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4 常见的动物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奉化期末)如图的三个圆圈分别表示青蛙,组虫、家兔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Р可以表示在陆地上产卵 B.E可以表示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C.Q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D.F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解答】A:青蛙在水里产卵,A错误。
B:E可以表示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动物有系统这一层次,B正确。
C:蝗虫和青蛙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C错误。
D:蝗虫体内没有脊柱,D错误。
故选B。
2.(2022七上·奉化期末)绦虫和蛔虫均为肠道寄生虫,蝗虫对禾本科作物危害根大;青蛙被称为田园卫士、绦虫、蛔虫、蝗虫、青蛙它们分别属于( )
A.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动物
B.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
C.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肢动物、两栖动物
D.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大多数腔肠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
扁形动物:是一类有口无肛门的多细胞动物,前体小至一毫米,大至十几米,因身体被腹扁平而得名,扁形动物可生活在淡水海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上,多数营寄生生活。
线形动物:身体,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型,两头尖,有口有肛门,它们通常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也有些种类寄生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
环节动物: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环境中,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使他们的运动更加灵活。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
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解答】绦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
蛔虫身体呈圆柱形;体壁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
蝗虫的身体由体节构成,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两对翅膀三对足,腹部柔软,可以弯曲;身体外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
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
故选B。
3.(2021七上·温州期末)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墨鱼 鱼类
B 动物 脊椎动物 带鱼 鱼类
C 动物 无脊椎动物 鱼类 墨鱼
D 动物 脊椎动物 鱼类 带鱼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图示关系为1包含2,2包含3,3包含4。
【解答】A.鱼类为脊椎动物,错误。
B.带鱼属于鱼类,错误。
C.鱼类为脊椎动物,错误。
D.动物包含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含鱼类,鱼类包含带鱼,正确。
故选D。
4.(2021七上·淳安期末)大熊猫、扬子鳄、白鳍豚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
A.哺乳类、鱼类和两栖类 B.哺乳类、爬行类和哺乳类
C.哺乳类、爬行类和鱼类 D.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哺乳类:①体表被毛,用肺呼吸;②体温恒定; ③胎生、哺乳,体内受精;④二心房二心室
爬行类:①陆生,贴地爬行,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覆盖,用肺呼吸; ②体温不恒定; ③卵生,卵外有卵壳,体内受精;④二心房一心室
【解答】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中国国宝”.属于恒温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内有膈;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属于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卵生、卵自然孵化,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爬行动物的“活化石”;
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是恒温水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体内有膈;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
故选B。
5.(2021七上·定海期末)如图是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吉祥物,它的设计灵感源于当地的濒危物种-绒毛蛛猴,它有猴的敏捷、猫的灵性以及鸟的轻盈。下列各项中,属于猴、猫、鸟这三种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体温恒定 B.体表被毛 C.胎生哺乳 D.用鳃呼吸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题中猴、猫属于哺乳类,鸟属于鸟类。
【解答】A、哺乳类和鸟类体温都是恒定的,A正确,符合题意;
B、体表被毛是哺乳类的特征,有保温、保护和形成第二性征作用,而鸟类是体表被羽毛,B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胎生哺乳是哺乳类的特征,鸟类是卵生动物,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用鳃呼吸是鱼类的特征,哺乳类和鸟类都是用肺呼吸,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1七上·三门期末)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是以大熊猫为原型的卡通形象。熊猫宝宝从出生到7个月以前的营养完全依赖于母乳,11个月后彻底断奶。据此判断大熊猫属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依形态特征不同,可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根据不同类别的特征分析解答。
【解答】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它是用肺呼吸,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D。
7.(2021七上·温岭期中)观察下图, 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陆生的 B.都是恒温的
C.都是卵生的 D.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据此答题。
【解答】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鲤鱼)、两栖类(青蛙)、爬行类、鸟类(公鸡)和哺乳类(白鳍豚),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鲤鱼生活在水中,公鸡生活在陆地上,都是卵生,白鳍豚生活在水中,胎生。
故选:D。
8.(2021七上·乐清期中)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水生哺乳动物。下列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鱼”,其中在生物学分类上和中华白海豚属于同一类的是( )
A.鲸鱼 B.鳄鱼
C.娃娃鱼 D.鲫鱼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可以从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殖发育的方式来考虑.
