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08 20:2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5张PPT。八年级历史下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成果。
2.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能够认识到它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失误。
教学重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的原因以及出现的严重失误。请 思 考: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何时确立?标志是什么?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对于年轻的新中国来说,如何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探索中前行。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时间:1956年9月。
地点:北京。
重要成果: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5月)。
中共八大给社会主义建设开了个好头。但是行进过程中仍然出现问题和偏差,改变了八大的既定方针。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议 一 议 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怎样?在这样的条件下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是否适宜?为什么?
课堂小结
1956年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是党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的初步成果,随后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此后,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成效。1957-1965年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体现了曲折的发展。
观察下列漫画,思考:1.这组漫画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
2.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国民经济的调整3.党中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进行调整?结果如何?
大 家 谈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为什么说这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课堂练习与反馈 选一选
1.小刚的奶奶回想起当年的那段历史时常说:“那时我们都到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可是吃了几个月就没有粮了。”这个情景可能会出现在哪一年呢?( ) (B)
A.1955年 B.1959年 C.1962年 D.1966年 2.在“大跃进”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匪夷所思的现象。下列哪些信息是来自于这一时期的?( )
(B)
①一个萝卜重千斤
② 9000万人上山挖煤找矿
③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④小姑娘坐在稻丛上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比一比1953-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6%
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0.6%
1963-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7%
比较以上数据,并分析:
1.1953-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6%,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高的增长率?
(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判断改错
1.1958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错。总路线的提出是在八大二次会议上)
2.由于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我国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错。三年自然灾害并不是造成经济困难的根本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了经济困难) 2.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仅增长0.6%,如此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3.1963-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加快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961年以来,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加快)
第7课
“文化大革命”
十年内乱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经过、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
2.提高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3.提高收集资料、整合信息、分析史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经过、性质和后果,认识“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严重危害。,认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留下的教训。“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思考: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摘编自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导火线——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是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
此后,“文化大革命”异常迅猛地发动起来。
思考:
“炮打司令部”中的“司令部”指的是什么?矛头实际指向国家主席刘少奇和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
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取上海党政大权,
从此夺权风暴席卷全国。
“一月革命”和全面夺权全


乱红卫兵运动。想一想:
国家主席遭到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说明了什么?民主法制遭到严重摧残与破坏 “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
江青反革命集团。
“文化大革命”结束。 毛泽东主席逝世,1976年9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危害。
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危害:
国家政权遭到削弱,社会秩序十分混乱;
国民经济遭受极其严重的破坏;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社会思想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毒害。
我们从“文化大革命”中能得到哪些教训?
“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为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
“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失误。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顽强斗争,健康力量不断发展,最终粉碎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经济建设仍取得一定进展,科学技术取得若干重要成就。“文化大革命”告诉我们,我们的党有能力纠正自身的错误,能够继续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课堂练习
选一选
1.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2.“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被认为是所谓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代表人物是( )
①周恩来 ②陈云
③刘少奇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和意义。
2.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基本史实。
3.知道我国“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力量的组成部分。教学重点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想一想: 看到“长城”二字,你都会想到什 么?中国古代——砖石修筑的长城
中国近代——血肉之躯筑起的长城
新 中 国——科技铸起的钢铁长城 作为一个爱好和平 的国家,中国为什么 要研制核武器呢? 议一议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接连受到核武器威胁。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扬言准备使用原子弹,就是因为中国没有核弹及其运载工具,没有起码的还击手段。当时法国总统戴高乐有句名言:没有核武器的国家不是大国。周恩来也说: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但是对付帝国主义不能不讲实力。拥有毁灭力最大的核武器,便是最强大军事实力的标志。戈壁升起蘑菇云
1964年10月16日14时59分40秒,寂静的罗布泊上空出现绚目的闪光,一团巨大火球腾空而起,接着一声巨响,在空中形成有浓烟组成的一支“巨拳”,高高挥起。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达到的水平,加强了中国的国防,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966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距离精确命中目标,成功地进行核爆炸,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中国成了世界上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请 思 考:原子弹、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它代表了中国的当时的科技水平;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辉煌成就;
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它改变了新中国的历史。
“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1970年4月24日,中国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在太空
昼夜不停地向全球播放“东方
红”乐曲和遥测信号,向全世
界宣布中国已进入宇宙空间。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后,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这颗卫星不仅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重量超过了前4个国家第一颗卫星重量的总和。至今,全世界也只有几个国家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可以想见,“东方红1号”的升空,在全世界引起了多么大的轰动,又是多么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 钱三强 钱学森 邓稼先走近“两弹一星”元勋
——介绍你所知道的“两弹一星”元勋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请谈一谈什么是
“两弹一星”精神?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宣告成立。1950年,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海军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
人民空军是同新中国一起诞生的。1949年8月,组建了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正式诞生。“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背景:20世纪50年代,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战争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发展中国的导弹事业,组建独立的战略核反击力量。
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被命名为“第二炮兵”。它与后来的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共同构成我国的“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海
军空军国庆50周年天安门广场阅兵式上的
战略导弹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风姿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
过程和意义。
2.说出“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等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初步分析中美建交的重要影响。
3.培养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教学重点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1.关于联合国
●追根溯源联合国
●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
2.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 第26届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并规定各国主权平等及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等。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首次出席了联合国大会,受到了极其热烈的欢迎。这一天被看成是“ 联合国的中国日”。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时,风度翩翩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中国代表团一出现,立刻成为了全场关注的焦点。记者们里三层外三层地把中国代表们团团围住。此时,有记者问:“乔团长,你能不能讲讲你现在的心情?”满面春风的乔冠华仰头大笑,那自豪的、淋漓尽致的笑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片刻后,他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现在的心情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了吗?”
  他的笑容,被在场的摄影记者抓拍了下来,在普利策新闻奖中定格为永远的历史。
中国重返联合国有什么历史意义?﹃小 球 转 动 大 球﹄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美关系
关系的缓和背景过程中美关系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症结台湾问题中美建交《建交公报》的发表1978年正式建交1979年1月1日 1969年8月,尼克松先后托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向中国领导人传话,表示要与中国和解。同年年底,中国方面作出了相应反应。之后,两国关系开始松动。1971年春,正当两国领导人通过巴基斯坦秘密渠道酝酿美国领导人访华的时候,3月底、4月初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了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毛泽东抓住这个时机,作出决策,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小球转动了大球”,乒乓外交推动了世界形势的发展。 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历史性的握手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在机场亲自迎接。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后来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也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 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一行赴杭州 毛泽东主席会晤基辛格“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972年9月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会议是( )智 力 闯 关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3.1972年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4.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时间是( )激 流 勇 进 1.“小球转动大球”,“小球”指什么?“大球”指什么?这句话又比喻什么? 2.被西方新闻界称做“改变世界的一周”的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这样称誉?
3.这张照片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
件?
说一说: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什么重大进展? 3.请说出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