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15 18:18:11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二道期末)小明看到远处有一朵花,如图甲,戴上眼镜后看到的效果如图乙,则他的眼睛和眼镜分别是(  )
A.近视眼 凹透镜 B.远视眼 凸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远视眼 凹透镜
【答案】A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是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为凹透镜,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看不清,需要利用凹透镜矫正。
2.(2021八上·富川期末)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丙、乙
【答案】C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眼是看不清远处,但看得清近处,是折光能力强,远处的光线在视网膜前成像,故甲图是近视眼的光路图,近视眼折光能力强,需要佩戴发散透镜,故丁图是近视眼矫正的光路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近视眼是看不清远处,但看得清近处,折光能力强,需要佩戴发散透镜。
3.(2021八上·玉林期末)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中关于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答案】B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AB.甲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属于远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增强,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近处的物体,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CD.乙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属于近视眼,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
4.(2022八上·新兴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束平行光照射到眼睛时的情形,则(  )
A.这是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B.这是近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C.这是远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D.这是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答案】A
【知识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应该是近视眼,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矫正。
5.(2021八上·番禺期末)如图所示的眼镜(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B.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答案】A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图可看出图画变大了,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6.(2021八上·天河期末)如图甲、乙所示的光路图,则图乙眼睛(  )
A.是近视眼
B.一定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C.可戴装有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D.晶状体的折光能力比图甲的弱
【答案】D
【知识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A.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远视眼是像在视网膜后方,图乙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A不符合题意;
B.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图乙的眼睛能看清远处的物体,B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因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图乙为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C不符合题意;
D.折光能力强,光线更容易会聚,图乙眼睛不易会聚光线,所以折光能力比图甲眼睛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7.(2021八上·宝安期末)如图所示,小明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
A.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B.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C.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D.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答案】B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此透片可以将太阳光会聚到一点,因此说明此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
8.(2021八上·坡头期末)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小明的近视镜
B.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爷爷的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老花镜
D.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反射矫正视力的
【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A.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用于矫正近视眼,A不符合题意;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老花镜,B符合题意;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只能呈现一个暗斑,即能使光线发散,会在透镜后面出现一个光线较弱的大光斑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正对太阳光时,光斑如果不是在焦点附近,也会呈现一个较小的明亮的光斑,即是老花镜,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通过光的折射矫正视力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像;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
9.(2021八上·云浮期末)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显微镜;望远镜
【解析】【解答】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戴凸透镜进行矫正,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10.(2021八上·龙华期末)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望远镜
【解析】【解答】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其核心部件就是凸透镜,A符合题意;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故是凸透镜,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看到的像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所成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结构均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看清微小物体的。
而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观看远处物体的。伽利略望远镜则是由凹透镜和凸透镜共同组成。
11.(2021八上·合川期末)某同学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前,该同学是(  )
A.远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佩戴凹透镜娇正 D.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某同学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前,说明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强,是近视眼,需用凹透镜来矫正,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前,说明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强,是近视眼,需用凹透镜来矫正。
12.(2021八上·临江期末)上课时,坐在后排的小亮发现双眼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必须要带上眼镜才能看清楚。由此可知,他所患的症状及需要佩戴的镜片是(  )
A.近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
【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坐在后排的小亮看不清黑板,必须要戴上眼镜才能看清,小亮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B。
【分析】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13.(2021八上·深圳竞赛)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则小华患近视眼。近视眼要用凹透镜矫正。
A. 角膜的中间和边缘一样,不是凹透镜,故A不合题意;
B .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故B不合题意
C .中间薄边缘厚,为凹透镜,故C符合题意;
D .是多块凹透镜组成,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成像特点,根据成像特点确定所患眼病的种类,并确定矫正方法,最后对各个选项中透镜的种类进行判断即可。
14.(2021八上·长丰月考)他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这位科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哥白尼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答案】A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解答】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最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最先利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的是伽利略。
15.(2020八上·北流期末)一场新冠肺炎疾病影响了全世界,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某医疗机构利用显微镜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而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光学显微镜的知识,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所成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16.(2020八上·郧西期末)小明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如图实验。当光屏上得到模糊的倒立实像时,他稍微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能变清晰,移走眼镜片,将透镜靠近蜡烛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则该眼镜片是(  )
A.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题知,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由稍微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原来的像距偏大;若不移动光屏,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是近视眼镜片(凹透镜)。
故答案为:B。
【分析】远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7.(2020八上·淮安期末)如图所示,与照相机结构中的部件比较, 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
