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地理活动课上,小辉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读图,回答1~2题:
1.从小辉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中,我们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4万千米
C.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
D.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2.在地球仪上,符合“东半球、低纬度、无阳光直射现象”条件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结合“演示地球的自转图”,我们在演示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了昼夜现象
B.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
C.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
D.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烟台的小明发现:一年之中,正午的身影总是冬季比夏季的长。据此回答4~5题:
4.一年中正午身影长短的变化( )
A.与地球公转有关
B.与地球自转有关
C.与太阳东升西落有关
D.与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有关
5.当正午身影达到一年中最长的时候,你能感觉到( )
①昼长夜短 ②昼短夜长 ③树木落叶 ④树木茂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信息。东营市的小明同学计划暑假去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下列有关他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运用中国政区图确定故宫博物院的位置
B.参考中国地形图规划去北京的行程
C.准备故宫博物院导游图游览故宫景点
D.运用中国政区图预订住宿宾馆
2017年12月26日,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下图为西成高铁经过的某地形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铁路桥AB和李村的相对高度最大约为( )
A.800米 B.900米 C.50米 D.200米
8.图中代表鞍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9~10题: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山谷
B.乙为山顶
C.该地为丘陵地区
D.甲、乙两地间相对高度大于500米
10.图中标出的几条支流中,有一条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其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灯光的亮暗反映了所在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城市发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观地展示了世界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读“世界灯光影像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甲、乙两个大洲分别是( )
A.北美洲、南美洲 B.北美洲、欧洲
C.欧洲、亚洲 D.北美洲、大洋洲
12.图中A、B、C依次是( )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3.小强起床后,打开手机看到了当天的天气预报:,你认为他应选择的上衣是( )
A.羽绒服 B.短袖衫
C.毛衣 D.羊绒大衣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大体状况是 ( )
A.由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
B.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C.由东向西气温逐渐升高
D.由西向东气温逐渐升高
15.图中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高低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6.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降水多
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C.两极地区降水多
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
读“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7~18题:
17.甲气候类型主要集中分布在( )
A.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或大陆内部地区
B.亚欧大陆的西部地区
C.赤道附近地区
D.两极地区
18.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读“某国194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回答19~
20题:
19.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总数不变的年份是( )
A.1940年 B.1985年 C.2000年 D.2012年
20.该国出现的人口问题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 B.新生儿增多
C.劳动力过剩 D.青壮年增多
21.下列搭配中,正确的是( )
A.美国—白色人种—佛教—发达国家
B.英国—白色人种—英语—发展中国家
C.沙特阿拉伯—白色人种—伊斯兰教—发展中国家
D.日本—黄色人种—汉语—发展中国家
22.下图是西亚的民居,该地民居的建筑特点为墙厚、窗小,这是为了适应( )
A.当地气候寒冷,墙厚、窗小可以抵御严寒
B.当地强盗较多,墙厚、窗小比较安全
C.当地气候炎热,墙厚、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D.当地土质疏松,墙厚、窗小可以使房屋更坚固
读“聚落分布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的聚落分布特征是( )
A.团块状聚落 B.条带状聚落
C.面状聚落 D.点状聚落
24.这种聚落多分布在( )
A.山谷地区 B.平原地区
C.沙漠地区 D.绿洲地区
25.2018年1月3日上午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45.5°S,177.6°E)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
B.中国部分领域已经超过许多发达国家
C.中国航天业发展虽快,但永远不能超过发达国家
D.中国仍然在所有领域都不如发达国家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图1)和地球公转图(图2)”,回答问题:(5分)
(1)图2中地球公转到甲处和丙处相比,北京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向
(填“相同”或“不同”)。
(2)图1中太阳直射点从B移动到D时,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
(3)在下图中画出地球公转到图2中甲处时的太阳光照图。(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太阳光线。)
27.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图中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流),请你在图中左上角方框内用“”正确画出指向标,并用“N”标注正北方向。
(2)A、B两地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C、D两地易形成河流的是 ,判断依据是什么
(3)考察小组测得①地的气温为25℃,可推算出②地的气温约为
℃。图上测得两山顶之间的距离是3厘米,其实地距离是
米。
(4)考察小组分别沿着甲、乙两条路线考察,行走比较容易的是
,原因是
。
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A地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 。
(2)B地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与图①②③中的图
相吻合,气候特征是 ,这种气候分布面积最大的洲是 洲。
(3)C地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类型在 (国家)分布最广,C地比F地降水多,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4)图③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
这种气候的特征是 ,
分布面积最大的大陆是 ,即字母 所示的大陆。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示位置中,以白色人种为主的是 ;以黑色人种为主的是 ,以黄色人种为主的是 ,混血人种比例较大的是 。
(2)图示位置中,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是 ,以阿拉伯语为主要语言的是 ,以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的是 ,以汉语为主要语言的是 。
(3)伊斯兰教、基督教都起源于图中 地区,佛教起源于图中
地区,图中E地区人们大多信仰 教。
(4)A、B两大洲发达国家较多的是 。
30.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图”及“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图”可得出发达国家在五带中的 带数量最多,集中分布在 洲、北美洲、大洋洲。
(2)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 (填“北”或“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 (填“北”或“南”)部。
(3)“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所示国家中,发达国家有 个。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到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
%。
(4)发达国家居民以 人种占多数,发达国家的居民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宗教活动大多数在 (宗教场所)进行。
(5)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图”,A地区居民主要为 人种;B地区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