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一课时
冀中的地道战
情景导入
冀中平原: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该地区河流纵横,物产丰富,交通发达,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之一。广阔的冀中平原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情景导入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回忆录《往事回首录》。
抗日战争: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我国军民付出了重大牺牲,最终取得了胜利。
情景导入
地道战:指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情景导入
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
初读课文
qīn lüè bǎo lěi rén qiū shuān gē
侵略 堡垒 任丘 拴牲口 搁东西
xiàn guǎi chà jié yāo
陷坑 拐弯 岔道 孑口 吆喝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侵
略
筑
堡
党
丘
妨
蔽
陷
拐
默读课文: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分别是什么?
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
第一层(第1~3自然段):
讲地道战的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层(第4~7自然段):
介绍了地道的式样、特点;叙述了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
第三层(第8自然段):
讲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什么是“大扫荡”?敌人为什么修封锁沟、封锁墙?
默读课文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目的是阻绝交通,搞垮我们的人们武装
第1-3自然段
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默读课文
说明地道是冀中人民最早挖掘的。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默读课文
指意想不到的,不平凡的。这里是惊叹、赞美。
总起句,为下文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做了铺垫。
地道有什么作用?
默读课文
地道是用来防守的坚强堡垒。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的可靠屏障。
课堂小结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了课文条理
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1.书写所学习的汉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冀中的地道战
复习导入
合作探究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第4自然段
突出说明地道的式样多
地点隐蔽
合作探究
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
高度适宜
安全、牢靠
合作探究
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地道构造齐全、容量大
合作探究
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
可短期居住;有隐蔽的气孔。
任丘地道的特点:
地方隐蔽、高度适宜、构造齐全、作用大。
合作探究
地道的出口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第5自然段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
合作探究
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合作探究
地道出口安全、隐蔽,戒备森严,易守难攻
敌人是怎样想方设法地破坏地道的?人民群众是如何应对的?
火攻——用土和沙灭火
毒气攻——用“孑口”上的吊板挡住
水攻——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
第6自然段
合作探究
第7自然段
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
“无线电”——地道外的信息传递
“有线电”——地道外的信息传递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合作探究
这句话从总体上赞扬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表现出的智慧和才能
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合作探究
第8自然段
照应了开头。“奇迹”是对冀中人民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和能力的高度评价。既坚持生产,又打击敌人,冀中人民的斗志确实“惊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
合作探究
这篇课文通过对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表现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讲中心表达出来的?
拓展延伸
有条理地记叙
1.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2.完成同步试题二。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粉碎敌人的扫荡
作用
奇迹 顽强智慧
结构特点
冀中的地道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