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3张PPT)
第一单元现代诗阅读
活动·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与诗歌教学相适应,主要是学习欣赏诗歌作品,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所以,本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重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鉴赏诗歌,组织朗诵活动。
本单元现代诗歌共有5篇:《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我看》。本单元的诗词,或借描绘雪景抒情,或赋予土地象征意义,或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或抒发爱的赞颂,或抒发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1.对于九上学生而言,尚未系统地学习现代诗歌。
在七八年级,现代诗歌接触并不多,总共才学习了《天上的街市》 《黄河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四首。关于诗歌阅读与创作的艺术方法与技巧,尚需老师在其自主阅读、综合活动中适时点拨、引导。
2. 少年情怀总是诗。
对于十几岁的花季少年而言,他们情窦初开,遐想联翩,世界在他们眼里是五彩斑斓的,一草一木总关情,记录下来即是诗。
1.涵咏品味,体会每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通过多种形式诵读,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诗歌诵读的技巧。
3.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学习诗歌赏析的方法,把握每首诗歌的意蕴和情感。
4. 通过朗诵比赛,锻炼上台展示自我的胆量,培养选择、评判的审美能力,以及组织、合作的团队精神。
5. 通过尝试诗歌创作,进一步掌握并运用诗歌的艺术技巧,培养联想想象能力,感受诗歌之美。
三、学习目标
1.重点:自主阅读,体会诗歌的意蕴和主旨,并进一步掌握诗歌赏析的技巧,以及诗歌朗读的设计。
2. 难点:组织诗歌朗诵活动,以及诗歌创作。
四、学习重难点:
五、课时安排: 课时。
回顾诗歌阅读策略
学过的策略 诗歌 可运用的策略
《天上的街市》
《黄河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A.把握感情基调
B.读出节奏韵律
C.揣摩语言(关键词)
D.关注修辞
E.赏析意象
F.想象画面
G.关注形式的意味
H.联系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乡愁》比读
自由朗读,圈画出诗歌的意象,并思考有何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第一课时
六、综合学习活动过程: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恢弘的自然景物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1.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感觉?
2.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英勇的历史人物
惜秦始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开创了大唐盛世。
Sonsonsonghsldhsakjdbsanmjkjkjkds宋太祖: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两百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
成吉思汗: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尊其为元太祖。
1.你知道这些历史人物的功绩吗?
2.为何要写他们?
领袖风采
毛泽东(1893 —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也是杰出的诗人,有许多大气磅礴的诗作,著有《毛泽东选集》。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写下了这首词。
创作背景
主题:
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评古论今,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最后歌颂真正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乡 愁
——一曲游子的深情恋歌
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
平淡的恋旧意象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邮票
余光中
一张娇小的绿色的魔毡,
你能够日飞千里;
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恋爱,
和宽厚的友谊。
两个灵魂是你的驿站,
你终年在其间跋涉;
直到他们有一天相逢,
你才能休息片刻。
梅雨笺
余光中
方的邮票,
圆的邮戳,
只轻轻地一敲,
扁扁的心情,
就留下了烙印。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知道
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晓得
我说了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呀
有着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
我都记得
今 生 今 世
余光中
浓浓的恋土情结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四韵
: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离开中国大陆,自然是‘离心’,‘心’即华人和中文的故土,这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而且更是历史的和文化上的。古时候离开中原,也是一种‘离心’。由于‘离心’的缘故,产生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乡愁文学’和‘怀乡文学’,炎黄子孙不管到了哪里,无论距离‘圆心’的行程有多遥远,他的心总是怀念故乡,难忘故土,乡思乡恋乡情乡愁绵延不绝。”
——余光中
小结:
《沁园春·雪》
意象:(万里)雪 长城 大河 群山 高原
意象特点: 恢弘壮阔 气势磅礴
感情基调:豪迈、刚劲、奔放、昂扬向上
《乡愁》
意象:(小小)邮票(窄窄)船票 (矮矮)坟墓 (浅浅)海峡
意象特点:微小 (反衬浓厚的情感)
感情基调:伤感、缠绵、忧愁
意象 情感
作业拓展:
1.必做题:
(1)背诵《沁园春 雪》《乡愁》
(2)预习后三首诗歌
2.选做题:
(1)背诵《乡愁四韵》
(2)课外搜集赏析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八、教后反思:
1.
