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9 10:3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模拟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醨”(lí)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A.酒 B.方向 C.容器 D.离别,分离
2.下列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精巧 忘确 B.榨油 播种 C.爱慕 悠然 D.浇水 孤独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是哪一项?( )
A.矮小 白雪皑皑 B.幽静 过犹不及
C.待着 待价而沽 D.便宜 大腹便便
4.将下面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是猎豹的奔跑速度比鸵鸟更快,可以达到每小时一百千米。
①人在奋力时候,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二十四千米。②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可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高速度是每小时九十千米。③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④猎豹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5.下面几句话表达的是对“人生”的种种看法,请选择恰当的词组将句子补充完整。
人生像____,有甜美的浪漫,也有严酷的现实;人生像____,有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人生像____,有众星捧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人生像____,有亮丽的色彩,也有平淡的黑与白。( )
①一个调色盘 ②一首诗 ③绚丽的舞台 ④一首歌
A.②④③① B.④②③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6.下面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花生》一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B.《珍珠鸟》一文中,作者把小珍珠鸟称为“小家伙”,是因为不喜欢小珍珠鸟打扰他写作。
C.《蝉》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古诗。
D.《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也的主要作品有《烟愁》《家乡味》等。
7.《白鹭》开头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末尾写“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种写作方法是( )
A.点明中心 B.首尾呼应 C.总结上文 D.承上启下
8.下列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白鹭》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冯骥才写的《珍珠鸟》告诉我们人与动物要和谐相处,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C.“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与“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D.《落花生》这篇散文借景抒情,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填空题
9.比一比,组词。
嫌( ) 亭( ) 暮( ) 框( )
谦( ) 停( ) 慕( ) 眶( )
10.让生字走进语境。
白鹭是一首jīng qiǎo___的诗。色素的pèi hé____,shēn duàn__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与白鹭相比,bái hè___太大而xián___生硬,即使如粉红的zhū__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1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______
(2)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______
(3)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______
12.课文内容填空。
(1)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_______,_______。
(3)《落花生》一文中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______,而对别人没有______的人。
三、语言表达
13.拟写新闻标题

12月21日,南阳市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群白鹭一字排开,“傲视”四周。近年来,南阳市始终把生态、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好了,便吸引了许多“精灵”来此栖息。
我的标题: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4.简要概括选文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描写了“我”摇桂花时的一系列动作:_____、_____从这些词语可以充分感受到“我”摇桂花时的______________。
16.仔细体会摇桂花前后“我”的心情,下面描述恰当的一项是(   )
A.急切盼望—高兴—沉醉 B.不耐烦—高兴—新奇
C.好奇—疲惫—失望 D.无奈—疲惫—高兴
阅读短文。
白鹭(节选)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
17.选文通过描写白鹭的________美、_______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_______之情。
18.第⑤段描写了白鹭的美,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黑、白、长、短 B.长、白、短、黑
C.长、短、白、黑 D.黑、短、白、长
19.文章在着重写白鹭的同时,为什么还写了白鹤、朱鹭、苍鹭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检阅台。
寄居异国,几乎年节不分。每到中秋,既无心举头望明月,也无兴趣买象征明月的月饼来应景,一心思念的却是当年母亲一双巧手做的团圆饼。
其实,母亲经常都做各种香喷喷的饼。到了中秋节,她就说自己手里捏的是“团圆饼”,她并不称它为“月饼”。她说:月亮是高挂在天上,放光明照亮世间的,怎么可以摘下来吃呢?说得外公和阿荣伯都呵呵地笑了。
母亲做团圆饼时,先炒好馅儿,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雪里蕻炒肉末。由阿荣伯揉好面,切成平均的一团团,她再来包。我当然少不了在边上帮倒忙,为的是想快快有得吃。
外公爱甜食,母亲就特别为他老人家加工加料,做鸡油豆沙加枣泥馅儿的,摆在他床边由他随时可以吃。我就在外公身边跟进跟出,不用说,又油又香的枣泥饼,大半都给我吃了。
在银色的月光下,我扶着外公在庭院中散步,听他讲母亲少女时代既能干又热心照顾邻居的许多事儿,我听了一遍又一遍,总也听不厌。母亲却说:“许多事儿都是你外公加油加酱编出来的,我哪有那么好?”外公又捻胡子呵呵地笑了。
母亲定定地注视着外公,低声对我说:“外公一年年老了,你一年年长大以后,要去外路读书,不知还有几个中秋节能在外公和我身边一起过呢!”
我听了心里怅怅的,抬头望外公,他笑得满脸皱纹,白胡须在月光中微微飘动。我觉得外公像一位老仙翁,就要冉冉升天而去,不由得一阵心酸,几乎掉下泪来。
外公微微颤抖的手,紧紧捏着我的小手说:“小春,你赶快写信到北京给你爸爸,要他快点回来,逢年过节,总要一家团圆,吃你妈妈做的团圆饼啊!”
