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那么关于中国“版画”的发展,你有哪些了解呢?
中国的新美术提倡科学精神、关注社会民生,通过兴办学校美术教育,传播了“人生艺术化”的审美理想主义。
1.20世纪30年代,版画在鲁迅先生的推动下发展起来;
2.抗战时期,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青年艺术家的带领下,延安的版画创作进入人民的生活;
3.贴近人民生活,宣传先进文化思想;
《怒吼吧,中国!》 1935年 李桦
《割草》 1940年 古元
《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 1943年 古元
《丈地》 1949年 牛文
1.结合抗战的时代背景;
2.“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创作理念;
3.对于人民生活、人民精神的揭示;
4.“人民”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被凸显出来。
“延安版画”创作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开国大典影像)
第6课
人民形象 时代风采
一、新中国成立后,美术蓬勃发展
新中国诞生后,美术的各个类别得到了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和写实的创作手法,是这一时期美术创作的显著特点。
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是新时期美术的一个突出成就。
油画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场面宏大、色彩浓重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和广泛流传,拉近了人民群众与油画这一外来画种的距离。
问题导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美术揭开了崭新的一页。新中国的美术家是怎样表现新生活、新风采的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上向世界庄严宜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诞生了,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旧的社会制度、旧的生活方式、旧的审美趣味成为过去,新的美术伴随着新的生活蓬勃发展。
美术家以艺术的构思、写实的手法,塑造了领袖与人民的典型形象,再现了重要历史事件的精彩瞬间。
油画的技法、材料决定了它非常适合写实绘画。油画家发挥技法和材料的特长,深人生活,创作出了具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的作品,
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
近大远小、近纯远灰
意外与探索:
《地道战》 1951年 罗工柳
英国画家 约瑟夫·怀特
1.光线
问题1:
作品《地道战》为何不注意光源方向的问题?
《南昌起义》1959 黎冰鸿
问题2:
作品《南昌起义》为何不注意透视“近实远虚”的问题?
2.透视
《井冈山会师》林岗
问题3:
作品《井冈山会师》为何不遵循色彩“近纯远灰”的问题?
3.色彩
《狼牙山五壮士》1959年 詹建俊
《自由引导人民》德洛克洛瓦
《加莱义民》 罗丹
什么叫做“油画民族化”?
凭借你对美术作品的了解,对下面这幅画进行评价。
(可从色彩、构图、比例等方面入手)
油画民族化的集大成之作——《开国大典》1953年 董希文
(敦煌壁画)
运用传统中国画的设色方法——丹青
“丹”是朱砂,红色;
“青”是介于蓝绿之间。
“透视规律”的使用:
1.比例
2.色彩
《开国大典》虽然用的是西方的油画材料,但是绘画技巧却来源我们本民族的壁画。
平面化的红蓝黄颜色,不考虑光的变化,正是我们传统绘画的元素。
董希文很巧妙的把中西方艺术结合,推动了“油画的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
就是把西方油画和中国艺术相结合,创造一种带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油画。
美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也是新时期美术的重要变化和重要特征。
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思想号召下,美术家深人现实生活,贴近人民群众,热情描绘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发展,新变化。
许多从来不曾人画的劳动人民形象、生产生活场景开始出现在美术作品中。
《夯歌》 1962年 王文彬
如果让你为这首诗作一幅画,你觉得哪种形式更合适呢?
(对比中西风景题材绘画的特征)
《沁园春·雪》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关山月
(取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为庆祝新中国建立十周年所做)
画家不仅在画面上集中了最能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最能代表民族精神的景物,如苍劲的青松,雄浑的山岩,莽莽平原,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而且赋予这些景物以某种象征意义。
古老的长城,奔腾的黄河,蜿蜒的长江,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所有的这些都跃然于画上。其中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象征,冉冉旭日展示了新中国灿烂的前程
50年代初开始的历史进程,在鼓励写生并让传统山水画脱离陈陈相因的审美范式之后,用新的题材来激发传统山水画服务现实社会的功能,因此,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圣地、毛泽东诗意成为这个时期三足鼎立的重要题材。
摘 录:
《江山如此多娇》,经典之作意义非凡
《江山如此多娇》是新中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同时又是目前所知中国美术史上最大的纸本山水画,无论在时代意义还是艺术成就上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江山如此多娇》展现了作为推动重大题材创作动因之一的中国画变革和创新的丰硕成果。在题材上,它反映了中国画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创新所取得的成果——中国山水画表现内容的拓展,包括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及革命圣地山水画,它也是中国画变革成果在此时的一个具体表现。
在思想内容上,《江山如此多娇》体现了画家对于新中国文艺思想的肯定,画家们以艺术实践最集中地展示了他们对于艺术服务于人民的理解。
作为艺术品,《江山如此多娇》在艺术风格上,展现了毛泽东所提出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在艺术创作上的具体展现。在艺术发展实践的层面上,《江山如此多娇》进一步激励了画家们深入生活、对真山真水写生、勇于创新、开拓新的题材和表现形式,推动了中国画的改造。
《江山如此多娇》还具有广泛深远的社会意义,它所处的位置以及连续长时间的、多次的在各个刊物上的发表,在艺术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不仅对外展示了新中国蓬勃向上的面貌和深厚坚毅的民族精神,而且鼓舞和振奋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新中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同时又是目前所知中国美术史上最大的纸本山水画
构图
就布局构图而言,这幅作品非常有其独到之处,作者运用了西洋绘画和传统绘画的透视法,成功地把二者融会在一起,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空间中,近景是草木葱茏,一片江南春色;远景是冰山雪岭,一派北国风光;在时序上,跨越了春与冬,打破了时间界限,使江南春色与北国隆冬同时在画面上出现。还有绵延不尽的崇山峻岭,莽莽无垠的肥沃原野,奔腾的长江、黄河,蜿蜒的万里长城,以及世界屋脊上的巍峨雪山,其视野纵横万里,只在航天飞机上的视角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色,在此一眼望穿。这种表现方法是中国画家的大胆独创整幅画作境界恢弘。
形象
这幅画不同于西洋风景画,因为它描绘的不是某一个实在的景物。虽然画面上也出现山岭、树木、长城、雪原、江海等景物,但它们都不是具体景物的写生。画家描绘它们,不是要表现它们的真实性,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壮美宏伟的画境,以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作者通过可视形象把歌颂祖国大好江山的情愫表现出来,用蘸满激情的笔墨去再现诗词的意境,使诗情画意水乳交融,产生出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李可染
(取自: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
(对比明清山水和林风眠)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恩格斯
学习与探究:
请结合本课教材中1949年后创作的作品,在“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塑造”方面,你认为哪件作品有突出体现呢?
