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优选课时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优选课时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8 09:08: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古代诗歌四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jí) 水何澹澹(dàn)
B.幸甚至哉(zāi) 山岛竦峙(sǒng chì)
C.洪波涌起(yǒng) 子规啼(tí)
D.风正一帆悬(xián) 秋风萧瑟(xiāo sè)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古道/西风/瘦马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日生残夜(升起) 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
B.老树昏鸦(黄昏) 古道西风(秋风)
C.歌以咏志(咏叹) 风正一帆悬(挂)
D.星汉灿烂(银河) 次北固山下(停宿)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诗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B.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
D.王湾,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寄托乡思的鸟类。
5.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诗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下列诗句中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我寄愁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8.下列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是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9.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0.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本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二、情景默写
11.根据提示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3)《观沧海》中抒写想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结合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句子。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13.学校为激发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拟开展“诗词大会”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诗词大会”计划设置“火眼金睛”环节,请你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出一个诗句。
衡 雁 阳
归 去 留
边 意 洛
(2)明阳同学参加此次活动的热情很高,经常熬夜做准备,以致白天上课打瞌睡。王老师发现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委婉地说:“明阳,看来你已经沉醉在古诗词的意境中了。”假如你是明阳,你该怎么说?
(3)请你借助下面的图片,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下面文字材料中得到的信息。
2020年新春期间,两档颇具人气和好评的文化综艺节目迎来新一季的回归——《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大年初二首播,《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则在大年初四与观众见面。两个节目用不同的方式带观众领略经典之美,想给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笛子。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4.【甲】诗首句以“杨花”和“子规”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节_______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_______之情。【乙】诗写作者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夜风送来了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_______之情。
15.“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都写到了月,请分别说说两位诗人各是如何借“月”来抒发情感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描述画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古代诗歌四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jí) 水何澹澹(dàn)
B.幸甚至哉(zāi) 山岛竦峙(sǒng chì)
C.洪波涌起(yǒng) 子规啼(tí)
D.风正一帆悬(xián) 秋风萧瑟(xiāo sè)
【答案】C
A.碣jié ;
B.峙zhì ;
D.悬xuán;
故选C。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古道/西风/瘦马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答案】B
B.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故选B。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日生残夜(升起) 杨花落尽(杨树开的花)
B.老树昏鸦(黄昏) 古道西风(秋风)
C.歌以咏志(咏叹) 风正一帆悬(挂)
D.星汉灿烂(银河) 次北固山下(停宿)
【答案】A
A.错误,“杨花”指的是“柳絮”。故选A。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诗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B.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家、散曲家。他的《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
D.王湾,唐代诗人。《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寄托乡思的鸟类。
【答案】B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故选B。
5.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B.第二句诗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
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
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答案】B
B项理解错误。“江春入旧年”: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6.下列诗句中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我寄愁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偶句”的把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对偶句的特点。对偶: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本句用“潮平”对“风正”、“两岸阔”对“一帆悬”构成对偶。
7.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答案】B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词曲的理解感悟。《天净沙·秋思》通过各种意象,表现了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这样意象的融合既有冷色调的也有暖色调的,暖色调的“小桥流水”更能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由此,我们看到B项是不准确的,作者没有写出对大自然的喜爱。
点睛:
古代诗歌的理解赏析,是常出现的考查题目。我们要从作者、题目、诗歌内容、情感等多方面来深入理解感悟。首先要把握诗歌的内容,关注诗歌中的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体悟它们传递出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同时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来深入分析,诗人的写作背景也往往能反映他的思想情感。
8.下列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是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答案】C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C项的赏析有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八个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原作并不包含这八个字,是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关联。所以不是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
9.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B
B中应是“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凋落和子规啼叫的哀伤,使人伤感。故选B。
10.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本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答案】C
C.赏析不恰当。第三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的是“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之意,告诉人们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积极乐观面对。而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故选C。
二、情景默写
11.根据提示默写。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春天潮水涨满后,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景象。
(3)《观沧海》中抒写想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潮平两岸阔 (3)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考查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要求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涯”“郎”等字词的书写。
三、语言表达
12.结合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句子。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金黄的秋天 天高云淡 果熟稻香 成熟的自然 收获着自豪与荣光 洁白的冬天 水瘦山寒 玉树琼枝 沉默的自然 孕育着希望与梦想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修辞格式为主的仿写,应注意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结合句中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春夏两个季节。仿写时要写秋冬两个季节。注意根据季节的特点仿写。
四、综合性学习
13.学校为激发同学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拟开展“诗词大会”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诗词大会”计划设置“火眼金睛”环节,请你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出一个诗句。
衡 雁 阳
归 去 留
边 意 洛
(2)明阳同学参加此次活动的热情很高,经常熬夜做准备,以致白天上课打瞌睡。王老师发现后,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委婉地说:“明阳,看来你已经沉醉在古诗词的意境中了。”假如你是明阳,你该怎么说?