……
在摇曳的烛影中,母亲的笑靥里闪着泪光。我想念起远在北京、迟迟未归的爸爸,想起外公催我写信催他快快回家的热切神情,也禁不住热泪盈眶,更深深体会到老师教我的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节选自琦君《团圆饼》,有删改)
20.结合文章语境,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热泪盈眶:____________
21.请从文中找出描写制作团圆饼的句子,并画上“”。
22.文章写了哪几件事?请打上“√”。
(1)中秋佳节,母亲制作团圆饼。( )
(2)外公把枣泥饼大半都给“我”吃了。( )
(3)月光下,外公对“我”讲母亲少女时代的故事。( )
(4)我们一家团聚,在月光下吃团圆饼。( )
(5)外公要“我”写信给爸爸,要他回家过节。( )
2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________
24.和《桂花雨》作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抒发了对亲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B.这两篇文章抒发的感情都十分真挚、深切,两篇文章中母亲形象都是贤惠和美好的。
C.文中的“团圆饼”比《桂花雨》中的“桂花糕”更可口,因此“我”喜欢“团圆饼”。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请写一写你的心爱之物吧!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充实,情感丰富,400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详解】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
醨,薄酒也。从酉,离声。“醨”的意思是与酒有关。选A。
2.A【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忘确——忘却,指不记得;忘记。
3.D【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矮小:ǎi xiǎo;白雪皑皑:bái xuě ái ái。
B幽静:yōu jìng;过犹不及:guò yóu bù jí。
C待着:dāi zhe;待价而沽:dài jià ér gū。
D便宜:pián yi;大腹便便:dà fù pián pián。
4.D【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注意仔细读句子分析。
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首先是点明人的奔跑速度,然后引出鸵鸟的速度,再介绍鸵鸟是奔跑冠军,紧接着引出猎豹和鸵鸟的比较,最后点明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故“但是猎豹的奔跑速度比鸵鸟更快,可以达到每小时一百千米。”应插在③④之间较合适。故选D。
5.A【详解】本题考查补充句子,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
从“甜美的浪漫”“严酷的现实”可推出第一空为一首诗。
从“高亢的欢愉,也有低旋的沉郁”,由此推出第二空应为一支歌;
从“众星拱月的主角,也有默默无闻的配角”,由此推出第三空应为绚丽的舞台;
从“有亮丽的色彩,也有平淡的黑与白”,由此推出第四空应为一个调色盘。
故选A②④③①。
6.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作家作品的识记,要求我们掌握所学内容。
A.《落花生》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由此可知,该选项说法正确。
B.《珍珠鸟》是当代作家冯骥才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描绘了在一丛绿意盎然、充满生气的吊篮里的一只鸟笼里,一只红嘴小精灵在快乐地飞来飞去的图景,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的颂歌,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信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准则这一寓意。文中作者把小珍珠鸟亲昵地称为“小家伙”,表达了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由此可知,该选项说法错误。
C.《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由此可知,该选项说法正确。
D.《桂花雨》是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琦君的主要作品有《烟愁》《家乡味》《水是故乡甜》等。由此可知,该选项说法正确。
7.B【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注意仔细读题目分析。
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白鹭是一首诗,这是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首尾呼应:意思是开头和结尾互相接应。写作手法的一种。故选B。
8.D【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项说法错误。《落花生》这篇散文并没有借景抒情,而是借物喻人。《落花生》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9. 嫌弃 亭子 朝暮 框子 谦虚 停止 羡慕 眼眶【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特点:① 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 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 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 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 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 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 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嫌:可疑之点:嫌疑。避嫌。涉嫌。
谦: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谦下。
10. 精巧 配合 身段 白鹤 嫌 朱【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配、段、鹤、嫌”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1. 开垦 竟然 爱戴【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理解。
(1)开辟:打开,打通,开创(场地、道路、局面等)。近义词:开垦。
(2)居然:副词。竟然,表示出乎预料。近义词:竟然。
(3)爱慕:由于喜欢或敬重而愿意接近。近义词:爱戴。
12. 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 黛之一忽则嫌黑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体面 好处【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以及诗词歌赋和现代文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内容及时巩固复习,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课文内容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美,隐晦地借孤独而优美的白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语言优雅,蕴含深意,用词准确,语言质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却句句含情。
(2)本题考查的诗歌是虞世南的《蝉》,全诗内容是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本题考查的是课文《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13.南阳生态好,白鹭来栖息【详解】本题考查标题你写能力。
新闻标题必须与新闻内容相一致,标题所提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一致,在新闻中要有充分依据。简洁明快的标题使读者一瞥就能了解其中的意思,被读者接受。要使标题简洁明快,应做到善于省略;锤炼语言;善于利用标题之间的关联性。标题要把新闻中的精华告诉读者,还应讲究生动性,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
例如:白鹭增多,南阳环境更上一层楼。
14.主要写出了“我”帮大人摇桂花的情景。 15. 抱 摇 快乐 16.A
【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抓住关键句子概括,然后概括作答。