【解答】白鳍豚属于哺乳类动物:
A.鲸鱼尽管生活在水中,具有胎生、哺乳,体内有膈等特征,为哺乳动物,正确;
B.鳄鱼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卵生,为爬行动物,错误;
C.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为两栖动物,错误;
D.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错误;
故选A
9.(2021七上·杭州期中)对狗、鸽子、鳄鱼、鲢鱼四种脊椎动物进行分类,结果如图所示.该分类图不能体现的是( )
A.狗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征
B.鳄鱼和鲢鱼都具有体温不恒定的特征
C.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D.分类时,可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分类,据此解答
【解答】根据图分析:体现了狗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
鱼和鲢鱼都具有体温不恒定的特征;
分类时,可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而不能体现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故选:C。
10.(2021七上·龙湾期中)如右图,果蝠善于在空中飞行,捕食大量的害虫。雌性果蝠能产下幼崽,用乳汁哺育下一代,果蝠在动物学的分类上属于( )
A.鸟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鸟类: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等。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的限制,两栖动物的受精作用是在水中完成的,生殖方式卵生。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解答】果蝠在生长发育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胎生哺乳,因此蝙蝠属于哺乳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1.(2022七上·滨江期末)长江白鲟在自然界进化了两亿年之久,曾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属于鱼类,用 呼吸,体温 ,它的灭绝可能与过度捕捞和环境改变有关,请你写出保护珍惜动物的一种措施
【答案】鳃;不恒定;设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鱼类:①水生,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②体温不恒定; ③卵生,体外受精; ④一心房一心室
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其繁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保护珍稀动物最有效的一种措施是设立自然保护区;
【解答】长江白鲟在自然界进化了两亿年之久,曾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属于鱼类,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它的灭绝可能与过度捕捞和环境改变有关,保护珍惜动物的一种措施:设立自然保护区;
12.(2022七上·临海期末) 2021年7月,临海头门港跨海大桥附近有12头海豚搁浅,各部门和群众积极参与救援。
(1)在分类学上,把海豚归为哺乳动物,依据是 (填字母)。
A.用肺呼吸 B.体温恒定 C.心脏四个腔 D.胎生哺乳
(2)海豚的下列特征能支持其在海中生活的是 (填字母)。
A.用肺呼吸 B.身体呈纺锤型 C.喜欢群居生活
【答案】(1)D
(2)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解答】(1)海豚虽然生活在水中,但生殖发育方式为胎生哺乳,为哺乳动物。根据胎生哺乳这一生理功能,我们把海豚归类为哺乳动物,故D正确。
故选D。
(2)海豚的特征能支持其在海中生活的是身体呈纺锤型,适合在水中穿梭游动。
故选B。
13.(2022七上·缙云期末)下列分别是麻雀、衣藻、草履虫、蝙蝠4种生物,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衣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但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衣藻细胞中具有 。
(2)麻雀和蝙蝠都会飞行,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这是因为蝙蝠具有 的特点。
【答案】(1)叶绿体
(2)胎生、哺乳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鸟类和哺乳类有保温和散热的结构,体温恒定。
【解答】(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衣藻细胞中具有叶绿体。
(2)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特征,它大大提高了幼体的成活率。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这是因为蝙蝠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14.(2021七上·长兴期中)如图是部分食肉目动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图中四种动物,共同特征最多的哪两种 。生物分类等级中比“目”更高一级的是哪个分类等级? 。
【答案】虎、豹;纲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图中四种动物,共同特征最多的 虎 和豹。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等级中比“目”更高一级的是纲 。
15.(2021七上·诸暨期中)某同学买到一只蝾螈,老师根据几种蝾螈的特点编制了如图所示的检索表。该同学通过测量以及对蝾螈腹部的观察获得如下信息(如图甲、乙所示),从而判断这只蝾螈的种类。
(1)根据检索表中的信息,请写出 2b 的内容: 。
(2)如图乙所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cm,该同学通过测量获知这只蝾螈的体长为 。
(3)结合蝾螈体长、腹部的特征可知,这只蝾螈可能属于 。
(4)除了蝾螈这样的两栖类脊椎动物,自然界还存在着数量巨大的无脊椎动物。下列属于无脊椎动 物的是 (可多选)。
A.斑马 B.虾 C.蝴蝶 D.蛇 E.水母 F.鲸
【答案】(1)体长不超过10cm
(2)0.1;8.10 cm
(3)红腹蝾螈
(4)BCE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要学会根据检索表判断生物类别,要学会刻度尺的使用。
【解答】(1)检索表一般是根据相对性状进行编制,2a为体长超过10厘米,则2b应为体长不超过10cm。
(2)刻度尺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量程、分度值、估读、测量起始位,该刻度尺一大格为1cm,一大格分10小格,故分度值为0.1cm,起始读数1.00cm,末端读数为9.10cm,该蝾螈体长为9.10cm-1.00cm=8.10cm。
(3)结合检索表和图片,该蝾螈脑后无凸出的羽状腮,体长不超过10cm,通体为黑色,腹部有斑块,故为红腹蝾螈。
(4)A斑马为哺乳动物,B为节肢动物,C蝴蝶为节肢动物,D蛇为爬行动物,E水母为腔肠动物,F鲸为哺乳动物,故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BCE。
故答案为:(1)体长不超过10cm (2)0.1;8.10cm (3)红腹蝾螈 (4)BCE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1七上·定海期末)某校学生对以下几种小动物进行观察(实验后将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1)A、B与C、D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的。