2.
第二课时
《我爱这土地》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看》
自主阅读:从意象的角度批注赏析,体会诗歌情感基调、思想主题。
《我爱这土地》
1.朗读诗作,找出文中的意象,分析其特点。
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等。
2.通过意象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
鸟:喉咙嘶哑也要歌唱 死了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
土地:被暴风雨打击
河流:永远汹涌着悲愤
风:无止息 激怒
黎明:温柔
感情基调:低沉 深沉 坚定
诗人对祖国、民族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朗读诗作,找出文中的意象,分析其特点。
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等。
2.通过意象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四月天 风:笑响点亮 软 光:轻灵 交舞着变
云烟:若有若无 星子:闪烁 细雨:滋润花儿
百花:鲜妍 月圆 白莲:柔嫩 燕:呢喃
感情基调:欢快 明丽 清新
表达诗人炽热的爱和美好祝福。
《我看》
1.朗读诗作,找出文中的意象,分析其特点。
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等。
2.通过意象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春风 春草 远水 绿潮 飞鸟 流云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感情基调:积极 温暖 充满希望
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赞美。
作业拓展:
1.必做题:
背诵《我爱这土地》《你是人间四月天》《我看》
2.选做题:
课外阅读林徽因的文集《你是人间四月天》
八、教后反思:
1.
2.
诗歌的形式和语言
以《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例,赏析诗歌形式特点和语言特色。
第三课时
唯美的恋“歌”形式
乡 愁
回环形式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复沓手法
重章叠句
一唱三叹
运用量词
增强诗意
表达乡愁
运用叠词
低回掩抑
如怨如诉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转行:句式灵动,节奏轻快
陌生化语言:
词语反常搭配、
语序颠倒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倒装;:: ::突出强调,产生陌生化
色彩丰富;:: ::
视觉,生机、希望
主 题
两种说法:
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
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和对儿子的希望。
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主题:一首母爱的亲子之诗,一曲对生命的赞歌。
小结:
《乡愁》:形式上,四句一节,字数、句式基本一致,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缭绕,历久弥笃;语言上,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音的形容词,用来修饰中心意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形式上,三行一节,相对齐整中,更富有变化,句式自由、长短不一,特意换行,富有灵动的节奏感;语言上,倒装、陌生化语言、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凸显新月派诗歌的想象感和意境美。
作业拓展:
1.必做题:
完成《特训》活动二任务二3-4题
2.选做题:
课外继续阅读林徽因的文集《你是人间四月天》
八、教后反思:
1.
2.
1.完成《特训》第2页《乡愁》的“朗读设计”。
2.自由朗读《我爱这土地》《我看》,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首从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等角度,运用《特训》第2页的朗读符号,设计朗读,思考如何读出诗歌的情感。
3.小组推荐朗读较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学生、教师进行点评并给出指导建议。
第四课时
朗读设计指导及实践
语气:
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
喜悦--气满声高。
悲伤--气缓声沉。朗读时吐气要缓慢,声音低而深沉。
赞美--气平声柔。朗读时送气要平而匀,声音要柔和。
焦急--气短声促。
狠毒--气粗声重。
愤恨--气足声硬。朗读时要吸足气,发音铿锵有力。
陶醉--气舒声平。朗读时轻轻送气,声音平稳稍慢,听来使人浮想联翩、陶醉其中。
语调:
(1)平直调;(2)高升调;(3)降抑调;(4)曲折调
例:运用以下对话,设置不同的情景,用不同的语调回答,体会不同语调包含的内涵。
问:这是谁干的?
