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戊戌变法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戊戌变法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08 20:1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历史 年级:八年级 编写人:张慧娟 姓名: 班级:
【课 题】 第7课 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
1、我能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人物、主要内容、结果等史实;
2、我能分析出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教学重点:戊戌变法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影响
考点:戊戌变法
易错点:公车上书是戊戌变法的序幕
【知识铺垫】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也随之破产。
2、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民族危机加重。
【教材解读】
一、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兴起
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
2、发起者: 、
3、影响:揭开了 的序幕。
4、戊戌变法的发展:①创办 ,宣传变法;
②组织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高潮
1、时间: ;
2、变法内容: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
思想 开办 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文化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
3、结果:以 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了。
4、性质:这是一场资产阶级 领导资产阶级性质的的改良运动。
5、目的:试图在不改变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挽救民族危亡,发展 。
6、作用:
是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 作用。
7、启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课堂作业】
1、[2011·青岛]《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2、[2012·贵阳]《马关条约》签订后,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爱国志士掀起的救亡图存运动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3、[2012·浙江富阳]梁启超说过:“吾国四千余年大梦只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下来史实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有: ( )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展开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2011·清远]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戊戌变法主题辩论会”,下列不能作为辩论会论据的是: (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5、[2012·四川自贡]初二(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 )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6、观察下面A、B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片分别指19世纪末的哪两位维新志士?他们代表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2)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