植被类型 ③ ④
叶片特点 ____ ____
(4)我国茶树分布区往往多____(填图中代号)植被景观。
【答案】(1) 鳞片状、刺状或无叶 干旱
(2)温带半湿润、半干旱
(3) 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叶片多呈革质,质地较硬
(4)④
【分析】本题以植被景观图为材料,涉及植被的识别及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①为荒漠景观。荒漠地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适应干旱的环境,植被叶片多呈鳞片状、刺状或无叶。
(2)
②群落结构简单,几乎没有树木,仅有草本层,植物具有耐旱的特征,为温带草原景观。温带草原植被主要分布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3)
银杏树属于落叶阔叶林,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云南樟属于常绿阔叶林,树冠浑圆,叶片多呈革质,质地较硬。
(4)
我国茶树主要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当地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四幅图中,④云南樟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8.(2022·山西忻州·高一期末)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
(1)图示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自然植被景观,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____(填序号),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____。(填序号)
(2)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____,主要分布于____、____的温带气候区,叶片多呈____。
(3)指出②代表的自然植被的主要分布区域____,并说出植被特性____。
(4)说出柳州市自然植被的类型____,并指出其生长环境的气候特征____。
【答案】(1) ① ④
(2) 温带落叶阔叶林 湿润 半湿润 纸质
(3)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特征:植被以松、杉类为主;树叶为针状;抗寒抗旱。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植被景观的特征、植被类型名称和植被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及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1)
通过读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判断:图示①有板状根,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热带(季)雨林、②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亚寒带针叶林、③为银杏叶,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④中有骆驼,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温带沙漠。其中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①热带(季)雨林。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④温带沙漠。
(2)
由上题可知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叶片多呈纸质。
(3)
由上题可知②代表的自然植被景观为亚寒带针叶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区域为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其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
(4)
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部,地处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所以自然植被的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9.(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B____;A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B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的名称相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但自然带的名称不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地域分异;自然带E→G→F→C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地域分异。
(4)简析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在大陆西部偏北(60°N)、大陆东部偏南(55°N)的原因____。
【答案】 亚热带常绿硬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E C G F 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 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 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温度较低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信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林带;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受夏季风影响温和少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相同,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即图中的E和C;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即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即图中的G和F。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带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E→G→F→C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其变化是以水分为基础,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带D横贯亚欧大陆东西,在大陆西部位置偏北,在大陆东部偏南,说明同纬度大陆西岸冬季气温较东岸高。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温不同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明显,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温度较低。
20.(2020·江西·南昌二中高一阶段练习)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季节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_,杭州地区的盛行风是______。
(2)②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天然植被是______,①岛自然带名称是______。
(3)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分布属于______分异规律,③、⑤、⑥自然带的分布属于______分异规律,华北平原从滨海到山麓⑨、⑧、⑦地势地貌的分异属于______分异规律。
【答案】 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东南风(或偏南风)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带 纬度地带 经度地带(干湿度地带) 地方性
【分析】本大题以中国局部地区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季风环流、气候类型、植被类型、自然带名称及地域分异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亚洲大陆升温快,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热低压,其中心在印度半岛附近,该气压中心是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杭州地区位于亚洲低压的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2)图中显示,②地位于长江以南,其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据位置和形态判断,①岛为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热带季雨林带。
