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8 11:24:42

文档简介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C 【解析】 文中在表达是所指的是“元宇宙的最终形式”,而不是指“当前”。
2.答案:B【解析】 A曲解文意,原文是并未说“元宇宙符合所在国家的法律”,只是强调元宇宙“必然要符合所在国家的法律”,况且已经出现了“世界上首例元宇宙的性骚扰案”;C.因果倒置,原文表述是“因为我们的现实世界仍然受到许多基本问题的困扰”;D.文中强调“在这种现实世界的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来看待元宇宙的。
3.答案:B.【解析】“但实际上很可能会被卷入“鱿鱼游戏””,只是一种揣测,未必成为现实。
4.①全文是总分结构,先总述元宇宙背负了多重伦理矛盾;
②元宇宙必须符合现实的法律;
③元宇宙会受资本的控制;
④元宇宙仍受制于现实的技术问题。(每点1分)
5.①需建立和完善关于元宇宙监管的法律体系,保障元宇宙不成为法外之地;
②加强对用户尤其是年轻人的宣传教育;
③加强对资本的监管与调控,保障元宇宙的健康发展;
④引导人们更理性的认识元宇宙与现实世界的区别,更好解决现实问题。
⑤加快科技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元宇宙的发展。
(给出建议,合理阐释,每点2分)
6.答案:C【解析】文本一恰如文本二所说的,“是自我探索的工具,也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是自我表白的利器”但是并没表现出“也是代言倡议的神器”。
7.答案:D.【解析】A“足以显见抒情主人公在职场生活中的不得志”,曲解文意。B没有“夸张”的手法。C言过其实,本文此处对孑孓生命脆弱易逝的描写并未“表现出悲观厌世的情感”,而是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观照与忧虑。
8.①孑孓是绿萝瓶中的微小生物;(1分)
②孑孓是受困于瓶中的努力挣扎以求得蜕变的生命个体;(1分)
③孑孓是现代社会不得自由的上班族的隐喻和象征。(2分)
(按照参考答案的层次给分,条理不清楚酌情扣分)
9.①文本一中的“生命记忆”体现在作者关注到少为人察觉的孑孓,观照生命,记录生命,展现出对生命的感知、思考和抒写;
②文本一更深入地思考,通过内心独白表达出对受困的个体生命找寻出口,寻求突破,实现超越的挣扎和努力,体现出“生命扩张”;
③文本一促使读者更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到当下的生活,从而拓展生命空间,提升生命的境界。
(前两点必须围绕提问中的重点概念作答,第三点应围绕写作意图作答,条理不清楚酌情扣分)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万历元年,孙丕扬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恐惧.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
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根据前后文,可知“以严为治”的主语应该是“孙丕扬”,故排除B和D,“皆惴惴”的主语应该是“属吏”,所以断句为“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故排除C。故选A.
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本题D项,诏书不含“疏”。故选D。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中D项,“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清了官场的黑暗现实”于文中无据;“径归”是没等皇帝同意就直接回乡了,不是偷偷地从小路回乡,“径”在这里是“直接、径直”的意思。故选D。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答案:(1)(孙丕扬)请求订立条文在全国颁布,奖励清廉,抑制贪赃,共同遵循做官的戒规。
(2)孙丕扬认为自己在白头(年老)的时候上朝,不举荐贤才不能报效国家。皇帝不任用旧臣,全部搁置不批复。
(1)题得分点有:“约束”,条文;“颁全国”,省略+倒装,在全国颁布;“励”,遵循,遵守;“官箴”,做官的戒规。(每点1分)
(2)题得分点有:“以白首”,在白头(年老)的时候;“趋朝”,上朝;“寝”,停止,搁置;“报”,批复,回复。(每点1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答案:①皇帝对他不是很信任,有时并不听从他的建议;
②因为皇帝佩服孙丕扬的德才,对他更加优待。
(答到一点给1分,答到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考中进士。被提拔为御史。依次巡视京都附近、淮、扬等地,强劲坚决很有风度神采。隆庆年间,被提拔为大理丞,因为曾经弹劾高拱,高拱的门徒给事中程文诬陷并弹劾孙丕扬,孙丕扬被革职等候查办。高拱被罢免,事情水落石出,孙丕扬被起用任原官。
