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颂声载道入新课
他写诗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喝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用剑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Journey around
Tianmu Mountain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诗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的含义,能够背诵默写全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知人论世,在了解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以意逆志,体味诗人情感;缘景明情,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诗歌的意境,揣摩诗人蕴含其中的深沉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作品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诗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瑰丽的语言,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李白借诗歌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梦游 天姥 吟 留别》
颂声载道入新课
梦中游历
(虚写)
天姥山(浙江)
即梦的地点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写诗的目的:临行前留下诗与朋友告别
颂声载道入新课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奔放(豪放)、清新俊逸。
写作背景——关于“留别”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经友人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南陵别儿童入京》写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第二年,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南游吴越,临行作本诗。
颂声载道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标注拼音,并思考:
本诗围绕着“梦”写了什么内容?
因声求气入诗境
梦
梦游之由(起)—— 叙述
梦游之景(见)—— 描写
梦游之 感(叹)—— 议论、抒情
请同桌对读第一段,思考:
1.李白笔下的天姥山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手法写天姥山?
2.既然题为“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梦游之由
缘景明情觅仙踪
1.李白笔下的天姥山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手法写天姥山?
缘景明情觅仙踪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衬托: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以虚衬实),使人产生神游天姥之念。
对比:用五岳、赤城、天台与天姥山对比,凸显其高大巍峨。
夸张:“向天横”、“拔”“掩”等描绘出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
出世的雄伟形势。
2.既然题为“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缘景明情觅仙踪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梦游之由
瀛洲难求
天姥可睹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倾天台
峻拔雄伟
对比、夸张、衬托
联想对比、以虚衬实
热情向往
事件
意境特点
表现手法
思想情感
烟涛微茫
缘景明情觅仙踪
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二段,小组合作思考:
这一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请注意以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每幅画面包含哪些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情感如何?
梦境之景
缘景明情觅仙踪
缘景明情觅仙踪
所梦之境 所梦之景 境之特点 作者情感
月夜剡溪图
湖、月、溪水、谢公宿处、渌水、猿声
清幽宁静
恬静幽美
愉悦神往
梦登天姥图
青云梯、海日、天鸡
雄奇壮美
迷醉神荡
乐而忘返
山中奇景图
迷花、奇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雨、烟
惊心动魄
光怪陆离
悸动惊恐
仙人盛会图
列缺霹雳、丘峦、洞天石扉、浩荡青冥、日月、金银台、霓衣、风马、纷纷云君、虎鸾、如麻仙人
光辉灿烂
富丽堂皇
热闹绮丽
盛大和乐
惊叹艳羡
令人神往
缘景明情觅仙踪
意境的赏析思路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概括意境特点。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
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
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
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
③情——品情感
缘景明情觅仙踪
月夜剡溪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溪水、谢公宿处、渌水、猿声
特点:清幽、寂静
画面描述:(我因神奇的传说,而进入梦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照下,我飞度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度的身影,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耳畔猿声清亮。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
情感:诗人沉浸其中,心驰神往
缘景明情觅仙踪
梦登天姥图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意象:青云梯、海日、天鸡
特点:壮美、雄奇
画面描述:我脚穿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入云的山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
情感: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缘景明情觅仙踪
山中奇景图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意象:迷花、奇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雨、烟
特点:恐怖、惊悚(离奇险怪)
画面描述:夜来临,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震荡着岩石山泉,使幽深的树林战栗,叫层层山巅震惊。乌云低垂,山雨欲来。水波荡漾,烟霭迷蒙。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惊心动魄、光怪陆离的画面
情感:诗人为之悸动惊恐
缘景明情觅仙踪
仙人盛会图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仙人
特点:热闹盛大
画面描述:忽然,闪电划破夜空,惊雷震碎峰峦。神仙洞府的大门在巨声中闪开。洞府里青空寥阔,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辉映,金碧辉煌。看谁来了?绚丽的云霞为裳,浩荡的清风作马,云神纷纷降临了。猛虎弹起琴瑟啊,凤鸾驾起了车,仙人济济一堂,直觉得眼花缭乱。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融融的画面
情感: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镜湖、谢公住处
寂静清幽
轻快
半壁
雄奇壮美
清醒
山路、岩泉
迷离恐怖
惊惧迷茫
金银台
壮丽辉煌、光彩夺目
欢畅、快慰
缘景明情觅仙踪
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经历,思考诗人的情感为何如此波澜起伏?
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秋,自南陵奉诏入京,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命待诏翰林。冬,侍从温泉宫。
天宝二年,四十三岁,待诏翰林,自以为升迁有望。秋,遭谗见疏,遂有归隐之念。
天宝三载,四十四岁,上疏请还山,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四载,四十五岁,与杜甫同游东鲁。
天宝五载,四十六岁,复思游越,告别东鲁诸公,写有《梦游天姥吟留别》。
缘景明情觅仙踪
梦境是现实的反面。
----伟格利
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
---弗洛伊德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唐宫),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
---陈沅《诗比兴笺》
缘景明情觅仙踪
缘景明情觅仙踪
梦境应是一年宫廷生活、官场道路的折射 。梦的及时醒来表明与这种生活的彻底决裂。
“一夜飞度镜湖月”的轻松愉快就是他被选召入宫时的心情,“脚著谢公屐…空中闻天鸡”初入官场的成功体验。
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曾经热切向往的宫廷并非那么纯净:“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是对官场的迷茫;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象征官场让人心惊胆战;”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象征官场的变幻莫测;“云之君”“仙之人”是达官显贵;
“日月照耀金银台”是皇亲国戚们居住的宫殿;
“虎鼓瑟兮鸾回车”是达官显贵们出行的鸣锣开道。梦中仙境即现实官场。
李白在梦后写了三句心里话留给来送别的朋友,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从这三句话中读出了几层意思
两层:人生无常、求仙访道;蔑视权贵。
结尾段属于点睛之笔,照亮全诗,李白对名山仙境的追求,就是对现实的不满,对名山大川的追寻可以看出李白不屈的灵魂和铮铮傲骨,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本质:人格的自由和不屈的追求。
知人论世品诗仙
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抒写了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表现了作者鄙弃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自己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知人论世品诗仙
李白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生未变。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有人才依附封建王朝,而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不论穷达,始终保持自己独立人格,这是李白的伟大之处,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龚自珍:“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事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得文化性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
知人论世品诗仙
“诗仙”生平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知人论世品诗仙
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志,即使在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
诗 仙
用浪漫艺术追求理想人生
以不屈傲骨维护独立人格
知人论世品诗仙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