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一章 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 举一反三(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第一章 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 举一反三(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8 22:22: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
考点一、常见的盐
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一类化合物。盐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常见的可溶性盐有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常见的难溶性盐有AgCl、BaSO4及大部分的碳酸盐。
纯碱又称苏打,是碳酸钠(化学式Na2CO3)的俗名。它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当碳酸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量的水分子,其化学式为Na2CO3·10H2O。碳酸钠晶体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而最后变成粉末,此变化叫风化,属于化学变化。
碳酸钙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碳酸钙形成的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氯化钠俗称食盐,它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氯化钠既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佐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典例1:(2022九上·浙江期末)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碳酸钠 纯碱 Na2CO3 B.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
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答案】B
【解析】A、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 ,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符合题意;
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 ,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 ,不符合题意;
变式1:(2022九上·拱墅期末)下列关于纯碱(Na2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属于碱类物质 B.纯碱的水溶液pH<7
C.纯碱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纯碱中含少量烧碱杂质,可用稀盐酸除杂
【答案】C
【解析】A、纯碱为碳酸钠,属于盐类,不符合题意;
B、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pH>7 ,不符合题意;
C、纯碱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符合题意;
D、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能与盐酸反应,所以纯碱中含少量烧碱杂质,不可用稀盐酸除杂 ,不符合题意;
变式2:(2022九上·台州月考)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纯碱 B.烧碱 C.火碱 D.盐酸
【答案】A
【解析】酸由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构成,碱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据此分析判断。
纯碱的化学式为Na2CO3,属于盐,故A符合题意;
烧碱和火碱为一种物质,化学式为NaOH,属于碱,故B、C不合题意;
盐酸的化学式为HCl,属于酸,故D不合题意。
变式3:(2022·浙江嘉兴·九年级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新配的烧碱溶液,小明同学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滴入酚酞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振荡锥形瓶,当观察到________时,恰好完全反应,停止滴液。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步骤)
(3)问题讨论:若小明在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没有同时振荡锥形瓶,实验结果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 10% 偏大
【解析】(1)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不变色。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振荡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恰好完全反应,停止滴液。
(2)解: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10g-60g)×7.3%=3.65g
设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为x。
,x=4g
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3)若小明在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没有同时振荡锥形瓶,滴加的盐酸会偏多,则实验结果会偏大。
考点二、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①盐溶液+金属→新盐+新金属(条件:盐要可溶;金属单质必须比盐中的金属元素活动性更强)
②盐溶液+酸溶液→新盐+新酸(条件:一般盐、酸均溶于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碳酸盐等弱酸盐可与强酸反应)
③盐溶液+碱溶液→新盐+新碱(条件:盐和碱必须可溶;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④盐溶液+盐溶液→新盐+新盐(条件:盐和盐必须可溶;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典例1:(2022·浙江宁波·一模)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HCl、ZnSO4、K2CO3、NaCl B.KNO3、BaCl2、Na2SO4、NaOH
C.NaOH、K2CO3、NaCl、Na2SO4 D.HCl、NaNO3、H2SO4、KCl
【答案】C
【解析】A、HCl、K2C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BaCl2、Na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OH、K2CO3、NaCl、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氢氧化钠、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正确;
D、HCl、NaNO3、H2SO4、KCl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选项错误。
变式1:(2022·浙江·金华市一模)小科同学在学习了物质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ZnSO4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各字母所对应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Zn(OH)2 B.B—CuSO4 C.C—ZnO D.D—H2SO4
【答案】A
【解析】A、Zn(OH)2不溶于水,不能与硫酸镁反应,故不能达到目的;
B、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故能达到目的;
C、氧化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故能达到目的;
D、硫酸和氢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故能达到目的。故选A。
变式2:(2022九上·温州期末)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 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
(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
(2)在归纳性质③中,写出一条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写一个)。
【答案】(1)产生蓝色沉淀 (2)BaCl2+H2SO4=BaSO4↓+2HCl (3)NaCl
【解析】(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会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
(2)硫酸能与钡盐的溶液发生反应,如氯化钡,反应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
(3)硝酸银能与盐酸盐反应,如氯化钠等。
变式3:(2022·浙江·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一模)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镁、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组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进行探究,过程如图(微溶视为不溶):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B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有______;
(2)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BaCO3、Mg(OH)2 Na2SO4
【解析】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氢氧化钠、硫酸钠、硝酸镁、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得到白色沉淀A,加入过量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沉淀全部溶解,生成气体,说明沉淀中含有碳酸盐,应为碳酸钙,沉淀中还可能含有氢氧化镁,说明原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镁;得到的无色滤液,说明原混合物中不含硝酸铜;无色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稀硝酸,只有部分沉淀溶解,说明沉淀中含有硫酸钡,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钠;还含有能与稀硝酸反应的沉淀,同时还应生成了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或碳酸钡沉淀。
由分析可知:(1)白色沉淀B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有:BaCO3、Mg(OH)2;
(2)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Na2SO4。
考点三、盐的制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反应物如果没有酸,则反应物必须都可溶(无酸皆可溶);
②生成物中有难溶的物质(如BaSO4、AgCl)或难电离的物质(如H2O)或挥发性的物质(如气体CO2)生成,即: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
2、自贡的盐井,成为我国开采深层岩盐的标志和率先进行天然气田工业性开采的象征。在凿井、取卤、煮盐等工序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以及各种工具、装置的发明和制造,无不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铵盐的制取与检验
碳铵的制取:NH3十H2O+CO2 == NH4HCO3;
硫铵的制取:2NH3+H2SO4 ==(NH4)2SO4;
铵盐与碱混合加热后,都有氨气放出,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4.波尔多液是无机铜素杀菌剂,是硫酸铜、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钙的碱式复盐。
典例1:(2022·浙江温州·九年级阶段练习)某学习小组想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 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的混合物)。同时,他们还查阅到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认为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后加入______,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
(2)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按图甲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研碎后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物进行实验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图乙曲线);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
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讨论:操作③中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的原因是______,装置I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Na2CO3溶液 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 除去空气的二氧化碳
【解析】(1)为检验氢氧化钙,取上层清液加入碳酸钠溶液,无白色沉淀出现,说明所取上层清液中不含氢氧化钙;
(2)操作③中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是为了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装置Ⅰ是为了除去空气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变式1:(2022·浙江·舟山市普陀第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硝酸钾是重要的盐,化学式为KNO3。硝酸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黑火药的重要组成成分(“一硫二硝三木炭”的硝就是指硝酸钾),下列两种溶液混合不能制取硝酸钾的是(  )
