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4课时 常见的碱 溶液的导电性
1.下列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时没有明显温度变化的是( )
A.浓硫酸 B.氧化钙
C.氢氧化钙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
2.用下列物质进行导电性实验时,接通电源后灯泡不亮的是( )
①盐酸 ②乙醇 ③稀硫酸 ④KOH溶液 ⑤蔗糖水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潮湿,是因为它具有吸水性
B.10%的氢氧化钠溶液能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是因为它易溶于水
C.氢氧化钠能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等工业
D.若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4.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灰石经高温煅烧可制得熟石灰
B.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最终会转化成碳酸钙
5.现有以下方法:①做导电性实验;②滴加紫色石蕊溶液;③观察颜色;④尝味道;⑤蒸发。实验室中能用于区分饱和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方法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①⑤
6.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溶液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生成可溶的Ca(HCO3)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上述过程中溶液导电性与通入CO2质量关系的是( )
7.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可用洗洁精、汽油、炉具清洁剂等去除油污。
①用洗洁精去除油污主要利用 作用,用汽油去除油污主要利用 作用。
②用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的原理是 ;使用炉具清洁剂时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原因是 。
(2)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解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试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导电性时,观察到灯泡发光,插入溶液中的两个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实验前溶液为25 ℃,实验后为29 ℃。
(1)灯泡发光是因为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解离出带电的粒子甲、乙(如图),则甲、乙分别是
(填粒子符号)。
(2)插入溶液中的两个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是因为发生了电解水的反应,对于该反应,氢氧化钙所起的作用是增强 。
(3)同学们认为出现的白色浑浊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写一点)。
第5课时 碱的化学性质
1.(2021广州模拟)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其水溶液中含有Na+、O2-、H+
B.能与MgO、CuO等金属氧化物反应
C.其水溶液常用来检验CO2气体
D.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2.(教材习题改编)从石灰浆涂抹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小东设计实验探究其成分,实验步骤及现象如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将固体磨成粉末状,加水搅拌 固体未全部溶解
②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呈红色
③取不溶物,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A.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
B.一定有CaCO3和Ca(OH)2
C.一定有Ca(OH)2,可能有CaCO3
D.一定有CaCO3,可能有Ca(OH)2
3.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4.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能与稀硫酸反应
5.二氧化硫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1)写出吸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恰好完全反应前后溶液中的微粒(水分子未画出)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微粒是 (填化学符号)。
6.将新鲜的鸡蛋浸泡在石灰水中,可使鸡蛋贮存6~7个月而不变质。
(1)石灰水是用新烧制的生石灰配制的,写出烧制生石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浸泡一段时间后,石灰水的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的覆盖物,其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水可延长鸡蛋保存时间的原因是
。
7.如图为某学习小组进行的有关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1)图1实验中酚酞溶液变 ,紫色石蕊溶液变 ;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
。
(2)图2实验中观察到试管①中无明显现象,试管②中 。
(3)已知20 ℃时NaOH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为17.3 g,而Na2CO3难溶于酒精。小组同学为证明CO2能与NaOH反应,设计了图3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图4实验中,先将NaOH溶液挤入集满CO2的试管中,振荡,然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8.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A中的试管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把水加人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
(4)在A、B、C中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A、B、C和“>”、“<”、“=”表示)。
9.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杨红通过检验生成物: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现象,从而也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④你认为两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_________(填代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4课时 常见的碱 溶液的导电性
1.C 2.D 3.B 4.A 5.D 6.C
7.(1)①乳化 溶解 ②其中含有的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2)在水溶液中都会解离出H+
8.(1)Ca2+、OH- (2)导电性
(3)电解水导致溶剂质量减小,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溶质析出(或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溶质析出)
第5课时 碱的化学性质
1.D 2.B 3.D 4.C
5.(1)2NaOH+SO2=== Na2SO3+H2O (2)Na+
6.(1)CaCO3 CaO+CO2↑ (2)碳酸钙(或CaCO3)
(3)Ca(OH)2与鸡蛋呼吸产生的CO2反应生成CaCO3,覆盖住蛋壳的微孔,隔绝氧气;同时石灰水具有杀菌作用(合理即可)
7.(1)红 蓝 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溶液变浑浊
(3)试管中溶液变浑浊 CO2+2NaOH=== Na2CO3↓+H2O
(4)试管B中稀盐酸被吸入试管A中且有气泡产生
8.(1)不能 (2)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使Ca(OH)2析出 (3)会 (4)A=C>B
9.(1)CO2+Ca(OH)2=CaCO3↓+H2O (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②CO2能溶于水,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③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或加氯化钙溶液 有沉淀生成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④A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