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模拟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半明半昧(wèi)(糊涂,不明白) B.无处不在(chù)(地方,处所)
C.摇摇欲坠(duì)(落,掉下) D.星群密布(bù)(做出安排)
2.头白的芦苇,也( )一瞬的红颜了。
A.装成 B.妆成 C.扮成
3.下列句子缩写最正确的一项是( )
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
A.月亮牵着那些。 B.那些小星星。
C.月亮牵着小星星。 D.月亮牵着闪闪烁烁。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振耳欲聋
B.响彻云霄 悄无声息 齐头并进
C.人山人海 鸦鹊无声 浩浩荡荡
D.山崩地裂 窃窃私语 曼天卷地
5.下列加点词语与“新鲜的花瓣”中的“新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新鲜的鱼虾 B.空气新鲜 C.新鲜经验 D.新鲜的事物
6.“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下列与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B.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C.雨后的天空出现了七彩的虹,犹如花束编织的环带,缀在蓝色的裙襟上。
D.昙花开了,花苞像一盏盏精致的宫灯似的。
7.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既在写天上的月亮、星星,也在写地上的阿妈和“我"。
B.“我”就像天上的月亮,阿妈就像星星,月亮和星星手牵手,“我”和阿妈手牵手,画面温馨而甜蜜。
C.作者写月亮牵着星星在天上走,形象地表达了阿妈对“我”的启示和引导。
D.句中的省略号意蕴丰富,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8.关于课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驮着斜阳回去”中的“驮”字用得好,让四面充满情意,给人想象的空间
B.“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表现出诗人见到夕阳时的伤感
C.《花牛歌》中的“压扁”偷渡”这两个词明贬实褒,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D.“小尾巴甩得滴溜溜”中“滴溜溜”写出了花牛的开心与惬意
二、填空题
9.看拼音写词语。
假日的一个早晨,爸爸妈妈带着我去guān shǎng( )钱塘江大潮。只见大堤上rén shān rén hǎi( ),yóu rú( )远处那白浪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真乃天下qí guān( )。
10.黄金搭档。(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月亮 ( )的夜晚 ( )的果子
( )的香味 ( )的溪水 ( )的水塘
1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微小_________ 柔和_________ 模糊___________
静寂_________ 梦幻_________ 沉睡___________
12.查字典填空。
我们要查“熟”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序________。
“熟”字在字典里的解释:①成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②程度深。“稻谷就要成熟了”中的“熟”应该选第________种解释。
13.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填序号)。
A.__________鼎沸 B.风平__________ C.浩浩__________
D.水天__________ E.__________浪吼 F.__________地裂
根据课文内容给词语分类。
①形容人多:______
②描写潮水的声音:______
③描写江面或潮水的样子:_____
选词填空。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湖来之前,江面上,______。潮来时,江面上,_____, 湖水声如______。海堤上______, 听不出他们在说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_____的地方。
14.读一读,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观潮(节选)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5.把句子填写完整。
16.选文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大潮___________的变化。第三句话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身临其境。
17.读句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想一想:选文中与“犹如”意思相近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顿时人声品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读到“人声鼎沸”这个词语时,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的画面。读到“顿时”时让我感觉到时间___________,我会用“顿时”描绘一个生活中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 )句诗写出了选文中的壮观景象。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课内阅读。
走月亮(节选)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泪泪,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20.从选文中可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是:( )
A.事情发展。 B.从秋到春。 C.从近到远。 D.从上到下。
21.根据选文内容,填写观察记录。
观察方式 观察景物 景物的现象
听到 _______ 唱歌
鸟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甜香、挂满枝头
_______ 稻田 _______
想到 _______
22.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稻穗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3.看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的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画面(不少于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24.习作。