A.硫酸钾和硝酸钡 B.氢氧化钾和硝酸
C.碳酸钾和硝酸钙 D.氯化钾和硝酸钠
【答案】D
【解析】A、硫酸钾和硝酸钡两种溶液混合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能制取硝酸钾,故错误;
B、氢氧化钾和硝酸两种溶液混合会反应生成水和硝酸钾,能制取硝酸钾,故错误;
C、碳酸钾和硝酸钙两种溶液混合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钾,能制取硝酸钾,故错误;
D、氯化钾和硝酸钠两种溶液混合不会发生反应,不能制取硝酸钾,故正确。
变式2:(2021·杭州)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BaSO4 (2)BaCl2 +Na2CO3=BaCO3↓ +2NaCI (3)钾离子未除去
【解析】根据流程图中加氯化钡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碳酸钠可除去钡离子分析。
【解答】(1)固体A是加入过量氯化钡产生的,为硫酸根与钡离子生成的硫酸钡;
(2)加碳酸钠可除去A中过量的氯化钡,反应方程式为 BaCl2 +Na2CO3=BaCO3↓ +2NaCI ;
(3)因整个过程中没有除去钾离子,所以所得晶体不是纯净氯化钠。
变式3:(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份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份。
(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曾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电的____________。(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本质]根据组份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2)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然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现的。其中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______不同。
[实践应用]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混合物中目标组份纯度。
(3)小科取10克混有少量硫酸的盐酸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沉淀0.233克,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案。
(4)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______。
【答案】分离转移 颗粒大小 解:设硫酸的质量为x
=
x=0.098g
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8%。
答: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0.98%。 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解析】(1)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是反应转化,属于上述模型中的分离转移,故填分离转移。
(2)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颗粒大小不同,故填颗粒大小。
(3)见答案
(4)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故填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从而节约能量消耗。
考点四、常见化肥的种类、用途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是用矿物、空气、水等做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化肥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
氮肥: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
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常见的磷肥有过磷酸钙(CaSO4和Ca(H2PO4)2的混合物)。
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
典例1:(2022九上·越城期末)“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Cl B.(NH4)2HPO4 C.NH4HCO3 D.CO(NH2)2
【答案】B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的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A:KCl,钾肥;
B:(NH4)2HPO4,复合肥;
C:NH4HCO3,氮肥;
D:CO(NH2)2,氮肥;
变式1:(2022九上·衢江期末)物质的用途总是与它的性质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填入空格内:氯化钠、尿素、硫酸铜、氯化钾、氢氧化钙。
(1)腌咸菜不可缺少的物质是   
(2)为了使农作物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农业上通常可施用的化肥是_   
【答案】(1)氯化钠(2)氯化钾
【解析】(1)根据氯化钠是常用调味剂分析;
(2)根据钾肥可使作物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分析。
【解答】(1)腌咸菜不可缺少的物质是氯化钠;
(2)钾肥可使作物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 ,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可作钾肥。
变式2:(2021·丽水)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________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2)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
(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人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K2CO3+CaCl2=2KCl+CaCO3↓ )
【答案】(1)钾肥 (2)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
(3)解:设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
K2CO3+CaCl2=2KCl+ CaCO3↓
138 100
x 5克
解得:x=6.9克
K2CO3%= ×100%=13.8%
答: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3.8%。
【解析】(1)根据含有钾元素的化合物可作钾肥分析;
(2)根据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钾的质量分析。
【解答】(1)碳酸钾含有植物所需钾元素,属于钾肥;
(2)要证明碳酸根离子,需用到酸和氢氧化钙溶液,通过加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来验证;
变式3:(2022·浙江杭州·一模)小乐为了获知某化肥(主要成分为NH4HCO3,杂质不含氮元素)的含氮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测定。
已知:①; ②NH3能被浓硫酸吸收,不能被氢氧化钠固体吸收。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将化肥样品装入试管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
装置 反应前质量/克 反应后质量/克
B 186 198.4
C 159 162.4
(3)待装置符合实验要求后,取20克化肥样品装入试管,通入氮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然后点燃酒精灯,每步都充分反应后,再通入氮气。装置B和C反应前后质量如表所示;则反应生成的氨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此化肥的含氮量为___________。
【答案】吸收CO2和H2O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4 14%
【解析】(1)NH3不能被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
(2)用A装置给化肥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避免装置漏气造成实验失败;
(3)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B装置中氢氧化钠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C装置中的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氨气,因此C增加的质量即为氨气的质量,由表格数据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162.4g-159g=3.4g,故此化肥的含氮量为。
1.(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物质间转化能实现,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物质间转化能实现,故选项错误;
C、铁和硫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化亚铁,物质间转化能实现,故选项错误;
D、氧化铜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该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故选D。
2.(2022·浙江嘉兴·九年级期末)下列各组物质能在酸性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2SO4; Ba(OH)2 ; KCl B.Na2CO3; KNO3; NH4Cl
C.MgSO4; NaNO3; KCl D.Cu(NO3)2; NaCl; KNO3
【答案】C
【解析】A. Ba(OH)2属于碱,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Na2CO3是一种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MgSO4;NaNO3;KCl在酸性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此选项符合题意;
D. Cu(NO3)2溶液是蓝色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022·浙江舟山·九年级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了物质的化的现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Zn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的物质错误的是(  )
A.①-Zn B.②-ZnCl2 C.③-H2SO4 D.④-Zn(OH)2
【答案】B
【解析】A、锌与硫酸亚铁、硫酸铜等盐溶液反应可生成硫酸锌,不符合题意;
B、氯化锌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锌和盐酸盐,不可能生成硫酸锌,符合题意;
C、硫酸与氧化锌反应可生成硫酸锌,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锌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锌,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2·浙江·宁波市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为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③④⑤⑥
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氢氧化钠溶液
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B
【解析】根据题中二氧化碳及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判断以及复分解反应条件,即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才能反应。
A、根据碱的性质,氢氧化钠不能通过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①不能一步实现,选项错误
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钙是盐类沉淀,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不能一步实现,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钾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不能一步实现,选项错误;
5.(2022·浙江杭州·二模)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如图所示,“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D分别是HCl、Fe2O3、H2、CuSO4中的一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物质与B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是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B.B物质与C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Fe2O3═2H2O+2FeCl2
C.C物质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无明显现象
D.D物质的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产生红褐色沉淀
【答案】C
【解析】所给的四中物质中,氢气只能与氧化铁反应,故A为氢气,B为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故C为盐酸,D为硫酸铜。
A、A物质与B物质间发生是氢气与氧化铁反应,工业炼铁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故错误;
B、B物质与C物质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错误;
C、C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反应无明显现象,故正确;
D、D物质的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故错误。故选C。
6.(2022·浙江舟山)下表有关物质的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溶液(NaN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CaCO3(CaO)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D NaCl溶液(CuCl2)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稀盐酸与硝酸钠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硝酸钠,故A错误。