万历元年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察保定各府。他采用严厉手段治理政事,下属官吏都很惴惴不安。巡视关隘,增设御敌的城楼三百多所,修筑边防墙一万多丈。记载功勋,升任右副都御史。宦官冯保的家在京城近郊,张居正嘱咐孙丕扬替冯保修建牌坊,孙丕扬拒绝不答应。(朝廷)下诏任命孙丕扬为大理卿。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万历十五年(1587),黄河以北闹大饥荒。孙丕扬的故乡和邻县蒲城、同官的百姓到了采石块作为食物的地步。孙丕扬为之感到哀伤,把数升石头进献给皇帝,趁机(对皇帝)说:“现在全国百姓被额外征收的赋税所困。贫穷的并非只有吃石头的百姓。应该减轻赋税节省开支,罢除那些额外的收税派捐项目和不紧急的事务,减少官方收益而增加百姓的收益,来保护百姓的性命。”皇帝被他的话感动,很多赋税被减轻或罢除了。不久,孙丕扬由左侍郎升任南京右都御史,因病辞归。
朝廷又把他召回任命为刑部尚书。孙丕扬认为监狱里滞留很多囚徒,是由于被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制约。商议刑部、大理寺各添置名册,凡是案件呈上刑部,第二天就详细呈报给大理寺,大理寺审核批准后,次日就送还到刑部,从此没有长期滞留的囚犯了。不久上奏朝廷,请敕令全国的巡抚巡按官,让监司巡视州县,审查囚徒,按察使则审查省会的囚徒。流刑和徒刑以下的,由抚按官送交朝廷,罪轻的人马上遣送,罪重的人仍然听候刑部裁决,每年如此。神宗答复同意。他逐条陈述了减少刑罚和三十二件事。皇帝称好,下优诏褒奖,从此刑狱大为减少。有宫中小内臣杀了人,逃避到皇宫。孙丕扬上奏要求逮捕,最终判其发配边关之罪。改任左都御史,他陈述三条台规,请求专管印玺、重视巡查、长期巡城,这被确定为法令。他又称:“乡里百姓的疾苦只有郡邑官员才能解决,郡邑的吏治只有抚按监司才能清正。(孙丕扬)请求订立条文在全国颁布,奖励清廉,抑制贪赃,共同遵循做官的戒规。”神宗都下优诏答复可行。万历二十三年冬,神宗因为军政事务,贬责了两京三十多名言官。孙丕扬还在休假,就与九卿极力劝谏,神宗没接纳。又上奏劝谏,神宗更加愤怒,把他们全都除名。当初,皇帝虽然因为孙丕扬一向有声望而任用了他,但对他并不很信任。孙丕扬认为自己在白头(年老)的时候上朝,不举荐贤才不能报效国家。皇帝不任用旧臣,全部搁置不批复。虽然孙丕扬年迈,(但)皇帝推崇他年老持重品德高洁,更加优待他。可孙丕扬不停地乞求辞官,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直接回到了故乡。在家居住两年后去世,享年八十三岁。天启初年,孙丕扬被追赠“恭介”的谥号。
1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试题分析:D.“诗人认为杜甫的东楼诗和王氏荔支绿酒、廖氏绿荔支一样,是世间最美妙之物”错。“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句意:谁能和我有这相同的美妙至极的感受呢?只有写东楼诗时的老杜吧。
黄庭坚写作最后一句诗时,运用“诗家语”,颠倒语序,回答上句的“谁”,认为只有写东楼诗的老杜才能和他有一样的感觉。故选C。
16.【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必须是第二种解释“一种葡萄”。
(1)用词:盛放的器物是“盘”,盛放的动作是“堆”,都与“酒水”不搭配。
(2)对句:两句都与葡葡酒意义重复,不能形成对仗。
(3)全诗写作对象:本诗果、酒并写,地位相等,篇幅应相当,前一句将葡萄酒与荔支酒作比,此句当为将葡萄与荔支作比。
【试题分析】首先要明确回答诗句中的“马乳”指的是“一种葡萄”,然后结合诗句内容从三方面分析其原因。
(1)从词语搭配方面分析:
诗句中“堆盘马乳”用的量词是“盘”,而“盘”是盛放的器物的,动词用的是“堆”,“堆盘”就是堆满盘子的意思,“马乳”能堆满盘子,可见“马乳”指的不是“马奶,可制酒”,因为“盘”“堆”都与“酒水”不搭配。
(2)从句子对仗的角度分析:
“拨醅蒲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对仗工整,“拨醅”对“堆盘”,“蒲萄”对“马乳”。如果“马乳”指的是“马奶,可制酒”,那么这两句诗都与葡葡酒意义重复,就不能形成对仗,所以,“马乳”应该指的是“一种葡萄”。
(3)从全诗的写作对象分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廖致平送绿荔支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支绿酒亦”,由此可见本诗果、酒并写。首联前句“王公权家荔支绿,廖致平家绿荔支”写的是果,颔联“试倾一杯重碧色”写的是酒,“千颗轻红肌”写的是果。所以,“酒”和“果”在全诗中地位相等,篇幅应相当。颈联前句中“蒲萄”写的是果,将葡萄酒与荔支酒作比;后句写的应是酒,当为将葡萄与荔支作比。所以,“马乳”应该指的是“一种葡萄”。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2)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4)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给分标准:每空1分。
1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试题分析】
第一空,美轮美奂: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众多,富丽堂皇。
美妙绝伦:意思是形容风景美丽,无与伦比。
修饰“‘雪如意’‘冰丝带’等场馆”,修饰建筑,选用“美轮美奂”。
第二空,匠心独运:巧思运筹,独特非凡。
别出心裁:另外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
语境说冬奥会设计构思巧妙地运用了诸多“中国元素”,应填“匠心独运”。
第三空,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难以言喻:难以用语言来说明。
此处主要体现出大自然智慧的无穷尽,故而要用“无与伦比”。
