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两小儿辩日》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两小儿辩日》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8 11:2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感受两小儿的细心观察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在疏通文意的基难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
2、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细心观察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细心观察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个游戏,名字就叫——猜名人。听好了!诗仙——诗圣——诗鬼——中古的至圣先师——孔子。
2、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至圣先师等,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后人把他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你积累了哪些《论语》中的名言?瞧,孔子就是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学问家,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却被两个小孩的问题给难住了,是什么问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 14课《两小儿辩日》一探究竟。
(板书:两小儿辩日)。
(齐读课题)
4、解题“辩”什么意思?“日”什么意思?课题的意思就是?
过渡语: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接下来检测同学们对字词的朗读情况。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指生读、师相机纠正。齐读。
2、指导生字。同学们,这些词语中“辩”字笔画较多,怎样才能书写的既正确又规范美观呢?请同学们仔细读帖。
(1)出示生字“辩”,生观察字形。
(2)指生说书写时注意的要点。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描红一个,临写两个。师巡视(强调坐姿和握笔姿势)
(5)同桌互评。
3、检查读课文出示句子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1)指生读句子,师相机纠正。
(2)师范读。
(3)生自由练习,指生读。
(4)师点评。
4、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课文,深入读思,加深理解,疏通文意。
1、讨论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这些文言文,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呢?指生说。
2、学生自读课文。
(1)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注释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句话的意思,用“--”标出两小儿争论观点的句子,用“~~”标出他们的理由。并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师巡视。
(3)4人以小组交流讨论。(适时指导)
(4)全班交流。
3、学习二至五段,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1)这两个小孩究竟在争论些什么?两小儿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板书:日始出日中近 - 远远 - 近)
可见,两小儿的观点恰好相反。
感情朗读,师评价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又各自摆出了什么理由呢?
(2)第一个小孩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就是远的看上去小而近的看上去大吗?
(板书:近大-远小)”
课件出示车盖、盘盂的图片.引导同学们带着动作读。感情朗读。
(3)另一个小孩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谁来说说?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天气很寒凉,(冻的人瑟瑟发抖),到了中午的时候天气很热,就像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就是离得近就热,离得远就凉的道理吗?”
(板书:近-热远-凉)感情朗读
四、创设学习情景,诵读表演。
过渡句:同学们,你瞧两个小孩争论的多热烈啊,就让我们穿越到两千年前,化身为两小儿,就太阳距离我们远近的问题,学着他们的样子来辩论一番吧!
1、
(1)同桌之间,就自己喜欢的方式分角色辩斗。
(2)请一组同学上来辩斗。(可以加上夸张的动作、神态)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3)南排北排辩论。过渡语:同学们古人的语言与我们现在的语言有所不同,在表示不赞同、不认可时,他们会说“非也,非也”或是此言“差矣,差矣”,那接下来请全体同学起立,南排读第一个小孩的话,北排读第二个小孩的话,适时加上动作来读。(出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非也,非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差矣,差矣!)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近者大,远着小!近者热,远者凉!近者大,远着小!近者热,远者凉!近大远小!近热远凉!
2、小结明理。
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五、课后明理,拓展迁移。
1、学习第六段。在两小儿的辩论争执不下时,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大学问家(孔子),那孔子能作出判断吗?出示“孔子不能决也。”
2、学习最后一段。难怪两小儿嘲笑他(PPT)“孰为汝多知乎 ”。
(男生、女生、齐读。)如果你是孔子,听了两个小孩说的话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指生说。
六、总结升华,诵读全文。
两千多年前,两个小孩就能在看似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与依据,真是了不得!现在让我们带着对两小孩的佩服、对孔夫子的敬仰之情试着根据提示背诵课文并配乐背诵课文。
七、视频解惑,拓展延伸
转眼间两千年过去了,面对两小儿和孔子的困惑,现在的你能解答吗?太阳到底是早上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呢?接下来看一则视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视频 PPT)(一样近。)(板书= )
八、作业布置:
必做:
1、背诵课文。
2、阅读《列子汤问》中的故事,如《掩耳盗铃》、《愚公移山》、《郑人买履》等。
选做:
1、写读后感:读《两小儿辩日》后所想。
2、给两小儿写封信,告诉他们所争辩问题的答案。
板书设计:
14 两小儿辩日
日初出 = 日中
一儿 近 大 远 小 善于观察
一儿 远 凉 近 热 学无止境
《两小儿辩日》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Biàn dòu pán yú tàn tāng 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 ) ( )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
两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远近变化的情况,他们一个是从()的角度,一个是从()的角度出发,故而得出相反的结论,可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三、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四、课外阅读
范氏之亡①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②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③矣。〖注释〗①亡:逃亡②况然:形容钟声③悖(bei):荒谬
1.成语()就出自这里。请你写出“掩”开头的两个成语。()()
2.翻译句子。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两小儿辩日》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很多,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辩斗”为中心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由“辩”字入手,观察字形,理解字意,进而解题,这样学生的头脑中就对“辩斗”一词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对“两小儿辩斗的观点和依据”的剖析,加之穿插进不同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加深对辩斗内容的理解。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朗读中,激发了阅读的兴趣,慢慢的融入课文,再经过冷静的思考带入角色,由读文转换到对文章内容的一个思考层面上来,不仅读出了人物形象,而且明白了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我对本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解读,还在文末插入视频动画,解开两小儿的疑惑,通过视频讲解学生明白了太阳无论是早上还是中午都离人一样近这一知识。动画通俗易懂,符合学生心理接受特点,印象深刻,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不足,那就是课堂教学进程有些快,给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较少,程度好的学生游刃有余,而程度较弱的学生跟起来有点费力,以后还得注意照顾大多数学生,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及时调整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