(具体说出你的评价。)
中国画不再仅仅是文人表达个人情怀、寄托诗情画意的艺术形式。新一代中国画家注重写生,提倡写实画风,创作了许多题材新颖、技法创新的国画新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确立画坛地位的中国画家,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李苦禅等,在1949年之后继续艺术探索,充分发挥自身的丰富经验和特长,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于非圈、陈之佛、傅抱石、关山月、李可染、张仃等画家,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写生,实现了对传统绘画形式的新创造。在他们的笔下,山水画、花鸟画焕发出新时代独有的艺术美感与时代气息。而在人物画方面,画家以传统中国画工具材料,结合西方造型、色彩、构图等观念,在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现实生产生活场景、表现人物真情实感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和样式。
在雕塑方面,社会环境的改变为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由刘开渠、曾竹韶、王临乙、滑田友、萧传玖等多名雕塑家创作,展现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成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象征。在新生活的激励下,雕塑家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题材,雕塑在数量、质量上远远超过以前,材料的选择和对于技巧的探讨也更加丰富多样了。《《艰苦岁月》等作品受到观众的欢迎。
随着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观念深入人心,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门类受到格外的重视。版画、年画、宣传画等通俗的美术门类得到了空前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美术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画家从生活中汲取新感受、新体验、新理想,并逐步演化出更具本土特点的中国现代绘画,创作了一大批气势恢宏、反映中国历史与现实题材的精品力作。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的新成就
《父亲》 罗中立 1980年
(原名《我的父亲》)
《人民和总理》 1979 周思聪
该画作打破了“文革”时期“三突出”和“高大全”的创作模式,把领袖人物平等地置于普通民众之中,神情刻画生动准确,笔墨酣畅概括且极富艺术表现力。
1966 年河北邢台地震后,周恩来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与父老乡亲共同面对灾情并鼓舞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动人情景。画面截取了老百姓拥向周总理的一刹那,将那一刻的激动与肃穆以生动坚实的人物群像塑造并凝固下来。强烈的虚实对比和倒金字塔式的三角构图,营造出动感中的庄重与平实,既表现了人群涌动中的凝重、悲痛与期盼,也突显了总理心系人民、深沉悲悯的感人形象。该画作打破了“文革”时期“三突出”和“高大全”的创作模式,把领袖人物平等地置于普通民众之中,神情刻画生动准确,笔墨酣畅概括且极富艺术表现力。在中国现代人物画史中,此作是具有人道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精神的里程碑式作品,曾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一等奖。
伤痕美术
20世纪70年代的文革后期出现的美术现象。从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与平民主义;从表现英雄,塑造典型,转为对大时代里普通人命运现实的描绘。促进了审美意识的转变,冲破了艺术政治化虚假再现模式,将现代艺术语言和观念纳入其中。
《1968年X月X日-雪》 程丛林;
《春风已经苏醒》 何多苓 1982年
画作根据一句诗“春风已经苏醒”命名,整个作品画得很细,情调是抒情的、诗意的、神秘主义的、不可知的,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神秘联系,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作品。
《克利斯蒂娜的世界》 安德鲁·怀思
仔细观察这两幅作品,
比较建国后的美术创作与中国古代美术的主要区别。
总结与比较:
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及其要素。
题 材 服务对象 创作手法
中国古代美术 院体画 文人画 宫廷与文人 线墨为主
随类赋彩
建国后的美术 现实主义 多元化 社会与人民 写实与抽象
中西融合
比较
进人21世纪,艺术创新探索不断推进,艺术市场持续活跃,中国美术既弘扬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与个人自由创作多元发展。
画家在材料、形式、观念等方面突破旧有模式,凝练作品意蕴,强化表现手段,突出个性特征,创作出大量有新意、有特点的美术精品,凸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气质。
1.你是如何理解“艺术作品、艺术形象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创作观点的?
本节课中,哪些作品体现了“源于”,哪些作品体现了“高于”?
谈一谈:
2.艺术家是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用美术形象服务于时代生活、讴歌英雄人物的呢?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