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8 14:31: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揉作态之感,这样决绝的誓言,任你心似铁也要化为绕指柔吧。
B.这两年矿难不断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规程和规章制度的不屑一顾,肯定是酿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C.中新网8月24日报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致辞中宣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并称本届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防腐倡廉的工作,实际上也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认识到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2.下列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壮心未泯,一直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抗金热忱。
B.怀念家乡,怀念中原,怀念往昔岁月。
C.对四十三年前抗金业绩引以为荣。
D.对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一带战斗的岁月记忆犹新。
3.下列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中的“吟”、“行”、“引”都是古文体名。
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等;题目要依照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D.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温庭筠、李煜、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周邦彦等是著名的婉约词人,苏轼、辛弃疾则为豪放派的代表。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薄暮/薄雾浓云 重阳/接踵而至 缜密/玉枕纱厨
B.晶莹/暗香盈袖 妆奁/帘卷西风 悲戚/凄凄惨惨
C.还是/乍暖还寒 相识/博闻强识 堆积/疾风劲草
D.将来/最难将息 憔悴/渔翁樵夫 床笫/次第花开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惊涛拍岸 B.乍暖还寒时候
C.一尊还酹江月 D.赢得仓皇北顾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7.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词都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B.两首词都用典故,前者借以讥讽当时朝政,后者借以抒发情怀。
C.两首词都是豪放派词人所写,前者雄奇、奔放,后者慷慨、沉郁。
D.两首词都以怀古为题,怀念古代英雄,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怀。
8.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乱石穿空”三句,运用比拟手法,展现出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B.“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
C.上片抒发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下片借景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开阔的背景、大战的场面。
9.下列对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开篇从大处着笔,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并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B.“乱石穿空”三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展现出有声有色富有动态感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赤壁壮观的景物特点,也为下片追怀英雄人物周瑜渲染了气氛。
C.“小乔初嫁了”一句以美人衬英雄,显示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与上文中的“风流人物”“豪杰”相照应,也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
D.上片抒发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下片借景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人事融为一体,境界恢弘。
10.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11.“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默写
①落日楼头,   ,   。
②   红巾翠袖,   ?
③千古江山,   ,   。
④ 元嘉草草,   ,   。
13.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主要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托古讽今、寄托个人情怀等目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故国神游,   ,   ”的诗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有“元嘉草草,   ,   ”的诗句。
14.辛弃疾字   ,号   ,南宋著名的   词人,是   派的代表
15.下面句子和成语里的划线字,读音都比较特别,请标出它们的读音。
①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突厥传上》)   
②天姥连天向天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商鞅《商君书·农战》)   
④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⑤彗星见于东方。(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⑥羽扇纶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⑦万乘之国。   
⑧否极泰来。   
16.下面六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    
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做盆景的树种很多。
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二、语言表达
17.将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要求不超过30个字。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要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纪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三、综合题
18.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写法。作者不言情,而情在景中。阅读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景”,然后再进一步弄清从“景”中传达出来的“情”。对下面两句话所表现的“景”与“情”怎样理解才正确?试挑选正确的答案。
(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幽静的 B.清凉的 C.凄冷的 D.明丽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
A.凄苦的 B.烦恼的 C.恬淡的 D.空虚的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单调死板的 B.富有生机的 C.赤地千里的 D.荒凉空旷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
A.惊诧的 B.得意的 C.悲伤的 D.愤慨的
四、诗歌鉴赏
19.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对《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词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在战国时曾属楚国。
B.“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的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C.“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D.“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苟安于江南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朝廷。
(2)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由景及情,登楼远眺,山河美好却沦陷于敌人之手,词人深感苦闷和悲愤。
B.下片直抒胸臆,抨击那些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并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C.从全词内容来看,作者有愁有恨有忧有泪,心情低沉抑郁未免过于悲观失望。
D.从全词写法来看,既写景又抒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3)词的结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前文哪句话照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②、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③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漕:转运使的简称。②见说道:听说。③长门:汉代宫名。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住在长门宫。曾送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请他代写一篇赋送给汉武帝,陈皇后因而重新得宠。后世遂把“长门”作为失宠后妃子居处的专用名词。
