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1 大气层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临海期末)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火箭发射升空首先要经过大气层的哪一层 ( )
A. 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2.(2022八上·衢江期末)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升空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暖层
B.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暖层
C.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D.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暖层
3.(2021八上·天台期末)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预定轨道。从地面到预定轨道,飞船首先穿越大气层的 ( )
A. 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4.(2021八上·青田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凌晨,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在航天领域再次迈出了一大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首先要经过大气层的哪一层(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5.(2021八上·嘉兴期末)2021 年9月第14号超强台风“灿都”在浙江登录。下图为卫星拍摄到“灿都”登录时的卫星云图,包括清晰可见的台风眼。此现象发生在大气的( )
A. 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6.(2021八上·龙湾期中)如图所示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是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宇宙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2021八上·新昌期中)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 B.流星当空划过
C.火山喷发 D.昼夜温差相对较小
8.(2021八上·临安期中)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
①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
②出现雨雪等复杂天气现象
③天空变成黑色
④不能看到海市蜃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21八上·湖州期中)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是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0.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浙江期中)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1)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大气中的 层。
(2)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②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对流层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2.(2021八上·东阳期中)2021年6月17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2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空间站在离地面40公里的近圆轨道运行。如图是气温垂直分布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在大气层的 层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各级气象部门高度重视此次保障任务,提前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层。
13.(2021八上·绍兴期中)如图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
(1)②层名称为 。
(2)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
(3)其中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造成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是 。
A.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
B.对流层集中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C.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14.(2020八上·滨江月考) 2020年8月2日,我国首次高空大型无人机台风探测试验成功,圆满完成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综合气象观测任务,对台风探测和预警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1)无人机在升空过程中,依次会穿过大气层中的 、平流层、中间层等。
(2)台风在东海生成,水蒸气在空中通过水循环的 环节,达到我们杭州地区上
空,给我们带来丰富的降水。
(3)无人机可探测大气温度等气象指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左右。
15.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高层大气;②为 层;③为 层。
(2)用图中数字填空:
天气现象发生在 层,臭氧主要集中在 层。
(3)③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________。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16.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经过 、平流层和中间层等,最后奔向月球。其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层。
三、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是一根环形管,管内注满水,水里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为什么
(2)根据此原理,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四、解答题
18.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
A ,B ,C 。
(2)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 。
(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 。(填字母)
(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________。(填字母)
A.-100.8℃ B.-68.8℃ C.-132.8℃ D.-42.8℃
(6)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这是因为 。
19.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②为 ;③为 。
(2)用图中序号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 ,臭氧主要集中在 ,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③,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来说, 地区最厚, 地区最薄,其原因是 。
(4)③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填字母)。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20.观察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B层叫 层,温度变化规律为 .
(2)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 层,温度变化规律为 。与之温度变化规律相同的还有[ ] 层。(填序号和名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从下往上,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解答】从地面到预定轨道,飞船首先穿越大气层的最下面一层对流层。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解答】由题,“ 神舟十三号 ”升空过程中也就是从地面到太空的过程,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故选C。
3.【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从下往上,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解答】从地面到预定轨道,飞船首先穿越大气层的最下面一层对流层。
故选A。
4.【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由里到外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外层。
【解答】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要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外层。
故选A。
5.【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的分层:按照大气在铅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解答】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汽质量,容易形成各种天气现象。 图中现象发生在大气的 对流层。
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从下往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解答】图中A、B、C、D分别表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对流层具有强烈的对流现象,有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没有对流现象,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比较安全。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在大气层的暖层和外层飞行。 所以题干中的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本题答案:A