(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答案】(1)脊椎骨
(2)皮肤
(3)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图中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兔子属于哺乳动物。
【解答】(1)A、B都为无脊柱动物,C、D都为脊椎动物,故A、B与C、D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脊椎骨。
(2)因为蚯蚓是靠皮肤呼吸的,故实验时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
(3)在探究“蚯蚓的运动”时,应当控制唯一变量,设置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且多次实验。做假设时最好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做正面的假设,如果做了反面的假设,如本题,就会与实验结果相反,这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故B正确。
故答案为:(1)脊椎骨 (2)皮肤 (3)B
17.(2021七上·上城月考)一位渔民在舟山渔场捕到一条“大怪鱼“,它体长3.1米,背灰黑色,腹白色,头顶有肉刺。体前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伏,腹部有乳状突起,皮肤裸露。口腔内有牙齿,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后发现体内有脊柱,有肺,心脏等器官。心脏结构与人类相似,体内有幼体。你认为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收集资料:外形:体前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伏,腹部有乳状突起,皮肤裸露。口腔内有牙齿,头顶有一呼吸孔。生理结构:体内有脊柱,有肺,心脏等器官。
生殖方式: ; 结论:
【答案】(1)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
(2)该动物可能是哺乳类。
(3)体内有幼体——胎生;有乳头——哺乳;该动物属于哺乳类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的六大步骤:第一:提出问题。第二:猜想与假设。第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第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第五:分析与论证。第六:评估。科学研究可以让人明白一些事物形成的原因、过程的规律。
【解答】(1)渔民捕到一条“大怪鱼”,虽看到它的体貌特征,但并不知它是什么鱼,因此提出问题 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
(2)根据已提出的问题,建立假设:该动物可能是哺乳类。
(3)根据收集的资料可知,生殖方式:体内有幼体——胎生;有乳头——哺乳,因此结论:该动物属于哺乳类。
故答案为:(1)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2)该动物可能是哺乳类。(3)体内有幼体——胎生;有乳头——哺乳;该动物属于哺乳类
18.(2020七上·江北期末)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实验后将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1)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A. 显微镜 B. 放大镜
C. 望远镜 D. 天文望远镜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的。
(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答案】(1)B
(2)湿润的体表
(3)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近身体前端有环带,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腹面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2)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步骤,得出结论。
【解答】(1)A、显微镜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观察蚯蚓不合适,A不符合题意;
B、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能更好仔细观察蚯蚓,B符合题意;
C、望远镜适合观察遥远物体,不适合观察蚯蚓,C不符合题意;
D、天文望远镜适合观察宇宙中的天体,D不符合题意。
(2)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3)若是作出的假设和实验结果相反,因此需要重新查找资料并令作出新的假设,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湿润的体表(3)B
19.(2020七上·滨江期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
(1)仔细观察发现:苍蝇与其他昆虫一样,它属于 门。
(2)设计实验:
①在A (瓶内无脏物)、B(瓶内 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如乙图) ;
②在相同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 。
(3)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
②若 ,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
(4)实验评价与交流:
小红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该如何改进? 。
【答案】(1)节肢动物
(2)有脏物;搓脚次数
(3)A 瓶内苍蝇搓脚次数少于 B 瓶内搓脚次数
(4)每组多加几只苍蝇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有关该问题的信息,通过思考建立猜想或假设。接着,制定探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获取尽可能多的事实或证据,对猜测或假设进行检验。科学探究往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苍蝇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属于节肢动物。
(2)A瓶中无脏物,B瓶中则应有脏物,形成对照。实验中,要在相同时间内观察记录A、B两瓶中苍蝇的搓脚次数。
(3)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若A瓶内苍蝇搓脚次数少于B瓶内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
(4)探究实验应多选取实验对象以避免出现偶然性。所以该实验的缺陷是:每组应多加几只苍蝇。
故答案为:(1)节肢动物;(2)有赃物;搓脚次数;(3)A瓶内苍蝇搓脚次数少于B瓶内搓脚次数;(4)每组多加几只苍蝇
四、解答题
20.(2021七上·温州期末)温州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弹涂鱼(如图)。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
(1)根据弹涂鱼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上把弹涂鱼归为鱼类,据图寻找其证据是 。
(2)大部分鱼类如果离开了水很快就会缺氧窒息而死,而弹涂鱼却能较长时间在滩涂上生活。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与生活习性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________(可多选)
