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常考易错模拟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宽阔 霎时 尤如 B.顿时 跃出 山蹦地裂
C.剧说 鹅卵石 稻田 D.薄雾 涨潮 人声鼎沸
2.“裘”的字形特点最有可能跟( )有关。
A.要求 B.球类 C.需求 D.衣服
3.“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中“观”字的意思是( )
A.看 B.景象或样子 C.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 D.道教的庙宇
4.概括下面句子的主要意思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 )
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弯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千米。
A.杭州湾的特殊地形 B.杭州湾的弯口宽度
C.杭州湾附近的宽度 D.杭州湾呈喇叭形
5.下列词语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锣鼓喧天 B.悄无声息 C.震耳欲聋 D.响彻云霄
6.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白雪皑皑 B.景色灿烂 C.响声隆隆 D.榕树茂盛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潮》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景象的具体描绘,展现了奇特的自然景观。
B.“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田野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句话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C.《繁星》描写了“我”在海上的一夜里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D.《走月亮》描写了“我”与阿妈走月亮,走过了小路,走过了小溪,走过了田埂,还走过了许多地方。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真情和月光下美丽的景色。
8.下面句子中哪一个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B.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C.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
D.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二、填空题
9.我会查字典。
“坠”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再查______画。“坠”可以组词______、______、______。
10.花牛的生活:理解填空。
_______是花牛的家。花牛在家里无拘无束地生活,它会_________,会安详地睡觉,会_______。我很喜欢花牛,因为____________。
11.芦苇的变化:《现代诗二首》理解填空。
芦苇的头由_____变成了______。(填表示颜色的词语)我觉得芦苇变化的原因应该是_____。
12.根据学过的知识填空。
(1)《观潮》一文介绍了每年的观潮日是农历_______。文章是按照潮来前→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了观潮的盛况,从_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钱塘江大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壮观,和当地的___________有关。唐代诗人____________的《浪淘沙》一诗也对大潮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其中诗句“八月涛声___________,_________触山回”写出了大潮的来势汹汹,壮观的景象给人们无尽的遐想。
(2)《繁星》一文的作者是______,文章重点写了作者在______看繁星,感受到海上的夜是_______的,是________的,是_______的。
(3)黄昏,红红和家人一起到树林里散步,此时她看到太阳的余晖映入了深林,接着又照在青苔上,她不由得吟通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填充下面的成语,并按要求写词语。
若( )若( ) 山( )地( ) ( )荡荡
横( )( ) 涯 ( )私语 漫( )卷( )
(1)仿照第一排词语的形式各写一个词,注意加横线的部分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
14.说说下面的语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①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都有。________
②现在的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________
③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上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我在豆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豆,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15.用“﹏﹏﹏”在文段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16.细细品读文段中画“_____”的句子,体会这句话中的“……”,发挥想象,再接着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
17.下列哪些画面是“我”见到的?哪些画面是“我”想到的?分一分。(填序号)
①鱼儿跳水图 ②果园丰收图
③种菜种豆图 ④找兔草、吹蒲公英图 ⑤稻谷成熟图
“我”见到的:__________。
“我”想到的:__________。
18.这个语段表达了作者( )
A.在田埂上走月亮时的愉快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B.在田埂上走月亮时的欢快心情和不知如何招待阿爸的紧张之情
课外阅读。
走进丽江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省会城市昆明六百余公里。①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的民风著称。在它的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水、宽阔的坝子……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成的。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②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③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 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还有母系氏族的最后乐园——泸沽湖及其神秘的摩梭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月色溶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④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19.读短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丽江 ( )的雪山 ( )的城镇 ( )的流水
20.短文中画“ ”的句子依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反问 C.排比 D.引用
①( ) ②( ) ③( ) ④( )
21.画“﹏﹏﹏”的句子是________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上“√”,错的打上“×”。
①丽江古城的布局为网状。( )
②走进丽江,你会发现,这里真可谓是“小桥流水人家”( )
③玉龙雪山终年积雪,被誉为“地球上最寒冷的雪山”( )
④丽江最吸引人的就是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 )
23.短文中详写的景观是___和__,略写的景观有虎跳峡、___、____、____、____等。
24.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5.习作。
题目: 真是个好地方
提示:可以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可以是海边的游乐场,可以是街边的公园,也可以是乡村的小河边…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心目中的好地方,请你来写写吧!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这个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写出你喜欢的理由;:③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④不少于3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中易错字字形的掌握,要求我们注意识记与积累。