7.【答案】C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层的作用,火山与地震的成因。结合所学可知,地壳变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解答】火山和地震的发生与大气层无关,而蓝天白云、电闪雷鸣、台风寒潮等均与大气层紧密相关。
故选C。
8.【答案】C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由氮气(约78%)、氧气(约21%)、氩气(约0.9%)、二氧化碳(0.04%)和其他痕量气体组成。氧气被大多数生物体用于呼吸作用;氮气被细菌和闪电固定生成氨气,生成的氨则被用于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构建;植物、藻类和蓝细菌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大气层有助于保护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辐射、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对其基因的损害。
【解答】①大部分落向地球的陨石都在通过大气层的时候与空气摩擦燃烧了,如果没有大气层陨石直接落地,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坑;
②没有大气层 就不会出现雨雪等复杂天气现象;
③没有大气层 ,天空变成黑色;
④没有大气层 ,不会发生光的折射,就不能看到海市蜃楼;
故选C:
9.【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解答】A层是对流层,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①符合题意。
对流层是A层,降雨下雪等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②符合题意。
图中B层是平流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并不在平流层,③不符合题意。
图中B层是平流层,平流层并不是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因为对流层才是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温度在于直方向上的变化,一般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解答】A、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A不符合题意;
B、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而气温上升,B不符合题意;
C、中间层气温会随高度按比例递减,C符合题意;
D、暖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1)平流
(2)④⑤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根据各层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平流层的气流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故该层适合飞机高空飞行。
(2) ① 对流层温度随着高度升高,温度降低;
② 不同地区的对流层高度是不一样的,赤道地区的对流层厚度是最大的,自低纬向高纬,对流层厚度减少;对流层的显著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对流层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③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⑤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故④⑤正确。
12.【答案】(1)暖
(2)对流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分三个步骤,第一要了解大气层的分层和各层的高度位置;第二,要了解飞船的分类和轨道高度。第三,从确定的飞船类型对应大气层的分层。
首先,大气层从海平面向上逐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
1.对流层的高度约为0km~7至11km,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2平流层的高度约为7至11km~50km;
3中间层的高度约为50km~80至85km;
4热层的高度约为80至85km~800km;
5逸散层的高度约为800km~2000km至3000km;
【解答】(1)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在大气层的暖层 。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各级气象部门高度重视此次保障任务,提前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13.【答案】(1)平流层
(2)降低(减小)
(3)A;B;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垂直结构是指依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垂直结构, 由地面向上分成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天气现象极为复杂,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解答】(1)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公里处的大气层。据图可知,②层的高度约为10-50千米,所以为平流层。
(2)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 。
(3)对流层集中了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以及几乎所有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对流运动旺盛,因此天气现象极为复杂。故选BC
14.【答案】(1)对流层
(2)水汽输送
(3)下午2点
【知识点】水循环;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2)水汽输送指的是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3)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为下午2点。
【解答】(1)由于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因此无人机在升空过程中,依次会穿过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等。
(2)台风在东海生成,水蒸气在空中通过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达到我们杭州地区上空,给我们带来丰富的降水。
(3)无人机可探测大气温度等气象指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
故答案为:(1)对流层(2)水汽输送(3)下午2点
15.【答案】(1)平流;对流
(2)③;②
(3)C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对流层在平流层下层。
【解答】 (1) 大约距地球表面对流层 10至20千米,平流层 20至50千米,中间层 50至85千米,所以 ②是平流层,③是对流层。
(2)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因此造成了空气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所以对流层与天气现象发生密切联系,③是对流层。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这就是平流层,平流层会出现“逆温”情况,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反而上升的,②是平流层;
(3)A、空气越稀薄,说明气压越低,第一种情况是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温度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第二种情况同一水平面上,温度越高,那么气压越低,第三种情况比如近地面,温度高,气流上升,导致低压。A不符合题意。
B、顶层是暖层,不是臭氧层,B不符合题意。
C、地面上河流海洋水分蒸发,空气湿度增加,水蒸气上升,导致对流层会出现下雨,下雪等天气现象;而太阳直射地面导致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少,空气湿度含量少,对流层为晴朗天气,C符合题意。
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平流;对流;(2)③;② (2) (3)C
16.【答案】对流层;对流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共有五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天气的现象复杂多变--晴时多云偶阵雨,主要是因为大气中有水气的存在,水气的变化在天气得变话过程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而水气主要集中在对流层。
【解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等,最后奔向月球。其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
故答案为:对流层 对流层
17.【答案】(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管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垂直下降,水管中冷气经吸热后变成热气流而上升,因此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干对流运动,使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流知识的应用。所谓对流,在书本上是这样描述的“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 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本题中水温度高的地方向上流动,温度低的地方向下流动,就可以形成水的对流现象。
【解答】
1.如图在A点加热,A的水就会如图中红色箭头方向流动,就是逆时针流动。那么乒乓球就会随着水一起运动。
2.冰箱的原理是希望把中的热量带出,而根据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垂直下降,这样原理那么水温度高的地方向上流动,温度低的地方向下流动,冷凝管安装在上部,冷水自动往下流,冰箱中的热量把冷水加热后,又把水往上运动带到压缩机形成自然的流动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
故答案为:
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管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垂直下降,水管中冷气经吸热后变成热气流而上升,因此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干对流运动,使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18.【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3)A
