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4.5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4.5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08 16: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5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
1.下列有关初次免疫应答和二次免疫应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次免疫过程发生于病原侵入机体但尚未患病之前
B.二次免疫过程发生于患病后,能迅速消灭病原体并使患者康复
C.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能够记忆病原体的特性
D.相比初次免疫,二次免疫反应迅速但产生抗体量少
2.下列关于狂犬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数量,需要重复接种狂犬疫苗
B.接种狂犬疫苗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将参与免疫反应
C.若疫苗的抗原有效浓度低,则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可能不会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
D.人体内某些效应B细胞的表面有识别该疫苗的糖蛋白
3.结核杆菌是一种引起结核病的胞内寄生菌,现可通过接种相关的疫苗(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卡介苗是由减毒的结核杆菌悬液制成的活疫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后可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
B.接种卡介苗的个体仅通过细胞免疫即可抵御结核杆菌的入侵
C.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需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
D.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所以患先天免疫缺陷疾病的婴儿更应积极接种
4.病毒疫苗和抗血清(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在现代免疫学预防、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消灭人体内病毒只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
B. 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C. 人体接种病毒疫苗获得相应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以抗血清治疗病毒性重症患者属于二次免疫
5.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理伤口不包扎,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
B.狂犬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C.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
D.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6.下列分别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是( )
A.注射胸腺激素和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和输入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和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和输入细胞因子
7.利用免疫学原理既可以预防疾病,也可以治疗疾病。如图是某人获得抗病毒抗体的两种途径及其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途径①注射的是病毒疫苗,途径②注射的是抗病毒抗体
B.途径①通常用于免疫预防,途径②常用于免疫治疗
C.途径①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凝集沉淀
D.若某人被毒蛇咬伤,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治疗比较好
8.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有助于预防因HPV引起的感染,通常需要进行三次接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人体而言,HPV疫苗是外来抗原
B.HPV疫苗主要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C.三次接种HPV疫苗可增强免疫应答
D.易感者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9.《战狼2》电影中小女孩帕莎是感染“拉曼拉”病毒后自行痊愈者,医生从她的血清中检测到“拉曼拉”抗体,这种抗体是终结这场瘟疫的希望。冷锋在保护帕莎撤退时,误闯“拉曼拉”疫区而感染病毒,后来被同行的援非医生救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电影剧情发展心跳加快,这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B.猜测冷锋被治愈是用了帕莎的血清,这是一种主动免疫
C.冷锋在感染“拉曼拉”病毒后,其机体先有细胞免疫再有体液免疫
D.帕莎在自愈过程中,巨噬细胞分泌一些物质促进辅助性T淋巴细胞活化
10.免疫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B.人体皮肤移植最好选用自己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
C.新冠肺炎治愈者血清可用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
D.新冠疫苗中含有大量能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11.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烈性传染病。某养殖户为预防牛口蹄疫,定期给牛肌肉注射疫苗制剂(灭活的口蹄疫病毒+矿物油佐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给牛注射疫苗时,牛产生痛觉的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B.注射疫苗后,机体会依次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给注射过疫苗的牛再接种口蹄疫病毒弱毒株,牛不可能患病
D.注射疫苗后产生了免疫能力的牛体内有记忆B细胞,可能没有记忆T细胞
12.将克隆猴分为A、B、C三组,用灭活的H1N1和H1N5按表中操作对其先后注射两次。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A组 B组 C组
第一次注射物质种类 H1N1 生理盐水 H1N5
第二次注射物质种类 H1N1 H1N1 H1N1
A.第二次注射后,A组新增记忆细胞均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
B.第二次注射后,B组只发生特异性免疫,不发生非特异性免疫
C.第二次注射后,A组和C组的免疫反应强度相同
D. 第二次注射后,C组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最多
13.为了打败新冠病毒,科学家们不仅研发出了新冠疫苗,还在努力研发“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是一种有抗病毒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凭借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特点,中和抗体能抢先与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使病毒无法感染细胞,继而被免疫系统清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新冠疫苗相比,中和抗体的优势是起效快,更适用于老人、小孩
B.中和抗体既能预防、又能治疗新冠肺炎,但预防原理与传统疫苗不同
C.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后,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分解
D.注射中和抗体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起到预防病毒的作用
