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1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16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09 10:1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习重点:知道北宋建立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及历史影响
北宋边疆压力的表现以及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与意义
一、北宋兴亡(960年—1127年)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后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又采用宰相赵普“先南后北”的策略,先后灭掉荆南、后蜀、南唐等国。976年赵匡胤驾崩,其第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宋太宗继续统一中原大业,于979年攻灭十国中最后一国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赵普
赵光义
赵匡胤
与此同时宋太宗北上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在高梁河之战中惨败;986年宋太宗第二次攻辽,史称“雍熙北伐”,再次失败,从此北宋对辽采取守势。1004年北宋成功阻止了辽的南侵,宋真宗赵恒与辽国签定“澶渊之盟”,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财物,称“岁币”,北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安定。
高梁河之战
澶 渊 之 盟
1038年西北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1040年宋仁宗赵祯在位时,爆发了第一次宋夏战争,北宋战败,宋夏议和,史称“庆历议和”:西夏保持帝号,但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一笔钱财,称“岁赐”。宋仁宗在内政处理上卓有成效,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经济文化上也有较大发展,史称“仁宗盛治”。
宋仁宗
狸猫换太子
当时宋真宗的两位妃子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刘妃久怀嫉妒,于是与人合谋,乘李妃分娩昏迷之际,将一狸猫剥去皮毛换走了刚出世的太子,并命人将其勒死,但最终被好心人送至八贤王处抚养。而真宗看到狸猫,以为李妃产下一妖物,将其贬入冷宫。不久,刘妃临产,生了儿子被立为太子,谁知六年后就夭折。真宗再无子嗣,将其皇兄八贤王之子(实为当年被换走的皇子)收为义子,并立为太子,但很快李妃又被陷害逃出宫外。后来太子继位,即宋仁宗,而其亲母李妃在包拯的帮助下进宫相认,并设计揭露了真相而已做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自尽而死。
——出自《三侠五义》
历史上宋仁宗确有认母一事。仁宗既非刘太后所生,而是宫人李氏所生,是刘太后收为己子抚养并成为皇后,赵祯年幼继位,刘太后就垂帘听政。后仁宗生母李氏憋屈病重才被刘太后晋升妃位,但很快病故。第二年刘太后逝世,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妃所生,李妃死于非命。宋仁宗极为愤怒,后下令开棺验尸,却发现棺中的李妃面貌如生没有中毒迹象,宋仁宗也亲自到刘太后灵前谢罪。
宋神宗时期分别进行了王安石变法和元丰改制。北宋末年官吏腐败,赋税加重,分别引发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和方腊起义,严重打击了北宋统治。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宋徽宗及其子宋钦宗被俘,史称“靖康之难”。
宋神宗
王安石
宋江起义
方腊起义
王小波
李顺
起义
二、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重点)
1、原因:鉴于唐中后期藩镇割据的教训
2、措施
(1)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
注:A、三衙指北宋禁军(原属皇帝拱卫京师,后指中央正规军)统领机
构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司
B、中央设御史台(台谏)负责监察
C、二府三司制的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①中书门下省(行政权):正长官为同平章事等同于丞相,副长官为参知政事,在议事堂商议
②枢密院(调兵权):由文臣担任,分割丞相兵权;又设三衙(统兵权)分割枢密院权力
③三司(财权):户、盐铁、度支(财政预算),分割丞相财权
(2)地方行政
①将地方兵权收归中央
②派文臣任地方官,并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③地方行政为路、州(府、军、监)、县三级
注:路起初负责地方监察与财政,后变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长官为转运使。后增设安抚使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与其合成四监司
(3)崇文抑武,扩大科举规模(士大夫政治)
3、影响
①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加强了
君主专制,推动了文化发展
②制度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导致官僚机构膨
胀行政效率低下
③崇文抑武,守内虚外,致北宋国防实力受损
三、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
1、背景
(1)北宋面临严重的边疆压力和财政压力,国家积贫积弱(政府贫)
注:北宋与辽、西夏长期对峙,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募兵制),产生了冗兵问题。同时,政府机构重叠与官僚子弟入仕过滥,产生了冗官问题。养兵和养官耗费大量财政,再加上每年向辽、西夏的进贡,又产生了冗费问题(三冗问题)
(2)土地兼并严重,政治因循守旧
(3)宋仁宗时期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国家更待改革
范仲淹
2、时间:宋神宗时期
3、目的:富国强兵
4、内容
(1)富国: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开源节流)
(2)强兵:用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保甲法+保马法+置将法+军器监法
宋神宗
王安石
5、影响:实现了富国,但强兵效果不好,加重
了人民负担,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引发党争
欧阳修
司马光
苏轼
6、失败原因(仅作了解)
(1)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核心利益
(2)改革加重民众负担,得不到其支持
(3)急功近利;政策执行不力;王安石任用非人
(4)变法没有顺应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注:宋神宗后又推行元丰改制,主要针对行政系统
四、南宋兴亡(1127年—1279年)
1127年,靖康之难后宋徽宗第九子赵构继帝位即宋高宗,退居南方,史称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初期凭借几支较有战斗力的军队如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史称中兴四将)阻止了金军南下,稳定了政权。
赵构
临安
岳飞
韩世忠
张俊
刘光世
但宋高宗与丞相秦桧却继续秉承崇文抑武的国策,害怕岳飞等武将拥兵自重,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绍兴十一年)南宋与金“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1142年岳飞遇害。
秦桧
岳飞率岳家军于绍兴四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十年挥师北伐,大败金军大将金兀术,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进军朱仙镇,准备收复旧都开封。但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催令班师。
臣等正欲死战
陛下何故先降
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情况下,准备与宋议和。宋廷乘机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后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时年39岁。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中后期,漠北草原的蒙古部落开始快速崛起,1234年南宋联合蒙古合力灭金。随后蒙宋战争开始,南宋军民在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史称宋末三杰)等人领导下拼死抵抗30余年,直到1276年临安府被攻占,南宋名存实亡。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后英勇就义。1279年崖山之战,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7岁的幼帝赵昺跳海而亡,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南宋彻底灭亡。
文天祥
张世杰
陆秀夫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崖山之后无中华
五、课堂总结
1、北宋兴亡:陈桥兵变、澶渊之盟、庆历议和、仁宗盛治、靖康之难
2、宋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
路(转运使)州县三级、崇文抑武
3、王安石变法:三冗问题、富国强兵、开源节流、青苗法、免役法
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4、南宋兴亡:岳飞抗金、绍兴和议、联合蒙古合力灭金、蒙宋战争
1、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A
六、当堂练习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但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这说明( )
A. 机构改革要注意精兵简政 B. 宋初并不具备改革条件
C. 宋初改革总体上弊大于利 D. 改革应兼顾公平与效益
A
3、宋太宗曾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此宋朝( )
①实行重文抑武的方针 ②派文臣出任地方知州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④设三司与枢密院分财权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