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特异性免疫
1.下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是吞噬细胞 B.物质甲是淋巴因子
C.物质乙是抗体 D.细胞⑤是记忆细胞
2.将健康的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按下表情况破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被破坏的器官 胸腺 骨髓 骨髓和胸腺
A.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甲组仍不能恢复细胞免疫功能
B.甲、丙两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C.乙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
D.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体液免疫功能
3.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叙述,细胞免疫中不发生的是( )
A.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
B.细胞毒性T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与相应的抗原结合
C.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D.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4.人体特异性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下列过程只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
A.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
B.辅助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被激活
C.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5.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皮肤的屏障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种牛痘预防天花均属于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每个人生来就有,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
D.非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完成
6.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中
7.如图表示小鼠体内下丘脑、垂体与免疫细胞之间的联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的免疫过程是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
B.细胞X为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C.图中细胞Y分泌的抗体只能与“某种抗原”结合
D.图中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方式调节免疫活动
8.无胸腺裸鼠(简称裸鼠)是医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胸腺是T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
B.裸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但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C.裸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说明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D.裸鼠存在免疫缺陷,一般情况下不排斥来自异体的移植器官
9.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细胞、丁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图中物质戊可进入丙细胞发挥免疫作用
C.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D
.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10.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进行特异性免疫时,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摄取和处理抗原
C.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
D.浆细胞和记忆T细胞均能产生抗体
11.如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 Ⅰ~Ⅶ表示不同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Ⅱ、Ⅲ、Ⅳ、Ⅴ、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B.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Ⅳ和Ⅵ
C.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d、e、f、g
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12.下列有关免疫反应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B细胞的细胞膜上可以同时存在有识别抗原分子和细胞因子的受体
B.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
C.导致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抗原分子不一定都是蛋白质分子
D.当相同抗原进行第二次侵染时,B细胞和记忆细胞均能增殖分化
13.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
D.物质④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结合抗原
14.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过程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细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为_______免疫。
(2)细菌作为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_______细胞识别、吞噬、处理,然后传递给_______细胞。
(3)B细胞与抗原结合后,在一些细胞因子(如图中IL-2)的协助下,分裂、分化成_______细胞和_______细胞。前者分泌大量的_______进入到_______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应答;当同一类型的病原体再次入侵机体时,后者会_______,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体液免疫大致过程为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因此,图中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淋巴细胞,物质甲为淋巴因子,A、B正确。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接受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因此图中③是B淋巴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乙为抗体,C正确,D错误。
2.答案:A
解析:细胞免疫主要由T细胞完成,甲组胸腺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T细胞仍然不能形成,细胞免疫功能不能恢复,A正确;甲破坏的免疫器官是胸腺,则B细胞能形成,T细胞无法形成,保留部分体液免疫,B错误;乙组破坏的免疫器官是骨髓,T细胞和B细胞都无法形成,则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丧失,C错误;乙组破坏的免疫器官是骨髓,输人造血干细胞后B细胞仍无法形成,体液免疫功能无法恢复,D错误。
3.答案:B
解析:细胞免疫中抗原呈递细胞可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促使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从而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A、C不符合题意;细胞毒性T细胞膜上的受体不能直接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而是识别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变化,并与之结合,B符合题意;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D不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的过程只发生在体液免疫中,A错误;辅助性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被激活分泌细胞因子的过程也可发生在体液免疫中,B错误;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的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免疫中,C正确;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过程只发生在体液免疫中,D错误。
5.答案:D
解析: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二者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种牛痘预防天花都是因为体内含有抗体或记忆细胞,这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非特异性免疫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特定的病原体,C正确;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完成,D错误。
6.答案:B
解析: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A项错误;图示细菌进入吞噬细胞后,细胞中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对细菌进行了加工处理,并暴露出抗原,B项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接呈递给T淋巴细胞,而不是B淋巴细胞,C项错误;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同样存在于细胞免疫过程中,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图中表示的免疫过程有抗体的参与,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A错误;细胞Y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故细胞X为B细胞或记忆B细胞,B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细胞Y分泌的抗体只能与“某种抗原”结合,C正确;由题图可以看出下丘脑是通过控制垂体分泌相应激素来调节免疫活动的,D错误。
8.答案:D
解析:T细胞是在骨髓中产生的,其成熟于胸腺,A错误;体液免疫过程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此裸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大部分丧失,B错误;机体主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裸鼠在自然环境下无法生存,只能说明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免疫调节有关,C错误;裸鼠存在免疫缺陷,丧失了细胞免疫和大部分体液免疫功能,因此一般情况下不排斥来自异体的移植器官,D正确。
9.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甲细胞是T细胞,乙细胞是浆细胞,丙细胞是靶细胞,丁细胞是效应T细胞,戊是抗体。T细胞和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正确;物质戊为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B错误;实线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虚线表示细胞免疫过程,C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D正确。
10.答案:D
解析:流感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细胞免疫发挥作用,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其中的病毒,流感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进而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将其清除,A正确;进行特异性免疫时,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摄取和处理抗原,B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靶细胞)并通过亲密接触将其裂解,把病毒释放出来,C正确;浆细胞能产生抗体,记忆T细胞不产生抗体,D错误。
11.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Ⅰ为抗原呈递细胞、Ⅱ、Ⅲ为细胞毒性T细胞、Ⅵ为记忆T细胞、Ⅴ为B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Ⅶ为浆细胞,其中Ⅰ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Ⅶ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会迅速增殖分化,Ⅳ为记忆T细胞、Ⅵ为记忆B细胞,B正确。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d、e、f)和抗体(g),C正确。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D正确。
12.答案:B
解析:B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细胞膜上存在有识别抗原分子的受体,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接受细胞因子的刺激,因此B细胞膜上还有细胞因子的受体,A正确;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因此不能接受抗原刺激,B错误;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一般属于大分子物质,绝大多数属于蛋白质,但是不一定都是蛋白质,C正确;当相同抗原进行第二次侵染时,发生二次免疫,B细胞和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均能增殖分化,D正确。
13.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⑥的免疫效应是产生相关物质(抗体)消灭抗原,故⑥表示体液免疫,⑤表示细胞免疫,A错误;图中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e为记忆细胞,细胞f为浆细胞,细胞g为记忆细胞,其中f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都要增殖、分化,因此和未受刺激时相比,分裂加快,细胞周期变短,C错误;物质④是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最终将抗原清除,D正确。
14.答案:(1)体液
(2)抗原呈递;辅助性T
(3)浆;记忆;B;抗体;内环境(体液);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所示免疫过程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为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2)细菌作为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吞噬、处理,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3)B细胞与抗原结合后被致敏,同时与辅助性T细胞结合,在后者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进入到内环境(体液)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应答。记忆B细胞有记忆功能,当同一类型的病原体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