第四空,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此处语境是说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发展面貌,应用“日新月异”。
1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试题分析】原句错误有:一是 “不仅参赛选手能体会……”中“参赛选手”应该位于“不仅”之前,这样排除B、C项;二是“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所以“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和“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应互换位置,这样排除A项,三是关联词连接的两个句子主语相同,“他们”应该删除。故选D。
20.答案:C.原文句子、第②句和第⑤句都是表示列举的省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试题分析】第①句表示引文的省略;第③句表示语音延长的省略。第④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故选C。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答案:①在句子结构上的特点,三个句子都采用了动宾的结构,排比句式,(1分)
效果:让句子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语势。(1分)
②在句子内容上的特点,从“中国故事”到“文化风采”,再到“中国自信”,在逻辑上层层递进,(1分)
效果:突出强调中国传统元素加入冬奥会产生的精彩和意义。(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另一个是驾驶舱语音记录器
②黑匣子通常安装在机尾
③提取它的数据
给分标准:第一空1分,第二、三空每空2分。
【试题分析】第①空,由前文的“一个是”可知要填“另一个是”,由后文的“驾驶舱语音记录器不仅……”可推断出答案为“另一个是驾驶舱语音记录器”。
第②空,由后文的“分析黑匣子安装位置”“机尾部分不容易损坏”可知要填“黑匣子在飞机的安装位置”,两个信息综合起来就是“黑匣子通常安装在机尾”。
第③空,后文“就可由此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可知,事故调查人员需找到黑匣子并提取数据才可实现,故可填入“提取它的数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评分参照2021年高考评分标准。
【审题】“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时”,指能成就大事业的人,必须奋勇争先,凡事有所争才会有所为,有所为才会有所得。争百年强调从大局和整体的角度去考虑去行动,而不在一时一事上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从材料来看,作文应以“争与不争”为核心,辩证论证。
《道德经》所谓的“不争”,是指人的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宽容无私,处事潇洒豁达;言行善于把握时机,恰到好处;为政精简,治国有方……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
能有所成就者,必是先“争”而后“得”,人生不可碌碌无为,得过且过,不可无所作为,虚度青春;应有长远眼光,而不拘于眼前;应有持久而坚实的行动,而非急躁而易懈的冲动;应力图建功立业,不虚掷度光阴。
最终,应辩证看待“争与不争”。争什么,不争什么;该争则争,该不争则不争;把握争与不争的度;争与不争都可彰显智慧,促进行动……考生可以选取其一着重来写,但必须辩证看待两者的关系,不可偏执一端。
【立意方向】1.争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2.不争是一种超脱和自信的表现。3.争是为了不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021—2022 学年(下)期末考试
高 2023 届语文试题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试题总分 150 分
3.试卷页数 13 页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文本一:
美国元宇宙分析师马修·鲍尔认为,元宇宙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实时性、无访问限
制、经济功能、连接性和创造力六个特点;而罗布乐思公司创始人大卫·巴斯祖奇指出,
元宇宙至少有八个关键特征,我们可以将它们合并为沉浸式、低延迟、随时随地、丰富
多样性、社会虚拟身份、虚拟朋友、虚拟经济和虚拟文明。
首先,元宇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虚拟空间,更是一个极其开放、复杂和巨大的系统。
它涵盖了整个网络空间、许多硬件设备和实际条件。元宇宙是一个由各种类型的建筑商
共同构建的大型数字应用生态系统,因此它并非仅指一个普通人就可以玩的虚拟游戏。
参与元宇宙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生产力加入元宇宙,成为元宇宙的建设者之一,发明
各种材料,丰富元宇宙的内容,参与建设,创造利润;二是为投资或享受加入元宇宙,
让自己成为消费者。
此外,有关研究报告明确指出,元宇宙的最终形式需要充分满足虚拟身份的五个特
