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历史 年级:八年级 编写人:张慧娟 姓名: 班级:
【课 题】 第8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
1、我能简述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武昌起义的概况;
2、通过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我能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
教学重点: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评价
考点: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易错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知识铺垫】
1、洋务派发起的 ,主要是学习西方的 。
2、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 ,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教材解读】
辛亥革命
一、兴起: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
二、发展:1、成立革命党——
①时间:1905年,地点:
②革命纲领:“驱除鞑虏, ,创立民国, ”。
后来阐发为 、民权、 三大主义,合称为“ ”。
③机关刊物:《 》
④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2、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三、高潮:
1、武昌起义: 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 发动武装起义。
2、中华民国成立:① 年元旦,在 成立, 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
②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结束。
四、结局: 窃取了革命果实。
五、指导思想:
六、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 ,
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
③使 观念深入人心。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课堂作业】
1、[2012·滨州]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
民国12年 B.民国13年 C.民国14年 D.民国15年
2、[2011·龙岩]在探究性学习中,小钟同学查阅了“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资料,他探究的主题应是: (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3、[2011·深圳]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 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则日记最可能记于: ( )
A.1895年 B.1898年 C.1911年 D.1949年
5、[2011·连云港] 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它: ( )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6、2011·长沙]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7、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伟人。他一生中最突出的功绩是领导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下列刊物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9、 l912年1月1日,南京城内张灯结彩,民众欢庆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正式成立( )
A.太平天国 B.南京国民政府 C.中华民国 D.中华帝国
10、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功绩突出地表现在( )
A .结束了封建帝制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 .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D .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1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都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