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8 16:0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三)(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快乐阅读轻松答。
十渡游趣
仲夏,朋友相邀游十渡。在城里住久了,一旦进入山水之间,竟有一种生命复苏之感。
下车后,我们舍弃(   )了大路,挑选(    )了一条半隐半现在庄稼地里的小径,弯弯绕绕地来到了十渡渡口。夕阳下的拒马河慷慨地撒出一片散金碎玉,对我们表示欢迎。
岸边山崖上刀斧痕犹存的崎岖小道,高低凸凹,虽没有“难于上青天”的险恶,却也有踏空了滚到拒马河洗澡的风险(    )。狭窄处只能手扶岩石贴壁而行。当“东坡草堂”几个红漆大字赫然出现在前方岩壁时,一座镶嵌在岩崖间的石砌茅草屋同时跃进眼底。草屋被几级石梯托得高高的,屋上俯瞰(kàn)着一弯河水,屋前顺山势辟出了一片空地,算是院落吧!右侧有一小小的蘑菇形的凉亭,内设石桌石凳,①亭顶褐黄色的茅草像流苏般向下垂着,把现实和童话串成了一体。草屋的构思者最精彩的一笔,是设在院落边沿的柴门和篱笆,走近这儿,便有了“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意思。
当我们重登凉亭时,远处的蝙蝠山已在夜色下化为剪影,好像就要展翅扑来。②拒马河趁人们看不清_自己的容貌时豁开了嗓门韵味十足地唱呢!偶有不安分的小鱼儿和青蛙蹦跳成声,像是为了强化这夜曲的节奏。此时,只觉世间唯有水声和我,就连偶尔从远处赶来歇脚的晚风,也悄无声息。
当我渐渐被夜的凝重与深邃(suì)所融化,一缕新的思绪涌动时,对岸沙滩上燃起篝(gōu)火,那鲜亮的火光,使夜色有了躁动感。篝火四周,人影绰绰,如歌似舞。朋友说,那是北京的大学生们,结伴来这儿度周末的。遥望那明灭无定的火光,想象着篝火映照的青春年华,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乐趣。
1.(1)找出文中表示“看”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还能写出一些表示“看”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3.文中画“____”的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4.短文引用了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句诗中主要描写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它是围绕课题中的“__________”字展开的。游览十渡,“我”总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摘抄文中的语句)。
课外阅读。
复活节岛面积不大,只有120平方公里,整个岛呈三角形,四周礁石蜜布。在一些巨石砌起来的石墙残迹后面,矗立着几百尊巨大的半身石像。这些石像的脸大约有7米长,脖子2米长,身高约20米,最轻的大约有30吨,最重的估计有八九十吨,整齐地排烈在千米多高的长方石座上,远远望去,就像一根根冲天而立的石柱。这些石像都是用火山岩雕成的。它们有着长长的脸、高高的鼻子、深深的眼眶、长长的耳朵和噘着的嘴。有的头上还戴着一顶用红色岩石做成的帽子,几米高的园柱形石帽子,还可以脱卸下来。石像身上雕刻着许多人像、禽鸟的花纹。它们的脸对着波涛汹涌的大海,长长的双手放在肚子上,昂首遥望,好像在期待着什么。除了岛的南端外,岛上其他地方还有几百尊这样的石像,人们把这些石像叫作毛阿伊斯石像。令人惊奇的不只是石像奇特的模样和巨大的身躯,更令人费解的是它们的“身世”。
6.找出短文中三个写错的字,划上线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请用《观潮》文中一个词语来说明。
这个词语是( )
8.照例子,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例 一 ( 张 )嘴
一 ( ) 帽子 一 ( ) 石像 一 ( ) 眼睛 一 ( ) 海岛
一 ( ) 花纹 一 ( ) 礁石 一 ( ) 石墙 一 ( ) 火山
9.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石像几个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爱吃咸的,就浇上酱油、蒜泥、陈醋;爱吃甜的,就撒上炒好的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蒸过晒干的槐花,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槐乡的小伙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的,香喷喷的……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0.给短文写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11.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大大咧咧
12.请用“ ”画出描写槐花香的有关句子。
13.你怎样理解文中两次出现“五月,洋槐开花了” (  )
A.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伤心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B.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兴奋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1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果你来到了五月的槐乡,看着满树的槐花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迹(节选)
贾平凹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
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这儿!”
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 )你愿意,它( )有了哩。
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选自《童心》)
1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糙——( ) 柔和——( ) 光辉——( )
17.“无边无际”形容________________,仿写这样ABAC结构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给文中画线的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
A.只要……就…… B.如果……就…… C.只有……才……
19.为什么说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最后一句很美,请你写一个同样精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石林(节选)
吴然
游人散尽了,夕阳的风吹(拂 佛)石林。
此刻,一切都安静了,安静了,石头们呼吸着晚霞里(闪动 闪烁)的星光的气息,沉默如石雕的哲学家。月亮出来的时候,它们扬起的脸庞光(茫 芒)四射。
据说月亮上有许多永远冰冷的石头。是月亮上的石头向地上的石头问好吗?月光冷凉,落在一柱一柱的石头上,弹跳一下,碎了,溅成满地银花。
石林浸在月光里。
(突然 悠然)想起一个小姑娘,想起小姑娘这样问妈妈:“夜里,石林睡觉吗?夜里,石林好玩吗?”
石林忍不住笑了,可爱的小姑娘哟!