(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2)下阕一开始就用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有什么用意?写到杨玉环、赵飞燕,目的何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首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的语言平白如话,情感却直率奔放,而又毫无矫揉作态之感,这样决绝的誓言,任你心似铁也要化为绕指柔吧。
B.这两年矿难不断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规程和规章制度的不屑一顾,肯定是酿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C.中新网8月24日报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致辞中宣布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并称本届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D.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防腐倡廉的工作,实际上也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认识到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答案】B
【解析】A异曲同工。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
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B不屑一顾。不屑:不值得,不愿意(去);一顾:看一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对某事物极端轻视鄙夷。这里可用“熟视无睹”。熟视:经常看到,看惯;无睹:没有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C无与伦比。伦:类,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D居安思危。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2.下列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壮心未泯,一直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抗金热忱。
B.怀念家乡,怀念中原,怀念往昔岁月。
C.对四十三年前抗金业绩引以为荣。
D.对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一带战斗的岁月记忆犹新。
【答案】A
【解析】A项,“一直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抗金热忱”正确,该句意为: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结合背景知识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一直处于忧国忧民的心态中,始终有抗击侵略者的决心,B、C、D项都偏离了主题,故选A。
3.下列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是唐代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B.《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李凭箜篌引》中的“吟”、“行”、“引”都是古文体名。
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等;题目要依照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D.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温庭筠、李煜、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周邦彦等是著名的婉约词人,苏轼、辛弃疾则为豪放派的代表。
【答案】A
【解析】白居易应为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4.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每对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薄暮/薄雾浓云 重阳/接踵而至 缜密/玉枕纱厨
B.晶莹/暗香盈袖 妆奁/帘卷西风 悲戚/凄凄惨惨
C.还是/乍暖还寒 相识/博闻强识 堆积/疾风劲草
D.将来/最难将息 憔悴/渔翁樵夫 床笫/次第花开
【答案】B
【解析】A项,分别读bó/báo,chóng/zhǒng, zhěn/zhěn;
B项,分别读yíng/yíng,lián/lián,qī/qī;
C项,分别读hái/huán,shí/zhì,jī/jí;
D项,分别读jiāng/jiāng,qiáo/qiáo,zǐ/dì;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惊涛拍岸 B.乍暖还寒时候
C.一尊还酹江月 D.赢得仓皇北顾
【答案】C
【解析】 A.无通假。译文: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
B.无通假。译文:一时觉暖一时觉凉。
C.“尊”通“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D.无通假。译文: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最后用了一个典故,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写法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虽老,但不忘为国效力。
B.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C.表示今天再也找不到象廉颇这样的大将的痛惜心情。
D.怀念廉颇,吊古伤今,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情绪。
【答案】C
【解析】作者借廉颇虽老还有人想起用的故事,表达自己得不到朝廷重用的愤懑心情。
7.对《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词都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B.两首词都用典故,前者借以讥讽当时朝政,后者借以抒发情怀。
C.两首词都是豪放派词人所写,前者雄奇、奔放,后者慷慨、沉郁。
D.两首词都以怀古为题,怀念古代英雄,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怀。
【答案】B
【解析】应是前者抒发情怀,表现自己的惆怅和无奈;后者为借古讽今,表现自己的悲愤。
8.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乱石穿空”三句,运用比拟手法,展现出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B.“小乔初嫁了”写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衬出周瑜年轻有为,志得意满。
C.上片抒发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下片借景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D.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大手笔描写开阔的背景、大战的场面。
【答案】C
【解析】“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错。下片借史实写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这道题涉及了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考查,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读懂全诗,然后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赏析手法。
9.下列对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A.开篇从大处着笔,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并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B.“乱石穿空”三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展现出有声有色富有动态感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赤壁壮观的景物特点,也为下片追怀英雄人物周瑜渲染了气氛。
C.“小乔初嫁了”一句以美人衬英雄,显示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与上文中的“风流人物”“豪杰”相照应,也与“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词人形成对照。
D.上片抒发对英雄伟业不灭的赞叹,下片借景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词气势磅礴,格调豪放,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古代的人事融为一体,境界恢弘。
【答案】D
【解析】D项,“英雄伟业不灭”分析错误,词的上片对像周瑜那样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卓著的功业而感叹。
10.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则是怀古伤今。
C.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答案】D
【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借景抒情,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善用典故怀古伤今。
11.“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一樽还酹江月
【解析】本句要注意“樽”“酹”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默写
①落日楼头,   ,   。
②   红巾翠袖,   ?