征:用户身份(每个现实世界的人都有一个或多个元宇宙身份证,并对它负责)、社会
关系(每个元宇宙身份证之间的现实社会关系)、极端的存在感(低延迟和沉浸感确保
现实世界中的人有足够的存在感)、极端的开放性(现实世界中的人可以随时进入,进
入后可以享受很多内容)、完整的经济法律体系(整个元宇宙的安全和稳定的保障,延
1
续元宇宙衍生的文明)。
元宇宙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这些高科技包括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扩
展现实、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三维、云、大数据、区块链、数字孪生、
边缘和云计算、5G/6G 技术等。此外,还有许多与这些高科技相对应的基础设施和设备,
包括普及的互联网、高速光纤和移动通信设备、巨型服务器和廉价可穿戴设备。因此,
元宇宙离不开高科技的大力支持。
目前,元宇宙存在各种争议。这些争议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思考、接受和进一步研
究元宇宙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通过争论,我们最终有可能就元宇宙的概念、演变和
特征形成共识。
文本二:
作为新技术,元宇宙方兴未艾;而作为思想实验,虚拟世界的界限问题已被哲学界
反复讨论。既然语言天然的反思能力无法作为人类伦理的天然基础,人们面对元宇宙技
术,能够提出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伦理要求吗?人类有理性,而理性指向自由,人由此
能为自己立法。这是否能成为辩驳一个人选择在元宇宙中沉溺于短暂快乐的理由?复旦
大学哲学系教授徐英瑾是当今中国研究心灵哲学、人工智能哲学的专家,他认为元宇宙
背负了多重伦理矛盾。在他看来,从穿衣吃饭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就能引申出来,元
宇宙的技术涉及多重伦理矛盾。
首先,扎克伯格的公司创造的元宇宙并非处在“真空”之中,它是在主权国家的资
本市场中运行的,它必然要符合所在国家的法律,比如现在已经有世界上首例元宇宙的
性骚扰案。对于玩家要符合现实世界法律的要求,从电脑游戏时代就有充分的讨论。它
的理由在于,很多人认为成年人的大脑控制力强,但没有时间玩,而年轻人有时间玩电
脑,却大脑自控力弱,“三观”又没有完全形成,如果电脑游戏对于性和暴力行为不加
约束,年轻人很容易将虚拟世界中养成的习惯带入到现实中,无法管束自己。
不过,虚拟世界毕竟与现实世界既有相同,又有不同。资本为了将用户吸引到虚拟
世界中,在接受监管的同时,必然会给用户一些“甜头”,让用户体验到比现实世界更
多的自由,做现实中实现不了的事。一方面,接受各国的监管时会有模糊不清之处;另
2
一方面,元宇宙的运行逻辑与电脑游戏没有本质区别。就像我平时关注的游戏《战舰世
界》,玩家需要升级、买装备,而元宇宙作为资本游戏,获得虚拟装备必然需要真金白
银,做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事需要一定门槛,大多数玩家看似在游戏里平等,但实际上很
可能会被卷入“鱿鱼游戏”①。
与此同时,人们始终需要遵循“诚实”的伦理要求,不能自欺,这也会对元宇宙提
出挑战。因为我们的现实世界仍然受到许多基本问题的困扰,比如在当下的疫情时代,
全世界饱受物流阻塞之苦,在美国下一辆汽车订单,交货需要半年,这在以前是不可想
象的。类似的基本物质问题,甚至包括更为迫切的抢险救灾等问题,只能在现实中解决,
元宇宙难以提供答案。并且,诸如芯片生产、带宽等元宇宙运作所依靠的技术,也必然
依赖现实世界,但现实世界在物质层面的基础薄弱而不均,世界上仍有很多地区连 3G 网
络尚未普及。在这种现实世界的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元宇宙技术吸引全世界资本的
方向和注意力,导致某种意义上的资源错配,无异于“抛开地基建高楼”。
注:①“鱿鱼游戏”:指韩国影片《鱿鱼游戏》,该片通过讲述几百个为钱所困的
人参加一轮轮生死游戏,只为最终获胜赢取奖金的故事,从而反映了韩国低收入群体的
相对贫困问题。
(编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2 年第 2期《元宇宙的伦理矛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宇宙并不只是指一个普通人就可以玩的虚拟游戏空间,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类
型的建筑商共同构建的大型数字应用生态系统。
B.元宇宙以高科技和相应基础设施、设备为基础,因此,元宇宙绝对离不开高科技
的大力支持。
C.用户身份、社会关系、极端的存在感、极端的开放性、完整的经济法律体系,是
当前元宇宙需要充分满足虚拟身份的五个特征。
D.元宇宙存在各种争议,不仅体现在对其关键特征的理解和表述上,还体现在对其
所背负的多重伦理矛盾的思考上。
3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宇宙符合所在国家的法律,其事实依据在于扎克伯格的公司创造的元宇宙并非
处在“真空”之中,它的运行是在主权国家的资本市场之中。
B.在元宇宙这样的虚拟世界中,用户在貌似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获得了现实世界所不
能提供的自由,而实际上仍然摆脱不了现实世界资本的控制。
C.社会的基本物质保障,甚至更为迫切的抢险救灾等问题,只能在现实中解决,元
宇宙难以提供答案,以致于我们在现实世界仍然受到许多基本问题的困扰。
D.元宇宙带来了新的科技伦理矛盾,将全世界资本的流向和注意力放在元宇宙技术