(3)图中显示,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分布,随纬度变化而更替,以热量为基础,应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或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图中显示,③、⑤、⑥自然带的分布,随离海海远近而更替,即沿经度变化方向而更替,应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或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华北平原从滨海到山麓⑨、⑧、⑦地势地貌分别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这种分异规律由地方性地形起伏而形成,应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2.7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步测试(A)(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布纹球(图1)和王莲(图2)的两种植物图。布纹球原产南非开普干旱地区。属于多浆植物,植株小球形,直径8-12厘米,棱缘上有褐色小钝齿。王莲,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发育。拥有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浮于水面,可承重六七十公斤而不下沉,十分壮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形态特征推测,布纹球比王莲( )
A.叶片更肥厚,有蜡质 B.叶片面积大,多肉质
C.根系不发达,可移动 D.根系多孔隙,可呼吸
2.王莲原产区的植被特征是( )
A.单一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简单 B.植被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C.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D.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江苏南京的银杏谷,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下图为银杏谷和银杏叶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银杏林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树叶缩小为针状 ②叶片宽阔 ③藤本、附生植物丰富 ④春季发叶 ⑤多革质叶片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⑤ D.②④⑤
4.从北京到江苏到云南,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热量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齐齐哈尔市冬季局部景观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齐齐哈尔市的植被类型为( )
A.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
6.下列符合齐齐哈尔市植被特征的是( )
①树干高大,树基常有板状根②具有肉质的叶或茎
③夏季盛叶,冬季落叶④叶面积较小,呈针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能反映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 )
A.成土母质、气候、生物 B.时间、人类活动、气候
C.地形、人类活动、气候 D.太阳辐射、成土母质、生物
8.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地形 C.气候 D.生物
9.如果图中该地植被为春夏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植被,则图示地区可能为( )
A.热带干旱区 B.亚热带湿润区
C.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D.寒带湿润区
10.(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从世界植被分布图上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都是热带雨林 B.北回归线经过地区都是荒漠
C.地中海周围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澳大利亚有大面积森林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小明在我国某城市旅游中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小明旅游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小明旅游的省最可能是( )
A.黑龙江 B.湖北 C.海南 D.内蒙古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骆驼刺对抑制草场退化、减轻土地沙化、保护及扩大绿洲等起着重要作用。下图示意骆驼刺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骆驼刺被作为防风固沙的物种之一,其主要原因在于骆驼刺( )
A.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 B.茎叶细小,防风能力强
C.茎叶粗大,防风能力强 D.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14.骆驼刺主要指示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水源丰富 B.气候干旱 C.光照强 D.生物物种丰富
15.(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丹霞地貌典型特征是陡崖广泛发育,许多山峰四面为陡崖,山顶平坦狭小,崖底则是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由于相对高度小,山体植被垂直分异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下图示意湖南崀山丹霞地貌植被分布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图中沟谷雨林区域热量异常充足,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低 C.地形封闭 D.陡崖反射阳光
二、综合题
16.(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图示为马可·波罗东行路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喀什)地区的自然带为____。
(2)马可·波罗沿A→B→C线路东行,依次所看到的自然景观反映了地理环境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在地球的____纬度地区最明显。
(3)简述马可·波罗从C→E→D沿途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17.(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读植被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植被叶片退化为____,是为了适应____环境。
(2)②植被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
(3)③、④两类植被叶片的显著区别是
植被类型 ③ ④
叶片特点 ____ ____
(4)我国茶树分布区往往多____(填图中代号)植被景观。
18.(2022·山西忻州·高一期末)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四类自然植被景观图。
(1)图示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自然植被景观,垂直结构分层最明显的是____(填序号),植被种类相对较少的是____。(填序号)
(2)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名称是____,主要分布于____、____的温带气候区,叶片多呈____。
(3)指出②代表的自然植被的主要分布区域____,并说出植被特性____。
(4)说出柳州市自然植被的类型____,并指出其生长环境的气候特征____。
19.(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B____;A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B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的名称相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但自然带的名称不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地域分异;自然带E→G→F→C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地域分异。
(4)简析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在大陆西部偏北(60°N)、大陆东部偏南(55°N)的原因____。
20.(2020·江西·南昌二中高一阶段练习)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季节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_,杭州地区的盛行风是______。
(2)②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天然植被是______,①岛自然带名称是______。
(3)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分布属于______分异规律,③、⑤、⑥自然带的分布属于______分异规律,华北平原从滨海到山麓⑨、⑧、⑦地势地貌的分异属于______分异规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