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积累“确凿、鉴赏、人迹罕至”等易考词语。
2.默读课文,一气呵成读完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先生”的形象,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语言运用:积累“确凿、鉴赏、人迹罕至”等易考词语,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沟通,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审美创造:感知课文中语言的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2.写作背景:
当时,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拟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他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而离开北京。这是鲁迅人生中充满变动,心情“空洞、芜杂”的一年,所以“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鲁迅写了一些回忆旧事的文章来排除苦闷,寻求慰藉。
3.文体知识: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1)现代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2)现代散文的特点:①较强的纪实性。②取材的广泛性。③形式的灵活性。④诗意浓郁性。⑤语言优美性。⑥(篇幅)短小精悍性。总之,现代散文最后必须要达到形散神聚的特点。
4.字词
窜(cuàn) 觅(mì)拗[ ǎo ] 确凿(què záo) 轻捷(qīng jié)云霄(yún xiāo)
倘若(tǎng ruò) 鉴赏(tǎng ruò) 啄食(zhuó shí)和蔼(hé ǎi) 恭敬(gōng jìng)质朴(zhì pǔ) 博学(bó xué) 渊博(yuān bó) 倜傥(tì tǎng) 淋漓(lín lí)
盔甲(kuī jiǎ) 人迹罕至(rén jì hǎn zhì) 人声鼎沸(rén shēng dǐng fèi)
【主旨】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心身发展。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
【试题精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hún)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yùn)酿。
B.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hàn)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婷婷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C.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lìn)啬了。它既不倾盆瓢(piáo)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析析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D.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jiàn)赏,这是荒园,人迹罕(hǎn)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2、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比喻)
B.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排比)
C.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拟物)
D.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每逢假日,北京颐和园内游客熙熙攘攘,人迹罕至。
B. 2019年12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华为视频光影鉴赏”活动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展开。
C. 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侃侃而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
D. 运动场上人声鼎沸,同学们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C.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
5、“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场所,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比照的意味,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有以下三种理解,比较恰当的理解是(______ )。
A. 因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成年以后回忆起来都很有趣,所以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B. 作者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漠视、束缚和残害。
C.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6、注音和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猝(cù)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B. 乳臭(chòu)未干:奶腥气还没有去掉。表示对不懂事理的年轻人的轻蔑或嘲讽。
C. 苦心孤诣(yì):费尽心思,刻苦钻研,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D. 窸窸窣窣(sū sū):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油蛉在这里 ,蟋蟀们在这里 。②京京刚走出教室,琅琅的读书声就从背后 了上来。③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 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A. 低唱 弹琴 追 飘起 B. 低唱 弹琴 追 泛起
C. 弹琴 低唱 撵 泛起 D. 低唱 弹琴 飘 浮起
8、选出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 “三味书屋”虽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看鸟雀下来______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 支 牵 觅 B. 撑 拉 啄 C. 支 牵 啄 D. 撑 拉 觅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______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______成功______失败,她______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A. 还 要么 要么 更
B. 只 无论 还是 更
C. 只 无论 还是 都
D. 还 要么 要么 都
11、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
A. 张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B. 我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C. 凡作文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哈里波特》一套。
D. 您的总结报告后半部分要由我完成,我才不做这种狗尾续貂的事呢。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红书店”凭借高颜值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圣地”。
B. 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C.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D. 从测量数据来看,我们的地球半径大约为6000公里左右。
13、选出对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
A. 本文采取了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从动到静、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B. “百草园”部分是本文阅读重点,作者主要对百草园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及与之有关的生动有趣的园中生活、神话传说的描述,来突出 “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这一主题。
C. 用两个“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前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后一个 “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
D. 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园中不适宜于拍雪人,塑罗汉,这么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语段详写捕鸟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甚至连“张飞鸟”养不过夜也写,这都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紧扣“乐园”。扫、露、支等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写出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虽没有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二、客观填空题