③千古江山,   ,   。
④ 元嘉草草,   ,   。
【答案】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倩何人唤取,;揾英雄泪?;,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水龙吟》和《永遇乐》两首词中的名句。注意要正确书写。
13.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主要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托古讽今、寄托个人情怀等目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故国神游,   ,   ”的诗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有“元嘉草草,   ,   ”的诗句。
【答案】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本句要注意“胥”“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
14.辛弃疾字   ,号   ,南宋著名的   词人,是   派的代表
【答案】幼安;稼轩;爱国;豪放
【解析】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辛弃疾的字、号、以及素数的流派、作品集。
15.下面句子和成语里的划线字,读音都比较特别,请标出它们的读音。
①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突厥传上》)   
②天姥连天向天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商鞅《商君书·农战》)   
④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五》)   
⑤彗星见于东方。(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⑥羽扇纶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⑦万乘之国。   
⑧否极泰来。   
【答案】可(kè)、汗(hán)、单(chán)(“可汗”是我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等少数民族的君长的称号,“单于”是匈奴君长的称号)。;姥(mǔ)(意义:老妇)。;食(sì)(意义:供养,给……吃)。;遗(wèi)(意义:送给)。;见(xiàn)(意义:出现。上古没有“现”字,凡“出现”的意义都写作“见”)。;纶(guān)(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乘(shèng)(古时一车四马叫“乘”)。;否(pǐ)(“否泰”本是《周易》的两个卦名,天地相交、通顺叫“泰”,天地不相交、不通顺叫“否”。后来把运气的好坏称为“否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汉语常见字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总之,字音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生要在平时多识记正确的字音,要养成正音正读的好习惯,要根据字形去准确辨识字音。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及成语里一些字的特殊读音,有的因为是古义,有的因为有活用,有的则因为是专名,所以读音比较特别,需要注意以免误读。例如本题中的“遗”“乘”“否”都要注意字音的读音的准确。
16.下面六个句子被打乱了顺序,请重新排序。    
①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
②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做盆景的树种很多。
③广东盆景又称岭南盆景。
④广东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
⑤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
【答案】③②⑥④①⑤
【解析】 文段的叙述对象是广东盆景,据此可断定③是首句;②⑥构成因果关系,叙述广东盆景的特点;④①⑤叙述其历史。应该先总说盆景的历史,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苏东坡生活在北宋时期,后面说清代,所以顺序应是:④①⑤。故答案为:③②⑥④①⑤。
二、语言表达
17.将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要求不超过30个字。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要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纪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答案】【示例】前人的诗歌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也是向后人挑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重点在于对文段中心内容的压缩、概括。阅读语段,可发现本段文字的核心是“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向后人挑衅……”。由此可以概括为前人的诗歌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也是向后人挑衅,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三、综合题
18.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常见的写法。作者不言情,而情在景中。阅读时首先要准确地理解“景”,然后再进一步弄清从“景”中传达出来的“情”。对下面两句话所表现的“景”与“情”怎样理解才正确?试挑选正确的答案。
(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幽静的 B.清凉的 C.凄冷的 D.明丽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
A.凄苦的 B.烦恼的 C.恬淡的 D.空虚的
(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①这句话描绘的“景”是(  )
A.单调死板的 B.富有生机的 C.赤地千里的 D.荒凉空旷的
②这样的“景”表达的“情”是(  )
A.惊诧的 B.得意的 C.悲伤的 D.愤慨的
【答案】(1)①C ② A
(2)①D ②C
【解析】(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描绘出一幅凄冷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凄苦(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写出作者目睹战争洗劫后的扬州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四、诗歌鉴赏
19.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问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对《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词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在战国时曾属楚国。
B.“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的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
C.“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D.“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苟安于江南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朝廷。
(2)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由景及情,登楼远眺,山河美好却沦陷于敌人之手,词人深感苦闷和悲愤。
B.下片直抒胸臆,抨击那些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并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C.从全词内容来看,作者有愁有恨有忧有泪,心情低沉抑郁未免过于悲观失望。
D.从全词写法来看,既写景又抒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3)词的结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前文哪句话照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1)D
(2)C
(3)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解析】(1)“断鸿”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暗示了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2)过于“悲观失望”说法不当。
(3)先找出前后呼应的句子,再回答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主要突出世无知己的悲慨即可。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②、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③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漕:转运使的简称。②见说道:听说。③长门:汉代宫名。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住在长门宫。曾送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请他代写一篇赋送给汉武帝,陈皇后因而重新得宠。后世遂把“长门”作为失宠后妃子居处的专用名词。
(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2)下阕一开始就用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有什么用意?写到杨玉环、赵飞燕,目的何在?
【答案】(1)上阕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是这首词中的“词眼”。因为,接下去作者以“春”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阕的内容,将他的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
(2)喻指自己的失意。陈皇后因招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自己也是因小人谗言,满腹大志无处施展。作者在此对那些离间嫉妒者发出一个严正警告: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们的下场不会比杨玉环、赵飞燕好到哪里!要知道,虽然她们在历史上都是宠极一时的人物,但结局却是一样的:一个缢死马嵬坡下,一个废为庶人后自杀。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眼”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二是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词语,或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使诗歌充满情趣,给人以丰富的想像;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我们读古诗,抓“诗眼”,除了结合整首诗的意境外,主要抓两个方面:一是从词性的角度看,重点找动词。在众多的词类中,动词是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关键字,因而成为诗人锻炼诗眼的重要对象。二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诗眼往往运用了拟人、夸张、通感等手法。本诗词重在写“春”。
(2)考查诗词中用典的作用。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玉环”、“飞燕”,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像不相联续,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和当时现实不是没有联系的。而从“蛾眉见妒”这件事上,又说明这不只是辛弃疾个人仕途得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宋廷兴衰的前途,它和这首词的春去的主题不是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