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重难解读
常考突破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重难解读
(1)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
地理现象 所处板 块位置 板块运 动方向 结果 预言几千 万年后
喜马拉雅 山脉在 “长高”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 块之间 碰撞、挤 压运动 挤压迫使 喜马拉雅 山抬高
海拔更高
红海面积 扩大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 块之间 张裂运动 张裂使红 海不断 扩大 红海成为新大洋
地中海 面积 缩小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之间 碰撞、挤 压运动 挤压迫使 地中海 缩小 地中海 消失
(2)两大火山地震带所处的板块
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主要板块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小板块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 震带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 度洋板块
C
B
例 读“世界板块的分布图”,完成(1)~ (2)题。
(1)关于图中板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板块①是亚欧板块 B.板块②是非洲板块
C.板块③几乎全部位于印度洋 D.板块④是南极洲板块
(2)下列地区地壳较为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2-2-8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根据题干,提取信息。(1)图中 ①是亚欧板块,②是非洲板块,③是印度洋板 块,④是南极洲板块;(2)甲、丙、丁位于板块 交界处,乙位于板块内部。
第二步,结合地图和选项,整理知识。印度 洋板块包括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 岛、印度洋的一部分。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板 块内部地壳稳定→乙处稳定。
第三步,得出结论:(1)C (2)B。
常考一 海陆变迁的证据
常考突破
【考图链接】 ①自然原因造成的海陆变迁,如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②人为原因造成的海陆变迁, 如填海造陆。
D
例1 [ 海南中考 ] 下列事实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四季变化
C.钱塘江的潮涨潮落 D.台湾海峡的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海陆变迁的证据。“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钱塘江的潮涨潮落” 是由于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形成的一种周期性运动。“四季变化”是地球 公转形成的。台湾海峡发现古河道,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现在变成了海洋。
常考二 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考图链接】 ①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②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D
例2 下列各项 , 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②非洲和南美洲都生活着不会飞的海牛和鸵鸟③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解析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说的证据。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有大西洋两岸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大陆相吻合以 及大西洋两岸地层的相似性和生物物种的相似性。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 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 地 ; 地球上七分海洋 , 三分陆地说明的是地球的海陆分布。
常考三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考图链接】 ①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分布;②火山地震带的分布;③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
B
例3 [ 昆明中考 ] 下图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A 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B.B 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C 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
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D 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
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图2-2-9
解析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的原理和应用。A 为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抬升而形 成的;B 处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C 为阿尔卑斯山脉,图上显示该山脉是非洲板 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形成;D 处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正在张裂,该海域应逐渐变大。
B
例4 2018 年11 月26 日 07 时 57 分在台湾海峡( 北纬23.28 度,东经 118.60 度 ) 发生 6.2 级地震, 震源深度 20 千米。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地点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
B.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发生地点位于热带
D.发生地点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解析 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及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台湾地震多发,是因为台湾地处亚欧板块 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台湾处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位于热带和北温带, 但这与台湾地震的发生并无关联。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