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之东坡二三事
统编版上册第三单元
宋词一览
第一回
赤壁怀古赏析
第二回
东坡二三事
第三回
课外拓展
第四回
宋词一览
第一回
宋词一览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词一览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词一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宋词一览
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
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东坡豪放派的词风可见一斑。
宋词一览
宋词的派别:
婉约词:主要写秀美、凄美,抒伤春悲秋、离愁别绪……(五代以来词的传统)
豪放词:主要写壮美、奇景,抒大悲大喜,壮志豪情……(开拓者:苏东坡;集大成者:辛弃疾)
赤壁怀古 赏析
第二回
课内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课内赏析
“乱”——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重点赏析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
羽扇纶巾
风流儒雅,
风度翩翩
“世间豪杰英雄士,
江左风流美丈夫”
人物赏析
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独怀周瑜
雄姿勃发、气宇非凡、
从容镇定、运筹帷幄
人物赏析
周瑜的形象有何特点?为何独怀周瑜
周瑜的形象特点
家庭生活 美满幸福
外貌年龄 雄姿英发
功业才能 战功赫赫
苏轼的形象特点
苏轼的形象特点
壮志难酬
苏轼的形象特点
妻子早逝
早生华发
壮志难酬
重点赏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思考:有人说,这句话是无奈、消极的;有人说是阔达、释怀的。
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沉郁而不消极
低落中不失慷慨阔达
智者人生、豪杰风流
感情
重点赏析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苏轼《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有限
重点赏析
-人生有限
梦:大起大落
短暂易逝
-命途多舛
-人生有限
人生无常
重点赏析
-人生有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苏轼把人生比作“梦”,想突出人生的什么特点?此时的苏轼又为什么说“人生如梦”?
(2) 苏轼为什么致敬“江月”?(“江月”对于此时的苏轼而言意味着什么?)
重点赏析
-人生有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就像一场梦一般:短暂易逝,处处无常!让我用手里的这杯酒,向这永恒不灭的江月致以我的敬意吧!
东坡二三事
第三回
东坡二三事
1、“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3、千古吃货苏东坡
隐藏身份美食家
2、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多情东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吃货东坡
江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作者: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旷达东坡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东坡的人生轨迹
微博上曾经有过两个热搜,“被霍去病的人生轨迹整破防了” 、“看完诸葛亮的人生轨迹泪奔了”。
一个说霍去病人生虽然短暂,但所征战之地去很远;另一个说诸葛亮一生奔波,离开家乡后再没有回去过。
东坡的人生轨迹
在那个车马很慢的年代,行万里路是一件极为动荡的苦事,除了旅途的漫长奔波之外,更常意味着此时还壮志未酬。
而论这个“苦”,有一个人怕是要在霍去病和诸葛亮之上了,那就是苏轼。
苏轼人生之动荡有数据为证:
从1071年调任杭州到去世,据不完全统计,20年间,苏轼大概在16个州县工作过,平均1.2年换个居住地,若从他第一次进京赶考来算,这个数据则更为令人震惊。
东坡的人生轨迹
东坡的人生轨迹
乌台诗案后,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为帮补家用,苏轼向黄州政府申请了城东的一块坡地,兼职种田,还喜提“东坡居士”的别号。苏轼还时常去黄州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
东坡课外拓展
第四回
苏轼与苏辙
东坡兄弟情
苏轼与苏辙:世世为兄弟
“三苏”之名,深深烙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史上,千年来一直熠熠生辉。其中苏洵五十八岁便谢世,留下年轻的东坡兄弟相依为命。不同于自相残杀的曹丕、曹植兄弟,也相异于政见不同的王安石、王安国兄弟。三十余年间,性格截然不同的兄弟二人在仕途和人生上同道而行、患难与共。二人不仅以文学盛名于后世,兄弟间感情之弥笃,也为后人所称颂。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东坡兄弟情
身为弟弟,却更稳重
救苏轼于水火,是他坚实的依靠
对苏辙来说,苏轼不仅是自己的哥哥,也是老师,是朋友,更是要一生并肩携手的伙伴。在苏辙的大半辈子里,他确实做到了和苏轼风雨同行,准确地说,是为哥哥苏轼操碎了心。随着俩人高中,步入险恶的官场后,苏辙对心无城府的苏轼,就有一百个担心。
众所周知,苏轼是个地道的乐天派,和谁都能做朋友,和谁都爱说心里话,他最出名的一句“交友名言”便是: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东坡兄弟情
身为弟弟,却更稳重
救苏轼于水火,是他坚实的依靠
虽说这份纯洁的真心很宝贵,但也很容易就让自己身陷险境,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领饭盒”。没办法,苏辙就只能常常劝哥哥留个心眼,不要随便交友,不要说那么多“不该说”的话,更不要总是写些嘲讽时政的诗,免得给自己惹麻烦。可惜,直肠子的苏轼却没当回事,说那么多不平事藏在心里,仿佛“如蝇在喉”,必须一吐为快。
果然。元丰二年,有御史上奏弹劾苏轼写诗暗讽朝廷,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捕入狱,差点掉了脑袋。
东坡兄弟情
身为弟弟,却更稳重
救苏轼于水火,是他坚实的依靠
当时,距离京城更近的苏辙先听到风声,心慌之余,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想好对策:
首先,在朝廷派人去逮捕正在湖州任官的苏轼时,苏辙立马写好一封信,快马加鞭送到苏轼手上,让他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其次,为了营救苏轼,他早就做好了牺牲一切的打算。连夜写好了奏折,请求皇帝废了自己的官职,只为换苏轼一命,那是他相依为命的亲人啊。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为兄轼下狱上书》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