14、按照要求填空。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先生其他的作品还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收liǎn( )
和ǎi( )
脑suǐ( )
tì( )傥
dǐng( )沸
mì( )食
缠luò( )
蟋shuài( )
人迹hǎn( )至
桑shèn( )
三、现代文阅读题
16、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5)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下面对“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似乎”表示不确定,“确凿”表示肯定,放在一起使用是矛盾的。
B. 因为是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印象模糊,所以只能用“似乎”表示推测,应该删掉“确凿”。
C. 百草园留在作者的记忆深处,给自己带来欢乐的情景扎根脑海,因而用“确凿”来加以肯定。
D. 作者故意用看似矛盾的词语表达无限留恋的感情,不但不矛盾,反而更准确。
(2)请给选文第二段拟一个小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写了泥墙根一带哪四件有趣味的事?请予以概括。(每件事不超过4个字)
①________;②________;
③________;④________。
(4)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题
1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5分)
一 面
阿 累①
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我心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边的两个人在谈笑。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②。《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③老板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几分敬意叫“先生”的。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红了脸说:“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灰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
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放下,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语,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字:铁流④。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
1936年10月
(选自《鲁迅回忆录》,有删改)
【注】
①阿累(1909—1987),原名朱一苇,1932年8月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曾因参加工人罢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②《毁灭》的作者是法捷耶夫,翻译者是鲁迅,并且是自费印刷出版。《毁灭》描写的是苏联内战时期一支由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组成的游击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同反革命匪帮进行战斗的故事。在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时候,这部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文学作品,对于我们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真好比“雪中送炭”。③内山完造(1885—1959),日本冈山人,鲁迅与内山结交约在1927年底,两人友谊甚深。内山书店曾经是鲁迅躲避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秘密住所。④《铁流》的作者是绥拉菲摩维奇,翻译者是曹靖华。它和《毁灭》两部小说都是反映苏联国内革命战争的作品。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一面》,你认为“一面”是什么意思?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二部分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请你写出第一部分最后一个句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鲁迅的外貌浓墨重彩,给人“一面”胜似数面之感。请你从“我”观察的角度入手,说说对这些外貌描写的材料,“我”作了怎样的安排。(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结合文章的背景,请你说说作者在这段话中包含了哪几层意思。(5分)
(提示:可以从这三个层面考虑,为什么说“结结巴巴”?为什么说“一定是”?又为什么说“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面》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说鲁迅是朋友,父亲,师傅?请你对这三个称呼各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第1题
参考答案: D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
【解题过程】
A、混hùn。
B、婷婷→亭亭。
C、析析→淅淅。
故选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关键要掌握常用修辞的特点。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等。
【解题过程】
C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故选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词语的感彩,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过程】
A选项: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用在此处,与句中“游客熙熙攘攘”矛盾。
故答案为: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4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要掌握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
【解题过程】
A、把引号改为书名号。B、把省略号去掉。D、把冒号改为逗号。
故选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5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解题过程】
A项,错误。“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相比,鲁迅更喜欢在“百草园”的生活,更有趣,并非二者都很有趣。选项理解不恰当。
B项,错误。“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漠视、束缚和残害”的说法过于极端,作者是表达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选项理解不恰当。
C项,正确。“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与“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表现了儿童快乐自由的天性和对封建教育的不满。选项理解恰当。
本题要求选择理解恰当的一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6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
【解题过程】
B项,“乳臭(chòu)未干”应读为“乳臭(xiù)未干”,选项注音不正确。
A、C、D项,选项注音和词语释义均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注音和词语释义不正确的一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7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词语的感彩,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过程】
第一个空,油蛉发出的声音轻柔,故“低唱”更为恰当。低唱:轻柔地歌唱,声音低。
第二个空,蟋蟀的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较硬翅膜——弹器,当这两种发音器相互摩擦,就能发出声音,故“弹琴”更为恰当。弹琴:弹拨琴弦发出声音。
第三个空,此处用“追”字可以与句中“从背后”“上”相呼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读书声顽皮活泼的形象,故“追”更为恰当。追:追赶。
第四个空,此处用“飘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刘老师抓住线绳后的快乐得意和满足之情,故“飘起”更为恰当。飘起:随风摇动或飞扬。
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8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包括:作家作品、文化常识、文体常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等等。
【解题过程】
A项,正确。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项,错误。“小说”,错误,应为“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C项,正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写百草园的乐和三味书屋的陈腐与谐趣,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项,正确。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一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B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9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字词的选用,准确理解字词的意思和用法,把握感彩,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字词进行作答。
