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一、积累运用
1.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四季的景物。按春夏秋冬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枝。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螟将渠俱不眠。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常睡起无情思,先看儿童捉柳花。
⑤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当场意气射生来。
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A.④/③/②⑤/①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⑥/③④/②/①⑤ D.①④/③/⑤/②⑥
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以其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是上下诗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辞官归隐的原因,又为下文描写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作引子。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两句是化用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之句,描写的是一幅太平景象。
D.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结,既回答了为什么津津乐道于茅舍草木、鸡鸣狗吠,又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
3.下列对《短歌行》中所用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4.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同心而离居(指感情深厚) B.但为君故(但是)
C.桃李罗堂前(罗列) D.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
5.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B.《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C.《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真可谓阳奉阴违。
D.希望厘清责任,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两方教育互补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让家长越俎代庖,弄出虚假的“成果”来。
6.选出对课文解说不当的一项( )
A.“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美丽的莲花要是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远在天涯海角!这好似一声叹息,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和凄凉。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是用来比喻曹操的忧思。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直言不讳,表明了喜爱山林自然的本性。
D.“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视官场为尘世之罗网,表达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
7.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8.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B.汝岂得自由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9.下列句子不含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
A.何枝可依 B.何时可掇 C.开荒南野际 D.狗吠深巷中
10.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举起,摆动) 相去复几许(多远)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羁鸟恋旧林(束缚)
B.人生几何(多少) 何时可掇(通“辍”,停止)方宅十余亩(方形的) 榆柳荫后檐(遮蔽)
C.终日不成章(整幅的布帛) 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不清的样子)少无适俗韵(迎合) 久在樊笼里(原指鸟笼,这里比喻仕途)
D.慨当以慷(音节助词,无实义)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天下归心(人心归服) 但为君故(只)
1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卫风·氓》)
② 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③ 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
(曹操《短歌行》)
③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④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1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句诗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在诗的结尾与这两句诗相对应的诗句是: , 。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子曰:“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
②君子曰: 。青,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③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短歌行》)
④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二、语言表达
16.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
②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孔雀东南飞》)
③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离骚》)
三、诗歌鉴赏
阅读《归园田居(其二)》,完成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
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拨开野草。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17.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18.诗人是怎样来表达乡村生活宁静的?
19.阅读《短歌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用“朝露”来比喻 。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 。
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 。
(2)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一、积累运用
1.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四季的景物。按春夏秋冬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枝。
②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螟将渠俱不眠。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常睡起无情思,先看儿童捉柳花。
⑤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当场意气射生来。
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A.④/③/②⑤/①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⑥/③④/②/①⑤ D.①④/③/⑤/②⑥
【答案】C
【解析】分别对应的是春夏秋冬。“花先发”“ 白雨跳珠”“ 水如天”“ 芭蕉”“ 梅子”“ 寒雁”“ 琼枝”“ 北风”等词可作出判断。
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以其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使人悠然神往。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是上下诗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辞官归隐的原因,又为下文描写归田后的田园生活作引子。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两句是化用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之句,描写的是一幅太平景象。
D.用“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结,既回答了为什么津津乐道于茅舍草木、鸡鸣狗吠,又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后的愉悦心情。
【答案】A
【解析】A项,本诗描绘田园风光用的是白描手法而非夸张手法。
3.下列对《短歌行》中所用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答案】C
【解析】C,用“山”和“海”来比喻自己博大的胸怀。
4.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同心而离居(指感情深厚) B.但为君故(但是)
C.桃李罗堂前(罗列) D.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
【答案】B
【解析】“但”应解释为“只,只是”。
5.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洁身自好,他毅然决然告别龌龊的官场,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园,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
B.《求贤令》是东汉末年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开国中兴的历史经验,总结人才的重要,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情感。
C.《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芙蓉”往往暗关着“夫容”,真可谓阳奉阴违。
D.希望厘清责任,学校的归学校,家庭的归家庭,两方教育互补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驱使下让家长越俎代庖,弄出虚假的“成果”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抗。不合语境。A项,洁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纯洁,不同流合污。B项,求贤若渴:形容寻求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D项,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6.选出对课文解说不当的一项( )
A.“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美丽的莲花要是送给自己的心上人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可是自己的心上人远在天涯海角!这好似一声叹息,表现出诗人的寂寞和凄凉。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是用来比喻曹操的忧思。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诗人直言不讳,表明了喜爱山林自然的本性。
D.“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诗人视官场为尘世之罗网,表达对卑污官场的厌恶之情。
【答案】B
【解析】B项,这里是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华的人。
7.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答案】C
【解析】C项,“暖暖”与“依依”,可以互换,错误,“暖暖”是“模糊不清”的意思,指遥远的村庄;“依依”是轻柔而缓慢的飘升的意思,指烟,不能互换。
8.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B.汝岂得自由
C.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答案】C
【解析】A项,古义:感情深厚;今义:齐心。B项,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D项,古义:多少;今义: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9.下列句子不含倒装现象的一项是( )
A.何枝可依 B.何时可掇 C.开荒南野际 D.狗吠深巷中
【答案】B
【解析】
A.宾语前置句,应该是“可依何枝”,译文:哪里才是它们的栖身之所?
