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读书:目的和前提 上图书馆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8 14:35:5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一、积累运用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有些传统文化的确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如果不做改变,人们会觉得它游离于生活之外,高山仰止,桎梏在书本中、书店里。换言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体,赋予其更多现代的意义与内涵。 ,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
A.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
B.解决当今难题,必须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
C.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
D.通过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苍穹(qióng) 点缀(zhuì) 阅览(lǎn)
B.幽静(yōu) 覆盖(fù) 宽敞(chǎng)
C.间隙(jiān) 古籍(jí) 优雅(yǎ)
D.白炽灯(chì) 音讯(xùn) 暗淡(àn)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4.下列情景中给朋友发的短信,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祝贺生女儿)近日听闻您喜添千金,弄瓦之庆,遥以致贺。
B.(描述赛事)世界各个排球队都在秣马厉兵,我队正觊觎桂冠。
C.(问候病情)闻君抱恙,不胜垂念,谨致问候,祝早日康复。
D.(拜托帮忙)冒昧唐突干请,所恳之事务必慨允,不胜感激。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首先是一种个人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阅读可以重塑个人的精神世界。亚里士多德曾经给人做出过最科学经典的定义:理性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阅读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理性行为。这或许才是阅读的本质,由亚里士多德而来。
①是与个体经验的对接
②其次对于内容的感悟也基本是个体的
③那里面有切实的人生知识与过去年代人类理性智慧的积淀
④你读与不读,读什么书,大多可以由你个人决定
⑤而书本正是人类理性的结晶
⑥尤其是那些杰出的经典之书更是人类奋斗最为经久不衰的成果
A.④②①⑤⑥③ B.①②④⑤⑥③
C.②④①⑥③⑤ D.④①②③⑥⑤
二、语言表达
6.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请参考示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给内容进行批注。
示例:
读书批注卡
作者:苏轼 内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 思子自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仔细研读,深入思考,才 能品出其意蕴。
读书批注卡
作者:张潮 内容: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三、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基于信息技术的推动,新型文艺样式不断涌现,数码艺术、闪客艺术、新媒体艺术等____,艺术新观念与新概念也如过江之鲫,令人____。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新样式、新观念、新理论无不源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网络文艺的跨介质创作与即时性互动已成常态。(  ),向着渴求知识信息和心灵慰藉的人们飞翔,丰富着大众的文化选择,而大众也以____的能动性参与到文艺生产传播中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们为信息时代的极大丰富____时,“潘多拉魔盒”也随之被悄然打开。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呼啸而出,图像、声音、文字的海量数据流纷纷涌向“云端”,人们对信息的追求永无止境:信息增长越快,欲望越是强烈。与此同时,信息高速公路的拓展速度与管理水准,却常常满足不了急剧增长的信息需求。于是,“秩序混乱”“交通阻塞”难以避免。在物质层面上,信息过载带来的是设备内存溢出或频繁死机;而在接受心理层面,信息过载使得信息接受者焦虑不安,无法冷静地搜索和取用对自身有用的信息,严重者甚至放弃自我判断,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如此一来,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埋下了文艺生产传播的隐患。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图像、声音、文字仿佛不受单一媒介限制,插上翅膀
B.图像、声音、文字仿佛插上翅膀,不受单一媒介限制
C.图像、声音、文字不受单一媒介限制,仿佛插上翅膀
D.图像、声音、文字插上翅膀,仿佛不受单一媒介限制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蜂拥而至 应接不暇 空前绝后 笑逐颜开
B.层出不穷 目不暇接 前所未有 欢呼雀跃
C.蜂拥而至 目不暇接 空前绝后 欢呼雀跃
D.层出不穷 应接不暇 前所未有 笑逐颜开
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信息过载阻挡了人们获取有效的信息,这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埋下了隐患。
B.信息过载阻挡了人们获取有效的信息,这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带来了隐患。
C.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埋下了隐患。
D.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带来了隐患。
四、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杂谈(节选)
鲁 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选文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引出谈读书的话题,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情况,并重点论述了职业的读书。
B.在作者看来,职业的读书是虽不喜欢,但因为升学的需要、工作的需要而读书,这种读书很痛苦,很可怜。
C.嗜好的读书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读书方式,这种读书依靠浓厚的兴趣,不为某种目的。
D.作者认为,职业的读书不可避免,但在职业的读书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嗜好,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2)阅读有关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大概”能否删去 请说出理由。
