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8 09:0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选择题
1.明太祖朱元璋铸了一块“内臣不许干预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败坏的时期,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治腐败 B.宦官专政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2.自嘉靖至万历初,内阁权势如日中天,在同六部的权力之争中占了上风。于是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这一变化表明(  )
A.内阁完全取代了六部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 D.内阁首辅的权力失控
3.明太祖专门留下“祖训”,禁止子孙对朝鲜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南等周围十二国用兵;宣德三年(1428年),明政府主动废交趾布政使司,还政于黎氏,使之重建越南国。这表明明朝(  )
A.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B.全面防范西方殖民者入侵
C.全力应对倭寇之患 D.实行“以德怀远”的对外政策
4.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
5.明朝中后期,中国沿海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与东来的葡萄牙商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活跃于闽浙沿海。他们扮演着亦商亦盗的角色,时而从事走私贸易,时而联合抗杀官兵,劫掠沿海。这表明(  )
A.晚明时期的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B.海禁政策对抵御西方的殖民侵略毫无作用
C.东南沿海的基层社会秩序走向瓦解
D.明朝传统的朝贡体制受到严重冲击
6.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D.明代政府彻底放弃海禁政策
7.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 ( http: / / www.21cnjy.com )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来源:21cnj*y.co*m】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8.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布文告:“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回族前身回回的出现 B.继承发展了元代“四等人制”
C.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 D.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
9.嘉靖年间,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各地,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积极招募抗倭力量,连续重创倭寇。他们的这些努力(  )【版权所有:21教育】
A.抗击了欧洲殖民者的入侵 B.巩固了清朝的统治秩序
C.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10.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明朝(  )
A.鼓励民间贸易 B.禁绝朝贡贸易
C.实行海禁政策 D.造船技术落后
11.明太祖时期,乌思藏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挥使司下设行都司、卫所等机构,各级机构的官员均由中央直接敕封当地的僧俗首领担任。这些朝延命官的升迁、任免和更替均由中央政权直接决定。由此可知,明政府(  )
A.直接派遣流官管理西藏 B.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C.注重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D.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交流
12.“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发布这份檄文的起义军为(  )
A.张角起义军 B.陈胜、吴广起义军
C.黄巢起义军 D.李自成起义军
二、非选择题
13.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懂是非。”
——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于洪武十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丞相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 ( http: / / www.21cnjy.com )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21·cn·jy·com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概括其趋势。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一、选择题
1.明太祖朱元璋铸了一块“内臣不许干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治败坏的时期,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治腐败 B.宦官专政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许干预政事”可知,宦官不具备干预政治的职能,司礼监是协助皇帝掌握御笔朱批权力的机构,司礼监太监权力膨胀的根本原因是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政治腐败是司礼监太监干政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宰相’”是宦官专政的表现,而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宦官和皇权的关系而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2.自嘉靖至万历初,内阁权势如日中天,在同六部的权力之争中占了上风。于是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这一变化表明(  )21教育网
A.内阁完全取代了六部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 D.内阁首辅的权力失控
【答案】B 【解析】内阁权力来自皇帝的授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本质上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并未取代六部,故A项错误;内阁本来就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故C项错误;内阁首辅权力虽然大,但仍然受皇权制约,故D项错误。21cnjy.com
3.明太祖专门留下“祖训”,禁止子孙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朝鲜、安南等周围十二国用兵;宣德三年(1428年),明政府主动废交趾布政使司,还政于黎氏,使之重建越南国。这表明明朝(  )
A.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B.全面防范西方殖民者入侵
C.全力应对倭寇之患 D.实行“以德怀远”的对外政策
【解析】D 【解析】“海禁”是明朝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海事进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统称,主要涉及海外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明朝政府与朝鲜、安南等周围十二国的关系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明朝应对倭寇的措施,故C项错误;材料“禁止子孙对朝鲜、安南等周围十二国用兵”“还政于黎氏,使之重建越南国”体现了明朝对周边国家的怀柔政策,故D项正确。www.21-cn-jy.com
4.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 ( http: / / www.21cnjy.com )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
【答案】A 【解析】明成祖统治时期,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地南征北战,且派郑和六下西洋,造成国力耗费巨大,到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和西洋宝船,实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可见明朝统治政策的调整,旨在缓解财政压力,故A项符合题意;B项只能体现手段而非目的,C、D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未体现,均排除。21*cnjy*com
5.明朝中后期,中国沿海商人与东来的葡萄牙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活跃于闽浙沿海。他们扮演着亦商亦盗的角色,时而从事走私贸易,时而联合抗杀官兵,劫掠沿海。这表明(  )
