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优选课时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优选课时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8 08:52: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欣然曰(yuē)
2.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3.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
译:不久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等词语表示过了不久,一会儿。
B.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已而”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适”“向”是“刚才”的意思;“食顷”指一顿饭工夫;“既而”相当于“不久”“紧接着”的意思。
D.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腋成裘
B.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C.与儿女讲论文义 我寄愁心与明月
D.撒盐空中差可拟 无可比拟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B.下车引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
C.元方入门不顾 江春入旧年
D.白雪纷纷何所似 水何澹澹
9.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D.未若柳絮因风起。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填空题
11.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比喻白雪纷纷的情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
期行( ) 在不( ) 相委而去( ) 友人惭( )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14.默读课文填空。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古语有云:“人无诚信不立。”为了加强同学们的诚信教育,树立诚信为人的意识,光华中学决定每年5月在学校举行“诚信5月·让诚信成为人格的魅力”的主题教育活动。下列是七(2)班在主题班会上的两个小活动,请你参与。
15.读故事说感想。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16.观漫画,写寓意。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50个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六、对比阅读
17.【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
②耻己之不如也________
③思所以败之________
④乃袖茅栗以往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
(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
谢羯①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②。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③与赌,得即烧之。
(三)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注释】①谢羯:谢奕之子、谢安之侄。②覆手;绣帕之类的精美饰品。晋代的男子好带香囊、覆手,追比风尚。③谲(jué):欺骗。
18.下面某同学根据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查词典,从“奔驰”“急速”“屡次”等义项中判断“骤”为“急速”。
B.太傅患之——联想到成语“患得患失”“何患无辞”等,可推断其义为“担忧”。
C.乃谲与赌——回忆《杨氏之子》“父不在,乃呼儿出”,推知“乃”为“于是、就”。
D.我常自教儿——联系上下文谢公夫人说的话,可推测“自”是“自然”的意思。
19.下面对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而不/欲伤其意 D.得/即烧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那得初不见君教儿?
21.请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完成以下对话。
小语:兄子、兄女对白雪的比喻,谢太傅只是大笑。他更欣赏哪一句?我不太明白。
小文:应该是欣赏兄女的比喻,因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嗯,你说的有道理。苏轼曾说‘谢公含雅量’,那么在这几篇短文中,他究竟是怎样个人呢?
小文:结合这三篇短文,我们不难发现谢太傅是一位(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辈。
七、作文
22.作文小练笔
《咏雪》一文的比喻句很妙,如:“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等。请你也运用恰当的修辞写一段雪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欣然曰(yuē)
【答案】C
【解析】C.“不”是通假字,应读fǒu。故选C。
2.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
B.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
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
D.朋友询问张三妹妹的婚姻状况,张三说:“舍妹尚待字闺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是否得体的把握。ACD三项正确。B.“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敬称,应把“令堂”改为“令尊”。
3.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查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C项正确,其余各项改为:A. 陈太丘/与友/期行;B. 元方/时年七岁;D. 元方/入门不顾。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把握。“尊君在不”的“不”通“否”。A项的“女”通“汝”;B项“罔”不是通假字;C项的“见”通“现”;D项的“说”通“悦”。
5.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
译:不久雪下得紧了。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D.元方入门不顾。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ACD三项正确。B. 即公大兄无奕女。应翻译为:是谢太傅谢安的大哥谢奕(字无奕)的女儿。
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等词语表示过了不久,一会儿。
B.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已而”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适”“向”是“刚才”的意思;“食顷”指一顿饭工夫;“既而”相当于“不久”“紧接着”的意思。
D.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
【答案】D
【解析】考查古代文化常识。D项表述不正确,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情况,表明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腋成裘
B.俄而雪骤 暴风骤雨
C.与儿女讲论文义 我寄愁心与明月
D.撒盐空中差可拟 无可比拟
【答案】C
【解析】考查一词多义。C项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与:前者介词“跟”;后者连词“和”。A项,集:聚集。B项,骤:急。D项,拟:相比。
【点睛】
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B.下车引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
C.元方入门不顾 江春入旧年
D.白雪纷纷何所似 水何澹澹
【答案】D
【解析】考查文言虚词。D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何:代词,什么/副词,多么。A项,与:跟(和、同)。B项,之:代词,他,它。C项,入:动词,进入。
【点睛】
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9.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D.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C句没有运用比喻手法,“好像”一词并不表示比喻,而是表示估计,猜测。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B.“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陈太丘而不是客。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错。“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二、填空题
11.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比喻白雪纷纷的情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南朝宋 刘义庆 撒盐空中 柳絮因风起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解析】考查文学常识及诗句默写。
(1)《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2)从“撒盐空中差可拟”及“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可提炼出比喻白雪纷纷的两个情景是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注意“撒、拟、絮”的书写。
(3)从文中找到元方反驳友人的语句即可。
1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
期行( ) 在不( ) 相委而去( ) 友人惭( )
【答案】 xù nǐ fǒu zhòu qī fǒu wěi cán
【解析】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4)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久,一会儿 凭借 离开 拉
【解析】

三、句子默写
14.默读课文填空。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友人惭 下车引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解析】
【分析】
【详解】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古语有云:“人无诚信不立。”为了加强同学们的诚信教育,树立诚信为人的意识,光华中学决定每年5月在学校举行“诚信5月·让诚信成为人格的魅力”的主题教育活动。下列是七(2)班在主题班会上的两个小活动,请你参与。
15.读故事说感想。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在一旁哭闹着也要一起去。妻子说:“你在家待着,我回来了杀猪烧肉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马上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哄小孩玩的。”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世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话、欺骗别人。”妻子听了很后悔,于是和曾子一起杀猪烧肉给孩子吃。
读了上面的故事,你有哪些感想?