方面,是在“抛开地基建高楼”,将导致某种意义上的资源错配。
3.对材料二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上首例元宇宙的性骚扰案,表明元宇宙也不是法外之地,玩家也要符合现实
世界法律的要求。
B.参与到游戏《战舰世界》的用户,要用真金白银去换取虚拟装备,将被卷入“鱿
鱼游戏”。
C.疫情时代,美国汽车从下订单到交货时间大大延长,是现实世界受许多基本问题
困扰的典型表征。
D.世界上仍有很多地区连 3G 网络尚未普及,表明元宇宙的推广还存在技术不少的
难题。
4.请梳理文本二的论证思路。(4 分)
5.材料二指出了元宇宙面临多重伦理矛盾,请你为元宇宙的健康发展给出合理的建议。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4
孑 孓
李路平
①开会始终是一件无聊的事情。
②地点总是那间办公室,座位也是固定的。灰色的窗帘时而拉紧,时而打开,打开
的时候,可以看见外面的一排老单元楼。房顶为了装饰,建有一些梁柱,横摆或斜靠在
一起,贴着颜色不一的瓷砖。正对窗口的部分,远远看去,很像一张小人的脸,脸上的
眼睛直愣愣地看向这里,好像很好奇会议的内容。办公室狭小,但总还是有点样子,除
办公桌外,靠边摆着书橱,中间是茶几和简易沙发,几个人面对面坐在一起,像一家人,
又全然是同事关系。茶几上有时候放着杂志或稿子,大多时候只有绿植。枯燥的办公生
活,似乎只有绿色能够带来安慰。绿萝都带水,装水的玻璃瓶,就是平时喝完牛奶的瓶
子,圆润小巧,很容易就冲洗干净。绿萝的根系不发达,透明的水里只有几根白色的根
芽,其余的地方空空如也。
③开会时看着对面人的脸,是最尴尬的。每个人都试图找到自己最舒适的动作,靠
背,低头,看手机,假装记笔记,需要议论时,才会抬起头。但总有人的目光游移不定,
在房间里的各个角落扫视着:轻风拂动的窗帘,桌上积蓄经年的灰尘,米色沙发的弧形
把手,一小盒从未开封的普洱。
④透明的瓶身被扫视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看见一个小黑点,在窗户反射过来的阳光
前,曲着身子,一闪而过。细看起来,却不止一只,好几个黑点在清澈的水中无规律地
浮沉。
⑤会议还在继续,枯燥的内容令人意欲逃离。瓶中的黑点似乎不想错过这些高光时
刻,被一双或无数双眼睛注视。没有一只愿随着微小的重力,渐渐沉至瓶底。每一只搅
动成的凌乱弧线,都透露着与自然的对抗,它们把挣扎表现得如此明显,仿佛是一面微
缩的极简生活史。
⑥由于距离太远(更主要的原因是它们的身形太小),它们几乎丧失了所有的外部
特征,除了细瘦、黝黑。更像是被截断的蚯蚓,由于疼痛扭动着身子,想要摆脱敌手,
摆脱死亡的命运。
5
⑦但它们的扭动并非疼痛造成的。它们在掠取、追逐和吞噬着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
藻类。硕大的瓶身犹如一个巨大的腹腔,它们悠游其中。充沛的水源就是营养丰富的汁
液,这个亚热带的城市里的办公室,温暖适宜,无人搅扰,它们在寄宿的腹腔中生长,
然后繁殖。
⑧遵从生命蜕变的基因,不久之后,它们将从水里探出头来,然后舒展细小湿润的
翅羽,在某个不为人知的时刻,从水面上一跃而起,变成一只令人生厌的蚊子。它们的
嗡嗡声很容易让人确定它们的方位,双手一拍,或将电蚊拍轻轻挥舞过去,就让它们的
一生急遽停止。
⑨作为孑孓,它们看起来舒适安全,人畜无害,被水囚禁,水又被瓶身所囚禁。没
有谁会刻意地注视瓶中透明的水,除非它已无法覆盖绿萝的根系,或因植物的死亡,造
成水体的浑浊与恶臭。但它们仍然是隐秘的,很少有眼睛,会把眼前的所见当作看见,
仿若有些记忆,会被脆弱的大脑悄悄过滤。它们隐身,或被当作某种无关紧要的未知的
物种,或者是水中柔软的垃圾,因为水的流动而灵活曲直,看似拥有生命。
⑩这双无聊的眼睛始终注视着它们,在油漆的桌面反射过来的银色光线中,在圆形
瓶身的放大下,它们犹如一些散落的音符,从水面沉落水底,又从水底轻轻泛起。伴随
着会议令人昏昏欲睡的语音,它们赋予了这双眼睛超常的宁静。
耳畔安宁,目光潮湿,注视它们的人好像也沉入了瓶中。也许他就想潜入进去,
用双手钳住它们,就像钳住一匹暴烈的海马,在另一个世界中搏斗与僵持。
(选自《散文》2020 年第 7期)
文本二:
散文是自我探索的工具,也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是自我表白的利器,也是代言倡议
的神器;现代散文所表达的,是感性的世界,也是理性的世界;是抒情的世界,也是说
理的世界。可以说,现代散文的世界正像现代生活一样广阔,从中可以接触到一整个的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的现代中国,包括其已知的和未知的部分,已充分揭示的和有待挖掘
的部分,已经成就的和有待建构的部分……所有这些,正像我们注视、思考和想象中的
“现代中国”本身一样,令人着迷。总之,与在中小学阶段习得的或一般社会印象可能
6
有别的是,现代散文绝不是一些可有可无的文章,而是现代中国人生命记忆和生命扩张
的产物,也是现代中国的壮阔历史和未来画卷的铺展,注视和打开它,很大程度上也就
是注视和打开我们自身。
(摘编自张业松《何谓“中国现代散文”》)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本一第②段和第③段的环境描写,对办公室周围环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渲染
了开会者内心的空虚和无聊。
B. 文本一的抒写聚焦于“它们”,表现出丰富的情感体验,不仅是在体察外在世界,
也是在观照内心世界。
C. 文本一恰如文本二所说的,“是自我探索的工具,也是探索世界的工具;是自我
表白的利器,也是代言倡议的神器”。
D. 文本一借对孑孓的描写感悟,形成一种“纳须弥于芥子”的风格,体现出散文“形