B.稀盐酸和碳酸钙以及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错误。
C.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
7.(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无土栽培是用营养液代替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
(1)硝酸钾()是营养液中的一种常见成分。硝酸钾属于___________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配制100克含硝酸钾质量分数为3%的营养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
【答案】C 3
【解析】(1)硝酸钾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所以属于盐。
(2)配制100克含硝酸钾质量分数为3%的营养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
8.(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洗衣机槽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现取少许过碳酸钠晶体,加入水形成溶液。
(1)取少量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该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了检验该气体,可用___________。
(2)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___(选填“酸性”或“中性”或“碱性”)。
(3)生成的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答案】带火星的木条 碱性 +4
【解析】(1)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取少量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该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为了检验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得到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3)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x=+4。
9.(2022·浙江·南海实验学校一模)为测定某碳酸氢钠样品的纯度(含有少量氯化钠),实验小组同学提出通过测二氧化碳质量的实验方案,装置如图所示:
(1)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该方案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答案】吸收空气中的CO2 装置C反应前后的质量
【解析】(1)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某碳酸氢钠样品的纯度,原理是,碳酸氢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被C装置吸收,通过C装置的质量变化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结果,故A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由(1)的分析可知,该实验是通过C装置的质量变化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故需要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装置C反应前后的质量。
10.(2022·浙江台州·九年级期末)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1)如果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写出步骤Ⅰ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如果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答案】Ba(OH)2+Na2CO3=BaCO3↓+2NaOH Na2CO3、Na2SO4、Ba(OH)2
【解析】(1)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会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如果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说明生成的沉淀只有碳酸钡,生成碳酸钡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CO3=BaCO3↓+2NaOH。
(2)如果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说明生成的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则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Ba(OH)2。
11.(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则:
(1)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___________。
【答案】AgCl 、、
【解析】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1)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钡,一定不含硫酸钡,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无色溶液B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A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无色溶液F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G,所以G是氯化银,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所以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AgCl;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Na2CO3、MgCl2、Ba(OH)2。
12.(2022·浙江·宁波市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某水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H4+、K+、Ca2+、H+、Cl-、CO32-、SO42-,现为测得该溶液准确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两份溶液各100ml
Ⅱ.第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有0.34g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Ⅲ.第二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沉淀物A和滤液B。沉淀物A质量为6.63g,其再经足量稀硝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变为4.66g;滤液B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有14.35g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第Ⅱ步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判断原溶液中存在Cl-_______(填“能”或“不能”)。
(3)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
【答案】NH4+ 不能 NH4+、K+、CO32-、SO42-
【解析】(1)第Ⅱ步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说明该离子可以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所以证明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符号为。
(2)第Ⅲ步中加入了氯化钡,则引入了氯离子,所以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3)根据加入氯化钡后产生沉淀,加入稀硝酸后沉淀部分溶解,则可知含有硫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成不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成溶于酸的沉淀碳酸钡。
加酸后剩余沉淀4.66g,则有硫酸钡4.66g,则含有硫酸根离子。减少的沉淀为碳酸钡沉淀,为6.63g-4.66g=1.97g,则含有碳酸根离子。产生0.34g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则有铵根离子。设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个数比为a:b:c,则18a:96b:60c=0.36g:1.92g:0.6g,a:b:c=2:2:1,则阴离子带的电荷数比阳离子多,所以一定有钾离子。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钾离子、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13.(2022·浙江·杭州市公益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在除杂质的操作中,为了将杂质完全去除,通常需加入过量的除杂试剂。为了除去 NaCl 样品中混有的少量 Na2SO4和 MgCl2,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提纯 NaCl的流程如图所示:
(1)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除去的阳离子是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 试剂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溶液 M 中所含有的阴离子有_________。
(3) 某同学用提纯得到的 NaCl晶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在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 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________(填 “大”或 “小”)。
【答案】Mg2+ Na2CO3 、Cl-、OH- 小
【解析】(1)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可除去的阳离子是Mg2+;
(2)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发生反应:BaCl2+Na2SO4═BaSO4↓+2NaCl,所以过量的目的就是将硫酸根完全除去;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BaCl2+Na2CO3═BaCO3↓+2NaCl,所以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的目的是将钡离子完全除去,故X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溶液M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所含有的阴离子有CO32-、Cl-、OH-;
(3)某同学用提纯得到的NaCl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在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4.(2022·浙江·龙泉市民族中学九年级期末)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B是硫酸、C是碳酸钠,则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若C是二氧化碳,则D可能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
【答案】H2SO4+Na2CO3=Na2SO4+H2O+CO2↑ HCl、CuSO4
【解析】(1)B是硫酸、C是碳酸钠,则B和C的反应是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2)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且C能够与A、B反应,B能够反应生成A,如C为二氧化碳,则B为氢氧化钙,A为氢氧化钠,D与A、B都能够反应,则D为酸,如稀盐酸,还可能是可溶性的铜盐,如硫酸铜,故填HCl、CuSO4。
15.(2021·浙江宁波·九年级阶段练习)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不同物质,其中D~G中都含有两种元素,C为蓝色沉淀。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G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
(3)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CuO 清除铁锈等 Ca(OH)2+CO2=CaCO3↓+H2O
【解析】C为蓝色沉淀,则C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可转化为F,能与G反应,且F和G都两种元素组成,则G为盐酸,F为氯化物或水,D可生成F,D可生成A,A能生成氢氧化铜,则A为铜盐,D可以是氧化铜,F为水,E两种元素组成,可以是二氧化碳,B可与氢氧化铜相互转化,B为铜盐,A可生成B,则A可以是硫酸铜,B为氯化铜或硝酸铜,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由分析可知:(1)D的化学式为CuO;
(2)G为盐酸,可用于除铁锈等;
(3)E→F可以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16.(2021·浙江宁波·九年级阶段练习)尿素[CO(NH2)2]作为一种有机氮肥,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工业上可用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常温下,尿素是一种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呈弱碱性。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证明尿素呈碱性的具体实验操作是:________。
(3)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氮、磷元素过剩,不仅造成化肥的流失,而且还给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不包括________。
A.水土大量流失 B.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C.近海赤潮频繁发生 D.湖泊水库、沿海水体富营养化
(4)小科购买了一款氮肥,相关信息如图所示,请计算该氮肥中尿素[CO(NH2)2]的质量分数约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________