美丽的乡村风光,有名的中国死海,书声琅琅的校园,令人兴奋的游乐场,充满欢声笑语的公园……这些地方真让人难忘!请你推荐一处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写清楚推荐的理由。字数不少于4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详解】考查对字音和字义的辨析能力。
A项,有误。
半明半昧:bàn míng bàn mèi
昧指:昏暗。
意思是: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C项,有误。
摇摇欲坠:yáo yáo yù zhuì
形容极不稳固,就要落下来,或就要垮台。
D项,有误。
星群密布:xīng qún mì bù
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布指:分布。
2.B【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识记。
本题出自现代诗人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全诗为: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意思是开了白花的芦苇,在夕阳的照耀下,其花泛着红色,像是化了妆的美女。
3.C【详解】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可以理解为总结句子意思的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月亮”,谓语是“牵着”,宾语是“小星星”。
4.B【详解】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A.“振耳欲聋”改为“震耳欲聋”。
B.书写正确。
C.“鸦鹊无声”改为“鸦雀无声”。
D.“曼天卷地”改为“漫天卷地”。
5.A【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意思及运用,结合语境分析,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新鲜的花瓣”中的“新鲜”意思是没有变质,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没有枯萎的。与A项“新鲜的鱼虾”中的“新鲜”意思相同。故选A。
“新鲜”的其它解释: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出现不久,还不普遍;少见的;稀罕。
6.B【详解】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是指开了白花的芦苇,(在夕阳的照耀下,)其花泛着红色,像是化了妆的美女。
A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是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B句,“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白云霸占了半个天”把白云写成了人。
C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修辞手法,把“彩虹”比作“环带”。
D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比作“宫灯”。
因此答案为B。
7.B【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要熟记。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语段选自课文《走月亮》。这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在秋天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月亮的美好画面,文章情景交融、情谊深沉,体现了母女之间的那种温馨、甜美的亲情。
故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句子“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可知这句话既在写天上的月亮、星星,也在写地上的阿妈和“我”,“我”由看到月亮身边的小星星,联想到自己在母亲的身边享受着母爱,也形象地表达出了阿妈对“我”的启示和引导。句末的省略号意蕴丰富,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由此可知A、C、D理解正确,B中的“‘我’就像天上的月亮,阿妈就像星星”理解错误,“我”应该是“星星”,母亲应该是“月亮”。故选:B。
8.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ACD说法正确。
B.“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呈现出来的画面是:夕阳把白花花的芦苇染成了红色。表现出诗人对夕阳的赞美之情,而不是诗人见到夕阳时的伤感。
9. 观赏 人山人海 犹如 奇观【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赏、犹、观”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柔和 秋天 好吃 野花 清清
可爱【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
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合适的名词,认真分析所给形容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洪亮的声音”。
带“的”的都是定语加中心语的偏正短语,“的”前的定语一般由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性的短语充当。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11. 渺小 温和 朦胧 安静 虚幻 熟睡【详解】本题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
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微小:指极小。近义词是“渺小”。
柔和:指温和而不强烈。近义词是“温和”。
模糊:指不分明;不清楚。近义词是“朦胧”。
静寂:指沉寂无声;寂静。近义词是“安静。
梦幻:指如梦的幻境;梦境。近义词是“虚幻”。
沉睡:指睡得很熟。近义词是“熟睡”。
12. 灬 11##十一 S shu ①【详解】考查了查字典,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熟”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灬”部,再查11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S”,再查音序“shú”。“稻谷就要成熟了”中的“熟”意思是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故选①。
13. 人声 浪静 荡荡 相接 风号 山崩 A EF BCD B E F A D【详解】考查补写词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风号浪吼:形容风浪很大,比喻未来会遇到很多严峻的考验。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水天相接: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清澈的水域映照着湛蓝的天空,形成清美而秀丽的大自然空间景象。