散神聚”的特征。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本一以“无聊的事情”开头,在文中结尾处又写到“无聊的眼睛”,前后照应,
足以显见抒情主人公在职场生活中的不得志。
B.文本一第⑨段以隐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描写孑孓被囚禁于瓶身的水所囚
禁,借此表现受困的生活。
C.文本一写孑孓成熟后的生命“令人生厌”,且容易在人类的打击下“就让它们的
一生急遽停止”,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感。
D.文本二着意于对“中国现代散文”的探讨,作为学术文章的结束段落,以比较整
齐的句式营造出一种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
8. “孑孓”这一形象富含深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 文本二提到,现代散文是现代中国人生命记忆和生命扩张的产物,请结合文本一的内
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7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孙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擢.御史。历按畿辅、淮、扬,矫然
有风裁。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丕扬,落职候勘。拱
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楼三百余
所筑边墙万余丈。录功,进.右副都御史。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丕扬拒
不应。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饥。丕扬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
采石为食。丕扬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
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及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帝感其言,颇有所
减罢。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
召拜刑部尚书。丕扬以狱多滞囚,由公移牵制。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
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寻奏,请敕天下抚按,令
监司按行州县,大录系囚,按察使则录会城囚。流徒以下,抚按以达于朝,轻者立遣,
重者仍听部裁,岁以为常。帝报从之。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帝称善,优.诏.褒纳。
自是刑狱大减。有内竖杀人,逃匿禁中。丕扬奏捕,卒论戍。改左都御史,陈台规三事,
请专掌印、重巡方、久巡城,著为令。又言:“闾.阎.民瘼非郡邑莫济,郡邑吏治非抚按
监司莫清。请立约束颁天下,奖廉抑贪,共励官箴。”帝咸优诏报许。二十三年冬,帝
以军政故,贬两京言官三十余人。丕扬犹在告,偕九卿力谏,弗纳。复谏,帝益怒,尽
除其名。初,帝虽以夙望用丕扬,然不甚委信。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帝
不用旧人,悉寝不报。丕扬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扬乞去不已,表
复二十余上。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表径归。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天启初,追
谥“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
A.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
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B.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
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C.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
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D.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按行/关隘增置敌
楼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出现了多个与官职变动有关的词语如“擢”“罢”“起故官”“进”,它们
分别是指“提拔”“被罢免”“官复原职”“升迁”。
B.闾阎,闾本指门户,阎本是里巷的门。闾阎,后指代房屋或乡村,也泛指平民百
姓。“闾阎扑地”形容房屋众多,市集繁华。
C.“名”是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定,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在行冠