A.镜头 B.快门 C.胶片 D.暗箱
【答案】A
【知识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解析】【解答】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即镜头,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就是凸透镜成像,其中晶状体充当凸透镜。
18.(2020八上·深圳期末)小芬利用复式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球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放大倍率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何者正确(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C.若玻片往右移,甲的影像会往右移而乙的影像则往左移
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影像,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A.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积比乙大,所以比较亮,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无论玻片往右移还是往左移,甲和乙观察到的影像移动方向都是一样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影像是否模糊,有多方面因素,换成乙后放大倍数过小,未必清晰,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光圈相同时,通过的关系相同。
19.(2020八上·夷陵期末)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显微镜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有放大的作用,其中物镜相当于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像,物镜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0.(2020八上·丰南期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望远镜已逐渐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必备品进入日常生活,如图所示,关于望远镜的知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望远镜靠近眼睛的镜片叫目镜,利用目镜可以把景物的像放大,相当于放大镜
B.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这类似于照相机
C.第一个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D.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望远镜
【解析】【解答】AB.望远镜的物镜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伽利略展示了人类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并绘制了第一幅月球表面图,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般情况下,望远镜物镜由凸透镜组成,目镜有凸透镜或凹透镜两种类型,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望远镜成像时,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上·浈江期末)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    (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镜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    (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答案】紫外线;凸透镜;凹面镜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紫外线;显微镜
【解析】【解答】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能鉴别钞票的真伪。
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刚才的实像再次放大。
光线较强时物体能反射更多的光线,使像更清晰。当光线较暗时,依靠凹面镜反射更多的光线,使物体更亮,像更清晰。
【分析】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检验真伪;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22.(2021八上·天峨期末)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是其中的   图,矫正远视眼应配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答案】乙;凸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图乙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而图甲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
【分析】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利用凸透镜矫正。
23.(2021八上·防城期末)如图,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点.右图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   透镜.
【答案】N;近视;凹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从O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N点.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根据物理知识可知:图中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晶因为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答案为N;近视,凹.
【分析】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出时,玻璃中的角度小,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矫正。
24.(2021八上·本溪期末)如图所示为中国空间站的太空授课情景,“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往水膜里注水就得到了一个水球,接着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神奇的景象出现了:透过水球和气泡能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就好像“套娃”一样!此时大水球中出现了王亚平倒立缩小的像,该像的成像原理跟   (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   (填“物”或“目”)镜成像原理相同;气泡中却显示出王亚平正立缩小的像,这是因为带气泡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   (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答案】望远镜;物;发散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望远镜
【解析】【解答】大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王亚平通过水球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说明王亚平位于大水球这个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所以该成像原理与望远镜的物镜成像原理相同。
凹透镜的中央薄,边缘厚,带气泡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分析】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中间薄便于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5.(2021八上·成都期中)李东同学在桌面上的近视眼镜上看到自己身后同一个窗户的两个像,如图,这两个像是    像(填“实”、“虚”),是    面镜(填“平”、“凸”、“凹”)所成的像,其中较大的像是镜片上离李东较    的玻璃面(填“近”、“远”)所成的。
【答案】虚;凸;近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镜从前面观察,会由于光的反射成像,镜片是有弧度的,从前面看向外凸,与凸面镜成像是一样的,成的是虚像,离镜片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分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从镜子前面观察,其外面呈弧形,类似于凸面镜;外面的物体经凸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26.(2020八上·铜官期末)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   (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答案】望远镜;放大镜
【知识点】望远镜;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远处的物体通过这种仪器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一倍焦距以内,目镜将它放大,这种仪器是望远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分析】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大,折射光线越多,像越清晰。
27.(2020八上·丘北期末)如图甲所示,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   相当,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如图乙,望远镜的物镜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当,目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当。(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答案】投影仪;放大镜
【知识点】显微镜;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物镜,物体在物镜的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似。
【分析】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成像和放大镜相同。
28.(2019八上·青山期末)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如图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斑,估测亮斑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用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cm。则乙模拟的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可以佩戴   (“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丙图实验可得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   (选填“大”或“小”)。
【答案】远视眼;凹透镜;近视眼;小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亮斑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即为水瓶做成的凸透镜的焦距,而乙图中,d变大,说明此时的水瓶聚光能力变弱,模拟的是远视眼。
远视眼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因为凸透镜可以让光线先会聚一下,再进入眼睛。
丙图中,d变小,说明此时水瓶的聚光能力变强,模拟的是近视眼。且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的小。
【分析】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对光线折射能力变弱,像成在视网膜后方造成的;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三、作图题
29.(2020八上·宣城期末)如图所示,为了矫正视力,请你帮助他们选择配戴眼镜的类型,画在方框中。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如图所示:
【分析】远视眼是晶状体过薄使得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较弱导致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校正。
30.小呜在学习了近视眼的成因后,知道应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其原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凹透镜和晶状体的折射,最后会聚在视网膜A点.请你画出光线传播的大致光路.
