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中世纪谚语
观察这三张图片,说一说你对中世纪时期城市的看法。
材料 中世纪时期的伦敦, 厕所还是一个奢侈物,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得起的,多数人使用夜壶,然后隔着窗子直接倒在街上了事。
——《11—14世纪伦敦城市卫生状况考察》
中世纪城市和
大学的兴起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课标要求:
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一、中世纪城市
1.兴起原因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旧的城市复苏
新的城市产生
生产力的提高,商业贸易的需要
一、中世纪城市
2.特点
相关史事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汇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
根据图片并结合相关史事,简述新兴城市的特点。
①交通便利
③规模很小
④人口很少
②经济中心
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
一、中世纪城市
3.自治斗争
根据教材,比较城市居民与庄园农奴生活状况的不同。
庄园的农奴 城市居民
政 治
经 济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
与庄园主是依附关系
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
生活来源依赖于“份地”
外来的商人、手工业者、农民有人身自由
贸易繁荣,商业发达
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
×
金钱赎买
武力斗争
一、中世纪城市
3.自治斗争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
商业城市,它的毛纺织业发达,是当时
法国毛纺织业的中心。琅城是建立在主
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
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
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
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此后,琅城居民一直实行自治,琅城公社存在了两百多年。
琅城自治之路
典型代表:法兰西琅城自治
一、中世纪城市
3.自治斗争
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
自治城市
自由城市
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具有城市管理权,成为自治城市。
特许状
利: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弊:自治城市无法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到了13世纪,城市就像蜂窝一样热闹了……充满了活力,这是一种崭新的繁盛的文明。公元13世纪城市活起来了,讲话了,行动起来了。
——克伯雷(美)
《外国教育史料》
一、中世纪城市
4.城市居民
城市的
基本
居民
手工工匠
商人
……农奴,一旦进入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
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有简单的生产资料,全家参与劳动,靠出卖产品为生。前店后作坊形式。
商业活动
城市发展工商业繁荣
市民阶层形成
普通市民
大商人
大手工作坊主
银行家
早期的
资产阶级
阶级分化
一、中世纪城市
5.城市行会
面包师
裁缝
酿酒
铁匠
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行会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手工业作坊中的帮工实际上是作坊主的雇佣工人。
二、大学的兴起
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
学生社团
博洛尼亚大学
自治独立
教师行会
巴黎大学
授课许可证
牛津大学
关系:西欧城市和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推动了中世纪教育的发展
二、大学的兴起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从11世纪到15世纪,整个中世纪中晚期欧洲先后建立了约80所大学:意大利有20所,法国有18所,英国有2所……
——《欧洲中世纪大学与城市关系研究》
巴黎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牛津大学
大学的课程
文法
修辞
音乐
逻辑
算数
几何
天文
神学
法学
医学
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
评价: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大学的兴起
文法
修辞
逻辑
算术
几何
天文
音乐
中世纪城市——对自由的追逐
城市身份的自由
大学教育的自由
市民身份的
自由
中世纪城市特点:
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经济上
政治上
课标要求:
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三.课堂小结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生产力的发展商业贸易的需要
城市
推动
大学
获得特许状,成为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
城市居民:
手工业者和商人
斗争
赎买
分化
早期
资产阶级
产生
法律
自治意识
伦敦、巴黎、
威尼斯、米兰等
获得教会和国王的支持,取得自治权
专业课程:
神学、法学、医学
基础课程:七艺
博洛尼亚大学
牛津大学
巴黎大学
推动
文化
教育
发展
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
推动
适应
请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多角度进行阐述。
拓展思考:西欧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意义
政治上:市民阶级不断壮大,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
思想上:大学的产生,为后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在中世纪诞生的西欧城市和大学,为欧洲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都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
“在中世纪文明中对于人类而言,没有什么比城市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的。”
——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