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兴运动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兴运动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8 08: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4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前中国的政治形势
时间 事件
1911 辛亥革命
1912.2 宣统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1912.4 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1912 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
1913 镇压二次革命
1914 袁世凯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 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1915年 袁下令1916年为“中华民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推翻帝制民主观念
复辟帝制政治混乱
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50%
1.新文化运动前中国的政治形势
时间 事件
1912年2月8日 袁世凯下令全国上下,从官僚到百姓都要祭孔拜天
1912年9月13日 教育部每年10月7日为孔子诞辰纪念日,令全国高校届时举行纪念会
1912年9月2日 袁世凯颁布了《整饬伦常令》,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
1914年9月25日 袁世凯正式颁布了《祭孔令》,公开恢复前清的祭孔规定
1914年12月23日 袁世凯恢复祭天,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1915年12月12日 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1916年9月20日 康有为发表《致总理总统书》,要求将孔教编入宪法
“尊孔复古”活动年表
袁世凯上台后,通令全国“尊崇孔圣”,,“务以孔子之言为旨归”,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一时社会上出现了“孔道会”、孔教会、“尊孔会”等组织。
尊孔复古逆流
“孔子之道”主要指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
2.新文化运动前中国的政治形势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中国,所以我们要诚信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时代背景
时间/地点
标志事件
代表人物
重要阵地
主要内容
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1915年;上海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等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青年(法文)
卡内基:
美国“钢铁大王”
艰苦力行之成功者
蔡元培1868-1940
1916-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大力支持新文化运动。
画家沈嘉蔚 1988年 油画《北大钟声》
原名《宽容》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有信奉美国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胡适;有讲佛教哲学的梁漱溟;还有穿袍褂留辫子的辜鸿铭。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
陈独秀
辜鸿铭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贞节牌坊
《祝福》祥林嫂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旧道德——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
查晓园、 奚浈、 王兰
1920年2月王兰入哲学系一年级为旁听生,成为北大也是中国第一个女大学生。后来女学生人数陆续增加到9名。
民国时期的女大学生
在公告栏前收信的女生
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大学是否应开放女禁受到关注
北大红楼
启蒙者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913年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民主
专制
反对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封建专制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鲁迅:《药》
人血馒头
“高家的明媒正娶的媳妇瑞珏在即将临产的时候,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结果,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 节选自巴金先生的小说《家》的片段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恶之答辩书》
德先生:Democrary
赛先生:Science
提倡科学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精神
反对愚昧
封建迷信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提倡民主与科学
白 话 故 事
20世纪初的一天深夜,一老秀才忽然对他老伴喊道:“贤妻,速燃银灯,尔夫为毒虫所袭!”连喊几声,他妻子就是听不懂,他又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子,快点灯,我让蝎子给蛰了!”这回他的妻子才反应过来,吼道:“不说大白话,疼死你活该!”那么,我们今天说的“大白话”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普及开来的呢?
陈独秀
胡适
北洋政府教育部1920年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训令。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内容:建设新鲜、
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干不了,谢谢。”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想革命)
2.提倡民主与科学(思想革命)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中国第一桩西式离婚案:徐志摩和张幼仪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
1.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关于“你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结果
1913年调查结果 序号 被崇拜者 人数
1 孔子 157人
2 孟子 61人
3 孙中山 17人
4 颜渊(孔子弟子) 11人
5 诸葛亮、范仲淹 各8人
6 岳飞 7人
7 王守仁(王阳明) 6人
8 大禹、朱熹、华盛顿等 各4人
9 程德全(时任江苏都督) 3人
10 秦始皇、司马迁、韩愈、二程、梁启超、苏格拉底、牛顿、培根、卢梭等 各1人
民主思想
科学思想
1919年调查结果 序号 被崇拜者 人数
1 孙中山 87人
2 梁启超 51人
3 孟子、孔子 各20人
4 苏格拉底、华盛顿 各18人
5 培根、牛顿、卢梭 各12人
6 王守仁(王阳明) 10人
7 蔡元培 8人
8 袁世凯 7人
9 李大钊 3人
10 马克思、列宁 各2人
民主思想
科学思想
2.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莫里斯
3.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陈独秀: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钱玄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李时岳: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局限性:绝对否定或肯定东西方文化,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百余年再回首,思考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东西方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瞿秋白稍后也说,辛亥革命没有革文化的命,只是革命的“表象”; 要到新文化运动,才走向真革命。前者……儒士阶级的思想……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要到《新青年》“反对孔教,反对伦常,反对男女尊卑的谬论,反对矫揉做作的文言,反对一切宗法社会的思想,才为‘革命的中国’露出真面目”。
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术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1卷第1期
五、新文化运动“新”在哪?
宣传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
层面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器物)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制度)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文化)
事件
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启发国民意识
性质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六、中国近代化三个阶段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1.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3.《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①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②提倡民主和科学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动摇了封建礼教②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