(4)电离
(5)B
(6)升高;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特点。大气层大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部分。
【解答】(1)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2)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离地面越近,温度越高,所以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3)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对流运动显著。(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太阳活动会释放大量的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5)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是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32-16.8*6=-68.8℃。(6)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因为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
故答案为:(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3)A(4)电离(5)B(6)升高;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19.【答案】(1)平流层;对流层
(2)③;②;②
(3)赤道;两极;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中间层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暖层和外层随高温增加温度增加。
【解答】(1)根据温度与大气层的分层关系可知:②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③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为对流层。(2)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对流层由于下热上冷,空气垂直运动强烈。平流层上热下冷,对流不明显,有利于高空飞行。(3)对流运动强弱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对流越显著反之越弱,赤道温度最高所以最厚,两极温度最低所以最薄。(4)③是对流层处于大气层的低部受到的光照最少,所以图中呈现的③的气温变化是由地面向上逐渐降低,所以考虑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反射的太阳光对它进行加热。故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平流层;对流层 (2)③;②;② (3)赤道;两极;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20.【答案】(1)平流;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2)A;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暖层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的名称、气温分布规律、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各层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 1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 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 500千米。 对流层(troposphere)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 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
【解答】
(1)图中ABCD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故B为平流层。温度变化规律为由图可知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2)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层,温度变化规律为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与之温度变化规律相同的还有暖层。
故本题的答案为:1.平流;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2.A;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暖层。
1 / 12022-2023 学年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2.1 大气层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临海期末)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火箭发射升空首先要经过大气层的哪一层 ( )
A. 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从下往上,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解答】从地面到预定轨道,飞船首先穿越大气层的最下面一层对流层。
故选A。
2.(2022八上·衢江期末)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升空过程中,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 )
A.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暖层
B.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暖层
C.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D.中间层、对流层、平流层、暖层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解答】由题,“ 神舟十三号 ”升空过程中也就是从地面到太空的过程,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故选C。
3.(2021八上·天台期末)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预定轨道。从地面到预定轨道,飞船首先穿越大气层的 ( )
A. 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从下往上,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解答】从地面到预定轨道,飞船首先穿越大气层的最下面一层对流层。
故选A。
4.(2021八上·青田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凌晨,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我国在航天领域再次迈出了一大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首先要经过大气层的哪一层(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由里到外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外层。
【解答】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要依次穿越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外层。
故选A。
5.(2021八上·嘉兴期末)2021 年9月第14号超强台风“灿都”在浙江登录。下图为卫星拍摄到“灿都”登录时的卫星云图,包括清晰可见的台风眼。此现象发生在大气的( )
A. 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的分层:按照大气在铅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解答】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有强烈的对流运动,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汽质量,容易形成各种天气现象。 图中现象发生在大气的 对流层。
故选A。
6.(2021八上·龙湾期中)如图所示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是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宇宙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从下往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解答】图中A、B、C、D分别表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对流层具有强烈的对流现象,有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没有对流现象,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比较安全。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在大气层的暖层和外层飞行。 所以题干中的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本题答案:A
7.(2021八上·新昌期中)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仍然存在的是( )
A.狂风暴雨 B.流星当空划过
C.火山喷发 D.昼夜温差相对较小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层的作用,火山与地震的成因。结合所学可知,地壳变动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地壳运动是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解答】火山和地震的发生与大气层无关,而蓝天白云、电闪雷鸣、台风寒潮等均与大气层紧密相关。
故选C。
8.(2021八上·临安期中)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 )
①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
②出现雨雪等复杂天气现象
③天空变成黑色
④不能看到海市蜃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由氮气(约78%)、氧气(约21%)、氩气(约0.9%)、二氧化碳(0.04%)和其他痕量气体组成。氧气被大多数生物体用于呼吸作用;氮气被细菌和闪电固定生成氨气,生成的氨则被用于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构建;植物、藻类和蓝细菌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大气层有助于保护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辐射、太阳风和宇宙射线对其基因的损害。