(3)请你借助下面的图片,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下面文字材料中得到的信息。
2020年新春期间,两档颇具人气和好评的文化综艺节目迎来新一季的回归——《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大年初二首播,《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则在大年初四与观众见面。两个节目用不同的方式带观众领略经典之美,想给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答案】(1)归雁洛阳边
(2)(示例)老师,对不起。我昨天因为熬夜做准备,没有休息好,以致打瞌睡。今后我一定注意劳逸结合,不再影响听课。请您原谅我,好吗?
(3)《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新一季接连回归。
(1)根据积累作答。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一句“归雁洛阳边”,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注意“雁”字不要误写成“燕”。
(2)考查口语交际能力。说话的对象是老师,情景是明阳经常熬夜做准备,以致白天上课打瞌睡。说话时先要写出称呼,然后指要讲清楚自己出现打瞌睡的原因(因为熬夜做准备,没有休息好),再表决心(以后会注意劳逸结合,不再影响听课)。要注意语气委婉,用语礼貌得体。
(3)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通读这则材料,借助两幅图片中的文字,再结合“2020年新春期间,两档颇具人气和好评的文化综艺节目迎来新一季的回归——《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大年初二首播,《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则在大年初四与观众见面。”一句,提炼出材料的对象:《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新一季,怎么样:接连回归。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笛子。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4.【甲】诗首句以“杨花”和“子规”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节_______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_______之情。【乙】诗写作者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夜风送来了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_______之情。
15.“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都写到了月,请分别说说两位诗人各是如何借“月”来抒发情感的。
【答案】14. 凄凉(“悲伤”等) 思念(“牵挂”等) 思乡(“盼归”等)
15.示例:“我寄愁心与明月”中,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月当成了使者,(或“运用想象,将月亮想象成知己”)能够寄送愁心,以此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受降城外月如霜”中,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光比成霜,营造出清冷的意境,以此抒发愁苦之情。
【解析】
14.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
甲诗中“杨花”即柳絮,有漂泊、离别之意;“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诗首句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联系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
乙诗中写“幽怨的芦笛声”,联系下句诗“一夜征人尽望乡”分析。这句诗的意思是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因此,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
15.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月亮拟人化,月亮成为了知心人,带着自己对友人的关心、牵挂,一直陪伴着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
《夜上受降城闻笛》:结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光”比喻成“霜”,渲染凄清悲凉的氛围,突出边塞的苦寒。结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故整首诗描写“月”,营造出清冷的意境,表现边塞的苦寒,以此抒发戍边将士的愁苦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描述画线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不超过40字)。
【答案】16. 青山 绿水
17.示例: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解析】
16.注意题干中要求“首联中”“秀丽景色”,故是“青山”和“绿水”。
17.描绘诗句画面,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抓住景物特点,通过想象和联想,把画线句的美丽画面描述出来即可。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