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9 19:4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唤醒世人的赤诚爱国之心,渴求安适生活的文人情怀
老舍文常补充: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好的作家,第一步小说《老张的哲学》,老张信仰回、耶、佛三种宗教,他信奉的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人生哲学。
老舍生平:1899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个满族的护军。在他1岁多的时候,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其父不幸阵亡在这场战乱中,其母只能靠给人洗衣裳做活计来维持全家的生计。因为家庭贫穷,老舍经常吃不饱饭。后来他遇见了一个叫“刘大叔”的有钱人,资助老舍上学,刘大叔是北京城的富家子弟,散尽家财去帮助贫困的人,后来真的散尽家财,出家,法号宗月大师。1929年,老舍完成学业,去英国当讲师,在那里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开始自己创作,写出了第一部小说《老张的哲学》。1930,回到齐鲁大学任教,1931年后,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淞沪会战,华北事变等等。1936年专职写作,1944-1945年将笔尖转向心心念念的北平,把这个国家这些年遭受的苦难都写了下来,就写出了《四世同堂》。1966年文革,“破四旧”(烧书),知识分子遭受到极大的迫害,1966年8月23日,老舍和其他28人被红卫兵押到北京文庙“斗争”:跪在焚烧京戏服装和道具的火堆前被毒打三小时。8月24日夜,老舍在北京西城太平湖投水自杀。不准留下他的骨灰。他的一生都是比较凄惨的。
导入:
一提起北方的冬天,总会让人联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个地方的景色却与众不同,这个地方就是济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济南的冬天》,看看上帝究竟赐给了济南什么样景致,竟令作者这样心醉神迷。
首先默读第一段,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
温晴的:①不刮大风;②晴朗无云;
(如何表现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除了济南,作者还写了三个地方的冬天:
①北平:刮大风、寒风凛冽
②伦敦:阴雨蒙蒙,没有太阳
③热带:日光永远很毒
为什么要写这三个地方?——形成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用了对比手法说明济南是块宝地,将“冷”色调的、寒风呼啸的北京与之相比,突出其“暖”;将“暗”色调的伦敦与之相比,突出其“晴”;将热带的“毒”日与之相比,突出其“温”。于是“温晴”便成了济南冬天的总特色。
小结: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寒风呼啸的北平、阴暗的伦敦和日光毒烈的热带,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的冬天?——小山、小雪、水
学习作者写景的描写顺序
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来呈现“温晴”这个特点?——小山、小雪、水
第4段:山尖→山坡(雪厚—雪薄)→山腰(一点点薄雪)=由上到下
第5段:城外→城外的山→山坡上的小村庄→村庄房顶上的雪=有大到细
第6段:绿萍上的热气→水藻→水边的垂柳→河水→天空=由细到大
河水→半空中→天上=自下而上
——由水面写到天空,从平面延至立体,取材视角多变。
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写景的顺序富于变化,写景层次鲜明。
品味语言
再来读一读第一段,除了“温晴”,你还能读到什么?(朗读指导,提示标绿的口语化插入语)
①“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是作者直接抒发的赞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用商量的口气,使人感到自然亲切,看来在这“温晴”的背后,还蕴含着“情”。
这段文字的(老舍的)语言还有没有什么特点?
②插入语“像我”(“自然”“可是”),犹如补充说明一般,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感受,将原本书面化的语言简化,使之朗朗上口。
③“奇迹”与“怪事”、“风声”与“响晴”,言语间韵律协调,更不乏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之感,加之字句间长短有序地巧妙组织,令语言犹如乐曲般动听(改写成诗行)。
作者通过小山、小雪、水给我们描绘了三幅图画,只不过,老舍是语言大师,他是用文字来向我们描绘的,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描绘呢?他笔下的小山、小雪、水又蕴含了怎样的诗情画意呢?