通过阅读选文第1自然段可知,这段话主要讲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想准确的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对具体语段有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抓住重点的句子、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整体的感知,如此文章的内容就能很好的理解。
结合文中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可知,句中的“抱”、“摇”等词写出了“我”摇桂花时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可以感受到“我”的快乐之情。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16.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情的体会能力。完成此类题目,分析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揣摩作答。
结合选文内容可知,选文出自课文《桂花雨》,课文写了作者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尝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及热爱。
故根据课文,结合选文内容可知,摇桂花前后“我”的心情由急切盼望到高兴,再到沉醉。故选:A。
17. 颜色(色素) 外形(身段) 喜爱 18.C 19.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作比较,表现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分析】17.本题考查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作答时,学生要认真阅读原文,提取出文中的信息,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平时要多做题。“雪白”“铁色”“青色”等词语写了白鹭的颜色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写了白鹭的外形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无比喜爱之情。
18.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作答时,学生可以联系句子中的一些关键字找到对应,平时要多读多背。“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少,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意思是增长一分就会让人觉得太长,减短一分就会让人觉得太短,涂一丁点白色就会让人觉得太白,涂一丁点黑色就会让人觉得太黑,表现出白鹭无可挑剔的美。
19.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分析。
作答时,学生要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平时要多阅读多做题。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以白鹤、朱鹭、苍鹭等相近或同类的动物来作比较,表现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更能凸显白鹭极具特色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0.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 21.母亲做团圆饼时,先炒好馅儿,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雪里蕻炒肉末。由阿荣伯揉好面,切成平均的一团团,她再来包。 22.(1)(√) (2)(√) (3)(√) (5)(√) 23.每到欢庆佳节的时候,作者就更加思念远在北京的爸爸,期盼一家人能团圆。 24.C
【分析】20.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结合文章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热泪盈眶”指因深受触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或悲伤至极。
21.考查读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句子“母亲做团圆饼时,先炒好馅儿,甜的是猪油豆沙,咸的是雪里蕻炒肉末。由阿荣伯揉好面,切成平均的一团团,她再来包”即是写制作团圆饼的句子。
2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文章第三段写了中秋佳节,母亲制作团园饼。文章第四段外公把枣泥饼大半都给“我”吃了。第五段月光下,外公对“我”讲母亲少女时代的故事。第八段外公要“我”写信给爸爸,要他回家过节。
23.考查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即可,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表达了诗人每到重阳节倍加思念远方亲人之情。后来就成为了人们表达思念亲人之情的佳句。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母亲的团圆饼感受到家人渴望一家团圆的心情,因此不由得发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触。
24.考查了比较阅读。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理解,本文写了中秋佳节,母亲制作团圆饼;母亲特意为外公加工加料,可外公把枣泥饼大半都给“我” 吃了等事情,抒发了对亲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桂花雨》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两个场景,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由此可知,AB正确。C有误,没有比较哪个更好吃。
25.
我心爱的文具盒
我有一个精致的文具盒,它是开学时爸爸在小兰书店给我买的。这个文具盒伴随我学习已经快半年了。
这个文具盒它穿了一件蓝色的外衣,是一个长二十五厘米,宽九厘米,高三厘米的长方体盒子。它的表面上有两只可爱的米老鼠。我把左边的取名叫它史努比,右边的黑色的叫它史蒂仔。它门长着大脑袋,圆耳朵,像两个小圆盘一样,有乌黑发亮的大眼睛。它们正在操场上进行跑步比赛呢!它们有时停下来,盯着我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哟!”打开文具盒,里面有小洞大孔的,像大大小小的房间有趣极了。这是文具盒的第一层。它上面躺着穿着五彩裙的铅笔娃娃,透明的圆珠笔姐姐。第二层放着直尺哥哥。别看他们平时沉默寡言,可是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都会很热情的来帮助我。对了,我忘了介绍,第二层的右边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格是装橡皮、转笔刀用的,它们每天为我打格,擦去写错的字,为我做出了不少力,真是我的好伙伴。 在文具盒侧面有一个磁铁片,是关闭盒子用的。 当我每天打开书包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我心爱的文具盒。
我的文具盒,每天看到它,就仿佛看到了我写的一篇篇文章,做的一道道数学题和画的一张张美丽的图画,它为我学习各种知识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我爱我的文具盒,愿它伴随我度过快乐的小学生活。【详解】这次习作要求介绍自己心爱之物,是自命题的状物习作。写作之前首要做的一点是明确说明的对象,也就是你想介绍什么,它们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注意写作时运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有合理的顺序,文章才能条理清晰,让人看得明白。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也可以是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等。这要根据说明对象本身的特征、规律而定。习作要做到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我喜欢的事物。
中间: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写事物的外形。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然后用准确的语言,结合多种说明手法对之进行介绍和描述。要注意句子通顺,用上学到的好词佳句,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
结尾:点明主题,表达对物品的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