【答案】解: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如图所示: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
31.请在图中画出近视眼看物体所成像的大致位置,并在像上标出与物体上A点相对应的像点 。
【答案】如图所示: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图中和物理知识可知: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如下图所示:
【分析】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四、实验探究题
32.(2021八上·东台月考)远视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疾,通常需要佩戴老花镜(一种凸透镜)来进行校正。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远视眼的成像及矫正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甲)所示,老花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上映出了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表示视网膜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乙),结合以上实验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
(2)若拿开眼镜,则屏上的像变得不清晰,   (填“向前”、“向后”或“向上”)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由此可见,远视眼不戴眼镜时,看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方”、“上方”或“后方”);
(3)若用不透明的纸遮挡着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那么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会____
A.变得模糊 B.亮度变暗 C.亮度不变 D.变为一半。
【答案】(1)凸透镜
(2)向后;后方
(3)B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1)由材料可知,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2)因为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若拿开眼镜,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光屏的后侧,则屏上的像变得不清晰,要想使像又变得清晰,应向后移动光屏。当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3)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后,由于其他地方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凸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由于透过凸透镜的光线减少,像比原来变暗,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2)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3)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照相机镜头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33.(2020八上·溧阳期末)小文和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正确操作后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线。
(1)用于承接像的光屏表面是   (光滑/粗糙)的,当光线照射上去时能发生   而使于观察反射光。
(2)移动蜡烛A到图甲所示位置时,小文将光屏移到   cm刻度线处时,在屏上观察到清晰的   (放大/缩小/等大)的像。
(3)小文继续移动蜡烛到光具座33cm刻度线处,发现屏上的像变得模,将光屏向   (左/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又呈现倒立的清断实像。
(4)接着,小文将一眼镜片竖直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再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该眼镜片是   (凸/凹)透镜,可用于矫正   (近视/远视)眼。
(5)图乙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其中成像特征相当于照相机的是   (A/B/C),相当于幻灯机的是   (A/B/C)。
【答案】(1)粗糙;漫反射
(2)80;放大
(3)右
(4)凸;远视
(5)C;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1)用于承接像的光屏表面是粗糙的,当光线照射上去时能发生漫反射而使于观察反射光,光滑的光屏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不利于观察。(2)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焦距f=10cm;移动蜡烛A到图甲所示位置时,此时物距为15cm,若想观察到清晰的像,则像距应为30cm,小文将光屏移到80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小文继续移动蜡烛到光具座33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变小但仍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像距变大,应将光屏向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又呈现倒立的清断实像。(4)接着,小文将一眼镜片竖直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再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说明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加强了,由此可知该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于矫正远视眼。(5)照相机使用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工作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特征相当于照相机的是C,相当于幻灯机的是A。
【分析】(1)粗糙的物体可以发生漫反射,使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光线;(2)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判断像的位置;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蜡烛靠近物体时,像会远离凸透镜;(4)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5)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幻灯机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34.(2019八上·金坛月考)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   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mm.
【答案】(1)乙;乙
(2)丙
(3)大于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甲图焦距为10cm,所以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因为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因此模拟近视眼的是图乙.(2)由图可知,甲、乙、丙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丙,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同一物体,相对而言,丙透镜的物距最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像距较大的是丙.(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厚度比中间的厚度厚,所以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过厚使得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强导致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校正;远视眼是晶状体过薄使得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较弱导致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校正。
35.(2018八上·大石桥期末)如图是八年级小燕同学在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图(甲)中她将自己佩戴的400度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烛焰的清晰实像.