14. 乘凉。 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形容极不稳固,就要落下来。【详解】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学生可以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
纳凉:(动)乘凉。
半明半昧: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摇摇欲坠:形容建筑物基础动摇,即将倒塌。比喻情势危急,就要崩溃或垮台。
15.江面还是风平浪静 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16. 由远及近 景象 声音 17. 好像 如同 18. 人群吵吵嚷嚷 极短 顿时,一轮红日升起,放射出万道金光。 19.C
【分析】1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背诵默写。
注意对学过的课文内容及时巩固复习,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内容即可。
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以得出其中的“再近些”“越来越近”等词语可以得出写出了大潮由远及近的变化。根据文段的内容“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以得出写出了大潮的景象、声音让我们身临其境。
17.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和辨析。
结合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写出选文中与“犹如”意思相近的两个词语是好像、如同。意思都是好像、如同。
18.本题考查的是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读到“人声鼎沸”这个词语含义是本意指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读到这个词语我想到了人群吵吵嚷嚷。读到“顿时”意思是指立刻、一下子。读到这个词语让我感觉到时间极短。用顿时造句时,注意要描写出时间的简短。
19.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辨析。
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本题中符合选文中的壮观景象的是C项,“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意思是: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出自唐代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七)》,全诗为: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20.C 21. 秋虫 拍打着翅膀 鱼儿 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 沟水 很满意地响着 闻到 果子 看到 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 油菜开花,找兔草,吹蒲公英,栽水稻 22. 拟人 饱满 23.鱼儿跃出水面,挺着苗条的身躯,闪着点点银光,泼刺一声,河面漾起了一道道波纹乡村的宁静和祥和
【分析】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作者在叙述时,先叙述了被修补过的村道,接着叙述了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然后又叙述了稻田。作者先写了近处的景物,接着叙述了远处的景物,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
2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
根据给到的关键信息,找出对应的信息即可。通过关键句“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沟水泪泪,很满意地响着”“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可以概括出答案。
2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低着头”是形容人的动作,这里赋予了稻穗人的行为,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而之所以低着头,则是因为稻穗非常饱满。
23.本题考查想象力,根据要求写句子。
展开想象,加入一些修饰词语或者运用修辞,将鱼儿跃出水面的场景写生动。
24.例文:
美丽的乡村风光
无论是在什么季节,乡村的风景总是独特迷人的。
乡村的春天是丰富多彩的。你看,小路旁的那茂密草丛中,开放着星星点点的迎春花。一阵春风吹拂过来,迎春花摇曳着她们的小脑袋,像是在向着春天点头。而小草呢?则在向我们炫耀自己的舞姿。你瞧,勤劳的小蜜蜂正在争前恐后地采集各种各样的花蜜,像是在比赛谁先酝酿出最好的蜂蜜。桃花的香味吸引着燕子,怪不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飞回来呢!你听,才华横溢的小鸟也在唱着动听的曲子,让人着迷。
乡村的夏天是千变万化的,时而静,时而闹。要说净,小溪中的荷花,真静啊!它们一朵朵悄悄地开放,像是一位位喜欢宁静的小姑娘。要说闹,就要说乡村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啦。早晨,他们聚在一起玩游戏,中午,一吃好午饭,他们就一个接一个地跳进小溪里,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游泳比赛。到了下午,他们聚在大树下,比谁爬的高爬得快。孩子没有一刻是安静的,仿佛夏日的炎热也阻挡不了他们的活力。
乡村的秋天是果实累累的,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柿子,一串串紫色的葡萄挂满枝头,农民伯伯擦着幸福的汗水,笑着把它们摘回家。在秋天的夜晚,草丛里常常会发出蟋蟀、纺织娘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首动人心弦的大合唱,让那些辛苦了一天的人,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冬天的乡村是欢快的,那些堆积起来的雪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不顾严寒,堆雪人,打雪仗……乡村的冬天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度过。
厌倦了城市的忙碌与乏味的你们,欢迎来乡村放逐心灵吧!【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认真审题,本次习作是一篇写景的话题作文。先确定自己要写的地方,注意写清楚推荐的理由,写出这处地方最吸引人的特点。可以从景色、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介绍喜欢的地方时,可以运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和无感法,将地点写生动。最后结尾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