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2.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2.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同步课时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08 15:4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高二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同步课时训练
【基础练习】
1.反射弧的组成不一定包括下列哪个结构(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间神经元 D.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在精密仪器的测量下,刺激脚趾产生痛觉的反应时间比刺激大腿产生痛觉的反应时间长,造成这种差别的结构主要是反射弧中的( )
A.神经中枢 B.传入神经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3.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4.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指( )
A.肌肉 B.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C.腺体 D.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5.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 传入神经
② 传出神经
③ 感受器
④ 神经中枢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6.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 B.反射都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
C.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 D.效应器有反应不一定是反射
【能力提升】
7.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
B.直接刺激传入神经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也属于反射
C.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8.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反射活动
C.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②③④⑤
D.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e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反射不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C.刺激d处,肌肉收缩,此过程为反射
D.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均不能完成
10.如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和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图中①②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损伤①③,则不能产生尿意,且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B.若损伤①②,则不能产生尿意,但能完成排尿反射
C.若损伤②③,则不能产生尿意,且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D.若损伤③④,则不能产生尿意,且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11.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进行了实验①、②、③的操作:
实验①: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实验②: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实验③: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若仅利用一组反射弧为材料,实验①、②、③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12.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
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剪除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13.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②效应器
③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⑤感受器和传出神经
A.②或③或⑤ B.②或③或④ C.③或④或⑤ D.①或②或④
14.人体膝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乙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的影响
B.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引起屈肌收缩
C. 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会引起伸肌收缩,这种现象不属于反射
D. 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则可在Ⅱ处和Ⅲ处记录到膜电位变化
15.缩手反射时手臂的弯曲和膝跳反射时小腿的前伸均与伸肌、屈肌的协调运动密切相关。如图为某反射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的手被铁钉扎伤后,某人先 (填“缩手”或“感觉到痛”),主要原因
是 。
(2)实验发现,图中反射弧中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导致关节伸直,该反射弧是 (填“膝跳反射”或“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实验中有些人因过度紧张不能出现该反射活动,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
(3)生理学家把b点所在神经元称为“抑制性神经元”。在a点给予适宜电刺激后,b、c、d三个位点处能够产生兴奋的是 ,这能否说明该反射弧完成了一次反射活动 为什
么 。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反射弧通常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弧的组成不一定包括中间神经元,故选C。
2.答案:B
解析:当感受器接受到外界刺激时,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开始传递,传至神经中枢后,再传向大脑皮层产生痛觉,所以产生痛觉的反应时间是指兴奋从感受器传到大脑皮层的时间,因此刺激脚趾与大腿的区别主要是传入神经(长短)不同,故选B。
3.答案:B
解析:学生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故选B。
4.答案:B
解析:在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但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由于反射后引起肌肉收缩,没有激素分泌,所以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
5.答案:A
解析:由题干可知病人腰椎部位受损,但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均正常,右侧下肢运动障碍,可能是神经中枢中的灰质受损,或者是传出神经受损;由题干可知病人腰椎部位受损,但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正常;由题干可知病人腰椎部位受损,但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正常;由题干可知病人腰椎部位受损,但有感觉说明感受器正常;故选A。
6.答案:D
解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等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错误;不仅要有足够的刺激,还要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C错误;反射活动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有反应不一定是反射,D正确。
7.答案:B
解析: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如膝跳反射,A正确;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直接刺激传入神经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不属于反射,B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正确;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D正确。
8.答案:D
解析: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⑤是感受器,A错误;反射活动必须经历完整的反射弧,B错误;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C错误;④效应器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正确。
9.答案:D
解析:e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A错误;反射都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B错误;刺激d处,肌肉收缩,但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均不能完成,D正确。
10.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若①④正常,膀胱上的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皮层而产生尿意;若②③正常,则大脑皮层可以控制排尿反射;若③④正常,排尿的非条件反射可正常进行。所以,若损伤①③,则不能产生尿意,且不能完成排尿反射,A正确;若损伤①②,则不能产生尿意,但能完成排尿反射,B正确;若损伤②③,则能产生尿意,但不能完成排尿反射,C错误;若损伤③④,则不能产生尿意,且不能完成排尿反射,D正确。
11.答案:B
解析:实验①:B处位于传入神经,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2效应器有反应,说明兴奋能以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的途径正常传导。实验②:A处为突触间隙,B处位于传入神经上,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2效应器有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果2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验③: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2效应器有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如果2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由于此实验是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因此若仅利用一组反射弧为材料,则应先做不放药物的实验,然后将药物放于神经纤维上做实验,再放于神经元之间做实验,即①→③→②,B正确。
12.答案:C
解析:脊髓是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实验中剪除脑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A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B正确;实验2中去除脊蛙腹部皮肤后不会出现搔扒反射,其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错误;在本实验中,剪除脑而保留脊髓的蛙能进行搔扒反射,破坏脊髓的蛙不能进行搔扒反射,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正确。
13.答案:C
解析:①若只有左后肢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受损,则破坏后,刺激右后肢时,左后肢也会收缩,故①错误;②若只有左后肢的效应器受损,则破坏后,刺激左后肢时,右后肢也会收缩,故②错误;③若左后肢的传入和传出神经都受损,则符合题干实验现象,③正确;④若左后肢的传入神经和效应器都受损,则符合题干实验现象,④正确;⑤若左后肢的感受器和传出神经都受损,则符合题干实验现象,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②错误,③④⑤正确,所以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神经元乙是运动神经元,可受大脑皮层的影响,A正确;
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会抑制屈肌收缩,B错误;
C.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因此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会引起伸肌收缩,这种现象不属于反射,C正确;
D.若刺激神经元甲的Ⅰ处,因为兴奋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因此可在Ⅱ处和Ⅲ处记录到膜电位变化,D正确。
故选B。
15.答案:(1)缩手;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的反射路径比完成缩手反射的长;
(2)膝跳反射;大脑皮层参与控制低级神经中枢;
(3)b、c;不能,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没有刺激感受器);
解析:(1)手被铁钉扎伤后,某人会先缩手然后才感觉到痛,主要原因是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的反射路径比完成缩手反射的长。
(2)膝跳反射发生时关节伸直,缩手反射发生时关节弯曲。人在紧张状态下,无法完成膝跳反射,可能是大脑皮层参与控制低级神经中枢造成的。
(3)在a点给予适宜电刺激后,b、c点所在的神经元都会兴奋,但是b点所在神经元为“抑制性神经元”,产生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d点所在的神经元兴奋。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刺激a点(传入神经元中部),没有刺激感受器,不属于反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