氮肥(尿素)[CO(NH2)2]净重:50kg含氮量:46%
【答案】46.7% 取尿素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合理即可) A 98.5%
【解析】(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2)要证明尿素呈碱性,可利用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即取尿素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合理即可);
(3)不合理施用化肥会使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发生赤潮、水体富营养化,但不会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故选A;
(4)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6.7%,在该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因此该氮肥中尿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7.(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小越在做“碱和盐的性质”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小陈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小越猜想:除了这种可能性外,还可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钙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为了检验小越的猜想,小陈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小越的猜想经检验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答案】 排除碳酸钠或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正确
【解析】(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空气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陈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小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排除碳酸钠的干扰;
(3)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说明沉淀不是碳酸钙,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是氢氧化钙,则小越的猜想经检验是正确的。
18.(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其有效成分为和,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小宁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铵钙化肥,进行以下实验:取化肥样品8.0g,与足量的NaOH固体充分混合,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生成0.17g氨气()。把反应所得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测得沉淀质量为4.0g。(已知:;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参加反应)
(1)作为氮肥,硝酸铵钙在植物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A.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B.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C.使茎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2)计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计算滤液中的质量。___________
【答案】A 解:设样品中硝酸铵的质量为x,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y
= x=0.8g
= y=0.85g
样品中的质量分数=×100%=10%
答: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10%。 解:设硝酸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的质量为x
= x=6.8g
滤液中含有的质量为:6.8g+0.85g=7.65g
答:滤液中的质量为7.65g。
【解析】(1)作为氮肥,硝酸铵钙在植物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故填A。
19.(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萤石是我市的优势矿产资源,也是我国“战略性矿物”。为探讨萤石的形成、开采,浮选等跨学科问题,兴趣小组对某萤石矿区开展项目化研究。
[萤石形成]岩浆冷却过程中从岩浆分离出含氟离子的气水热液,在热液沿裂隙上升时,氟离子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成氟化钙冷却结晶后形成矿物晶体颗粒即萤石,它通常存在于花岗岩等岩石内。
(1)萤石矿属于______(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萤石开采]萤石开采过程中,通常用乳化炸药装入凿好的岩壁小孔,将岩石炸成碎块,再将岩石碎块装入车厢运出矿洞。
(2)乳化炸药将岩石炸成碎块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______。
[萤石浮选]蛋石矿开采后,将矿石破碎,研磨成矿粉,加水调成矿浆,往矿浆中添加捕收剂等药剂进行浮选,使目标矿粉粘附在泡沫上浮至水面,得到纯度较高的精矿。
(3)如图是pH值、捕收剂种类对浮选回收率影响的图像。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______。
[纯度测定]萤石的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 已知:CaF2+H2SO4(浓)==CaSO4+2HF↑
(4)为测定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含量,该小组称取10g样品和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性溶液吸收,测得碱性溶液增重4.4g,计算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项目评估]萤石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但对萤石开采项目一直有不同观点。
(5)请选出你认同的一种观点______(填字母)。
A.我市应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B.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C.萤石开采项目会引发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应禁止萤石开采项目
【答案】岩浆岩 机械能 选择捕收剂A及pH为8.5左右
解:设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为x
=
x=8.58g
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100%=85.8%
答: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为85.8%。 B
【解析】(1)岩浆冷却过程中从岩浆分离出含氟离子的气水热液,在热液沿裂隙上升时,氟离子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成氟化钙冷却结晶后形成矿物晶体颗粒即萤石,则萤石矿属于岩浆岩,故填岩浆岩。
(2)乳化炸药将岩石炸成碎块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故填机械能。
(3)由图可知,当选择捕收剂A及溶液的pH为8.5左右时,浮选回收率最高,所以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选择捕收剂A及pH为8.5左右,故填选择捕收剂A及pH为8.5左右。
(4)见答案
(5)A为避免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应合理发展萤石开采项目,选项错误;
B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选项正确;
C萤石开采项目会引发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应合理开发萤石开采项目,选项错误,故填B。
20.(2022·浙江舟山·一模)定海区2022年科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小王老师和同学一起揭密一种蓝色的液体---“xx牌蓝洁灵”所含的成分,其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厕所污垢主要包括由钙、镁离子形成的难溶性碳酸盐或碱、水锈(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和油污等。
【提出问题】蓝色的“xx牌蓝洁灵”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建立猜想】
猜想1:可能含有Cu2+的可溶性盐。
猜想2:可能含有某种酸碱指示剂。
请你根据资料提出猜想3:可能含有______。
【探究方案与实验】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小组方案: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 无蓝色沉淀产生,溶液蓝色不褪去 猜想1和2不成立
乙小组方案: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铁片。 铁片表面只产生气泡,无红色物质析出 猜想1不成立
……
【评价与交流】
(1)由乙小组实验现象,还可知该蓝洁灵溶液中含有大量的______。(写离子符号)
(2)对于甲小组实验设计方案,其他小组认为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继续探究】……
【答案】酸或酸性物质或盐酸或硫酸或硝酸(合理即可) H+ 滴入的NaOH溶液量太少,应该滴入足量或过量的NaOH溶液,否则会由于酸的存在,无法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指示剂也不会变色
【解析】[建立猜想] 根据厕所污垢主要包括由钙、镁离子形成的难溶性碳酸盐或碱、水锈(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分析可知,由于难溶性碳酸盐或碱、水锈(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能跟酸发生反应,故可能含有酸性物质或酸(合理即可);
[评价与交流] (1)铁粉后会与H+作用生成氢气,与Cu2+作用生成红色的铜,根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铁片,铁片表面只产生气泡,无红色物质析出,说明含有H+,不含Cu2+;
(2)因为含有H+,滴入的NaOH溶液量太少,氢氧化钠先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不可能产生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也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所以应该滴入足量或过量的NaOH溶液。
21.(2022·浙江杭州·一模)如图甲所示,烧杯中为一定量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乙所示。
(1)胶头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当加入a mL Na2CO3溶液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答案】先有气泡产生,后有浑浊现象(或沉淀生成) 氯化钠、碳酸钠(或NaCl、Na2CO3)
【解析】(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若盐酸过量,溶液中有氯化钙、盐酸;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氯化钙;若碳酸钙过量,溶液中只有氯化钙;加入碳酸钠后,由图乙可知,一开始pH逐渐变大,一段时间后pH一直为7,说明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然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现象为:先有气泡产生,后有浑浊现象(或沉淀生成);
(2)由图乙可知,当加入a mL Na2CO3溶液时,溶液的pH大于7,说明含有氯化钠、碳酸钠。
22.(2022·浙江绍兴·九年级期末)国家标准规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98.0%为合格品。为测定某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兴趣小组成员分别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杂质可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过滤后滤渣损失忽略不计)
(1)实验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
(2)若滤渣未经干燥便进行称量,会导致碳酸钠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3)通过计算判断该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使碳酸钠反应完全
(2)偏大
(3)解:设该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x≈98.1%>98%
故该工业纯碱合格。
【解析】(1)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
(2)若滤渣未经干燥便进行称量,会导致测得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偏大,则计算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偏大,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23.(2022·浙江·宁波市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①第一组的方法是:如图甲所示,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经换算并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②第二组的方法是:取10g样品,加水溶解后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稀盐酸的密度取1.0g/mL),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滴入盐酸体积与相应溶液的pH如图乙。请回答:
(1)图甲中加油层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第一组实验中要使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
(3)第二组实验所用样品中Na2CO3含量是多少?