(1)在图(乙)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   图;
(2)若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_____;
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C.远离透镜
D.靠近透镜
(3)小明同学所佩戴的眼镜的焦距是   .
【答案】(1)A;D
(2)D
(3)0.25m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解:(1)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过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A图表示的是近视眼成像情况;要戴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矫正做法正确的是C图;
(2)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当取下凹透镜时,像会靠近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要靠近凸透镜;
(3)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所以小明同学所佩戴的眼镜的焦距是:f=100/400m=0.25m.
故答案为:(1)A;D;(2)D;(3)0.25m.
【分析】(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延后;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
(2)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当取下凹透镜时,像会靠近透镜;
(3)根据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即可求得副眼镜的焦距.
36.(2017八上·泰州期中)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 A 处放置蜡烛(如图1所示),则 C 处应放置   (凸透镜/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小莉同学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上图2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若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答案】(1)光屏;主光轴
(2)下
(3)缩小;照相机
(4)靠近;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所以,在点燃蜡烛后,调整三者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高度在同一高度处,由图知,凸透镜的位置偏高,故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4)①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②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图丙说明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图甲是近视眼的矫正情况。故选B;
故答案为:(1)光屏;主光轴;(2)下;(3)缩小;照相机;(4)靠近;B.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凸透镜放在中间,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不同范围时,成现不同性质的像,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1 / 12022-2023学年度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八上·二道期末)小明看到远处有一朵花,如图甲,戴上眼镜后看到的效果如图乙,则他的眼睛和眼镜分别是(  )
A.近视眼 凹透镜 B.远视眼 凸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远视眼 凹透镜
2.(2021八上·富川期末)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丙、乙
3.(2021八上·玉林期末)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中关于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B.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4.(2022八上·新兴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束平行光照射到眼睛时的情形,则(  )
A.这是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B.这是近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C.这是远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D.这是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5.(2021八上·番禺期末)如图所示的眼镜(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B.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6.(2021八上·天河期末)如图甲、乙所示的光路图,则图乙眼睛(  )
A.是近视眼
B.一定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C.可戴装有凹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D.晶状体的折光能力比图甲的弱
7.(2021八上·宝安期末)如图所示,小明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从图中现象可以判断(  )
A.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B.此镜片为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C.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D.此镜片为凹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8.(2021八上·坡头期末)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小明的近视镜
B.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爷爷的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老花镜
D.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反射矫正视力的
9.(2021八上·云浮期末)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0.(2021八上·龙华期末)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11.(2021八上·合川期末)某同学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前,该同学是(  )
A.远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佩戴凹透镜娇正 D.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12.(2021八上·临江期末)上课时,坐在后排的小亮发现双眼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必须要带上眼镜才能看清楚。由此可知,他所患的症状及需要佩戴的镜片是(  )
A.近视眼,凸透镜 B.近视眼,凹透镜
C.远视眼,凸透镜 D.远视眼,凹透镜
13.(2021八上·深圳竞赛)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14.(2021八上·长丰月考)他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这位科学家是(  )
A. 伽利略 B. 哥白尼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15.(2020八上·北流期末)一场新冠肺炎疾病影响了全世界,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某医疗机构利用显微镜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而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光学显微镜的知识,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所成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16.(2020八上·郧西期末)小明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如图实验。当光屏上得到模糊的倒立实像时,他稍微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能变清晰,移走眼镜片,将透镜靠近蜡烛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则该眼镜片是(  )
A.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2020八上·淮安期末)如图所示,与照相机结构中的部件比较, 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  )
A.镜头 B.快门 C.胶片 D.暗箱
18.(2020八上·深圳期末)小芬利用复式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球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放大倍率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何者正确(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C.若玻片往右移,甲的影像会往右移而乙的影像则往左移
D.若在甲看到模糊的影像,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19.(2020八上·夷陵期末)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0.(2020八上·丰南期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望远镜已逐渐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必备品进入日常生活,如图所示,关于望远镜的知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望远镜靠近眼睛的镜片叫目镜,利用目镜可以把景物的像放大,相当于放大镜
B.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这类似于照相机
C.第一个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D.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上·浈江期末)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    (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镜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    (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22.(2021八上·天峨期末)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是其中的   图,矫正远视眼应配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
23.(2021八上·防城期末)如图,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点.右图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   透镜.
