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老子》四章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1《老子》四章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08 16:2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老子四章
出自《老子》的成语
上善若水 祸福相倚 大器晚成
虚怀若谷 绝圣弃智 自知之明
大智若愚 宠辱若惊 功成不居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出自《庄子》的成语
越俎代庖 游刃有余 踌躇满志 贻笑大方
莫逆之交 相濡以沫 吐故纳新 望洋兴叹
沉鱼落雁 失之交臂 邯郸学步 庄周梦蝶
……
【老子其人】
老子: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学识渊博,曾担任周王室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zēng]。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其书】
《老子》一书共81章,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又叫《道德经》。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被誉为“万经之王”。
有人认为《道德经》《易经》和《论语》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其书】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当时社会开出了一剂与儒家截然相反的“药方”——主张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以“天道”驾驭“人道”,用“无为”实现“有为”。
道家无为而治的学说主张,对中国哲学、中国社会乃至中国人都具有深刻影响。道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疏通词句】
三十辐共一毂(ɡ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学习任务』朗读第十一章,读准字音。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是指车轮上的车条。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
无:车毂的中空处。
埏埴:和泥(制作陶器)。
户牖:门窗。
【解说大意】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车毂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来安装车轴),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合黏土做成器具,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具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让它们发挥了的作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古代车轮:轮、辐、毂、轴
“轮”最外面部分。
“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
“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
“辐”连接轮毂的木条。
《诗经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三十根辐条聚合在毂上。“毂”中间是空的圆孔,用来插车轴。正因为车轮有中间的“空”“无”,车轮才可转动,才有了车子载人运货的用处。
无中生有,无有大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器皿没有中间“空虚”部分,就不能盛东西。房屋没有凿出门窗的“空处”,人就无法居住。
没有“空”和“无”,就不能发挥“有”的作用。事物有用而给人便利,是借助了“无”才发挥了价值和作用。
【探究章旨】
『学习任务』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
一般人:只看到“实”和“有”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空”和“无”的作用;只会利用“有”,不知“有”的功用是“无”造就而成。
老子:把“无”的作用突显出来,论述“有”“无”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就无所谓“有”。
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
『学习任务』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
【探究章旨】
历史角度:在矛盾冲突尖锐、人心汲汲于功利的社会中,老子独具慧眼,见人所不见,为当时世人指出另一种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方法,具有启发意义。
『学习任务』老子“有无相生”观点,从历史角度看有什么意义和影响?该怎样正确理解?
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事物存在着对立面: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彼此相反,又互相依存。
掌握了万物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规律,便能在相反事物中获得力量。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是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任继愈《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
“《老子》这部书从各个方面提醒人们重视‘无’的地位和作用。不但认识‘无’,而且用‘无’的原则来指导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
把“无”的原则运用到政治生活:
“以无事取天下。”(五十七章)
“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二章)
……
任继愈《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
“老子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用‘无’的原则去‘为’。所以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屈为伸,以弱为强,以不争为争,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建立了中国古代辩证法贵柔的体系,与儒家《易传》尚刚健体系并峙。两大流派优势互补,共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任继愈《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
“不要把‘无’的地位、作用过分夸大。……没有墙壁、梁柱、砖木的‘有’,也就没有供起居的空间,只是一片空旷的开阔地,虽有空间(‘无’),却不能居住。有与无互相依存,相得益彰。”
【经典之用】
『学习任务』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你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待“有”和“无” 呢?
【经典之用】
参考示例1:一个人如果不给自己和别人留出空间,那会有什么后果呢?比如学习与休息,我们能把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来学习吗?如果这样做,人很快就会崩溃。所以,我们白天学习,晚上休息。睡觉休息恰恰是积蓄力量,是为了第二天更好地学习。读书也是如此。如果囫囵吞枣不假思索地读书,把头脑塞得满满的,不给自己留下思考空间和消化吸收的余地,读书的效果如何能好?
【经典之用】
参考示例2:现在有些人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在意“有”,去占有,去拥有,去享有,而恰恰忘记了“无”的作用。各种欲念把心都装满了,所以生活会很焦虑,很痛苦。人的一生不能一直都想“有”,还一定要有“无”。如果换个角度把心放空,去掉杂念私欲,做什么事情都刻意给自己的心灵留有空间,留有余地,留出“无”。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没有多余的有形物质,人生会变得更轻松美好。
【疏通词句】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第二十四章)
『学习任务』朗读第二十四章,读准字音。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企:踮起脚跟,用脚尖站立。
跨:跃,加大步伐。不行:不能走远。
彰:明显,彰显。
余食赘行:是个成语,意为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物或恶之:人们常常厌恶它们。物:代词,这里指常人。或:常常。
【解说大意】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不能走远,自我炫耀的人得不到显露,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吹嘘的人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这些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探究内涵】
『学习任务』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
【探究内涵】
企者——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
跨者——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才最适合
【探究内涵】
企立、跨行
自见、自是
自伐、自矜
急于求成
内心焦躁
本 质
恶 果
根 源
追逐显相
看重我“有”
余食赘行令人厌恶
有道者不处
【以经解经】
『第四十五章(节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天下最完满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有欠缺,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天下最充实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空虚没有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笔直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看起来好像是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不善言辞的。
【探究内涵】
(1)完美人格:不在外形上显露,而为内在生命含藏;重内藏无外见,内藏胜于外见。
(2)不追求圆满无缺,否则物极必反。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状态,才不走向极端。
(3)凡事要适可而止,做事要留有余地。
【练习作业】
『练习一』翻译下列语句。
1、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2、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3、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练习二』背诵《老子》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
『练习三』思考:现实中,有的老师或家长特别鼓励孩子去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你对这种做法怎么看?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