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学本教学”备课设计模板
课题:《将相和》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
2.复述故事,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3. 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学习重点:
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学习难点:
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二次备课
教学导入 同学们都读过了课文,知道了课题中的“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题目是“将相和”,那么之前两人之间因为什么原因不和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程设计 第一学程: 1.学习任务 主问题:三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廉颇和蔺相如开始为什么不和呢? 2.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相关语句。 第二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小组长做好分工。 3.展学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以小组小循环方式展学。 2.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3.各个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并对小组进行评价。 3.教师导学预设 分析廉颇的性格特点: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 不了台!”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1)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 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机智勇敢) (2)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 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3)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 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4.本学程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廉颇和蔺相如不和的原因。 第二学程: 主问题: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2.学法指导 第一步:互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默读课文16-18自然段。 2.组长主持,组内交流,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做好分工。 3.展学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学法指导设计) 1.用小组小循环方式展学. 2.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楚。 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并评价。 3.教师导学预设 1.“渑池会见”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2.“负荆请罪”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蔺相如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 4.本学程设计意图 抓住人物 的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把这个作为教学重点,有助于帮助学生 把握人物,理解主题,还有助于学生的写作。
三、检测练习 按先后顺序给下列故事排序。 ( )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秦国。 ( )秦王想要把和氏璧骗到手。 ( )秦王只好放了蔺相如。 ( )赵国得到一块和氏璧。
教学总结 是啊,俗话说: “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国家也一样,正由于将相二人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
五、板书设计 6.将相和 蔺相如:完璧归赵---机智勇敢,不畏强暴 廉颇:性格直率,识大体顾大局,爱国,知错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