24.(2021八上·本溪期末)如图所示为中国空间站的太空授课情景,“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往水膜里注水就得到了一个水球,接着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神奇的景象出现了:透过水球和气泡能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就好像“套娃”一样!此时大水球中出现了王亚平倒立缩小的像,该像的成像原理跟   (填“显微镜”或“望远镜”)的   (填“物”或“目”)镜成像原理相同;气泡中却显示出王亚平正立缩小的像,这是因为带气泡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线有   (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25.(2021八上·成都期中)李东同学在桌面上的近视眼镜上看到自己身后同一个窗户的两个像,如图,这两个像是    像(填“实”、“虚”),是    面镜(填“平”、“凸”、“凹”)所成的像,其中较大的像是镜片上离李东较    的玻璃面(填“近”、“远”)所成的。
26.(2020八上·铜官期末)如图表示一种光学仪器的原理,图中L1是物镜,L2是目镜.这种仪器是   (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填“放大镜”或“投影仪”).
27.(2020八上·丘北期末)如图甲所示,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   相当,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如图乙,望远镜的物镜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当,目镜的成像原理与   相当。(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8.(2019八上·青山期末)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如图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斑,估测亮斑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用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cm。则乙模拟的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可以佩戴   (“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丙图实验可得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   (选填“大”或“小”)。
三、作图题
29.(2020八上·宣城期末)如图所示,为了矫正视力,请你帮助他们选择配戴眼镜的类型,画在方框中。
30.小呜在学习了近视眼的成因后,知道应该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其原理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过凹透镜和晶状体的折射,最后会聚在视网膜A点.请你画出光线传播的大致光路.
31.请在图中画出近视眼看物体所成像的大致位置,并在像上标出与物体上A点相对应的像点 。
四、实验探究题
32.(2021八上·东台月考)远视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疾,通常需要佩戴老花镜(一种凸透镜)来进行校正。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远视眼的成像及矫正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甲)所示,老花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上映出了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表示视网膜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乙),结合以上实验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   ;
(2)若拿开眼镜,则屏上的像变得不清晰,   (填“向前”、“向后”或“向上”)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由此可见,远视眼不戴眼镜时,看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    (填“前方”、“上方”或“后方”);
(3)若用不透明的纸遮挡着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那么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会____
A.变得模糊 B.亮度变暗 C.亮度不变 D.变为一半。
33.(2020八上·溧阳期末)小文和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正确操作后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线。
(1)用于承接像的光屏表面是   (光滑/粗糙)的,当光线照射上去时能发生   而使于观察反射光。
(2)移动蜡烛A到图甲所示位置时,小文将光屏移到   cm刻度线处时,在屏上观察到清晰的   (放大/缩小/等大)的像。
(3)小文继续移动蜡烛到光具座33cm刻度线处,发现屏上的像变得模,将光屏向   (左/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又呈现倒立的清断实像。
(4)接着,小文将一眼镜片竖直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再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该眼镜片是   (凸/凹)透镜,可用于矫正   (近视/远视)眼。
(5)图乙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其中成像特征相当于照相机的是   (A/B/C),相当于幻灯机的是   (A/B/C)。
34.(2019八上·金坛月考)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   ,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   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mm.
35.(2018八上·大石桥期末)如图是八年级小燕同学在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图(甲)中她将自己佩戴的400度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烛焰的清晰实像.
(1)在图(乙)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   图;
(2)若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_____;
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C.远离透镜
D.靠近透镜
(3)小明同学所佩戴的眼镜的焦距是   .