②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3)结合文本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给我知识最多的这个“公书林”。至于老师们教的并不多。
B.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那个下午时间消磨得很愉快。
C.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D.文中主要记述了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等几个图书馆。
12.下列对课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是为了引出论证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B.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这是一种空间顺序。
C.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这一句与前面一句写心情的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D.第9段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是为了论证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1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书林”书桌两端的铜制高台灯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B.“公书林”没能帮我养成看英文杂志的习惯。
C.在“公书林”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D.此后若干年,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这里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一、积累运用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有些传统文化的确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如果不做改变,人们会觉得它游离于生活之外,高山仰止,桎梏在书本中、书店里。换言之,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载体,赋予其更多现代的意义与内涵。 ,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
A.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
B.解决当今难题,必须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
C.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
D.通过读史通心,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
根据语境,后文说“让人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可见前面应是说可以达到这一结果的方式或方法;让“传统”成为一种“认同”,一种“精神给养”,这是古典智慧解决现代问题的结果,空格处的内容应与之相关。先说“读史通心”,这是大前提,然后才能“借鉴古典智慧”,最终“解决当今的难题”,而后面的句子就是“解决当今难题”的结果。
A项,“借鉴古典智慧,解决当今的难题,因为读史能通心”,选项把“读史能通心”放在后面,不如“解决当今难题”与后文连接更自然;
B项,先从“解决难题”入手,然后谈做法,这与横线后面的内容不连贯;
D项,“通过读史通心”滥用介词“通过”,与后文“让”连用,缺失主语。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苍穹(qióng) 点缀(zhuì) 阅览(lǎn)
B.幽静(yōu) 覆盖(fù) 宽敞(chǎng)
C.间隙(jiān) 古籍(jí) 优雅(yǎ)
D.白炽灯(chì) 音讯(xùn) 暗淡(àn)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C项,“间”应读“jiàn”。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初步统计,目前社会上已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A项,“近”和“左右”重复。
B项,“改善”改为“提高”。
C项,“切忌”“不要”删去任一词。
D无误。
4.下列情景中给朋友发的短信,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祝贺生女儿)近日听闻您喜添千金,弄瓦之庆,遥以致贺。
B.(描述赛事)世界各个排球队都在秣马厉兵,我队正觊觎桂冠。
C.(问候病情)闻君抱恙,不胜垂念,谨致问候,祝早日康复。
D.(拜托帮忙)冒昧唐突干请,所恳之事务必慨允,不胜感激。
【答案】A
【解析】A项,“瓦”,古代妇女纺织用的纺砖;“弄瓦”古人把纺瓦给女孩玩,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祝贺人家生女孩。本句表达得体。
B项,“觊觎”是贬义词,感彩不对。
C项,“垂”是敬语,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垂青”“垂询”。此处谦敬和主宾错位。
D项,“务必”错误,请托人不能用命令式的祈使句。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首先是一种个人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阅读可以重塑个人的精神世界。亚里士多德曾经给人做出过最科学经典的定义:理性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阅读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理性行为。这或许才是阅读的本质,由亚里士多德而来。
①是与个体经验的对接
②其次对于内容的感悟也基本是个体的
③那里面有切实的人生知识与过去年代人类理性智慧的积淀
④你读与不读,读什么书,大多可以由你个人决定
⑤而书本正是人类理性的结晶
⑥尤其是那些杰出的经典之书更是人类奋斗最为经久不衰的成果
A.④②①⑤⑥③ B.①②④⑤⑥③
C.②④①⑥③⑤ D.④①②③⑥⑤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根据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标志性词语来排序。首先综观全段是阐述阅读的本质,先强调是“个人行为”,后面的横线处当选第④句,是具体说明;紧接着选②①,个体感悟和个体经验是相联的,且语言标志“其次”与“首先”呼应;第四处横线与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理性的动物”衔接最紧的是⑤,这是由内容和标志性词语“而”所决定;最后是⑥③,这是由标志性词语“尤其”和指代词“那”所决定。
二、语言表达
6.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请参考示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给内容进行批注。
示例:
读书批注卡
作者:苏轼 内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 思子自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仔细研读,深入思考,才 能品出其意蕴。
读书批注卡
作者:张潮 内容: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
 
【答案】(示例1)读书既要常看,也要讲究阅读方法,更要学以致用。(示例2)这段话,将读书之道阐述得深刻而透彻,可谓精辟!
