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的
第二课
“艺术发现”
壹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创作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
选题:选择时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身边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工作作为创作的主题
立意:选择用早春的自然景物,营造耐寒、迎春的艺术意境
对选题的艺术构思与锤炼
通过具体、动人的形象或形式呈现
生活中形象的艺术再现或艺术提炼,或是纯视觉形式的结构、色彩、肌理。
《血衣》画稿 布面油画
100cm*150cm 王式廓
中国美术馆藏
王式阔在用素描画一个时代的状态
《血衣》素描稿
192cm*345cm 王式廓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领导土地改革的青年士兵
受损害的善良农民
地主阶级
领导土地改革的青年士兵,他们在台阶上,代表着他们已经把地主阶级推下台,成为领导者,给予那些农民希望。
地主阶级
台阶下右侧的一个身子不正的庞大身影,代表地主阶级。那些代表地主阶级的代表者,已经被从高台上推下来了,标志着土地改革的成效,反封建的成效。
受损害的善良农民
《血衣》
作品背景
作品内容
艺术特色
时期:土地改革时期
作者:王式阔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一部分:领导土地改革的革命士兵
第二部分:代表的是地主阶级
第三部分:受损害的善良农民
层次:主次分明
线条:奔放粗旷
色调:黑白灰色调(冷灰)
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是美术家对时代生活的感悟和以艺术为人民讴歌的真诚去追求的过程,是艺术感受转化为作品形象的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不达理想效果不停止的艺术创作探索的过程……
贰
美术创作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最后的晚餐》453cm*975cm
[意大利] 安德烈·德尔·卡斯坦诺 意大利弗洛伦萨圣阿波洛尼奥修道院
美术家作画的技术,
就是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全部吗?
说说你的看法。
appreciation
思考与讨论:
技术是“形”
主题和立意是“神”
“形神兼具”
《匡庐图》中国画 绢本
五代 荆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的山水画从一开始,就与隐匿精神相关。
·“匡庐”二字,采用了商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的典故。
·荆浩隐于太行山,朝夕观察山水树石的变化,不画太行山而画庐山是借匡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北方的崇山峻岭的描绘,表现了神州大地山川的宏伟壮观,涵盖大地之无垠,宇宙之大观。
皴法:
山水画中表现物像的脉络、纹理和质感的技法
“画者,画也。度物像而取其真。”
“远取其势,近取其质”
表现技法:
斧劈皴
披麻皴
水墨晕染
《临荆浩山水》中国画 纸本 30cm*45cm 黄宾虹 浙江省博物馆藏
“仿”——审美理解
叁
“创新与传承”
《日出·印象》布面油画 48cm*63cm [法国]莫奈 法国马蒙达博物馆藏
“印象主义”
《查令十字街大桥》
布面油画 80cm*100cm [法国]德朗 法国马蒙达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野兽派”
“新的美术形式”
鉴赏与讨论:
美术作品的形式“新”在哪里?相比较传统美术的绘画形式有什么特点?
艺术家的画室
观察与分析
这两个画家的画室有什么特点?
(分别从画室陈设、作画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齐白石的画室
塞尚的画室
·美术鉴赏的创作过程
艺术发现
·美术创作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创新与传承”
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的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