A.尤如——犹如
B.山蹦地裂——山崩地裂
C.剧说——据说
D.词语书写均正确
2.D【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裘,毛皮的衣服;姓。
根据该字的组成“求+衣”,应选D。
3.B【详解】本题考查字义。
天下奇观,世界上最奇异的景象;奇怪而少见的事。观:景象或样子。
故选B。
4.A【详解】本题考查对句意的概括。
阅读所给语段可知,这段话从杭州湾的形状、弯口宽度及附近宽度介绍了杭州湾的特殊地形。由此可知,BCD三项说法片面,不具概括性,这段话主要意思表达最准确的是“杭州湾的特殊地形”。
5.B【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归类。
认真审题可知,本题要求选出词语中不同类的一项。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分析作答。
A.锣鼓喧天: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B.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C.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D.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根据词义可知,ACD三项的词语均有“声音很大”的意思,B选项中“悄无声息”表示没有声音,与其他三项不同。
6.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识记。本题中词语搭配不恰当的是B项,“景色”可以用优美搭配,不能用灿烂搭配。
7.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以及课文的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BD说法正确。
C.有误。《繁星》一文作者三次写繁星,描写了自己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了“我”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美的享受。
8.A【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A.“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句子把稻田比作银毯,运用比喻的手法。
B.“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句子把水塘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C.“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句子把稻穗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D.“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句子把太阳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9. Z zhui 土 4 坠落 坠入 天花乱坠【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
音序查字法,先查首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
部首查字法,先看所给字的结构,再判断部首。再查除去部首之后剩余的笔画数。
“坠”zhuì 首字母大写为Z,音节zhui
“坠”上下结构,部首:土。再查除去部首之后剩余的笔画数4画。
坠组词:坠毁、坠落、摇摇欲坠、坠地、坠琴、坠胡、坠子、扇坠、天花乱坠、
10. 草地 坐在剪秋罗上 用动尾巴走路 它是那么快活自由,给草地增添了生机【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花牛歌》描写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随着它的行动,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节:花牛在草地上休息,压扁了一穗剪秋罗。花牛、绿草地、剪秋罗色彩鲜明,画面感极强。“压扁了剪秋罗”可以看出花牛的无拘无束。
第二节:花牛在草地上睡觉,身上的白色和白云融为一体,“霸占”一词写出了花牛与自然融合为一体,无拘无束。
第三节:花牛甩着尾巴走在在草地上。“小尾巴甩得滴溜溜”这个动作令我们感受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第四节:夕阳西下,花牛在草地上睡觉。“做梦”和“偷渡”是拟人修辞,做梦可以梦到很多东西,偷渡则给人神秘之感,指太阳悄悄地落山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这两处拟人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设想,也许花牛在梦中有美味的青草,有蛐蛐在弹琴,有傍晚的阳光……
11. 白色 红色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它【详解】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
根据原文“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可知芦苇由白色变成了红色。芦苇变化的原因应该是夕阳的余晖撒在了芦苇身上。
12. 八月十八 潮来时 潮头过后 形态 声音 特殊地形 刘禹锡 吼地来 头高数丈 巴金 海上 柔和 静寂 梦幻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理解、古诗识记理解。
《观潮》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杂曲歌辞·浪淘沙》作者是唐代刘禹锡,全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2)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繁星》是当代作家巴金于1927年1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对星空、繁星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作者也通过写景抒发了淡淡的离情。全文语言隽永清丽,耐人寻味,读着这样的文字,感到很亲切,很自然,令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3)本题考查古诗识记理解。
《鹿柴》作者是唐代王维,全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13. 隐 现 摇 动 浩浩 无 际 窃窃 天 地 自由自在 天昏地暗 多多少少 北风呼啸,鹅毛大雪漫天卷地而来。【详解】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若隐若现:意思是隐隐约约,看不清楚,很难分清。
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现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窃窃私语:窃窃:声音细微。语:说话。背着人小声交谈。
(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仿写,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仿写。
本题中第一个词语的格式是ABAC式,类似的词语有毛手毛脚、百发百中、一心一意、非亲非故、冷言冷语、人来人往、自由自在、一五一十、再三再四、十全十美、探头探脑、一年一度、无边无际、实话实说
本题中第二个词语的格式是第一三个字是同类名词,类似的词语有 山崩地裂、山清水秀、天昏地暗、枝繁叶茂、柳暗花明、天寒地冻、海枯石烂、风调雨顺、花好月圆、月黑风高、风平浪静
本题中第三个词语的格式是AABB式,类似的词语有多多少少、明明白白、星星点点、吞吞吐吐、轰轰烈烈、蹦蹦跳跳、隐隐约约、密密麻麻、断断续续、勤勤恳恳、浩浩荡荡、偷偷摸摸、慌慌张张、从从容容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造句,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造句。注意符合词语的含义,所造的句子要合情合理即可。
14. 设问 比喻 排比【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都有。”句子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手法。
②“现在的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句子把“稻田”比作“银毯”,运用比喻的手法。
③“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文段中四个“走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5.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16.跟随主人看果园的狗儿偶尔狂吠几声。这儿真美呀!
