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一课时:《咏雪》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感知人物的形象特点;(重点)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文化修养。(难点)
导入
本文选自《世 说 新 语 笺 疏》。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志人小说:
jiān
shū
志人小说集
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
章奏;书信
作者简介
谢道韫(yùn),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yì)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她与汉代的班昭(zhāo)、蔡琰(yǎn)等人称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词语。《三字经》有提及"蔡文姬(jī),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自主学习
1、结合课下注释诵读课文。
自主学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子女
古义:趁着、乘着
今义:因为
1、试着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文章,并领会主旨。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气氛?
3、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组讨论
4、“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1、试着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文章,并领会主旨。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一会,雪下得很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后来成了)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主旨:
通过叙述谢家儿女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同时也透露出谢家家庭生活的雅趣和轻松愉快、富有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气氛?
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4、“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将飘飞的雪花比作乘风起舞的柳絮,突出了雪花飘飞的轻盈姿态,同时引发人们对春天即将来临的联想,极具美感。
思维导图
《咏雪》
时间
地点
人物
开端
经过
结果
寒雪日
内 集
谢太傅、兄子胡儿、兄女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
感谢观看
2021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
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
导入
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感知人物的形象特点;(重点)
2、了解敬辞和谦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敬辞和谦辞;
3、学习古人的智慧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难点)
自主学习
1、结合课下注释诵读课文。
自主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通假字
同“否(fǒu)”
1、试着结合课下注释复述故事,并领会文章主旨。
2、请问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3、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元方又有什么性格特点?
小组讨论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1、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并领会文章主旨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他:“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结合课下注释复述故事,并领会文章主旨
文章主旨:
本文讲的是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年纪的陈元方聪慧机敏、方正率直;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2、“请问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信:
过中不至
失信
礼:
对子骂父
失礼
3、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析文中的元方又有什么性格特点?
友人:粗俗鄙陋、无信、无礼,
但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机敏、耿直 、率真。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非常尴尬,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没有谁一生都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言之有理即可)
思维导图
《陈太丘与友期行》
对话背景 客人失信,太丘离去
对话内容 “非人哉” “无信无礼” 。
对话结果 友人惭,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
聪慧机敏 方正率直
————————————————————
感谢观看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