(4)第二组实验中,当pH=7时,向溶液中加50.88g水后,所得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防止CO2溶于水无法把液体压入量气管
(2)上下移动量气管使两液面相平
(3)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由图乙可知,当pH=7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稀盐酸中氯化氢质量是:40毫升×1.0克/毫升×3.65%=1.46g,设参加反应碳酸钠的质量是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x=2.12g
y=2.34g
z=0.88g
样品中Na2CO3的含量是×100%=21.2%;
(4)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10g-2.12g=7.88g,所以当pH=7时,向溶液中加50.88g水后,所得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0.22%
【解析】(1)为保证收集的二氧化碳量的准确,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以液体采用不溶解二氧化碳的油进行隔离;
(2)根据连通器原理可知,第一组实验中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操作方法是:打开弹簧夹,移动量气管,使油层与量气管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24.(2022·浙江宁波·九年级期末)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实验室我们经常用小块的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小科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装有氢氧化钠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一般不选用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
(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 m 克。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 a 、b 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分析曲线b ,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___。
(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4)计算后,小科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的盐酸浓度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 小”),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答案】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附着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停止 10g;
解:反应后,吸收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4.4g。 设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 20%;
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y=7.3g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则 m+盐酸的质量=m+32.1g+4.4g,所加入盐酸的总质量为36.5g,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偏大
【解析】(1)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附着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停止,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选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
(4)盐酸具有挥发性,且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使测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使计算结果偏大。
25.(2021九上·乐清期中)小明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2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像。
(1)碳酸钠属于   (选填“盐”或“碱”)。
(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   。
(4)通过计算说明,图像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答案】(1)盐
(2)HCl、CaCl2
(3)0.88
(4)解:设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x
CaCl2+ NaCO3=2NaCl+ CaCO3↓
  106 100
  x 5克
x=5.3克
溶液质量是 =50克
B点质量应标20克+50克=70克
【解析】(1)根据碳酸钠属于盐类物质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反应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分析;
(3)根据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计算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4)根据生成碳酸钙的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与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质量,再由b为消耗总的碳酸钠溶液质量和计算b的值分析。
【解答】(1)碳酸钠属于盐类物质;
(2)废液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2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 ,说明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然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即废液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钙;
(3)图像中a点为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钠质量为20g×10.6%=2.12g,设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2HCl+ Na2CO3=2NaCl+H2O+ CO2
  106 44
  2.12g a
106:44=2.12g:a
a=0.88g
26.(2022·浙江金华·九年级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实验后得到了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了解其组成成分的含量,张强同学取100g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盛与烧杯中,向其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并振荡,其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并振荡,反应开始阶段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图中a点时,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3)根据如图,计算100克原混合溶液中含氯化钙的质量__________。
【答案】有气泡生成 Na2CO3、NaCl 解:根据图像可知,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10g,设100克原混合溶液中含氯化钙的质量为x。
x=11.1g
答:原混合溶液中含氯化钙的质量为11.1g。
【解析】(1)在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充分振荡,反应开始阶段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生成。
(2)图中a点时,是加入的碳酸钠过量,此时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剩余的Na2CO3、生成的NaCl。
27.(2022·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宁波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0.0g样品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4.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__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B点时,烧杯内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
【答案】2.2;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5.3g
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 设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y=5.85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0.0g-5.3g=4.7g
B点时,是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烧杯内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4.7g+5.85g=10.55g。
【解析】纯碱样品中的氯化钠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36.5g-44.3g=2.2g。
(1)由图像可知,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等于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质量,则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2.2g;
28.(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有一份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通过以下操作,分析并计算。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由此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取16g样品完全溶于100g水中,逐滴加入10%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随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列式计算A时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不能;因为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10%;
解:由图像可知,恰好反应时消耗了111g的氯化钙溶液,设A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y。
,x=11.7g
,y=10g
A时溶液的质量为:16g+100g+111g-10g=217g
A时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4%。
【解析】(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由此不能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因为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见答案。
29.(2021九上·萧山期中)图甲中 A 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
B 反应,B 质量为 8g。将 NaOH 溶液渐渐加入到
C 中,生成蓝色沉淀 E 的质量与加入的 NaOH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 D 中加入 Ba(NO3)2 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H2SO4
(2)解:设由CuO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x
CuO+H2SO4= CuSO4+H2O
80 160
8g x
x=16g
设与Cu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
CuSO4+ 2NaOH=Cu(OH)2↓+ Na2SO4
160 80  
16g y  
y=8g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 =20%
【解析】(1)根据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及硫酸根离子的验证方法分析;
(2)根据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先计算出硫酸铜质量,再由硫酸铜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质量,从而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1)A 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 B 反应,将 NaOH 溶液渐渐加入到 C 中,生成蓝色沉淀 E,即氢氧化铜)。在 D 中加入 Ba(NO3)2 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沉淀,同D中含有硫酸根离子,C为硫酸铜,A为硫酸。
30.(2022·浙江·舟山市定海区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某纯碱厂生产的某批次碳酸钠产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杂质(不含其他杂质)。取该碳酸钠样品12克,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100克水将其全部溶解,逐渐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3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验结束后,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溶质为________。
(2)求该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保留1位小数)
【答案】(1)氯化钠和盐酸;
(2)由图象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加入的稀盐酸恰好与碳酸钠反应。
设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
解得:x=10.6g
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解析】(1)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气体溢出,导致刚开始溶液增加量小于AB段溶液增加量,所以在A点时,溶液中的碳酸钠被完全反应。根据图示,可知加入稀盐酸过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盐酸。
31.(2022·浙江湖州·八年级期末)为了检测实验室中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表。试回答:
甲 乙 丙 丁
所取石灰石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质量/g 6.0 4.0 2.0 2.0
