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初读·感知“愁”情
她是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是谁
声声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感受李清照的精神世界。
2.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
预习检测
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怎敌它晚来风急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独自怎生得黑
忽暖忽寒,气候变化无常
调养、保养
对付、抵挡
很、极
可
怎么,怎样
初读·感知“愁”情
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一切清冷惨淡 ,我不由感到极度的哀伤凄凉。乍暖还寒的季节里最难休息调养。饮下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傍晚之时骤降的冷风寒意。南飞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尤感伤心的是,原来却是旧时相识。
园中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萎殆尽。如今还有谁能与我共同采摘呢?静坐窗前,独自一人怎能熬到天色昏黑?梧桐凄凄,细雨沥沥,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在点点滴滴敲打不停。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
用现代语言改写这首词
一、整体感知,诵读入情
预习检查: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诵读词作的语气应是?
愁
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忧伤、悲哀之意。
①初读感愁情
声声慢 李清照
为什么偏偏是“愁”,
而不是“悲”“苦”“痛”等词?
愁
希冀
不满
诉求
不甘
调养
发呆
看菊
望天
喝酒
+1
+1
+1
+1
+7
寻觅
+1
+1
+1
怎挨到黑
梧桐+细雨
怎愁了得
乍暖还寒
淡难敌风急
伤心又相识
憔悴谁堪摘
任务一:找出抒情主人公一日活动,探究其情感波澜。
冷清凄惨戚
向上天隔空喊话
怎敌他、晚来风急?
如今有谁堪摘?
独自怎生得黑?
怎一个愁字了得?
外部解读——读人
抛开词作,你了解到此时的李清照人生经历了哪些变故或打击吗?
丧夫之痛
金石之失
颠沛流离
国破家亡
改嫁之悔
孑然之悲
(正气)
(忠刚)
(坚强)
(胆气)
(勇气)
(?)
欲“易安”却难“易安”,
那就活它个硬气出来!
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李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4年)出生山东章丘;
早年随父住汴京、洛阳,接受较好的文化教养;
元符三年(16岁)写《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被人称道;
靖国元年(18岁)与丞相第三子赵明诚结婚;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南迁,时年43岁;
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因病去世,时年46岁;
绍兴二年(1132年),51岁的李清照改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入狱2年。
1151年(?),一生无儿女的她寄人篱下,孤寂而死,时年67岁。
少年幸福 中经丧乱 晚景凄凉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丧夫之痛
亡国之恨
流离之苦
孀居之悲
情愁 家愁 国愁
李清照词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点绛唇(早期作品)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减字木兰花(婚后作品)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骨子里的小倔强!
任务二:从李清照前期诗歌中寻找那份骨子里的倔强。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乱世里的大硬气!
内部解读——读词
外部解读——读人
愁夫,声声慢;壮哉,李清照!
不甘:失重中追索
生命意义
刚硬:乱世中鄙弃
隐忍苟活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再读——集体诵读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