礼后,女子在行及笄礼后取得,“名”与“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D.“优诏”是褒美嘉奖的诏书。“诏书”是皇帝颁布一切公文的总称,常见种类“制”
“敕”“谕”“疏”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丕扬性情刚直,直言敢谏,仕途多次受到挫折。隆庆年间他因弹劾权臣高拱而
遭其门生诬陷,后来上奏皇帝,反对其贬斥两京的言官,结果两次都被罢职。
B.孙丕扬治政严厉,凛遵法度,善于改正弊垢。在保定各府做巡抚时,属下官员多
惮畏他;执掌刑部时,把逃到宫中的犯人抓出制裁;他还对刑部、大理进行改革,改变
了狱多滞囚的状况。
C.孙丕扬为官清正,心系天下百姓生活,被皇帝看重。黄河以北发生饥荒,他建议
皇帝停止那些额外的征派;他年老时,皇帝还看中他老成清德,给他的待遇更加隆重。
D.孙丕扬晚年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清了官场的黑暗现实,他不停地乞求辞官,
9
上书二十多次。他知道不能请求辞官退休后,便在第二年二月上奏章后,偷偷地从小路
回到了故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立约束颁天下,奖廉抑贪,共励官箴。(4 分)
(2)丕扬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帝不用旧人,悉寝不报。(4分)
14.皇帝对待孙丕扬的态度颇为矛盾,请结合文章分析其具体表现。(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廖致平送绿荔支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支绿酒亦为戎州第一
(宋)黄庭坚
王公权家荔支绿,廖致平家绿荔支。
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拨醅蒲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
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中“荔支绿”“绿荔支”采用颠倒对举的方式,实现了音节的回环往复,让
语言读起来显得平实而富有韵味。
B.颔联巧妙地化用杜甫诗句“重碧拈春酒,青红擘荔枝”,改“拈”为“倾”,在
“剥”前添“快”,更显欣喜之情。
C.诗歌对果与酒的正面描写、侧面比较以及食用感受都突出了“戎州第一”之义。
D.诗人认为杜甫的东楼诗和王氏荔支绿酒、廖氏绿荔支一样,都是世间最美妙之物,
都能给我带来同样的美好感受。
16.对于此诗颈联中的“马乳”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是“马奶,可制酒”;第二
种是“一种葡萄”。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从词语搭配、句子对仗、全诗写作对象三方
面分析。(6分)
10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在阐释生与死这一人生的终极问题时,王羲之不拘成见,在《兰亭集序》中用
“ , ”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2)李白在《夜宿山寺》中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
上人。”这些描写与他在《蜀道难》中的“ , ”两句的描
写有异曲同工之妙。
(3)杜甫《蜀相》中的“ , ”两句,写除了作者对
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也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流露
出诗人的委屈和失望。
(4)黄庭坚《登快阁》中,既是诗人对初登快阁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对诗人胸
襟怀抱写照的是“ , ”两句。
三、语言文字应用(18 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Ⅰ(本题共 4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题。
冬奥盛会遇见中国文化。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
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
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
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列 的中国元素讲述着“东方故
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彰
显着美丽的中国风采,传递出强烈的中国自信。北京在为世界呈现了一届 的夏
季奥运会之后,又为世人呈上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从“奥运三问”到
“双奥之城”,本身就是百年沧桑巨变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
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
11
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口,世人能看到 5000 多年文明的深厚积淀,也能一览当代中