【解题过程】
大竹筛是用短棒“支”起来的,“支”体现出从无到有地架起来,排除BD。短棒上系了长绳,长绳被人牵着。鸟雀是下来寻找食物的,而不是一下子就能啄食到秕谷,故用“觅”更为恰当,排除C。
故选: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0题
参考答案: C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关联词的辨析和运用,注意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结合分句的关系和具体语境确定适当的关联词。
【解题过程】
生命不接受平淡,后面形成转折,故选“只”,生命只收藏精彩,排除AD;“成功”“失败”之间是选择关系,用“还是”;“成功”“失败”与“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是条件关系,选择“无论……都……”合适,排除B;
故选: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1题
参考答案: B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要求选用合适的句式,表达要符合说话者和接受者的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用语文明得体、简明连贯。
【解题过程】
A有误,“垂询”是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老师欢迎同学们提问用“垂询”不合适;
B正确;
C有误,“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务),是接受别人赠送东西的礼貌用语,不是直接对别人说,可以改为“赠送”;
D有误,“狗尾续貂”的意思是指用狗尾巴的毛续上貂的皮毛,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用于形容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含有贬义,使用不当。
故选: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2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路分析病因并学会修改病句,可以从内容和语法角度进行辨析。日常要多阅读,提升自己的语感。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两面对一面)、成分赘余、结构混乱。
辨析技巧:①缩句,看主干:主干是否正确,主谓宾是否残缺。②看语序:如形容词的顺序,事物的逻辑顺序等。③看搭配是否得当。④看关联词,遵循“同前异后”原则,主语一致,主语在关联词前面;主语不一致,主语在关联词后面。
【解题过程】
A正确;
B搭配不当,“增强”与“方式”不能搭配,可以将“方式”改为“意识”;
C否定不当,删去“不”;
D表意重复,删去“大约”或“左右”。
故选: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3题
参考答案: A
【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必须掌握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要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作答。
【解题过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A项,错误。“由近及远、由低到高、从动到静、先夏后冬的顺序”,错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来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有层次的描述。选项理解错误。
B、C、D项,选项理解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
二、客观填空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4题
参考答案: 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坟; 热风; 且介亭杂文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包括:作家作品、文化常识、文体常识与类别、有关作品内容等等。
【解题过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十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鲁迅先生其他的作品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杂文集《坟》 《热风》 《且介亭杂文》等。
故答案为: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坟 热风 且介亭杂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5题
参考答案: 敛; 蔼; 髓; 倜; 鼎; 觅; 络; 蟀; 罕; 椹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
【解题过程】
收liǎn(敛)
和ǎi(蔼)
脑suǐ(髓)
tì(倜)傥
dǐng(鼎)沸
mì(觅)食
缠luò(络)
蟋shuài(蟀)
人迹hǎn(罕)至
桑shèn(椹)
故答案为:敛 蔼 髓 倜 鼎 觅 络 蟀 罕 椹
三、现代文阅读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6题
【参考答案】
(1)CD
“似乎”表示不确定,因为鲁迅先生写作此文时已有七八年未见百草园了,印象有些模糊;而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又历历在目,所以用“确凿”来表示肯定,这表现了作者对百草园无限留恋的深情。两词在该句中缺一不可。
(2)(示例)五彩缤纷的“乐园”
小标题是对文段内容的高度概括,从文段中提取相关信息,用精练的语言表述。
(3)①找蜈蚣 ②按斑蝥 ③拔何首乌 ④摘覆盆子
;
从选文中“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后找到相应的语句,然后用“动词+名词”的形式概括即可。
(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叫声的悦耳动听,体现出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无限乐趣。
根据“低唱”“弹琴”可确定该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为拟人,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5)“我”是一个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热爱大自然的儿童。
从“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以及“我”在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情可以确定“我”的性格特点。
四、阅读理解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7题
【参考答案】
(1)“我”与鲁迅见了一次面。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文章主要回忆了在内山书店“我”与鲁迅先生的一次偶遇。“一面”的含义就是“我”与鲁迅先生的一次见面。全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到“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写了“我”与鲁迅先生见面的过程。第二部分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对“我”的影响。
(2)远处,略写鲁迅外貌;近处,详写鲁迅外貌。
文章开篇说“我”望见了“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这是“我”从远处望见的,故只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进行了略写。在鲁迅先生与“我”交谈的过程中,“我”从近处观察鲁迅先生,“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些都属于详写。
(3)作者突然发现站在身边的就是鲁迅先生时,表现出来的激动,难以用语言表达;作者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鲁迅先生,表现作者对鲁迅的崇敬与热爱;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作者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
当先生把书便宜卖给“我”时,“我”惊异地望着他,发现他便是鲁迅先生。这时“我”“结结巴巴”是因为发现卖给“我”书的人竟然是鲁迅先生,所以很激动,不知说什么好。“一定是”表示“我”很肯定他是鲁迅先生,反复强调表示很确定,表达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我”之所以没有叫出先生的名字,而是“向四周望了一望”是因为当时社会动荡,到处都有特务,鲁迅先生是革命先锋,“我”在保护先生。
(4)朋友:鲁迅先生诚恳劝告作者买《铁流》,只要一块钱书费,体谅作者的难处,顾及作者的尊严。用“朋友”称呼,体现作者与鲁迅先生就像朋友般亲切。(或:当作者强忍住不说出鲁迅先生的名字时,他微笑点头,就像朋友般默契、亲密无间。)
父亲:鲁迅先生目光正直而慈祥,让作者感到了父亲的严肃和慈爱,用“父亲”称呼,体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
师傅:鲁迅先生翻译革命文学《毁灭》并送书给作者,向作者推荐《铁流》,体现出他对革命青年的关心、教育、引导。因此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师傅。
阅读文章,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寻找称呼变化的原因。当鲁迅知道“我”钱不够的时候,能体谅“我”的难处,顾及“我”的面子;当“我”发现他是鲁迅先生的时候,他微笑点头,可以看出我们之间的默契,所以“我”称鲁迅先生为“朋友”。当他询问“我”“你要买这本书”时,“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所以“我”称呼鲁迅先生为“父亲”,这表达了“我”对先生的敬爱。买书的过程中先生为“我”介绍进步书籍,先生的思想不断激励着“我”,让“我”勇敢前行,所以称先生为“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