一、小山
1.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①比喻:把小山比作“小摇篮”,济南就像摇篮中的婴孩儿,将小山写得像慈母一般的温存、体贴、慈祥,人们住在其中心里有了依靠、安慰,感到舒适、暖和,与后文济南的人们面上含着笑相呼应。
②拟人:A.“睡”“唤醒”写出济南冬天的舒适温暖。B.“安静不动”写出小山虽然小,但是安然不动,一直环抱着济南,给人们安全感,“低声”表现小山的温柔,“放心”“准保”表现小山如母亲那样体贴入微的安抚,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③生动的动词、形容词:A.“特别可爱”直接表达对小山的喜爱,“慈善”来形容济南冬天的温晴;B.有一个形容词出现了好几次——“小”,在山前面加上一个“小”,富于老舍北京味的“圈儿”“口儿”,也显得是小小的,显得更加俏皮、可爱;摇篮本就不大,还要加上一个“小”才贴切,“准保”口语化的词汇,表达作者对济南无限的、浓浓的溺爱。
④口语化、京味:
A.“圈儿”“口儿”京腔儿话音的使用,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B.“真的”“是…的”,运用一种更加肯定的语气;
C.两个“吧?”表示猜测,“呢!”一个叹号,表达出心中的一种自豪感,我们可是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呢!还要什么别的呢,夫复何求!
D.“真的”更加口语化,好像在跟你说话一样(我告诉你这是真的哦),与“是…的”相结合,表达一种更加肯定的语气。
E.改写比较“他们并不着急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有这样慈善的冬天也就不希望啥别的了”,感叹号加强了语气,满是对济南的喜爱和满足,济南冬天的温暖让人们想到春天的到来——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给人希望,期盼明天。
老舍笔下,短句比较多,短句之间关系清晰,语言也很简洁,给人一种慢条斯理给你介绍冬天的感觉,好像在这样温晴的冬天里,人的心和生活的节奏也会慢下来,更加闲适、惬意。
(朗读:亲昵感,带着希望的,有种自豪感)
请你学着刚才品味语言的角度,圈点勾画关键词,品读接下来的这两幅画,并且根据你的感受分别给这两幅画取一个诗意的名字。
二、小雪
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①拟人:
A.“顶着”“山们”的“们”,把山当作人来写,“穿上”拟人效果不言而喻;
B.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当成害羞的少女来写,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
②比喻:
A.把下了小雪之后小山比作日本看护妇,“一髻儿”“看护妇”都显示出小雪的那一点点“小”;B.“带水纹的花衣”,雪的覆盖不均和小山本来颜色的若隐若现,写出山坡的色彩斑驳和在微风吹拂下小山具有动感和美感,更加秀丽迷人;
C.把山的表面比作“肌肤”,这样美丽的少女被微风撩起衣衫,肌肤微露,美不胜收。
③生动的形容词、动词:
A.“青黑”“银”“暗黄”“微黄”“粉色”颜色多彩。
B.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露出lou还是lu?)
“顶”写矮松顶着雪的情景,一个“顶”字贴切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矮松清新可爱的形态,不仅使矮松充满了活力,也使人倍感新奇别致。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形象地写出了雪、天一体的景象,“镶”(在金属铸造过程中预留空间,以容纳玉石等其他材质的装饰物)字生动地写出山顶的雪给天空作了装饰,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视觉享受。
“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个“穿”字,不仅使小山焕发了青春,也使小山富于女性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雪景的喜爱之情。
C.“微微”是指就这么一点儿,因为是薄雪,所以是微微露出,表现了小雪的温和。
——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如此充满灵性,可谓山含情、水含笑。
④句式:“有的地方…有的地方…”“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多分句,句子较短,而且两个两个是并列的关系,没有用书面语“黄白相间”,而用了带有老舍京腔的口语
⑤口语化:
A.“看吧”“这样”“看着看着”“叫你”都如面对面地与读者谈话,令人倍感亲切。
B.“就是下小雪吧”的“吧”,祈求的语气;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肯定语气;“太秀气”有种嗔怪的语气,但其实内心满是喜爱,用与老天商量的口气,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这是赞美雪后小山的秀美,更是对小山的担心之情。
——此类语气词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口语色彩。
2.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①拟人:“卧”,用词很细腻,不是“趴(手脚张开的)”,是一小团一小团的,所以是“小”村庄,“小”雪,“小”水墨画,显得很可爱。
②口语化:“那么…那么…”表达赞叹之情;“对”,中间插入的,但是赋予全句极强的口语色彩。