(1)各组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实验组别是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答案】丙丁 解:由表格可知,实验后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g,为杂质的质量,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10.0g 2.0g=8.0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解:10.0g稀盐酸恰好与2g碳酸钙完全反应
设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
x=14.6%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1)由图可知,实验甲中加入20.0g稀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0g,实验乙中加入30.0g稀盐酸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g,即10.0g稀盐酸恰好与2g碳酸钙完全反应,实验丙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g,反应碳酸钙为8g,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40.0g,由图可知,各组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实验组别是丙丁,故填丙丁。
32.(2021·鄞州模拟)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20g放在烧杯里。然后将200g稀盐酸均分成4份,分4次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项 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50 50 50 50
烧杯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70.00 117.5 165.0 M 263.4
根据实验数据回答问题:
(1)表中数据值M=________;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213.4
(2)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70g+50g×4-263.4=6.6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6.6g
x=15g CaCO3%= ×100%=75%
(3)解:算出HCl%=8.3%
m盐酸溶液=131.9g
【解析】(1)首先比较实验1和2,确定50g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据此推算出实验5中应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与实际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较,从而确定本次实验时碳酸钙是否完全反应,接下来根据比例关系计算出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进而确定M的数值即可。
(2)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然后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出它的质量分数。
(3)根据(1)中的分析计算出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
【解答】(1)比较实验1和实验2可知,加入50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0g+50g-117.5g=2.5g;
如果实验5中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那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应该为:2.5g×=10g;
而实际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70g+200g-263.4g=6.6g;
因为6.6g<10g,所以碳酸钙完全反应,而稀盐酸有剩余;
生成6.6g二氧化碳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因为132g<150g,
所以实验4加入150g稀盐酸时,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则M=70g+150g-6.6g=2.13.4g。
(3)根据(1)中的计算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32g。
33.(2022·浙江绍兴·九年级期末)往含有硝酸钙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请在下图中画出混合溶液的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并说明理由。(已知硝酸钙和硝酸钠在溶液中显中性)
【答案】,理由:碳酸钠先与硝酸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钙反应,随碳酸钠的加入,溶液pH由小于7增加,至等于7,是因为碳酸钠与硝酸反应后,硝酸减少溶液的pH增大,当硝酸完成反应时pH等于7,碳酸钠与硝酸钙反应时,因硝酸钙是中性,生成的硝酸钠溶液也是中性的,所以溶液的pH仍为7,保持不变,待硝酸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碳酸钠,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pH又增大至大于7。
【解析】往含有硝酸钙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先与硝酸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钙反应,随碳酸钠的加入,溶液pH由小于7增加,至等于7,是因为碳酸钠与硝酸反应后,硝酸减少溶液的pH增大,当硝酸完成反应时pH等于7,碳酸钠与硝酸钙反应时,因硝酸钙是中性,生成的硝酸钠溶液也是中性的,所以溶液的pH仍为7,保持不变,待硝酸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碳酸钠,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pH又增大至大于7,故图像为,理由:碳酸钠先与硝酸反应,然后再与硝酸钙反应,随碳酸钠的加入,溶液pH由小于7增加,至等于7,是因为碳酸钠与硝酸反应后,硝酸减少溶液的pH增大,当硝酸完成反应时pH等于7,碳酸钠与硝酸钙反应时,因硝酸钙是中性,生成的硝酸钠溶液也是中性的,所以溶液的pH仍为7,保持不变,待硝酸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碳酸钠,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pH又增大至大于7。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
考点一、常见的盐
盐是指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一类化合物。盐可分为可溶性盐和难溶性盐,常见的可溶性盐有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常见的难溶性盐有AgCl、BaSO4及大部分的碳酸盐。
纯碱又称苏打,是碳酸钠(化学式Na2CO3)的俗名。它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当碳酸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量的水分子,其化学式为Na2CO3·10H2O。碳酸钠晶体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而最后变成粉末,此变化叫风化,属于化学变化。
碳酸钙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碳酸钙形成的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氯化钠俗称食盐,它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氯化钠既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食物佐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典例1:(2022九上·浙江期末)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碳酸钠 纯碱 Na2CO3 B.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
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变式1:(2022九上·拱墅期末)下列关于纯碱(Na2C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属于碱类物质 B.纯碱的水溶液pH<7
C.纯碱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纯碱中含少量烧碱杂质,可用稀盐酸除杂
变式2:(2022九上·台州月考)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
A.纯碱 B.烧碱 C.火碱 D.盐酸
变式3:(2022·浙江嘉兴·九年级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新配的烧碱溶液,小明同学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滴入酚酞的质量忽略不计)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边滴加稀盐酸边振荡锥形瓶,当观察到________时,恰好完全反应,停止滴液。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步骤)
(3)问题讨论:若小明在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没有同时振荡锥形瓶,实验结果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二、盐的化学性质
盐的化学性质:
①盐溶液+金属→新盐+新金属(条件:盐要可溶;金属单质必须比盐中的金属元素活动性更强)
②盐溶液+酸溶液→新盐+新酸(条件:一般盐、酸均溶于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碳酸盐等弱酸盐可与强酸反应)
③盐溶液+碱溶液→新盐+新碱(条件:盐和碱必须可溶;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④盐溶液+盐溶液→新盐+新盐(条件:盐和盐必须可溶;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典例1:(2022·浙江宁波·一模)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HCl、ZnSO4、K2CO3、NaCl B.KNO3、BaCl2、Na2SO4、NaOH
C.NaOH、K2CO3、NaCl、Na2SO4 D.HCl、NaNO3、H2SO4、KCl
变式1:(2022·浙江·金华市一模)小科同学在学习了物质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ZnSO4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各字母所对应的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Zn(OH)2 B.B—CuSO4 C.C—ZnO D.D—H2SO4
变式2:(2022九上·温州期末)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 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
(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
(2)在归纳性质③中,写出一条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式   (写一个)。
变式3:(2022·浙江·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教研室一模)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由氢氧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镁、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该样品的组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取适量样品进行探究,过程如图(微溶视为不溶):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B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有______;
(2)该样品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
考点三、盐的制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反应物如果没有酸,则反应物必须都可溶(无酸皆可溶);
②生成物中有难溶的物质(如BaSO4、AgCl)或难电离的物质(如H2O)或挥发性的物质(如气体CO2)生成,即:生成物中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
2、自贡的盐井,成为我国开采深层岩盐的标志和率先进行天然气田工业性开采的象征。在凿井、取卤、煮盐等工序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以及各种工具、装置的发明和制造,无不体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铵盐的制取与检验
碳铵的制取:NH3十H2O+CO2 == NH4HCO3;
硫铵的制取:2NH3+H2SO4 ==(NH4)2SO4;
铵盐与碱混合加热后,都有氨气放出,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4.波尔多液是无机铜素杀菌剂,是硫酸铜、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钙的碱式复盐。
典例1:(2022·浙江温州·九年级阶段练习)某学习小组想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 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的混合物)。同时,他们还查阅到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认为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后加入______,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OH)2;
(2)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按图甲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研碎后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物进行实验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图乙曲线);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
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
讨论:操作③中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空气的原因是______,装置I的作用是______。
变式1:(2022·浙江·舟山市普陀第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硝酸钾是重要的盐,化学式为KNO3。硝酸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黑火药的重要组成成分(“一硫二硝三木炭”的硝就是指硝酸钾),下列两种溶液混合不能制取硝酸钾的是(  )
A.硫酸钾和硝酸钡 B.氢氧化钾和硝酸
C.碳酸钾和硝酸钙 D.氯化钾和硝酸钠
变式2:(2021·杭州)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A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
变式3:(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思维模型是依据事物发展内在规律所建立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能引导有序思维、增进深度理解、促进问题解决。小科建构了“混合物提纯”的思维模型:
[初步理解]根据混合物组份的性质差异,获得混合物中目标组份。
