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周幽王
西周灭亡
烽火戏诸侯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 , 史称“东周”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理解社会发展和政治变革的关系。
2、知道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特征,理解周王室衰微的表现和结果。
3、识记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诸侯霸主,探究诸侯称霸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学习目标】
春秋之变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北京人------
半坡人------
夏商西周-----
春秋---------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器
铁器
1、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请你来回想:
你还记得远古人类使用的是什么生产工具吗?
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农业的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规模不断扩大。
产品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深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春秋后期使用牛耕,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巨大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一、农业的发展
2.兴修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
制作材料 代表性生产工具 优点与缺点
人类生产工具不断进步情况表
木、石
骨、蚌
铜、
青铜
铁
木头、石头、
骨耜、蚌镰等
很少用于
农业生产
锸、锄、
耙、镢等
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
铜珍贵,质地软;
青铜虽硬但易脆、易断
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韧,易氧化
时间
远古
夏商
西周
春秋
石器
骨 器
木 器
铜器
牛耕图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思考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它意义是什么?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铁犁牛耕),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业
冶铁业
纺织业
煮盐业
漆器制作
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高
冶铁业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业
漆木豆(漆器制作)
煮盐业
纺织业
三、商业的发展
开设商品交换市场
金属货币广泛流通
商业的发展
出现商品交换市场
金属货币被更多的使用
春秋之殇—王室衰微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西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东周)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
诸侯
庶民
天子
士
卿大夫
庶民
士
天子
卿大夫
诸侯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王室衰微
1、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西周的各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
2、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表现一:分封制瓦解。
表现二: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表现三: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在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春秋之乱--诸侯争霸
春秋争霸形势图
合作探究:
诸侯争霸的原因?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几位?
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条件有哪些?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
诸侯争霸
(原因)背景:
(1)周王室衰微;
(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 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
渤海
东 海
“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攘夷”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dí)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尊王攘夷
1、诸侯争霸的原因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诸侯争霸的表现
(1)一些强大的诸侯为了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3)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北上争霸。
晋文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楚庄王
齐桓公
春秋霸主
齐桓公
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齐桓公争霸
条 件
称霸方式
1.靠海,盛产鱼盐
2.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
3.“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召集诸侯会盟:葵丘会盟
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的条件有哪些?
(1)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实现了局部统一)
(2)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
3、诸侯争霸的影响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给人民带来灾难
加快国家统一
促进民族交融
生产力提高
分
封
制
逐
步
瓦
解
课堂小结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九品中正制
检测目标
A
2.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障分封制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检测目标
A
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检测目标
D
4.对诸侯争霸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
D.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检测目标
C
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主要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检测目标
D
通过本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整理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