【解答】①大部分落向地球的陨石都在通过大气层的时候与空气摩擦燃烧了,如果没有大气层陨石直接落地,地球上到处都是陨石坑;
②没有大气层 就不会出现雨雪等复杂天气现象;
③没有大气层 ,天空变成黑色;
④没有大气层 ,不会发生光的折射,就不能看到海市蜃楼;
故选C:
9.(2021八上·湖州期中)如图是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是关于大气各层及其相关作用之间的连线,其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A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图中A层——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
③图中B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
④图中B层——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解答】A层是对流层,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①符合题意。
对流层是A层,降雨下雪等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②符合题意。
图中B层是平流层,航天飞船活动的主要空间并不在平流层,③不符合题意。
图中B层是平流层,平流层并不是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因为对流层才是集中了大气中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全部水汽,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关于大气层的气温特点,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温度在于直方向上的变化,一般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解答】A、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A不符合题意;
B、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而气温上升,B不符合题意;
C、中间层气温会随高度按比例递减,C符合题意;
D、暖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1.(2021八上·浙江期中)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1)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大气中的 层。
(2)下列关于对流层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对流层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升高②不同地表的对流层高度是一样的
③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空气有强烈的水平运动对流层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⑤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1)平流
(2)④⑤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根据各层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平流层的气流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故该层适合飞机高空飞行。
(2) ① 对流层温度随着高度升高,温度降低;
② 不同地区的对流层高度是不一样的,赤道地区的对流层厚度是最大的,自低纬向高纬,对流层厚度减少;对流层的显著特点,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对流层也正是因此而得名;
③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⑤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故④⑤正确。
12.(2021八上·东阳期中)2021年6月17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2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空间站在离地面40公里的近圆轨道运行。如图是气温垂直分布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在大气层的 层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各级气象部门高度重视此次保障任务,提前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层。
【答案】(1)暖
(2)对流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这是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分三个步骤,第一要了解大气层的分层和各层的高度位置;第二,要了解飞船的分类和轨道高度。第三,从确定的飞船类型对应大气层的分层。
首先,大气层从海平面向上逐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
1.对流层的高度约为0km~7至11km,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2平流层的高度约为7至11km~50km;
3中间层的高度约为50km~80至85km;
4热层的高度约为80至85km~800km;
5逸散层的高度约为800km~2000km至3000km;
【解答】(1)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在大气层的暖层 。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各级气象部门高度重视此次保障任务,提前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13.(2021八上·绍兴期中)如图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示意图
(1)②层名称为 。
(2)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
(3)其中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造成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是 。
A.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
B.对流层集中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C.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答案】(1)平流层
(2)降低(减小)
(3)A;B;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垂直结构是指依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垂直结构, 由地面向上分成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天气现象极为复杂,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也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以及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及气溶胶。
【解答】(1)平流层距地表约10~50公里处的大气层。据图可知,②层的高度约为10-50千米,所以为平流层。
(2)对流层的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 。
(3)对流层集中了对流层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以及几乎所有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对流运动旺盛,因此天气现象极为复杂。故选BC
14.(2020八上·滨江月考) 2020年8月2日,我国首次高空大型无人机台风探测试验成功,圆满完成对台风“森拉克”外围云系综合气象观测任务,对台风探测和预警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1)无人机在升空过程中,依次会穿过大气层中的 、平流层、中间层等。
(2)台风在东海生成,水蒸气在空中通过水循环的 环节,达到我们杭州地区上
空,给我们带来丰富的降水。
(3)无人机可探测大气温度等气象指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左右。
【答案】(1)对流层
(2)水汽输送
(3)下午2点
【知识点】水循环;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1)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2)水汽输送指的是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3)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为下午2点。
【解答】(1)由于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因此无人机在升空过程中,依次会穿过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等。
(2)台风在东海生成,水蒸气在空中通过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达到我们杭州地区上空,给我们带来丰富的降水。
(3)无人机可探测大气温度等气象指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
故答案为:(1)对流层(2)水汽输送(3)下午2点
15.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高层大气;②为 层;③为 层。
(2)用图中数字填空:
天气现象发生在 层,臭氧主要集中在 层。
(3)③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________。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答案】(1)平流;对流
(2)③;②
(3)C
【知识点】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对流层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对流层在平流层下层。
【解答】 (1) 大约距地球表面对流层 10至20千米,平流层 20至50千米,中间层 50至85千米,所以 ②是平流层,③是对流层。
(2)暖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的地方空气冷缩而下降,因此造成了空气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形成云、雨、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所以对流层与天气现象发生密切联系,③是对流层。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这就是平流层,平流层会出现“逆温”情况,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反而上升的,②是平流层;