(1)海水淡化是将海水中的盐与水分开常压加热蒸曾法是其中的一种:常压下将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再液化得到淡水的过程。从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热形成水蒸气属于上述模型电的____________。(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探究本质]根据组份的性质差异,选择合适方法,实现物质提纯。
(2)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中提纯硝酸钾,是通过溶解然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实现的。其中过滤操作将硝酸钾晶体与溶液分离是根据______不同。
[实践应用]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提高混合物中目标组份纯度。
(3)小科取10克混有少量硫酸的盐酸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沉淀0.233克,则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融合创新]依据科学原理,融合技术与工程,形成新颖而有价值的解决实际问题方案。
(4)常压加热蒸馏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阅资料获知,现在世界上的许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厂,都已经采用低压加热蒸馏法,请解释其蕴含的科学道理______。
考点四、常见化肥的种类、用途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是用矿物、空气、水等做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化肥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
氮肥:含有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能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
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籽粒饱满。常见的磷肥有过磷酸钙(CaSO4和Ca(H2PO4)2的混合物)。
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和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
典例1:(2022九上·越城期末)“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Cl B.(NH4)2HPO4 C.NH4HCO3 D.CO(NH2)2
变式1:(2022九上·衢江期末)物质的用途总是与它的性质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填入空格内:氯化钠、尿素、硫酸铜、氯化钾、氢氧化钙。
(1)腌咸菜不可缺少的物质是   
(2)为了使农作物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农业上通常可施用的化肥是_   
变式2:(2021·丽水)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烧制草木灰是我国传统农耕方式,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________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2)要确认草木灰浸出液中含有,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
(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将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人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
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发生化学反应,K2CO3+CaCl2=2KCl+CaCO3↓ )
变式3:(2022·浙江杭州·一模)小乐为了获知某化肥(主要成分为NH4HCO3,杂质不含氮元素)的含氮量,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测定。
已知:①; ②NH3能被浓硫酸吸收,不能被氢氧化钠固体吸收。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将化肥样品装入试管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
装置 反应前质量/克 反应后质量/克
B 186 198.4
C 159 162.4
(3)待装置符合实验要求后,取20克化肥样品装入试管,通入氮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然后点燃酒精灯,每步都充分反应后,再通入氮气。装置B和C反应前后质量如表所示;则反应生成的氨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此化肥的含氮量为___________。
1.(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2.(2022·浙江嘉兴·九年级期末)下列各组物质能在酸性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2SO4; Ba(OH)2 ; KCl B.Na2CO3; KNO3; NH4Cl
C.MgSO4; NaNO3; KCl D.Cu(NO3)2; NaCl; KNO3
3.(2022·浙江舟山·九年级期末)某同学在学习了物质的化的现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Zn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的物质错误的是(  )
A.①-Zn B.②-ZnCl2 C.③-H2SO4 D.④-Zn(OH)2
4.(2022·浙江·宁波市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为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③④⑤⑥
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氢氧化钠溶液
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5.(2022·浙江杭州·二模)2022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如图所示,“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D分别是HCl、Fe2O3、H2、CuSO4中的一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物质与B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是工业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B.B物质与C物质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Fe2O3═2H2O+2FeCl2
C.C物质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无明显现象
D.D物质的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产生红褐色沉淀
6.(2022·浙江舟山)下表有关物质的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除杂方法
A NaCl溶液(NaN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B CaCO3(CaO)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C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过滤
D NaCl溶液(CuCl2)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7.(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无土栽培是用营养液代替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
(1)硝酸钾()是营养液中的一种常见成分。硝酸钾属于___________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2)配制100克含硝酸钾质量分数为3%的营养液,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___________克。
8.(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洗衣机槽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时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化学方程式为:)。现取少许过碳酸钠晶体,加入水形成溶液。
(1)取少量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该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了检验该气体,可用___________。
(2)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___(选填“酸性”或“中性”或“碱性”)。
(3)生成的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9.(2022·浙江·南海实验学校一模)为测定某碳酸氢钠样品的纯度(含有少量氯化钠),实验小组同学提出通过测二氧化碳质量的实验方案,装置如图所示:
(1)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该方案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10.(2022·浙江台州·九年级期末)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Cl、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1)如果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写出步骤Ⅰ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如果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11.(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某白色固体M可能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则:
(1)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白色固体M的成分是___________。
12.(2022·浙江·宁波市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某水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H4+、K+、Ca2+、H+、Cl-、CO32-、SO42-,现为测得该溶液准确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Ⅰ.取两份溶液各100ml
Ⅱ.第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有0.34g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Ⅲ.第二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沉淀物A和滤液B。沉淀物A质量为6.63g,其再经足量稀硝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变为4.66g;滤液B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有14.35g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第Ⅱ步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存在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2)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判断原溶液中存在Cl-_______(填“能”或“不能”)。
(3)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
13.(2022·浙江·杭州市公益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在除杂质的操作中,为了将杂质完全去除,通常需加入过量的除杂试剂。为了除去 NaCl 样品中混有的少量 Na2SO4和 MgCl2,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提纯 NaCl的流程如图所示:
(1)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除去的阳离子是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 试剂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溶液 M 中所含有的阴离子有_________。
(3) 某同学用提纯得到的 NaCl晶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在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 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________(填 “大”或 “小”)。
14.(2022·浙江·龙泉市民族中学九年级期末)A、B、C、D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B属于相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C、D物质类别不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图中“→”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B是硫酸、C是碳酸钠,则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若C是二氧化碳,则D可能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填物质类别不同的两种)
15.(2021·浙江宁波·九年级阶段练习)已知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不同物质,其中D~G中都含有两种元素,C为蓝色沉淀。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G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
(3)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16.(2021·浙江宁波·九年级阶段练习)尿素[CO(NH2)2]作为一种有机氮肥,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工业上可用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常温下,尿素是一种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呈弱碱性。
(1)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证明尿素呈碱性的具体实验操作是:________。
(3)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氮、磷元素过剩,不仅造成化肥的流失,而且还给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不包括________。
A.水土大量流失 B.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C.近海赤潮频繁发生 D.湖泊水库、沿海水体富营养化
(4)小科购买了一款氮肥,相关信息如图所示,请计算该氮肥中尿素[CO(NH2)2]的质量分数约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________
氮肥(尿素)[CO(NH2)2]净重:50kg含氮量:46%