A.生活在水底洞穴中,以藻类为食
B.它的鳃腔内能够存储水分维持鳃的呼吸
C.水温低于10℃时,可深居穴洞,休眠保暖过冬
D.用泥浆保持身体湿润,使富含毛细血管的皮肤辅助呼吸
【答案】(1)有鳃、鳍(合理即可)
(2)B;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解答】(1)弹涂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把它归为鱼类。
(2)鱼类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弹涂鱼能够较长时间离开水与其形态结构密切相关。它的鳃腔内能够存储水分和空气维持鳃的呼吸。同时,弹涂鱼用泥浆保持身体湿润,使富含毛细血管的皮肤能够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另外,它们控制胸绪的肌肉特别发达,能够支撑身体在滩涂上爬行和跳跃。
故选BD。
21.(2021七上·义乌期中)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以竹子为食,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
(1)大熊猫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大熊猫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因此在动物学的分类上属于 动物。
(3)与大熊猫相比,竹子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上没有 。
(4)朱鹅、扬子鳄、中华鲟、金班墩风蝶也是我国的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分类上,大熊猫与朱鹅、扬子鳄、中华鲟归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它们都具有
。
【答案】(1)细胞
(2)哺乳
(3)系统
(4)脊椎或脊椎骨或脊柱均可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1)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4)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蚯蚓、昆虫等。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身体被毛的是哺乳类,爬行类最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解答】(1)大熊猫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大熊猫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因此在动物学的分类上属于哺乳动物。
(3)与大熊猫相比,竹子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上没有系统。
(4)朱鹅、扬子鳄、中华鲟、金班墩风蝶也是我国的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分类上,大熊猫与朱鹅、扬子鳄、中华鲟归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它们都具有脊椎或脊椎骨或脊柱均可 。
22.(2020七上·浙江期中)余姚的姚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污水排放,使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还“绿水绕姚城”的美景,余姚市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比如投放主要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鲫鱼、鲢鱼,在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鲫鱼、鲢鱼属于 (选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 是鱼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
(3)鱼特有的运动器官是 ,呼吸器官是 。
(4)鱼体上的粘液有 的作用。
【答案】(1)脊椎
(2)水
(3)鳍;鳃
(4)保护和减小阻力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鱼类的身体器官的作用,鱼的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等。
【解答】(1)鲫鱼、鲸鱼的体内都有脊椎,因此属于脊椎动物。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一旦离开水,就会死亡.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里面有大量的鳃丝,含有毛细血管,在水中,鳃丝展开,使水中的溶解氧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水中,完成气体交换;鱼离开水后,鳃丝由于缺水,黏在了一起.导致鱼无法呼吸,最后窒息死亡 。
(3) 鱼儿离不开水,是因为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其中保持鱼体运动时身体平衡的是胸鳍和腹鳍。
(4)鱼类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起保护作用,且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故答案为:(1)脊椎(2)水(3)鳍;鳃(4)保护和减小阻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4 常见的动物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七上·奉化期末)如图的三个圆圈分别表示青蛙,组虫、家兔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Р可以表示在陆地上产卵 B.E可以表示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C.Q可以表示体温恒定 D.F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2.(2022七上·奉化期末)绦虫和蛔虫均为肠道寄生虫,蝗虫对禾本科作物危害根大;青蛙被称为田园卫士、绦虫、蛔虫、蝗虫、青蛙它们分别属于( )
A.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动物
B.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
C.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肢动物、两栖动物
D.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两栖动物
3.(2021七上·温州期末)如果用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墨鱼 鱼类
B 动物 脊椎动物 带鱼 鱼类
C 动物 无脊椎动物 鱼类 墨鱼
D 动物 脊椎动物 鱼类 带鱼
A.A B.B C.C D.D
4.(2021七上·淳安期末)大熊猫、扬子鳄、白鳍豚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
A.哺乳类、鱼类和两栖类 B.哺乳类、爬行类和哺乳类
C.哺乳类、爬行类和鱼类 D.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
5.(2021七上·定海期末)如图是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吉祥物,它的设计灵感源于当地的濒危物种-绒毛蛛猴,它有猴的敏捷、猫的灵性以及鸟的轻盈。下列各项中,属于猴、猫、鸟这三种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体温恒定 B.体表被毛 C.胎生哺乳 D.用鳃呼吸