16.观漫画,写寓意。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50个字),并写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示例:做人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方能取信于人。
16. 内容: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 寓意: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
【解析】
15.此题要求根据材料谈感想。解答此题,要了解短文大意,知道父母对孩子要言而有信,要求抓住材料主旨,简明、连贯的叙述。围绕“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进行作答即可。
16.此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信息和图标。阅读题干可知必须出现“铁匠师傅、铁砧、钢钳夹、铁块、铁锤”等字眼这是提炼答案的要点,也是回答问题方向。其次要仔细观察漫画,漫画中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漫画中身着诚信的人捶打承诺这一铁砧,飞溅的火星告诉我们漫画可知其寓意:只有坚守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
五、课内阅读
六、对比阅读
17.【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hǐ):剥去,脱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________
②耻己之不如也________
③思所以败之________
④乃袖茅栗以往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3)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
(4)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
【答案】(1) 中午 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 用来……方法(手段等) 用袖子装
(2)①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②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
(3)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4)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
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解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日中”“所以”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耻”“袖”属于词类活用。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委,丢下、舍弃。去,离开。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②蚁:像蚂蚁一样。趋:争抢。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
(3)【甲】友人怒斥陈太丘不讲诚信,其实是他自己不讲信用,而且还当着别人的面骂别人的父亲,陈元方正是抓住他的这两点进行反驳,最后把他驳斥得哑口无言。猴子爱吃毛栗子,巴童正是抓住猴子的这个弱点而使猴舞“败”。据此概括答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
(4)①【甲】根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在修身方面应该“诚信”和“礼仪”;②【乙】根据“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可知郁离子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
【点睛】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宴席开张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四川的儿童故意地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丢到地上。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
谢羯①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②。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③与赌,得即烧之。
(三)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注释】①谢羯:谢奕之子、谢安之侄。②覆手;绣帕之类的精美饰品。晋代的男子好带香囊、覆手,追比风尚。③谲(jué):欺骗。
18.下面某同学根据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查词典,从“奔驰”“急速”“屡次”等义项中判断“骤”为“急速”。
B.太傅患之——联想到成语“患得患失”“何患无辞”等,可推断其义为“担忧”。
C.乃谲与赌——回忆《杨氏之子》“父不在,乃呼儿出”,推知“乃”为“于是、就”。
D.我常自教儿——联系上下文谢公夫人说的话,可推测“自”是“自然”的意思。
19.下面对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而不/欲伤其意 D.得/即烧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那得初不见君教儿?
21.请根据你的阅读感悟,完成以下对话。
小语:兄子、兄女对白雪的比喻,谢太傅只是大笑。他更欣赏哪一句?我不太明白。
小文:应该是欣赏兄女的比喻,因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嗯,你说的有道理。苏轼曾说‘谢公含雅量’,那么在这几篇短文中,他究竟是怎样个人呢?
小文:结合这三篇短文,我们不难发现谢太傅是一位(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辈。
【答案】18.D
19.B
20.(1)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2)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儿子?
21. 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而且给人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赏识人才 机智 注意言传身教
【解析】
18.
D:原句意思是我经常以自身言行教导儿子。自:自身,亲自。
故选D。
19.
B:句意为右将军王凝之的妻子。故断句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重点词:未若,不如;因,凭借;那,怎么;初,起初;教,教导。
21.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以及人物形象。
(1)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比喻成柳絮不仅写出了雪的颜色是白的,更突出了雪的轻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美的意蕴。“撒盐”一喻,仅仅体现是白色,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2)结合原文,由谢安在雪天给子侄辈们讲解诗文,欣赏侄女咏雪名句可见其赏识人才;从谢安骗取侄儿香囊,可见其机智;从经常以自身言行教导儿子可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点睛】
(一)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
谢玄年少时,喜欢佩戴紫罗香囊,挂着覆手。谢安为此非常担心,可又担心伤了他的心,于是假装和他打赌,臝了他的香嚢之类的东西,然后把它们烧了。
(三)
谢安的夫人教导儿子时,追问太傅谢安:“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儿子?”谢安回答说:“我经常以自身言行教导儿子。”
七、作文
22.作文小练笔
《咏雪》一文的比喻句很妙,如:“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等。请你也运用恰当的修辞写一段雪景。
【答案】示例:雪洒向人间,洒向漆黑的角落。说雪花如花飘落,不如说像仙女下凡,她们优美地从天空的银幕飞出。每一次的着地,都是对大地的热情拥抱与亲吻。或许她们不想打扰正在睡梦中的人们,总是轻轻地降落,无声无息地来到人间。
【解析】这是一篇小作文,根据写作的提示,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写一段雪景。这是一篇景物描写的小作文,雪景的描写要主要特点,如:雪花的形状、颜色、感觉;雪花飞舞的状态;雪中大自然的景象变化等均可以作文写作的角度。注意语言要优美,运用恰当的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
点睛:这是一篇写景的小作文练笔。在我们作文中,不管是写人,记事,也常常会有景物描写。那么写景应注意什么呢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