A.晚明时期的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B.海禁政策对抵御西方的殖民侵略毫无作用
C.东南沿海的基层社会秩序走向瓦解
D.明朝传统的朝贡体制受到严重冲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实施海禁政策,东南沿海的走私活动愈演愈烈,说明海禁政策使民间海外贸易走向畸形,严重破坏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秩序和安定,故C项正确;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是在清朝末年,排除A项;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者的袭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传统朝贡体制的情况,排除D项。2-1-c-n-j-y
6.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由此可见(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
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
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
D.明代政府彻底放弃海禁政策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出明朝海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策下民间对外贸易的繁荣,即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禁政策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对外贸易,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区域长途贩运,故B项错误;明朝曾经一度放松了海禁政策,但是没有彻底放弃,故D项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7.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答案】D 【解析】从“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果“威逼北京”到“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结果“不再构成边境威胁”的变化可知,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故D项正确;蒙古的生存基础是游牧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说明诸王守边是为了加强防御力量,故B项错误;材料“明朝前期”和“明朝后期”说明明朝在不同时期采取的政策不同,不能说明采取了堵疏并用的政策,故C项错误。
8.洪武五年(1372年),明政府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文告:“令蒙古、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回族前身回回的出现 B.继承发展了元代“四等人制”
C.有利于社会稳定与民族交融 D.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政策有利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蒙古、色目人与汉族通婚,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回回在元朝就已形成,排除A项;元代“四等人制”是民族歧视政策,加剧了民族矛盾,排除B项;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迫使蒙古贵族势力退回草原,排除D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嘉靖年间,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各地,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积极招募抗倭力量,连续重创倭寇。他们的这些努力(  )
A.抗击了欧洲殖民者的入侵 B.巩固了清朝的统治秩序
C.使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答案】D 【解析】明朝时期,倭寇侵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作出重大贡献,故D项正确;戚继光、俞大猷抗击的是倭寇,而不是欧洲殖民者,排除A项;戚继光、俞大猷是明朝将领,排除B项;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排除D项。
10.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桅杆的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明朝(  )
A.鼓励民间贸易 B.禁绝朝贡贸易
C.实行海禁政策 D.造船技术落后
【答案】C 【解析】材料“禁止建造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洋船只……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反映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符合题意;海禁政策禁止民间进行海外贸易,只允许维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朝贡贸易,排除A、B两项;材料中的现象是由于政府限制引起的,不是因为造船技术落后,排除D项。
11.明太祖时期,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下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都司、卫所等机构,各级机构的官员均由中央直接敕封当地的僧俗首领担任。这些朝延命官的升迁、任免和更替均由中央政权直接决定。由此可知,明政府(  )www-2-1-cnjy-com
A.直接派遣流官管理西藏 B.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C.注重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D.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交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知,明朝建立后,西藏地区各级机构的官员都由中央任命,而且升迁、任免和更替也由中央政府决定,说明中央对西藏进行了有效的管辖,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各级机构的官员均由中央直接敕封当地的僧俗首领担任”可知,明政府并不是直接派遣流官管理西藏,排除A项;材料无法表明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西藏和内地的交流,排除D项。
12.“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发布这份檄文的起义军为(  )
A.张角起义军 B.陈胜、吴广起义军
C.黄巢起义军 D.李自成起义军
【答案】D 【解析】从题中的关键词“明朝”分析,可以判断该檄文是李自成起义军讨伐明朝统治者的,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丞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懂是非。”21·世纪*教育网
——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丞相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答案】(1)时期:战国时期。
职权:参议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监察百官。
(2)变化: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皇帝。
影响:皇权高度集中,皇帝政务繁杂。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的本质问题。2·1·c·n·j·y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概括其趋势。
【答案】(1)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至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须跪见皇帝。21*cnjy*com
本质问题: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逐渐走向极端。
(2)变化:秦汉时期,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丞相,使其协助处理朝政;汉代设内朝(中朝)等,意在改变相权过重的传统;唐宋时期,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趋势: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
【解析】(1)依据材料将其历程划分为汉代、晋至唐、宋代、元明清四个阶段进行概括,并分析其本质。
(2)结合三个时期丞相的具体职责,回答君权、相权的变化;从君权和相权的消长上概括其趋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