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课件 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课件 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9-08 16:4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2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二章
八年级全一册
学习目标
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长度和时间
3
知道误差的概念,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课堂引入
“刘备仔细看了看那个壮汉,只见他一身朴素的打扮,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思考:
九尺是多长呢?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的长度单位?
课堂引入
小知识:
秦时的一尺大约23.1cm;汉时的一尺大约21.35到23.75cm;隋代的一尺大约29.6cm;唐代的一尺大约30.7cm;宋元时的一尺大约31.68cm;明清时的一尺大约31.1cm。
寸、尺、丈、里
都是传统的长度单位。
我们使用传统的长度单位方便与国际交流吗?
目录
CONTENT
1
测量单位
2
测量活动
3
测量误差
4
典例分析
01
Part one
测量单位
为了方便彼此的交流,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简称SI.
国际单位制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常用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其他常用单位还有:
时(h)、分(min)、
毫秒(ms)、微秒(μm)
换算关系:
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例:
7.2m=_______μm
2.1mm=_______m;
0.16km=_______m;
3.5cm=_______nm.
7.2m=7.2×1m=7.2×106μm
02
Part two
测量活动
测量活动
帽檐直径AB和帽子高度CD哪个长?
两个中心圆哪个直径大?
用刻度尺测量课本长度
实验探究一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看:使用测量仪器前都需要先观察测量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测量仪器所能测量的范围,一般不能超过量程使用;
分度值:测量仪器最小的一个格所代表的的值,可以反映仪器的精度。
用刻度尺测量课本长度
实验探究一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②放: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长度保持平行。
对于厚刻度尺,要注意有刻度线的一侧紧靠物体。
×
用刻度尺测量课本长度
实验探究一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要注意区分大小格子的数目。
④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没有意义。
8.80 cm
精读
估读
分度值
分度值下一位
典型例题
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探究二
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探究二
03
Part three
测量误差
测量的结果和真实的长度一定一样吗?
误差与错误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原因:测量时估读、仪器本身以及环境因素影响
错误:错误是因为不遵循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数据时粗心造成的
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
误差与错误
1.使用更加精密的仪器
2.改进测量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04
Part four
典例分析
典型例题
图中为A、B两把刻度尺同时测量一个木块的长度,则A、B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2.80cm
2.8cm
小玉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
12.34cm、12.36cm、12.35cm、12.46cm ,最后应该记录为__________
典型例题
12.35cm
课堂小结
长度及其测量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时间及其测量
误差
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长度测量
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时间测量
误差的概念
减小误差的方法
再 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