(3)A、空气越稀薄,说明气压越低,第一种情况是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温度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第二种情况同一水平面上,温度越高,那么气压越低,第三种情况比如近地面,温度高,气流上升,导致低压。A不符合题意。
B、顶层是暖层,不是臭氧层,B不符合题意。
C、地面上河流海洋水分蒸发,空气湿度增加,水蒸气上升,导致对流层会出现下雨,下雪等天气现象;而太阳直射地面导致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少,空气湿度含量少,对流层为晴朗天气,C符合题意。
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平流;对流;(2)③;② (2) (3)C
16.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经过 、平流层和中间层等,最后奔向月球。其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层。
【答案】对流层;对流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地球大气层共有五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天气的现象复杂多变--晴时多云偶阵雨,主要是因为大气中有水气的存在,水气的变化在天气得变话过程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而水气主要集中在对流层。
【解答】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后,先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等,最后奔向月球。其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对流层。
故答案为:对流层 对流层
三、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是一根环形管,管内注满水,水里有一只乒乓球。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A处用火加热,则乒乓球会向哪个方向运动 为什么
(2)根据此原理,你能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吗
【答案】(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管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垂直下降,水管中冷气经吸热后变成热气流而上升,因此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干对流运动,使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流知识的应用。所谓对流,在书本上是这样描述的“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 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本题中水温度高的地方向上流动,温度低的地方向下流动,就可以形成水的对流现象。
【解答】
1.如图在A点加热,A的水就会如图中红色箭头方向流动,就是逆时针流动。那么乒乓球就会随着水一起运动。
2.冰箱的原理是希望把中的热量带出,而根据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垂直下降,这样原理那么水温度高的地方向上流动,温度低的地方向下流动,冷凝管安装在上部,冷水自动往下流,冰箱中的热量把冷水加热后,又把水往上运动带到压缩机形成自然的流动而不需要额外的动力。
故答案为:
1.向左运动。因为当在A处加热,此处水温升高,热流向上运动,形成对流现象,使环形管中的水沿逆时针方向运动,从而使乒乓球随水流一起进行逆时针运动。
2.对流规律告诉我们,热气流·垂直上升,而冷气垂直下降,水管中冷气经吸热后变成热气流而上升,因此冷凝管安装在上部,更有利干对流运动,使冰箱的制冷效果更好。
四、解答题
18.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
A ,B ,C 。
(2)A层气温垂直变化的规律是 。
(3)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 。(填字母)
(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 层会被扰乱,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5)某地区近地面气温32℃,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6.8千米,按一般规律,此时该地对流层顶的气温应是________。(填字母)
A.-100.8℃ B.-68.8℃ C.-132.8℃ D.-42.8℃
(6)图中B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这是因为 。
【答案】(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3)A
(4)电离
(5)B
(6)升高;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的依据是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特点。大气层大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部分。
【解答】(1)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2)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离地面越近,温度越高,所以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3)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对流运动显著。(4)当太阳大气中的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太阳活动会释放大量的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5)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是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32-16.8*6=-68.8℃。(6)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因为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而增温。
故答案为:(1)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3)A(4)电离(5)B(6)升高;该层有大量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19.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①②③三层中,①为中间层;②为 ;③为 。
(2)用图中序号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 ,臭氧主要集中在 ,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③,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 。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来说, 地区最厚, 地区最薄,其原因是 。
(4)③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 (填字母)。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答案】(1)平流层;对流层
(2)③;②;②
(3)赤道;两极;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中间层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暖层和外层随高温增加温度增加。
【解答】(1)根据温度与大气层的分层关系可知:②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为平流层;③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为对流层。(2)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对流层由于下热上冷,空气垂直运动强烈。平流层上热下冷,对流不明显,有利于高空飞行。(3)对流运动强弱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对流越显著反之越弱,赤道温度最高所以最厚,两极温度最低所以最薄。(4)③是对流层处于大气层的低部受到的光照最少,所以图中呈现的③的气温变化是由地面向上逐渐降低,所以考虑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反射的太阳光对它进行加热。故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1)平流层;对流层 (2)③;②;② (3)赤道;两极;赤道地区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20.观察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B层叫 层,温度变化规律为 .
(2)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 层,温度变化规律为 。与之温度变化规律相同的还有[ ] 层。(填序号和名称)。
【答案】(1)平流;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2)A;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暖层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的名称、气温分布规律、大气运动特点以及各层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在 1000千米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 5000千米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 500千米。 对流层(troposphere)是大气的底层。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 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
【解答】
(1)图中ABCD层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故B为平流层。温度变化规律为由图可知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2)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层,温度变化规律为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与之温度变化规律相同的还有暖层。
故本题的答案为:1.平流;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2.A;对流层;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D;暖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