国 的发展面貌。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冰丝带”首次采用
碳排放趋近于零的制冰技术,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水冰转换”的场馆,开
幕式使用超大的 8K 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5G 信号覆盖竞赛场馆……科技、智慧、绿色、
节俭成为北京冬奥会的鲜明特色,也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呈现。不仅参赛选手能体会到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他们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
好客、朝气蓬勃。
(节选自人民日报《当冬奥会遇见中国文化》,有删改)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美轮美奂 匠心独运 无与伦比 日新月异
B.美妙绝伦 别出心裁 难以言喻 日新月异
C.美轮美奂 别出心裁 难以言喻 标新立异
D.美妙绝伦 匠心独运 无与伦比 标新立异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参赛选手不仅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更
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B.不仅参赛选手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更能体会到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
C.不仅参赛选手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更
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D.参赛选手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更能体会到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
20. 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与文中第二个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①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
铮……”
②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水仙、梅花、菊花、山条、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
12
都挤在一起啦!
③海浪轻柔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哗,哗……多美的旋律呀!
④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
将来……”
⑤他站在山顶听到小镇上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③⑤
21. 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言特点及其效果。(4 分)
(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 1 小题,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 题。
“黑匣子”,航空专家一般把它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它的颜色是所谓的国际
橘。任何一架商用飞机或者喷气式飞机上都必备黑匣子,它一般由两个设备构成:一个
是飞行数据记录器,① 。飞行数据记录器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
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驾驶舱语音记录器不仅记录机组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他们
与塔台的对话,还记录可向调查人员提供关键线索的背景噪音。② 。
因为,科学家通过对多起飞行事故分析黑匣子安装位置,发现飞行器的机尾部分不容易
损坏。在飞机失事后,事故调查人员找到黑匣子,③ ,就可由此分
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22.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或短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5分)
三、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古人也说过:“成
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时”。对此你有何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字。
1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