【解析】“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将读书之道阐述得深刻而透彻。想要很多书,很容易,关键是会不会看,看书比藏书难;看书也不是很难,但用心读书却难;读书其实也不难,但读了之后要用上就难了。学以致用最重要。
三、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基于信息技术的推动,新型文艺样式不断涌现,数码艺术、闪客艺术、新媒体艺术等____,艺术新观念与新概念也如过江之鲫,令人____。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新样式、新观念、新理论无不源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网络文艺的跨介质创作与即时性互动已成常态。(  ),向着渴求知识信息和心灵慰藉的人们飞翔,丰富着大众的文化选择,而大众也以____的能动性参与到文艺生产传播中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们为信息时代的极大丰富____时,“潘多拉魔盒”也随之被悄然打开。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呼啸而出,图像、声音、文字的海量数据流纷纷涌向“云端”,人们对信息的追求永无止境:信息增长越快,欲望越是强烈。与此同时,信息高速公路的拓展速度与管理水准,却常常满足不了急剧增长的信息需求。于是,“秩序混乱”“交通阻塞”难以避免。在物质层面上,信息过载带来的是设备内存溢出或频繁死机;而在接受心理层面,信息过载使得信息接受者焦虑不安,无法冷静地搜索和取用对自身有用的信息,严重者甚至放弃自我判断,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如此一来,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埋下了文艺生产传播的隐患。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图像、声音、文字仿佛不受单一媒介限制,插上翅膀
B.图像、声音、文字仿佛插上翅膀,不受单一媒介限制
C.图像、声音、文字不受单一媒介限制,仿佛插上翅膀
D.图像、声音、文字插上翅膀,仿佛不受单一媒介限制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蜂拥而至 应接不暇 空前绝后 笑逐颜开
B.层出不穷 目不暇接 前所未有 欢呼雀跃
C.蜂拥而至 目不暇接 空前绝后 欢呼雀跃
D.层出不穷 应接不暇 前所未有 笑逐颜开
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信息过载阻挡了人们获取有效的信息,这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埋下了隐患。
B.信息过载阻挡了人们获取有效的信息,这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带来了隐患。
C.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埋下了隐患。
D.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带来了隐患。
【答案】7.B
8.B
9.C
【解析】7.“插上翅膀”和不受“限制”具有先后关系,排除A、C两项;“仿佛”应放在“插上翅膀”的前面,排除D项,故选B项。
8.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的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应接不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现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多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前所未有: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笑逐颜开:形容满面笑容,非常高兴的样子。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
9.C不能说“文艺生产传播”是“隐患”,原句后半句应该改为“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埋下了隐患”。
四、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杂谈(节选)
鲁 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选文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引出谈读书的话题,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情况,并重点论述了职业的读书。
B.在作者看来,职业的读书是虽不喜欢,但因为升学的需要、工作的需要而读书,这种读书很痛苦,很可怜。
C.嗜好的读书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读书方式,这种读书依靠浓厚的兴趣,不为某种目的。
D.作者认为,职业的读书不可避免,但在职业的读书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嗜好,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2)阅读有关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大概”能否删去 请说出理由。
②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
(3)结合文本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答案】(1)B
(2)①不能删去。“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它就绝对化了,表述不严密。②比喻论证。画线的句子论证了嗜好的读书因随意而有趣味的特点,深入浅出、通俗形象。
(3)当今的中学生为升学而读书,既苦又累,缺乏兴趣,阅读面非常狭窄,只能算是职业的读书,这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按照鲁迅先生的教导,在职业的读书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嗜好的读书。
【解析】(1) B项“这种读书很痛苦,很可怜”扩大范围,理解不正确,原文是“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不是全部都“痛苦”“可怜”。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2)此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理解,①题要从论述语言的严密性角度思考,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答出“大概”的含义,再结合上下文,解释“大概”所在句子的句意,分析去掉后是否会影响句意,证明自己的观点。②题中所考查的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比喻论证的好处就是能够使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考生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就可以了。
(3)考生可先结合现实答出“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然后结合文本将这个读书现状与鲁迅先生的观点联系起来,再结合文本的观点,提出如何才能让中学生乐读书、读书有收获。如,可先提出当今中学生读书缺乏兴趣、既苦又累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提倡以嗜好的读书补充职业的读书。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1.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给我知识最多的这个“公书林”。至于老师们教的并不多。
B.在“公书林”里找到了书架上一排斯蒂文生的书拿下来翻了几本,那个下午时间消磨得很愉快。
C.第7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
D.文中主要记述了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等几个图书馆。
12.下列对课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引用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话是为了引出论证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
B.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写与这几个图书馆的缘分的。这是一种空间顺序。
C.第8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这一句与前面一句写心情的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D.第9段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是为了论证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
1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书林”书桌两端的铜制高台灯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B.“公书林”没能帮我养成看英文杂志的习惯。
C.在“公书林”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
D.此后若干年,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这里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
【答案】11.A
12.B
13.D
【解析】11.A.依据第四段“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我那时的中外老师,但给我知识最多的却是这个‘公书林’”,“至于老师们教的并不多”错,“我在文华中学学到了许多东西,至今都怀念我那时的中外老师”证明老师教了不少。
故答案为:A。
12.B项,这是一种时间顺序。
13.A.依据第六段“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十九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公书林”错,应是清华大学图书馆。B.依据第五段“‘公书林’还帮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即看英文杂志”,“‘公书林’没能帮我养成看英文杂志的习惯”错。
C.依据第五段“当然也主要是翻着图画看看,这样也就部分地满足了我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也从旁学到了一些英文”,本项缺少“部分地”的限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