36.(2017八上·泰州期中)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时,首先在光具座上放置实验器材,若光具座 A 处放置蜡烛(如图1所示),则 C 处应放置   (凸透镜/光屏).器材正确放置后,还应对其进行调整,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
(2)小莉同学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上图2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若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是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为凹透镜,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看不清,需要利用凹透镜矫正。
2.【答案】C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眼是看不清远处,但看得清近处,是折光能力强,远处的光线在视网膜前成像,故甲图是近视眼的光路图,近视眼折光能力强,需要佩戴发散透镜,故丁图是近视眼矫正的光路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近视眼是看不清远处,但看得清近处,折光能力强,需要佩戴发散透镜。
3.【答案】B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AB.甲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属于远视眼,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增强,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近处的物体,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CD.乙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属于近视眼,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
4.【答案】A
【知识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应该是近视眼,为了使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矫正。
5.【答案】A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图可看出图画变大了,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内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6.【答案】D
【知识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A.近视眼是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远视眼是像在视网膜后方,图乙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A不符合题意;
B.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图乙的眼睛能看清远处的物体,B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因为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图乙为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C不符合题意;
D.折光能力强,光线更容易会聚,图乙眼睛不易会聚光线,所以折光能力比图甲眼睛弱,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7.【答案】B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此透片可以将太阳光会聚到一点,因此说明此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B。
【分析】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
8.【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A.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用于矫正近视眼,A不符合题意;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老花镜,B符合题意;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只能呈现一个暗斑,即能使光线发散,会在透镜后面出现一个光线较弱的大光斑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正对太阳光时,光斑如果不是在焦点附近,也会呈现一个较小的明亮的光斑,即是老花镜,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通过光的折射矫正视力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同时凸透镜能使得光线会聚,能成像;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同时凹透镜能使得光线发散。
9.【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显微镜;望远镜
【解析】【解答】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A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戴凸透镜进行矫正,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10.【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望远镜
【解析】【解答】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其核心部件就是凸透镜,A符合题意;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故是凸透镜,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看到的像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所成的虚像,C不符合题意;
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结构均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看清微小物体的。
而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用来观看远处物体的。伽利略望远镜则是由凹透镜和凸透镜共同组成。
11.【答案】D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某同学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前,说明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强,是近视眼,需用凹透镜来矫正,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前,说明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强,是近视眼,需用凹透镜来矫正。
12.【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坐在后排的小亮看不清黑板,必须要戴上眼镜才能看清,小亮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B。
【分析】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13.【答案】C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则小华患近视眼。近视眼要用凹透镜矫正。
A. 角膜的中间和边缘一样,不是凹透镜,故A不合题意;
B .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故B不合题意
C .中间薄边缘厚,为凹透镜,故C符合题意;
D .是多块凹透镜组成,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成像特点,根据成像特点确定所患眼病的种类,并确定矫正方法,最后对各个选项中透镜的种类进行判断即可。
14.【答案】A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解答】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最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最先利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的是伽利略。
15.【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16.【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题知,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说明像距不合适,由稍微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原来的像距偏大;若不移动光屏,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是近视眼镜片(凹透镜)。
故答案为:B。
【分析】远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17.【答案】A
【知识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解析】【解答】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即镜头,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A。
【分析】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就是凸透镜成像,其中晶状体充当凸透镜。
18.【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A.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积比乙大,所以比较亮,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无论玻片往右移还是往左移,甲和乙观察到的影像移动方向都是一样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影像是否模糊,有多方面因素,换成乙后放大倍数过小,未必清晰,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光圈相同时,通过的关系相同。
19.【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显微镜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有放大的作用,其中物镜相当于投影仪,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像,物镜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0.【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望远镜
【解析】【解答】AB.望远镜的物镜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物体在焦点附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伽利略展示了人类第一架按照科学原理制造出来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并绘制了第一幅月球表面图,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般情况下,望远镜物镜由凸透镜组成,目镜有凸透镜或凹透镜两种类型,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望远镜成像时,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21.【答案】紫外线;凸透镜;凹面镜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紫外线;显微镜
【解析】【解答】紫外线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能鉴别钞票的真伪。
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刚才的实像再次放大。
光线较强时物体能反射更多的光线,使像更清晰。当光线较暗时,依靠凹面镜反射更多的光线,使物体更亮,像更清晰。
【分析】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检验真伪;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22.【答案】乙;凸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图乙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而图甲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
【分析】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远视眼利用凸透镜矫正。
23.【答案】N;近视;凹
【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光线通过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从O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所以从玻璃砖再射出,射出点可能是图中的N点.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根据物理知识可知:图中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晶因为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答案为N;近视,凹.
