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六年级上册地理学案---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六年级上册地理学案---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08 16: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聚落的作用及保护。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聚落的作用和保护,初步掌握搜集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生存教育,竖立爱护聚落环境的意识。
教 学 过 程
步 骤 活 动 备 注
(一) 课 前 自 主 预 习 一、聚落与环境 阅读教材P81—83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聚落的概念: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差异 规模类型生产活动乡村较小农村、牧村、渔 村等耕作、放牧、捕 鱼等城市较大—工业、服务业等
3.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⑤地形平坦。 4.聚落的分布 (1)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密集。 (2)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5.聚落的分布形态 聚落 形态分布地区 聚落特征团块状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条带状沿着河流、山麓、谷地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阅读教材P84第1~3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意义:特色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百科全书”。 2.现状: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也被高楼大厦所代替。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中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二) 合作探究 探究点: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根据下面的材料,分析两处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1)A、B两图中,反映西亚民居的气候特点的是 A图,该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是 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当地房屋的墙厚和窗小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 (2)A、B两图中,反映东南亚民居的气候特点的是 B图,该地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是 从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东南亚气温较高,雨季降水较多。当地的木楼或竹楼既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三) 课堂小结、
(四) 当堂检测 1.聚落的主要形式是( D ) A.农村和渔村 B.工厂和矿区 C.教堂和寺院 D.乡村和城市 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儿齐飞翔”,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是( B ) A.农村 B.牧村 C.渔村 D.林场 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C ) ①便利的交通 ②平坦的地形 ③高山、荒漠 ④气候湿热 ⑤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4.下列四幅图片所示地区,最适合形成聚落的是(  ) 5.读下图,该地建筑物为平顶,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D ) A.风力大 B.气温高 C.日照强 D.降水少 6.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D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