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作业】(苏教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4.13地下水(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分层作业】(苏教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4.13地下水(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19 14:5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层作业】(苏教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4.12地下水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共6小题)
1.我国最长的河流是    ,主体位于雄安新区境内的河北省最大湖泊是    。
2.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    水域,如水库。
3.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   的主要来源。
4.地下水主要来自   和   。
5.地下水是人们使用的   主要来源之一。
6.由于过度开采,   越来越少。
【能力培养】
二.选择题(共6小题)
7.下列属于地球陆地表面的水体类型有(  )
A.河流、湖泊 B.山脉、冰川 C.平原、盐地
8.地球上储存水量最多的是(  )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9.下列对地球上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冰川和陆地
B.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地球上的水资源
C.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需要节约
10.下列不属于地下水主要来源的是?(  )
A.雨水 B.城市污水 C.积雪融水
11.地下水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温度越来越高 B.人类过度开采
C.降雨越来越少
1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地下水是宝贵的资源
B.地下水取之不尽
C.地下水可以解决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等方面的需要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3.铺设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等都可以补充地下水。(  )
14.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雨水和积雪融水。(  )
15.井水不属于地下水。(  )
16.地下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
17.冰川和地下水也是自然界中的天然水体。 (  )
【拓展提高】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实验探究。
为了探究水井中水的来源,子轩和小伙伴们制作了简易的水井模型。
(1)请给下列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
   在碎石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沙子。
   将圆筒竖直放入罐子中央,在外围装入约4厘米高的碎石。
   慢慢往沙子上倒水,注意观察圆筒里水的变化。
   剪下塑料瓶中间一截,得到一个圆筒。
(2)你能根据实验说一说水井中水的主要来源吗?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9.地球上的水体包括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共6小题)
1.【分析】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形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解答】我国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主体位于雄安新区境内的河北省最大湖泊是白洋淀。
故答案为:长江;白洋淀。
2.【分析】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
【解答】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涧。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
故答案为:人工。
3.【分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解答】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故答案为:地下水。
4.【分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解答】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湖泊水。
故答案为:大气降水;湖泊水。
5.【分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解答】淡水资源由江河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淡水水体组成,其中固体冰川较难直接利用。目前,人类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一部分浅层地下水。所以地下水是人们使用的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故答案为:饮用水。
6.【分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解答】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面以下,存在于岩石和土壤的孔隙中可以流动的水体。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
故答案为:地下水。
二.选择题(共6小题)
7.【分析】水体,水的集合体,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
【解答】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冰川、河流、湖泊都是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
故选:A。
8.【分析】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大,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解答】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约71%,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其中97.5%是海水,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因此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海洋水。
故选:C。
9.【分析】地球上的水主要集中在海洋中;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需要节约用水。
【解答】A、A.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少量存在于冰川和陆地,A的说法错误。
B、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地球上的水资源。B的说法正确。
C、水是取之不尽的,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很有限的,人类、动物、植物都需要地球上的水资源,所以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C的说法错误。
故选:B。
10.【分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解答】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AC属于地下水主要来源,B不属于地下水主要来源。
故选:B。
11.【分析】节约用水,又称节水。是指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解答】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
故选:B。
12.【分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解答】地下水是宝贵的资源,地下水可以解决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等方面的需要,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不是取之不尽的。
故选:B。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3.【分析】节约用水,又称节水。是指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解答】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铺设透水路面可以补充地下水。
故答案为:√。
14.【分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降到地面上的雨、雪水,有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了空中,有的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海洋。水就这样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解答】根据水的循环的认识,属于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雨水和积雪融水的渗入。
故答案为:√。
15.【分析】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解答】井水是地表水,一般都是来自较浅的地层。
故答案为:×。
16.【分析】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均存在地下水开采过度的现象,导致形成地下水资源逐步衰减、水体污染严重化且扩大化以及地面沉降加剧化等一系列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解答】根据对水资源的认识,地下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过度的开采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逐步衰竭。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7.【分析】水体,水的集合体,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
【解答】天然水体指的是被水覆盖着的地球表面的自然综合体,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等都是天然水体。
故答案为:√。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分析】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
【解答】(1)通过制作简易水井模型来探究井水的来源的实验可知,正确的顺序是:1.剪下塑料瓶中间一截,得到一个圆筒;2.将圆筒竖直放入罐子中央,在外围装入约4cm的碎石;3.在碎石铺上一层约1厘米厚的沙子;4.慢慢往沙子上倒水,注意观察圆筒里水位的变化。
(2)通过实验观察到,水会依次透过沙子和小碎石,缓缓渗透、积聚到罐底,直至充满小碎石之间的空隙。圆桶中的水位,也随之慢慢升高,最后与筒外面的水位保持相平。因此,得到结论: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
故答案为:
(1)3;2;4;1
(2)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
五.解答题(共1小题)
19.【分析】水体,水的集合体,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
【解答】陆地水是陆地上水体的总称。陆地上的水体包括江、河、湖、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
故答案为:江、河、湖、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