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本课以“机器人”为题展开学习、探究和创作,有益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机器人是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它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甚至军事等领域均有重要用途。学生对机器人具备初步感性认知,但还停留在想象、虚幻层面。本课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一步研究机器人,从理性、科学的角度丰富与机器人相关的知识。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感知科技发展会使生活变得更美好,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引导学生借助绘画、制作的方法创造性地设计制作新颖的机器人,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体验美术实践活动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和特点。
2.学会用绘画或制作的造型表现方式设计机器人,表现机器人新颖的造型、实用的功能和有趣的活动场面。
3.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和特点,并用绘画或者制作的方式表现机器人的特征和活动场面。
教学难点
通过绘画或者制作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机器人资料、绘画工具、制作材料。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制作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教师展示机器人PPT,提问:(欣赏PPT)刚才出现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并回答:机器人。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主题。
二、观察探究,感知主题
展示机器人的身体和人的身体图片,学生对比,发现机器人特点。
1.说一说,机器人由哪几部分组成?与人相比,其外形有什么特点?
2.想一想,你知道的机器人都有哪些本领和用途?
3.出示各种形状,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过去这些是基本形状!这些基本形状跟机器人有什么关系呢?这幅画里有没有基本形状?——有!哪些是基本形状?机器人的头,身体由方形组成。在这些大的基本形状里还有哪些元素?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启发创新思维。
三、示范引导,启发构思
老师启发:我也很喜欢机器人,并且试着做了一个,看——我做的机器人来了。
老师展示、介绍制作方法,并提问:还可以怎么制作机器人?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机器人?
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作品并交流:箱、纸盒等,然后选择有特点的材料,如吸管、塑料瓶盖、树枝等,表现机器人有特殊功能部分。这样不断地添加组合,最后还可以添画完整。
老师总结:你们真会观察,一下子就发现了机器人的制作要点,生活中无用的废旧材料在我们手中经过巧妙构思和制作就变了样子。现在你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机器人呢?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启发构思,师生交流互动,启发学生创作思路,激发创作表现欲望。
四、艺术实践,创作体验
1.画一个机器人,或者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机器人,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并向同学介绍它的功能和用途。
2.辅导中教师应以尊重学生的创作为原则。
3.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
五、创设情境,欣赏评价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本课重点进行评价,并提出希望。
2.学生展示交流。自评:说一说自己的机器人有什么功能和用途,制作过程是怎么想的。他评:其他同学的作品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元评价,提高学生评述作品的能力。
六、总结拓展,认知升华
你们创作太有趣了,每一件作品都体现了自己的想法和特点,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知识,期待未来的你们能创造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机器人。
展示现今发明的机器人图片,让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关注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