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特征》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分析】
中国的气候特征的课程标准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对课标要求的把握:1、复习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才能逐步展开分析我国气候的形成,进一步归纳其特点。2、认识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3、图文资料结合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内容分析 】
《中国的气候特征》是选自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第三节《天气与气候》的第二部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特征之一;以及我国气候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本章前面学习了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气温和降水。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与总结,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气候的知识本来就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是初中地理的难点之一,而气候又与后面学习的资源、区域等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部分内容对以后的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读《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图,说出我国五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并归纳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
(2)通过读《中国的冬季风》《中国夏季风图》分析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并归纳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记住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归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3)从气候与人类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以及我国优越的气候资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图,归纳中国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等特征,及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我国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互动探究法、直观演示法、读图比较法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欣赏不同气候区的景观图片。 学生欣赏图片 用景观图片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环节二 (讲授新课) 一、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朗读“中国的气候特征”的课标要求。 学生朗读 学生明确本节内容所要达到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复习气温与降水,展示我国气温和降水图片(附图1),干湿区图片(附图2)。引导学生读图。教师总结,指出我国地形,地势加剧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学生回忆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及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对照课本83页 “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并归纳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前面学习了气温和降水,既概括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归纳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特征。
活动一: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83页中五个城市(北京,上海,海口,拉萨,乌鲁木齐)的气温曲线变化和降水柱状图。 根据各地的气温和降水等特征,让学生区分五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特点不同,其所属的气候类型不同。使学生对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有所认识。 读图,填表(附图3)。 通过读图、填表认识气候类型。巩固学生对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
活动二: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列举实例(教师点拨,可以从景观,作物,水果等方面出发),让学生感受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在学生交流后,进行配对活动。如旅游景观与相应的地区 大漠孤烟直—新疆;热带雨林—西双版纳;林海雪原—黑龙江;风吹草低现牛羊—内蒙古 。各地水果与相应的产地 香蕉—广东;苹果—山东;哈密瓜—新疆 等)。 教师总结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小组代表发言。 说说图片中的气候是否与家乡的一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的家乡是什么气候。 如果仅仅从地图上认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生活经历,初中学生必然无法真正感受到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是一条简单的结论。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地理,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承转: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哪一类气候为主呢?五种气候名称中有三种都属于什么气候”引出我国气候的第二大特点:季风气候显著。
环节二 二、季风气候显著 活动三:设计故事情节:夏季风与冬季风是一对劲敌,双方在中国大陆的季风区抢地盘。( 附图 4) 设置情境: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南下,带来了寒冷干燥。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夏季风兵分两路北上,带来了暖湿的气流。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结合生活的实际,指导学生分析冬夏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结合生活的实际,讨论冬夏季风经过的时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生动的故事情节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易于理解季风的概念,方向,来源及对气候的影响。把抽象事物变成可理解的具体的事物。结合生活的实际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地理,运用地理知识。
联系前面所讲季风的内容,指导学生读图,对北京、上海、海口三个城市的气候特点的进行总结。提示三个城市的冬季气温的差别,帮助学生区分三种季风气候。 读图:读北京、上海、海口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附图5),总结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雨热同期。 对三个城市气温曲线图进行判读,通过对比找出三个城市气温和降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让学生归纳出我季风气候的特点,区分三种不同季风。进一步加强学生读图能力,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知识要点整理: 季风的概念 冬季风 方向: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来源:西伯利亚,蒙古一带 对气候的影响: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风 方向: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来源:太平洋 印度洋 对气候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指导学生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并整理成表格。 学生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成表格。 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整理成表格,加强学生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对比冬季风和夏季风,让学生更直观掌握知识点;同时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错漏,利于及时查漏补缺。
引导学生读“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 活动四:动画演示夏季风从海洋向陆地移动,在移动过程会有怎样的变化。让学生思考越向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越小,夏季风很难到达内陆地区,因此内陆地区降水比较稀少,这样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识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思考越向内陆地区,受海洋影响越小,降水会有怎样的变化。 识记界限,使学生掌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动画的演示直观的表现夏季风对我国范围的影响。问题的创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承转: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那么这样的气候特点对我们生产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
环节二 三、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思考与评价: 指导学生从气候评价的角度,说明我国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雨热同期。与同纬度大陆西岸和内部相比,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而大陆西岸和内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学生评价我国气候。分组讨论“与同纬度地区相比,雨热同期有什么好处”,各组选派代表发言。 使学生对我国气候的优越性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合作交流能力。
图片展示多种灾害性天气,联系9月16-17号发生的台风“山竹”。指出灾害性天气对我国的影响。并指导学生联系雨热同期的分析原因 看图片指出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及分析原因。说说台风“山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同时说说如何预防。 图片的展示,能直观感受灾害性天气给我国带来的危害,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在生活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要点整理: 我国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雨热同期,有利农业生产 夏季气温高,有利喜温作物生长 气候复杂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 多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等。 学生知识点进行归纳。 巩固前面学习的内容,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环节三 课堂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与老师一起回顾本节知识要点。 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整合。
环节四 反馈 练习 抢答题 抢答 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板书设计】
(
多气象
灾害
害
害
) (
季
风
气
候
显
著
)
(
夏季风
)
(
气候的主要特征
)
(
利农业生产
)
(
雨热同期
)
(
夏季风
)
(
气候复杂多样
)
(
利多种动植物生长
)
附图1:
(
中国
7
月平均气温
) (
中国
1
月平均气温
)
(
中国温度带
) (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
附图2
(
中国干湿区的划分
)
附图3:
读课本83页图一,填写下表
城市 月平均最高气温(°C) 月平均最低气温(°C) 最大降水量的月份 最小降水量的月份 年降水总量(毫米) 气候特点
北京 28 -5 7-8月 11-3月 585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上海
海口
拉萨
乌鲁木齐
附图4
附图5
北京 上海 海口
练习题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
A、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多灾害性天气 B、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海洋性特征显著 D、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动植物种类丰富
(2)、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主要原因是( )
①地域辽阔,跨多种温度带和干湿带 ②河湖众多 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④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关于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从西北向东南沿海递减
B、我国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C、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地震灾害
D、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从陆地吹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