这时候,虫儿们出来了。母蛐蛐叫,公蛐蛐叫。蜘蛛在月光下织网,蛛网一闪一晃地亮。一条蜈蚣从石缝里爬出来,又一条蜈蚣从石缝里爬出来,石头们痒酥酥地,想笑,月光颤颤如花瓣。鳞甲绿亮的秤杆蛇游过来了。青蛙、癞蛤蟆、田鼠、竹鼠和松鼠,还有穿山甲、蛤蚧,还有一只灰兔跑了过去。噪鹃鸣叫起来,山斑鸠拍着翅膀。打屁虫、大刀螂、蝎蛉、金龟子们复眼(闪动 闪烁),彼此用触须、长足和气味互致晚安。跳舞的跳舞,弹唱的弹唱,每一块石头,每一茎草叶,都是虫儿们的婚床和乐池。月光的瀑布(泻 泄)在石壁上。石头们身披新装,满怀(欢喜 喜悦)地让(浸透 渗透)月光的木香花、紫藤、皂(夹 荚)树、白蜡条、金竹、野玫瑰和洋槐的清香,从自己的缝隙和皱褶里流过。
呵,小姑娘!你说,夜里,石林睡觉吗?你说,夜里,石林好玩吗?
(选自《吴然经典美文 洱海大耳朵》)
21.选出括号中正确的字。
22.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词语。
23.仿写词语。
痒酥酥(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颤颤(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你说,夜里,石林睡觉吗?石林好玩吗?你是从哪里感觉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
2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文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本段文字在描写月亮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请写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内容各一句。
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本文在写景叙事中蕴含着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啸
一个有九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
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住在山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一天,天气闷热,大地微颤,房屋轻摇,发生地震了。海水刹那间变成墨色,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他急忙叫孙子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一片熊熊大火把天空映红了。孙子急得大声哭喊:“爷爷,你怎么能把自家的稻子给烧了呢?”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四百多村民的生命。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山上起火了,都蜂拥上山来灭火。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下危险。”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孙子哭着说:“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子。”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全村人都来了吧?”他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海水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的冲刷,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老爷爷低沉地说:“这就是我烧稻田的原因。”人们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上。
29.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拯救(zhěn zhěng)   闷热(mēn mèn)   即将(jì jí)
30.照样子,写一写。
熊熊大火(AABC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铺天盖地(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1.海啸是什么样子的?短文有多处对海啸的描述,用“____”画出两处。
32.老爷爷为什么要点燃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走月亮(节选)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34.根据文意填空。
(1)“我”和阿妈在(    )的夜晚,看到了(    )升起的月亮。
(2)“我们”看到了(    )的月盘和(    )的月光。
(3)“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看到了(    )、(    )和(    )等景物。
35.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你对“走月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36.选一选正确的理解。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
A.这里的溪水很特别,有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所以非常吸引人,“我”和阿妈就是冲着这美妙的香味来的。
B.潺(chán)潺的溪水,穿过草丛,散发出山草和野花的清香;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水面上,波光闪闪。
37.选一选正确的理解。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
A.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天上的月亮倒映在一个个小水塘中,就有了无数个月亮的倒影,就像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B.小水塘中的月亮其实是天上的月亮的倒影,这句话中的“抱”字换成“装”“放”等表达效果是一样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俯瞰 遥望 凝视 远眺 注视 欣赏 观赏 盯着 2.放弃 选择 危险 3. 比喻 拟人 4.铺满花的小路和柴门。 5.游记 趣 一旦进入山水之间,竟有一种生命复苏之感
【解析】1.略
2.略
3.略
4.略
5.略
6.蜜布——密布 园柱——圆柱 排烈——排列 7.奇观 8.顶 尊 双 座 片 块 堵 座 9.特点一:像冲天而立的石柱;特点二:都是用火山岩雕成的;特点三:石像身上雕刻着许多人像、禽鸟的花纹。
【解析】6.略
7.略
8.略
9.略
10.五月的槐乡 11.红彤彤 黄澄澄 黑乎乎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热热闹闹 12.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13.B 14.对五月槐乡的热爱之情。 15.示例:五月的槐花太美了,似瑞雪初降,如玉雕的圆球,我要用相机拍下来,把美景留在心里。
【解析】10.略
11.略
12.略
13.略
14.略
15.略
16.细致 强硬 暗淡 17.范围极为广阔。无依无靠 无法无天 无穷无尽 18.A 19.月亮是我们的,天空也是我们的。我们拥有月亮,我们拥有天空,甚至拥有宇宙。只要我们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寻找到生活中的美。 20.示例:小溪是披在大地身上的丝带。
【解析】16.略
17.略
18.略
19.略
20.略
21.正确的是:拂 芒 泻 荚 22.闪烁 悠然 闪动 喜悦 浸透 23.暖洋洋 亮晶晶 绿油油 喜气洋洋 白发苍苍 千里迢迢 24.作者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夜里的石林,使夜石林的形象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使描写的物体显得更加活泼、亲切,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充满美感。 25.夜里的石林不睡觉,夜里的石林非常好玩。夜里的石林,虫儿们、小动物们都出来了, 唱着歌、跳着舞,非常热闹,非常好玩。
【解析】21.略
22.略
23.略
24.略
25.略
26.酒杯捞月。(意思对即可) 27. 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 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28.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是属于每个人的,关键是主动地追求。
【解析】26.略
27.略
28.略
29.zhěng√ mēn√ jí√ 30. 示例:彬彬有礼 津津有味 欢天喜地 声东击西 31.示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32.他想把村民都引到山上,使他们躲过海啸的袭击。 33.示例:我觉得文中的老爷爷那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29.略
30.略
31.略
32.略
33.略
34.(1)秋天 洱海边 
(2)明亮 柔和
(3)溪水 鹅卵石 小水塘 35.在月亮下散步。 36.B 37.A
【解析】34.略
35.略
36.略
37.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