14.科研小组以动物为实验材料,研究甲、乙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对乙抗体生成量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接种疫苗后,疫苗作为______引起免疫反应,当相应的病原体侵入时,动物不容易患病,主要原因是______。
(2)实验前需对实验动物进行甲。乙抗体的检测,其目的是排除______。
(3)同时接种甲、乙疫苗,乙抗体生成量明显减少。资料显示,甲、乙疫苗结构相似,推测中甲疫苗会与乙疫苗______位于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最终影响乙抗体的生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二次免疫过程在患病前后都可以发生,只是免疫能力强弱不同,A、B错误;初次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够记忆病原体的特性,C正确;相比初次免疫,二次免疫反应迅速且产生抗体量多,D错误。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重复接种狂犬疫苗,能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A正确;接种狂犬疫苗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都将参与免疫反应,B正确;若抗原有效浓度低,则注射该疫苗可能不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C正确;人体内的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3.答案:A
解析:卡介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后可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A正确;接种卡介苗的个体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可抵御结核杆菌的入侵,B错误;结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自身具有核糖体,因此在宿主细胞内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患先天免疫缺陷疾病的婴儿免疫力低下,即使注射疫苗也不能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错误。
4.答案:B
解析:
5.答案:D
解析:狗咬伤后清理伤口,不包扎,能减少人被狂犬病毒感染的机会,同时抑制厌氧菌繁殖,A正确;注射狂犬疫苗,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相对于二次免疫,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够杀死体液中的病毒,而对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毒不起作用,D错误。
6.答案:B
解析:免疫预防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疫苗,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免疫治疗主要通过注射抗体和免疫活性物质加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抗体为球蛋白,口服会被消化酶分解失去活性,A、C错误;注射卡介苗和输入抗体分别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B正确;移植胸腺、输入细胞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治疗,D错误。
7.答案:C
解析:途径①抗体水平迅速增加,注射的是抗病毒抗体本身,途经②抗体增加缓慢,注射的是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需要时间,A错误;途径①通常用于免疫治疗,途径②常用于免疫预防,B错误;途径①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抗病毒抗体与病毒结合凝集沉淀,C正确;当被毒蛇咬伤之后,需要尽快注射抗体消灭蛇毒,应该用途径①进行治疗,D错误。
8.答案:B
解析: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可以刺激机体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的抗体。对人体而言,HPV疫苗是外来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A正确;HPV疫苗主要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B错误;三次接种HPV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增强免疫应答,C正确;易感者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D正确。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D
解析:牛产生痛觉的感受器位于皮肤,A错误;病毒侵入机体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启动,体液免疫作用于侵入内环境中的病毒,通过阻止其传播而发挥免疫效应,当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而发挥免疫效应,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的抗原再由体液免疫清除,B错误;注射灭活病毒疫苗制剂对机体的刺激时间较短,机体免疫力较低,给注射过疫苗的牛再接种口蹄疫病毒弱毒株,牛可能患病,C错误;注射疫苗后产生了免疫能力的牛体内有记忆B细胞,可能没有记忆T细胞,D正确。
12.答案:D
解析:第二次注射后,A组会发生针对H1N1的二次免疫,新增的记忆细胞来自原有记忆细胞的增殖和淋巴细胞的分化,A错误;抗原进入体内,诱发机体发生免疫,既有特异性免发也有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第二次注射后,A组会发生针对H1N1的二次免疫,而C组会发生针对H1N1的初次免疫,二次免疫的强度高于初次免疫,所以A组免疫反应强度高于C组,C错误;C组引起第一次免疫的抗原和引起第二次免疫的抗原不同,所以第二次注射后C组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最多,D正确。
1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疫苗通常起到抗原的作用,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发挥作用,而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免疫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孩子会因为产生的记忆细胞和抗体较少而不能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根据题意,中和抗体能直接阻断病毒感染细胞,起效更快,更适用于老人和小孩,A正确;根据题意,中和抗体预防新冠肺炎的原理是中和抗体通过抢先与病毒的S蛋白结合,从而阻断病毒感染细胞,起到预防作用,而传统疫苗相当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二者原理不同,B正确;中和抗体与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可以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分解,C正确;新冠疫苗能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而注射中和抗体是直接与新冠病毒S蛋白结合,阻断其与宿主结合,使病毒无法感染细胞,D错误。
14.答案:(1)抗原;接种疫苗后,动物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当相应的病原体侵入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了抗体
(2)动物体内原有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竞争
解析:(1)疫苗作为抗原可引起免疫反应,当相应的病原体侵入动物体时,动物不容易患病,主要原因是接种疫苗后,动物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当相应的病原体侵入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了抗体。
(2)研究甲、乙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对乙抗体生成量的影响时,实验前需对实验动物进行甲、乙抗体的检测,其目的是排除动物体内原有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实验结果显示,同时接种甲、乙疫苗,乙抗体生成量明显减少。由于甲、乙疫苗结构相似,因此推测甲疫苗会与乙疫苗竞争位于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最终影响乙抗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