17. ①②⑤ ③④ 18.A
【分析】15.考查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的句子,文段中的比喻句是: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16.考查续写句子。
细细品读文段中画“_____”的句子“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这句中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别的事物,如:跟随主人看果园的狗儿偶尔狂吠几声。这儿真美呀!
17.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细读选段可知,文中鱼儿跃出水面、果园丰收的景象以及稻谷成熟了这是“我”见到的,由句子: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知道,油菜花开和找兔草、吹蒲公英都是“我”想到的,所以“我”见到的:①②⑤,我”想到的:③④。
18.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本文通过描写“我”和阿妈牵手散步,看到许多美丽的景象和无比欢愉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在田埂上走月亮时的愉快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19. 美丽 圣洁 古老 潺潺 20. C D A B 21. 过渡 承上启下 22. √ √ × × 23. 丽江古城 玉龙雪山 万里长江第一漂 三江并流 泸沽湖 香格里拉 24.丽江古城是一幅“高原姑苏”图景,玉龙雪山被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的雪山”。
【分析】19.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通过关键内容“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的民风著称”“在它的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桥下有潺潺的流水”可以概括出对应词语。
20.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第一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淳朴的民风”是三个并列关系的短语,所以是排比句。第二句:“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引用了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中的一句诗,所以是引用句。第三句:把“山峰”比喻成“玉龙”,有本体和喻体,所以是比喻句。第四句:“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你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
21.本题考查句子作用分析。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承接上文所写的“高原姑苏”,引出下文的“玉龙雪山”,所以这个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答案为:承上启下。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①结合原文第二自然段的“整体形成网状布局”可知,说法正确。
②结合原文第二自然段的“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可知,“小桥”“流水”“人家”在丽江都有,所以说法正确。
③结合原文第三自然段的“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可知,说法错误。
④结合原文“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可知,丽江最吸引人的还有“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所以说法错误。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
文章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丽江古城”,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玉龙雪山”,所以详细写了“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结合原文第四自然段的“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还有母系氏族的最后乐园一泸沽湖及其神秘的摩梭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可知,略写的景观有:虎跳峡、万里长江第一湾、三江并流奇观、泸沽湖、香格里拉。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原文“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可知,丽江古城是一幅“高原姑苏”图景;结合原文“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可知,玉龙雪山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所以答案为:丽江古城是一幅“高原姑苏”图景,玉龙雪山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25.范文:
西湖真是个好地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中说的就是被称为“人间天堂”的西湖。
从大老远看,西湖被一层朦朦薄雾给包裹住了,好像一颗珍贵的翡翠,散发着浓浓的情调。走近一看,西湖又像一面未磨过的镜子,是那么神圣,那么高雅,那么脱俗。偶尔,有只飞鸟轻轻划过湖面,湖面便会泛起层层波纹。这时,空中下起蒙蒙细雨。偶尔几滴雨水滴在荷叶中间调皮的滚来滚去,像一个个淘气的小精灵。小船会载着我们在雨中漫游,眼前的风景朦朦胧胧,让我们感觉自己身于人间仙境。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
当我们重新回到岸边的时候才会感到自己回到了人间。是时候去尝一尝西湖边的美食了,最让我喜欢的就是西湖醋鱼了,那滋味真是让人难以忘怀。
西湖真是个好地方!听完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立刻去体验一下西湖的如画风景呢?【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
首先根据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补全标题内容。然后在根据所选取的景色进行具体的描写。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开头:可以运用好词好句,或者运用修辞手法等进行描写铺垫。引出所要描写的地点在哪里。
过程:具体写出景色的特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一天从早到晚的景色变化;或者写出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还可以或者按照空间的顺序,根据游览的不同地点,写出不同的景色。描写景色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
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