6.(2021七上·三门期末)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是以大熊猫为原型的卡通形象。熊猫宝宝从出生到7个月以前的营养完全依赖于母乳,11个月后彻底断奶。据此判断大熊猫属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7.(2021七上·温岭期中)观察下图, 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陆生的 B.都是恒温的
C.都是卵生的 D.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
8.(2021七上·乐清期中)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水生哺乳动物。下列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鱼”,其中在生物学分类上和中华白海豚属于同一类的是( )
A.鲸鱼 B.鳄鱼
C.娃娃鱼 D.鲫鱼
9.(2021七上·杭州期中)对狗、鸽子、鳄鱼、鲢鱼四种脊椎动物进行分类,结果如图所示.该分类图不能体现的是( )
A.狗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征
B.鳄鱼和鲢鱼都具有体温不恒定的特征
C.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D.分类时,可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
10.(2021七上·龙湾期中)如右图,果蝠善于在空中飞行,捕食大量的害虫。雌性果蝠能产下幼崽,用乳汁哺育下一代,果蝠在动物学的分类上属于( )
A.鸟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二、填空题
11.(2022七上·滨江期末)长江白鲟在自然界进化了两亿年之久,曾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属于鱼类,用 呼吸,体温 ,它的灭绝可能与过度捕捞和环境改变有关,请你写出保护珍惜动物的一种措施
12.(2022七上·临海期末) 2021年7月,临海头门港跨海大桥附近有12头海豚搁浅,各部门和群众积极参与救援。
(1)在分类学上,把海豚归为哺乳动物,依据是 (填字母)。
A.用肺呼吸 B.体温恒定 C.心脏四个腔 D.胎生哺乳
(2)海豚的下列特征能支持其在海中生活的是 (填字母)。
A.用肺呼吸 B.身体呈纺锤型 C.喜欢群居生活
13.(2022七上·缙云期末)下列分别是麻雀、衣藻、草履虫、蝙蝠4种生物,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衣藻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但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衣藻细胞中具有 。
(2)麻雀和蝙蝠都会飞行,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这是因为蝙蝠具有 的特点。
14.(2021七上·长兴期中)如图是部分食肉目动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图中四种动物,共同特征最多的哪两种 。生物分类等级中比“目”更高一级的是哪个分类等级? 。
15.(2021七上·诸暨期中)某同学买到一只蝾螈,老师根据几种蝾螈的特点编制了如图所示的检索表。该同学通过测量以及对蝾螈腹部的观察获得如下信息(如图甲、乙所示),从而判断这只蝾螈的种类。
(1)根据检索表中的信息,请写出 2b 的内容: 。
(2)如图乙所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cm,该同学通过测量获知这只蝾螈的体长为 。
(3)结合蝾螈体长、腹部的特征可知,这只蝾螈可能属于 。
(4)除了蝾螈这样的两栖类脊椎动物,自然界还存在着数量巨大的无脊椎动物。下列属于无脊椎动 物的是 (可多选)。
A.斑马 B.虾 C.蝴蝶 D.蛇 E.水母 F.鲸
三、实验探究题
16.(2021七上·定海期末)某校学生对以下几种小动物进行观察(实验后将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1)A、B与C、D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的。
(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17.(2021七上·上城月考)一位渔民在舟山渔场捕到一条“大怪鱼“,它体长3.1米,背灰黑色,腹白色,头顶有肉刺。体前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伏,腹部有乳状突起,皮肤裸露。口腔内有牙齿,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后发现体内有脊柱,有肺,心脏等器官。心脏结构与人类相似,体内有幼体。你认为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收集资料:外形:体前有一对鳍肢,尾鳍水平伏,腹部有乳状突起,皮肤裸露。口腔内有牙齿,头顶有一呼吸孔。生理结构:体内有脊柱,有肺,心脏等器官。
生殖方式: ; 结论:
18.(2020七上·江北期末)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实验后将放回适合它生存的自然环境)。
(1)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部,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为更仔细地观察它,应借助以下哪种工具( )
A. 显微镜 B. 放大镜
C. 望远镜 D. 天文望远镜
(2)在实验过程中,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 呼吸的。
(3)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19.(2020七上·滨江期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苍蝇停下来就匆忙搓脚(如甲图)。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它的脚很脏吗?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苍蝇搓“脚”是不是为了清除“脚”上的“脏物”。
(1)仔细观察发现:苍蝇与其他昆虫一样,它属于 门。
(2)设计实验:
①在A (瓶内无脏物)、B(瓶内 两个玻璃瓶中,分别放入一只品种、大小相同且脚上无脏物的活苍蝇(如乙图) ;
②在相同时间内观察并记录:A、B两个玻璃瓶中 。
(3)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①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
②若 ,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
(4)实验评价与交流:
小红认为小明设计的实验中存在明显缺陷,你觉得该如何改进? 。
四、解答题
20.(2021七上·温州期末)温州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弹涂鱼(如图)。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
(1)根据弹涂鱼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上把弹涂鱼归为鱼类,据图寻找其证据是 。
(2)大部分鱼类如果离开了水很快就会缺氧窒息而死,而弹涂鱼却能较长时间在滩涂上生活。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与生活习性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________(可多选)
A.生活在水底洞穴中,以藻类为食
B.它的鳃腔内能够存储水分维持鳃的呼吸
C.水温低于10℃时,可深居穴洞,休眠保暖过冬
D.用泥浆保持身体湿润,使富含毛细血管的皮肤辅助呼吸
21.(2021七上·义乌期中)大熊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以竹子为食,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