17.(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小越在做“碱和盐的性质”实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氯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小陈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产生的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小越猜想:除了这种可能性外,还可能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钙和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钙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析出,产生白色沉淀。为了检验小越的猜想,小陈设计了如下实验:取小越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少许,加水后沉淀溶解,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1)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小越的猜想经检验是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18.(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一种新型化肥——硝酸铵钙,其有效成分为和,进入土壤后,都成为可吸收的离子,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且钙离子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抵抗力。小宁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铵钙化肥,进行以下实验:取化肥样品8.0g,与足量的NaOH固体充分混合,加热到固体质量不再减少,生成0.17g氨气()。把反应所得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测得沉淀质量为4.0g。(已知:;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参加反应)
(1)作为氮肥,硝酸铵钙在植物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A.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B.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C.使茎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2)计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计算滤液中的质量。___________
19.(2022·浙江丽水·中考真题)萤石是我市的优势矿产资源,也是我国“战略性矿物”。为探讨萤石的形成、开采,浮选等跨学科问题,兴趣小组对某萤石矿区开展项目化研究。
[萤石形成]岩浆冷却过程中从岩浆分离出含氟离子的气水热液,在热液沿裂隙上升时,氟离子与周围岩石中的钙离子结合成氟化钙冷却结晶后形成矿物晶体颗粒即萤石,它通常存在于花岗岩等岩石内。
(1)萤石矿属于______(填“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
[萤石开采]萤石开采过程中,通常用乳化炸药装入凿好的岩壁小孔,将岩石炸成碎块,再将岩石碎块装入车厢运出矿洞。
(2)乳化炸药将岩石炸成碎块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______。
[萤石浮选]蛋石矿开采后,将矿石破碎,研磨成矿粉,加水调成矿浆,往矿浆中添加捕收剂等药剂进行浮选,使目标矿粉粘附在泡沫上浮至水面,得到纯度较高的精矿。
(3)如图是pH值、捕收剂种类对浮选回收率影响的图像。为获得高浮选回收率,浮选时的最佳条件是______。
[纯度测定]萤石的主要成分为氟化钙(CaF2)。 已知:CaF2+H2SO4(浓)==CaSO4+2HF↑
(4)为测定精矿样品中氟化钙的含量,该小组称取10g样品和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碱性溶液吸收,测得碱性溶液增重4.4g,计算样品中氟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
[项目评估]萤石是我市优势矿产资源,但对萤石开采项目一直有不同观点。
(5)请选出你认同的一种观点______(填字母)。
A.我市应该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B.在勘探技术和环境监测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发展萤石开采项目
C.萤石开采项目会引发地表沉陷,诱发地质灾害,应禁止萤石开采项目
20.(2022·浙江舟山·一模)定海区2022年科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小王老师和同学一起揭密一种蓝色的液体---“xx牌蓝洁灵”所含的成分,其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厕所污垢主要包括由钙、镁离子形成的难溶性碳酸盐或碱、水锈(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铁)和油污等。
【提出问题】蓝色的“xx牌蓝洁灵”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建立猜想】
猜想1:可能含有Cu2+的可溶性盐。
猜想2:可能含有某种酸碱指示剂。
请你根据资料提出猜想3:可能含有______。
【探究方案与实验】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小组方案: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 无蓝色沉淀产生,溶液蓝色不褪去 猜想1和2不成立
乙小组方案: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铁片。 铁片表面只产生气泡,无红色物质析出 猜想1不成立
……
【评价与交流】
(1)由乙小组实验现象,还可知该蓝洁灵溶液中含有大量的______。(写离子符号)
(2)对于甲小组实验设计方案,其他小组认为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继续探究】……
21.(2022·浙江杭州·一模)如图甲所示,烧杯中为一定量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乙所示。
(1)胶头滴管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当加入a mL Na2CO3溶液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22.(2022·浙江绍兴·九年级期末)国家标准规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98.0%为合格品。为测定某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兴趣小组成员分别进行了如图的实验。(杂质可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过滤后滤渣损失忽略不计)
(1)实验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
(2)若滤渣未经干燥便进行称量,会导致碳酸钠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
(3)通过计算判断该工业纯碱是否为合格品。(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3.(2022·浙江·宁波市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测定”的实验:
①第一组的方法是:如图甲所示,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经换算并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②第二组的方法是:取10g样品,加水溶解后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稀盐酸的密度取1.0g/mL),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滴入盐酸体积与相应溶液的pH如图乙。请回答:
(1)图甲中加油层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第一组实验中要使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
(3)第二组实验所用样品中Na2CO3含量是多少?
(4)第二组实验中,当pH=7时,向溶液中加50.88g水后,所得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4.(2022·浙江宁波·九年级期末)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实验室我们经常用小块的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小科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装有氢氧化钠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一般不选用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
(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 m 克。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 a 、b 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分析曲线b ,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___。
(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4)计算后,小科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的盐酸浓度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 小”),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25.(2021九上·乐清期中)小明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20克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像。
(1)碳酸钠属于   (选填“盐”或“碱”)。
(2)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   。
(4)通过计算说明,图像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26.(2022·浙江金华·九年级期末)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实验后得到了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为了解其组成成分的含量,张强同学取100g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盛与烧杯中,向其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并振荡,其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并振荡,反应开始阶段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图中a点时,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3)根据如图,计算100克原混合溶液中含氯化钙的质量__________。
27.(2022·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宁波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为测定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杂质)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0.0g样品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4.3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________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B点时,烧杯内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
28.(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有一份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通过以下操作,分析并计算。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由此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取16g样品完全溶于100g水中,逐滴加入10%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随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列式计算A时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29.(2021九上·萧山期中)图甲中 A 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
B 反应,B 质量为 8g。将 NaOH 溶液渐渐加入到
C 中,生成蓝色沉淀 E 的质量与加入的 NaOH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 D 中加入 Ba(NO3)2 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 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0.(2022·浙江·舟山市定海区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某纯碱厂生产的某批次碳酸钠产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杂质(不含其他杂质)。取该碳酸钠样品12克,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100克水将其全部溶解,逐渐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3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验结束后,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溶质为________。
(2)求该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保留1位小数)
31.(2022·浙江湖州·八年级期末)为了检测实验室中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同学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表。试回答:
甲 乙 丙 丁
所取石灰石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盐酸质量/g 20.0 30.0 45.0 50.0
剩余固体质量/g 6.0 4.0 2.0 2.0
(1)各组充分反应后,盐酸有剩余的实验组别是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32.(2021·鄞州模拟)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20g放在烧杯里。然后将200g稀盐酸均分成4份,分4次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项 目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50 50 50 50
烧杯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70.00 117.5 165.0 M 263.4
根据实验数据回答问题:
(1)表中数据值M=________;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稀盐酸溶液的质量为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3.(2022·浙江绍兴·九年级期末)往含有硝酸钙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请在下图中画出混合溶液的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并说明理由。(已知硝酸钙和硝酸钠在溶液中显中性)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