三、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①拟人:“精神”“不忍得”把水写得含情脉脉,给人一种不是春天但胜似春天的温暖,“照个影儿”把垂柳拟人化为有爱美之心的美人,水、水藻、垂柳都是含情之物,营造了一个温情脉脉的境界。
②比喻:把从河水到天空这些空间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河水和蓝天的清澈、明亮、晶莹剔透。
③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澄清”“清亮”“蓝汪汪(一种像水一样灵动透彻干净的蓝色)”“空灵”,蓝水晶本来就通透、灵秀,再加上“空灵”二字,突出济南的水玲珑剔透、清净、没有杂质的秀气。
④口语化:“真”“全”表现水藻碧绿的程度,内含一种暗暗的赞叹;“天儿越晴,水藻越绿”短分句表因果关系;“还…呢!”有一种得意之感,“看吧,…吧”“那水呢”的“呢”停顿之意,赋予语句更多亲切感,“那么…那么…”反复,赞美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总结升华主旨
[补充背景资料]:《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 20 世纪三十年代初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候的作品。在来到齐鲁大学之前,老舍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任教。1930年3月,老舍重新踏上祖国的大地,回国后老舍的心情是又爱又恨,爱这个生他养他教育他的地方,恨国家混乱的局面。他说:“在最近的二三十年我们受了多少耻辱,多少变动,多少痛苦……看看社会,看看民间,看看枪炮一天打杀多少你的同胞,看看贪官污吏数啊还什么害人的把戏。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同年7月老舍被应聘到齐鲁大学担任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和文学院教授,老舍在济南共停留了四年。
这段时间虽有感伤但也有很多美好回忆,多年以后,老舍在回忆自己的往事曾说:“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明显的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刻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济南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它并非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而是一个由传统时代延续发展而来的华北城市。对于一个在北平出生的又有浓厚平民情节的人来说,济南是最适合老舍的。在济南老舍看到了朴素的市民,看到了熟悉的市民生活景象:说相声、讲评书、唱大鼓词、卖艺的、练武的,又成了一个多彩丰富的下层市民社会。对于一个刚回国的人来说,这种画面太温暖,这种情感太熟悉,这个久违的世界唤起了内心的某种情感。”在这里他找到了自我,组建了家庭,有了子女,并将大女儿取名“舒济”,可见老舍对济南的情深。
看了这些资料,你对这篇课文有没有什么更加深入的理解?
1.久居国外的老舍,看着国家军阀混乱,战争不断,外敌入侵加剧,人民苦不堪言,北平故都成了“遗都”,而母亲的怀抱,故乡的依靠则是老舍此时内心最渴求的,将小山比作摇篮流露出作者内心对安全感的渴望,对宁静舒适生活的向往。济南的人们“面上是含笑的”——是济南小山的怀抱和温情的冬天让人看到国家的希望。
2.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把济南人格化,把她写得娇美可爱,颇通人性:用“不忍得”把水写得有一副和善心肠;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请求老天对娇秀的济南给予呵护“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是呀,那是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的母亲,一草一木总关情啊!那么娇美柔弱谁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要拼尽一己之力去呵护。
所以在这济南的冬天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作者这样的情怀:既有渴求安适生活的文人情怀,同时也是为了唤醒世人的赤诚爱国之心。
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
1.你学到了什么景物描写的方法?
①取材视角多变,写景的顺序富于变化,写景层次鲜明
②比喻、拟人的修辞
③对比
④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
2.和《春》有哪些异同?
同:①都是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②脉络清晰,层次井然。③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语言朴实、清新。⑤细致观察、具体描写。
异: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如本文第二段,是从景物的上方俯视下来,描绘出阳光朗照下的济南像被围在小摇篮里,突出温暖如春的特点。
3.你从老舍这里学到了什么表达情感的方法?
语气词;插入语;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暗含了情感)
4.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