(1)大熊猫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2)大熊猫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因此在动物学的分类上属于 动物。
(3)与大熊猫相比,竹子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上没有 。
(4)朱鹅、扬子鳄、中华鲟、金班墩风蝶也是我国的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分类上,大熊猫与朱鹅、扬子鳄、中华鲟归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它们都具有
。
22.(2020七上·浙江期中)余姚的姚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污水排放,使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还“绿水绕姚城”的美景,余姚市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专家介绍,投放合适的鱼类是净化水质的重要一环,比如投放主要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鲫鱼、鲢鱼,在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鲫鱼、鲢鱼属于 (选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了 是鱼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
(3)鱼特有的运动器官是 ,呼吸器官是 。
(4)鱼体上的粘液有 的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解答】A:青蛙在水里产卵,A错误。
B:E可以表示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动物有系统这一层次,B正确。
C:蝗虫和青蛙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C错误。
D:蝗虫体内没有脊柱,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腔肠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多细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体壁仅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大多数腔肠动物生活在海洋里,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
扁形动物:是一类有口无肛门的多细胞动物,前体小至一毫米,大至十几米,因身体被腹扁平而得名,扁形动物可生活在淡水海水中和潮湿的陆地上,多数营寄生生活。
线形动物:身体,一般为细线形或圆筒型,两头尖,有口有肛门,它们通常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也有些种类寄生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
环节动物: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陆地环境中,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使他们的运动更加灵活。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贝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
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解答】绦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
蛔虫身体呈圆柱形;体壁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属于线形动物;
蝗虫的身体由体节构成,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胸部两对翅膀三对足,腹部柔软,可以弯曲;身体外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
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属于两栖动物。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图示关系为1包含2,2包含3,3包含4。
【解答】A.鱼类为脊椎动物,错误。
B.带鱼属于鱼类,错误。
C.鱼类为脊椎动物,错误。
D.动物包含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含鱼类,鱼类包含带鱼,正确。
故选D。
4.【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哺乳类:①体表被毛,用肺呼吸;②体温恒定; ③胎生、哺乳,体内受精;④二心房二心室
爬行类:①陆生,贴地爬行,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覆盖,用肺呼吸; ②体温不恒定; ③卵生,卵外有卵壳,体内受精;④二心房一心室
【解答】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中国国宝”.属于恒温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内有膈;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属于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卵生、卵自然孵化,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爬行动物的“活化石”;
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是恒温水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体内有膈;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
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题中猴、猫属于哺乳类,鸟属于鸟类。
【解答】A、哺乳类和鸟类体温都是恒定的,A正确,符合题意;
B、体表被毛是哺乳类的特征,有保温、保护和形成第二性征作用,而鸟类是体表被羽毛,B错误,不符合题意;
C、胎生哺乳是哺乳类的特征,鸟类是卵生动物,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用鳃呼吸是鱼类的特征,哺乳类和鸟类都是用肺呼吸,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依形态特征不同,可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根据不同类别的特征分析解答。
【解答】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它是用肺呼吸,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故选D。
7.【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据此答题。
【解答】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鲤鱼)、两栖类(青蛙)、爬行类、鸟类(公鸡)和哺乳类(白鳍豚),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鲤鱼生活在水中,公鸡生活在陆地上,都是卵生,白鳍豚生活在水中,胎生。
故选:D。
8.【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可以从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殖发育的方式来考虑.