答:小明。
重音:
朗诵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关键字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常见重音表现方法:
1.重音重读
(表明态度、观点)
2.重音轻读
(表达深沉、凝重或亲切、细腻的思想感情)
3.重音慢读、拖长
4.利用停顿
停连:
停顿:根据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进行停顿;
停顿可分为逻辑停顿、结构停顿和语法停顿。
例: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连接:根据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表达激动或连贯的情绪,需要连接。
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诗人对这些古代君主的不屑之情到此已接近高潮,喷涌而出,故而连接。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急促、激昂
满腔悲愤
反抗精神
舒缓、愉悦
希望、光明
低缓、深沉
甘愿献身
一九三八年,也是中华民族全面觉醒,抗日怒潮汹涌澎湃的一年,冰封的土地发出暴风般的怒吼,抗战文艺的烽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熊熊燃起。
一九三八年,是侵华日军气焰极为嚣张的一年999999,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我中华大地,我们的同胞在破碎的大地上痛苦呻吟。
主 题
诗人以鸟儿自喻,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土地的无比热爱,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 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我
看
请五位同学上台,各选择一节,标注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然后五人配合朗诵本诗,其他同学点评。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创作“背景:
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这首诗写于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作业拓展:
1.必做题:
选择一首最喜欢的诗歌,做好朗读设计,并熟读成诵,准备参加朗诵比赛。
2.选做题:
课外继续阅读林徽因的文集《你是人间四月天》
八、教后反思:
1.
2.
学习目标:
1.通过选诗、排练、上台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组织、合作能力。
2.通过朗诵比赛,进一步落实诗歌诵读的知识与技能。
第五课时
朗诵比赛
师生课前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制定朗诵比赛计划,指导学生就赛前的准备、竞赛程序与推举评委、补充并参考《特训》第7页《诗歌朗诵评分标准》、确定奖励方案等,做通盘考虑。
2.学生从《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五首中自选一首诗词,进行朗诵练习,注意重音、语气、语调、停连、节奏等的标注。
3.朗诵形式:独诵、合诵、群诵等。
4.小组内竞赛评比,选出各组参赛选手,进行排练,邀请有朗诵特长的老师或学长帮助指导。
师生课堂活动:
1.推举一名同学作朗诵比赛主持人。
2. 各组推荐的代表上台朗诵。
3. 其余同学作观众评委,亦可参与评分。
4. 推荐的评委当场亮分。
5. 教师在活动最终作评价性总结。
作业拓展:
1.必做题:
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2.选做题:
课外继续阅读林徽因的文集《你是人间四月天》
八、教后反思:
1.
2.
学习目标:
1.通过仿写,初步掌握现代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2.通过指导、修改诗作,初步感受诗歌创作的乐趣与魅力,打开诗心。
第六课时
尝试诗歌创作
了解写诗技巧: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和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以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还有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比较,感受诗歌分行的魅力:
比较,感受诗歌分行的魅力:
邮票
余光中
一张娇小的绿色的魔毡,
你能够日飞千里;
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恋爱,
和宽厚的友谊。
两个灵魂是你的驿站,
你终年在其间跋涉;
直到他们有一天相逢,
你才能休息片刻。
邮票
余光中
一张娇小的绿色的魔毡, 你能够日飞千里。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恋爱和宽厚的友谊。两个灵魂是你的驿站,你终年在其间跋涉。直到他们有一天相逢,你才能休息片刻。
仿写,学会运用意象表达:
学生仿写,展示诗作,师生点评或生生互评,修改完善。
修改,学会运用陌生化语言:
在前面诗作基础上,参考以上陌生化处理方法,修改诗歌语言。
作业拓展:
1.必做题:
修改完善创作的小诗
2.选做题:
课外继续阅读林徽因的文集《你是人间四月天》
八、教后反思: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