B.不含倒装现象,译文:什么时候才可摘取呢?
C.状语后置句,应该是“(于)南野际开荒”,译文: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
D.状语后置句,应该是“狗(于)深巷中吠”,译文:狗在深巷中吠叫。
10.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纤纤擢素手(举起,摆动) 相去复几许(多远)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羁鸟恋旧林(束缚)
B.人生几何(多少) 何时可掇(通“辍”,停止)方宅十余亩(方形的) 榆柳荫后檐(遮蔽)
C.终日不成章(整幅的布帛) 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不清的样子)少无适俗韵(迎合) 久在樊笼里(原指鸟笼,这里比喻仕途)
D.慨当以慷(音节助词,无实义)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天下归心(人心归服) 但为君故(只)
【答案】B
【解析】“方宅”指房子四周。方,这里是四周的意思。
1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答案】(1)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2)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归服
(3)荫,名词作动词,遮蔽。
【解析】题干要求“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首先辨明加点字的词性,然后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担当的成分来分析。“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是方位名词,用在主谓之间做状语,“向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归”为动词,此处活用为使动词,“使……归服”;“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荫”,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后面跟了宾语,故应活用为动词,遮蔽。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卫风·氓》)
② 山不厌高, ,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③ 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答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海不厌深;周公吐哺;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文章中相关的情节可以得出答案。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杜牧《阿房宫赋》)
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 。
(曹操《短歌行》)
③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④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答案】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解析】名句默写的要求是不能填漏字、添字,更不能填错字。
1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句诗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在诗的结尾与这两句诗相对应的诗句是: , 。
【答案】对归隐的向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析】本题要理解“羁鸟”“池鱼”的比喻义,诗歌借这两个形象比喻自己,将“旧林”“故渊”比作自由的生活场所。理解了这些比喻义,第一个空就不难了,抒发的情感就是对归隐的向往。第二空也就很容易填出来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子曰:“夫仁者, ,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
②君子曰: 。青,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③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曹操《短歌行》)
④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答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解析】名句默写的要求是不能填漏字、添字,更不能填错字。
二、语言表达
16.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短歌行》)
②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孔雀东南飞》)
③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离骚》)
【答案】①引用、借代 ②)比喻、铺陈 ③比兴
【解析】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②“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是在叙述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精心打扮,腰间束着流光的白绸带,耳边挂着明月珠装饰的耳珰。十个手指像尖尖的葱根又细又白嫩,嘴唇涂红像含着朱丹一样。运用了比喻和铺陈的手法。③“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意思是说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鸷鸟:猛禽。鸷鸟不合群,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这里应该是说自己生性品行高洁,注定如鸷鸟不容于世。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三、诗歌鉴赏
阅读《归园田居(其二)》,完成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④。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⑤。
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注释】①野外:这里指农村。人事:人际交往,这里主要指与官场的来往。②轮鞅(yāng):鞅是拉车的皮带,这里指车马。③尘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拨开野草。⑤我土日巳广:我开垦的田地一天天在扩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17.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18.诗人是怎样来表达乡村生活宁静的?
【答案】17.在本诗中,诗人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18.先是从正面写“静”。乡村的偏僻,极少应酬,虚掩的柴门,幽静的居室,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与纯朴的乡邻们披草来往,共话桑麻,不是世俗的“人事”;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解析】17.①“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就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表达了诗人内心生活的淡然和恬静。②“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澄澈明净的,令人喜悦。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③“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心怀恐惧。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18.本题要求分析“这首诗是如何表现‘静’的”,诗歌开头四句为此诗的首层,它从正面写“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叙说归隐郊野之后,罕与尘世往来,了却心头尘俗之想。中间四句为此诗的中层,着意描写田园生活的动态,继说与之交往者都是农夫,相谈的都是桑麻。与上层的静态相呼应,以动衬静,充满一种纯朴的动人氛围。最后四句是此诗的末层,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写出了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说明了作者此时心中亦乐亦忧的乃是作物与耕地。进一步以动衬静,心之“动”进一步展示了心之“静”。
19.阅读《短歌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用“朝露”来比喻 。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 。
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 。
(2)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答案】(1)人生的短暂;贤才投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2)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作者以周公自比,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解析】(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朝露早晨的露水,易逝。乌鹊喻贤才应择明主。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希望尽可能多的接纳人才。(2)周公吐哺: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的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的归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