【解答】白鳍豚属于哺乳类动物:
A.鲸鱼尽管生活在水中,具有胎生、哺乳,体内有膈等特征,为哺乳动物,正确;
B.鳄鱼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卵生,为爬行动物,错误;
C.娃娃鱼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为两栖动物,错误;
D.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错误;
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的分类,据此解答
【解答】根据图分析:体现了狗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
鱼和鲢鱼都具有体温不恒定的特征;
分类时,可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而不能体现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故选:C。
10.【答案】D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鸟类: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等。两栖动物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的限制,两栖动物的受精作用是在水中完成的,生殖方式卵生。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解答】果蝠在生长发育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胎生哺乳,因此蝙蝠属于哺乳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鳃;不恒定;设立自然保护区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鱼类:①水生,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②体温不恒定; ③卵生,体外受精; ④一心房一心室
长江白鲟是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其繁殖方式是卵生,体外受精;保护珍稀动物最有效的一种措施是设立自然保护区;
【解答】长江白鲟在自然界进化了两亿年之久,曾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属于鱼类,用鳃呼吸,体温不恒定,它的灭绝可能与过度捕捞和环境改变有关,保护珍惜动物的一种措施:设立自然保护区;
12.【答案】(1)D
(2)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解答】(1)海豚虽然生活在水中,但生殖发育方式为胎生哺乳,为哺乳动物。根据胎生哺乳这一生理功能,我们把海豚归类为哺乳动物,故D正确。
故选D。
(2)海豚的特征能支持其在海中生活的是身体呈纺锤型,适合在水中穿梭游动。
故选B。
13.【答案】(1)叶绿体
(2)胎生、哺乳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鸟类和哺乳类有保温和散热的结构,体温恒定。
【解答】(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衣藻细胞中具有叶绿体。
(2)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特征,它大大提高了幼体的成活率。蝙蝠却属于哺乳动物,这是因为蝙蝠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
14.【答案】虎、豹;纲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图中四种动物,共同特征最多的 虎 和豹。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等级中比“目”更高一级的是纲 。
15.【答案】(1)体长不超过10cm
(2)0.1;8.10 cm
(3)红腹蝾螈
(4)BCE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要学会根据检索表判断生物类别,要学会刻度尺的使用。
【解答】(1)检索表一般是根据相对性状进行编制,2a为体长超过10厘米,则2b应为体长不超过10cm。
(2)刻度尺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量程、分度值、估读、测量起始位,该刻度尺一大格为1cm,一大格分10小格,故分度值为0.1cm,起始读数1.00cm,末端读数为9.10cm,该蝾螈体长为9.10cm-1.00cm=8.10cm。
(3)结合检索表和图片,该蝾螈脑后无凸出的羽状腮,体长不超过10cm,通体为黑色,腹部有斑块,故为红腹蝾螈。
(4)A斑马为哺乳动物,B为节肢动物,C蝴蝶为节肢动物,D蛇为爬行动物,E水母为腔肠动物,F鲸为哺乳动物,故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BCE。
故答案为:(1)体长不超过10cm (2)0.1;8.10cm (3)红腹蝾螈 (4)BCE
16.【答案】(1)脊椎骨
(2)皮肤
(3)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图中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兔子属于哺乳动物。
【解答】(1)A、B都为无脊柱动物,C、D都为脊椎动物,故A、B与C、D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脊椎骨。
(2)因为蚯蚓是靠皮肤呼吸的,故实验时应该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
(3)在探究“蚯蚓的运动”时,应当控制唯一变量,设置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且多次实验。做假设时最好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做正面的假设,如果做了反面的假设,如本题,就会与实验结果相反,这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故B正确。
故答案为:(1)脊椎骨 (2)皮肤 (3)B
17.【答案】(1)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
(2)该动物可能是哺乳类。
(3)体内有幼体——胎生;有乳头——哺乳;该动物属于哺乳类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科学研究的六大步骤:第一:提出问题。第二:猜想与假设。第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第四: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第五:分析与论证。第六:评估。科学研究可以让人明白一些事物形成的原因、过程的规律。