【分析】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出时,玻璃中的角度小,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矫正。
24.【答案】望远镜;物;发散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望远镜
【解析】【解答】大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王亚平通过水球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说明王亚平位于大水球这个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所以该成像原理与望远镜的物镜成像原理相同。
凹透镜的中央薄,边缘厚,带气泡的水球相当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分析】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中间薄便于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5.【答案】虚;凸;近
【知识点】凸面镜和凹面镜;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近视镜从前面观察,会由于光的反射成像,镜片是有弧度的,从前面看向外凸,与凸面镜成像是一样的,成的是虚像,离镜片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分析】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从镜子前面观察,其外面呈弧形,类似于凸面镜;外面的物体经凸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26.【答案】望远镜;放大镜
【知识点】望远镜;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远处的物体通过这种仪器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一倍焦距以内,目镜将它放大,这种仪器是望远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分析】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大,折射光线越多,像越清晰。
27.【答案】投影仪;放大镜
【知识点】显微镜;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物镜,物体在物镜的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似。
【分析】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成像和放大镜相同。
28.【答案】远视眼;凹透镜;近视眼;小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亮斑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即为水瓶做成的凸透镜的焦距,而乙图中,d变大,说明此时的水瓶聚光能力变弱,模拟的是远视眼。
远视眼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因为凸透镜可以让光线先会聚一下,再进入眼睛。
丙图中,d变小,说明此时水瓶的聚光能力变强,模拟的是近视眼。且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的小。
【分析】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对光线折射能力变弱,像成在视网膜后方造成的;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9.【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如图所示:
【分析】远视眼是晶状体过薄使得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较弱导致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校正。
30.【答案】解: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如图所示: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
31.【答案】如图所示: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由图中和物理知识可知: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如下图所示:
【分析】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32.【答案】(1)凸透镜
(2)向后;后方
(3)B
【知识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1)由材料可知,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2)因为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若拿开眼镜,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光屏的后侧,则屏上的像变得不清晰,要想使像又变得清晰,应向后移动光屏。当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3)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后,由于其他地方仍能折射光线成像,所以凸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由于透过凸透镜的光线减少,像比原来变暗,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2)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3)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照相机镜头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33.【答案】(1)粗糙;漫反射
(2)80;放大
(3)右
(4)凸;远视
(5)C;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1)用于承接像的光屏表面是粗糙的,当光线照射上去时能发生漫反射而使于观察反射光,光滑的光屏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不利于观察。(2)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焦距f=10cm;移动蜡烛A到图甲所示位置时,此时物距为15cm,若想观察到清晰的像,则像距应为30cm,小文将光屏移到80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小文继续移动蜡烛到光具座33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变小但仍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像距变大,应将光屏向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又呈现倒立的清断实像。(4)接着,小文将一眼镜片竖直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再将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说明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加强了,由此可知该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于矫正远视眼。(5)照相机使用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工作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特征相当于照相机的是C,相当于幻灯机的是A。
【分析】(1)粗糙的物体可以发生漫反射,使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光线;(2)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和像距判断像的位置;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蜡烛靠近物体时,像会远离凸透镜;(4)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矫正远视眼;(5)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幻灯机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34.【答案】(1)乙;乙
(2)丙
(3)大于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甲图焦距为10cm,所以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因为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因此模拟近视眼的是图乙.(2)由图可知,甲、乙、丙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丙,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同一物体,相对而言,丙透镜的物距最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像距较大的是丙.(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厚度比中间的厚度厚,所以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
【分析】近视眼是晶状体过厚使得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过强导致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校正;远视眼是晶状体过薄使得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较弱导致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校正。
35.【答案】(1)A;D
(2)D
(3)0.25m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解:(1)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过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A图表示的是近视眼成像情况;要戴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矫正做法正确的是C图;
(2)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当取下凹透镜时,像会靠近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要靠近凸透镜;
(3)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所以小明同学所佩戴的眼镜的焦距是:f=100/400m=0.25m.
故答案为:(1)A;D;(2)D;(3)0.25m.
【分析】(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延后;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
(2)近视眼镜是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当取下凹透镜时,像会靠近透镜;
(3)根据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的倒数乘100即可求得副眼镜的焦距.
36.【答案】(1)光屏;主光轴
(2)下
(3)缩小;照相机
(4)靠近;B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所以,在点燃蜡烛后,调整三者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高度在同一高度处,由图知,凸透镜的位置偏高,故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5cm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4)①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②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图丙说明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图甲是近视眼的矫正情况。故选B;
故答案为:(1)光屏;主光轴;(2)下;(3)缩小;照相机;(4)靠近;B.
【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凸透镜放在中间,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不同范围时,成现不同性质的像,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