【解答】(1)渔民捕到一条“大怪鱼”,虽看到它的体貌特征,但并不知它是什么鱼,因此提出问题 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
(2)根据已提出的问题,建立假设:该动物可能是哺乳类。
(3)根据收集的资料可知,生殖方式:体内有幼体——胎生;有乳头——哺乳,因此结论:该动物属于哺乳类。
故答案为:(1)渔民捕到的是什么类型的生物?(2)该动物可能是哺乳类。(3)体内有幼体——胎生;有乳头——哺乳;该动物属于哺乳类
18.【答案】(1)B
(2)湿润的体表
(3)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1)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近身体前端有环带,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腹面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
(2)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步骤,得出结论。
【解答】(1)A、显微镜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观察蚯蚓不合适,A不符合题意;
B、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能更好仔细观察蚯蚓,B符合题意;
C、望远镜适合观察遥远物体,不适合观察蚯蚓,C不符合题意;
D、天文望远镜适合观察宇宙中的天体,D不符合题意。
(2)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3)若是作出的假设和实验结果相反,因此需要重新查找资料并令作出新的假设,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湿润的体表(3)B
19.【答案】(1)节肢动物
(2)有脏物;搓脚次数
(3)A 瓶内苍蝇搓脚次数少于 B 瓶内搓脚次数
(4)每组多加几只苍蝇
【知识点】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有关该问题的信息,通过思考建立猜想或假设。接着,制定探究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获取尽可能多的事实或证据,对猜测或假设进行检验。科学探究往往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苍蝇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属于节肢动物。
(2)A瓶中无脏物,B瓶中则应有脏物,形成对照。实验中,要在相同时间内观察记录A、B两瓶中苍蝇的搓脚次数。
(3)若A瓶中苍蝇搓脚次数接近或明显多于B瓶中苍蝇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无关。若A瓶内苍蝇搓脚次数少于B瓶内搓脚次数,则说明“苍蝇搓脚”与清除“脚上污物”有关。
(4)探究实验应多选取实验对象以避免出现偶然性。所以该实验的缺陷是:每组应多加几只苍蝇。
故答案为:(1)节肢动物;(2)有赃物;搓脚次数;(3)A瓶内苍蝇搓脚次数少于B瓶内搓脚次数;(4)每组多加几只苍蝇
20.【答案】(1)有鳃、鳍(合理即可)
(2)B;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解答】(1)弹涂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把它归为鱼类。
(2)鱼类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弹涂鱼能够较长时间离开水与其形态结构密切相关。它的鳃腔内能够存储水分和空气维持鳃的呼吸。同时,弹涂鱼用泥浆保持身体湿润,使富含毛细血管的皮肤能够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另外,它们控制胸绪的肌肉特别发达,能够支撑身体在滩涂上爬行和跳跃。
故选BD。
21.【答案】(1)细胞
(2)哺乳
(3)系统
(4)脊椎或脊椎骨或脊柱均可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1)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4) )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蚯蚓、昆虫等。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身体被毛的是哺乳类,爬行类最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解答】(1)大熊猫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大熊猫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因此在动物学的分类上属于哺乳动物。
(3)与大熊猫相比,竹子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上没有系统。
(4)朱鹅、扬子鳄、中华鲟、金班墩风蝶也是我国的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分类上,大熊猫与朱鹅、扬子鳄、中华鲟归为一类,其分类依据是它们都具有脊椎或脊椎骨或脊柱均可 。
22.【答案】(1)脊椎
(2)水
(3)鳍;鳃
(4)保护和减小阻力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鱼类的身体器官的作用,鱼的呼吸器官、运动器官等。
【解答】(1)鲫鱼、鲸鱼的体内都有脊椎,因此属于脊椎动物。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一旦离开水,就会死亡.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里面有大量的鳃丝,含有毛细血管,在水中,鳃丝展开,使水中的溶解氧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水中,完成气体交换;鱼离开水后,鳃丝由于缺水,黏在了一起.导致鱼无法呼吸,最后窒息死亡 。
(3) 鱼儿离不开水,是因为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鲫鱼的运动器官是鳍,鲫鱼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其中保持鱼体运动时身体平衡的是胸鳍和腹鳍。
(4)鱼类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起保护作用,且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故答案为:(1)脊椎(2)水(3)鳍;鳃(4)保护和减小阻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